第958章 糜貞:後宮七十二妃,要增補
司馬昭這一次,棄楊艷而選擇王粲。
主要是為了渡過眼前的危機,要是他不在乎王基,那青州就可能不屬於晉國了。
楊艷。
歷史上的晉國武元皇后,傻子皇帝司馬衷的母親。
司馬炎能夠有太康之治,與楊艷的精明分不開,從史書記載來看,楊艷在臨死之前,還特意囑咐司馬炎將堂妹楊芷立為皇后,也是用心良苦。
可惜的是,楊芷的能力不如楊艷,兼又過於善良,結果竟然被一代妒后賈南風活活的餓死在後宮偏殿,這般凄慘結局也是皇后之中少有。
要是司馬昭也是穿越人氏的話,估計不會這麼做,因為楊艷對司馬炎的加成作用太大,換了其他的女人,司馬炎這個貪圖享受的司馬三代,只怕不可能取得歷史上晉武帝的功業。
司馬昭、司馬炎的家事,旁人操心也是沒用。
王基得了司馬昭結親的承諾,經略青州更是賣力,為了彰顯自己的本領,他還提出了從青州遣兵南下,襲擾徐州的計劃。
司馬昭對王基的態度很是滿意,他這一次東巡,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在青州和徐州開闢新戰場,這樣一來,也能緩解幽州方面的壓力。
“伯輿,你看朕這邊,還需要派多少將士前來,不過,你也知道,晉軍損失很大,一時半會抽調不出,只有北方的諸胡盟軍,要不,朕把慕容部落那一支胡兵調遣過來。”
司馬昭不好意思的訴苦道。
在幽州的南面和西面,鄧艾、姜維兩路漢軍形成夾擊壓迫之勢,幽州晉軍的壓力非常之大,刺史王乂、驃騎將軍王沈已經好幾次向司馬昭請求援兵。
王乂、王沈,原本在晉軍中也就是二流水平,現在司馬昭矮子裏拔高個,能用的人很少,就只能把兩王給提拔上來。
王基皺着眉頭,想了一陣后,搖頭道:“這奔襲徐州的計劃需要保密,胡虜口無遮攔,來了怕是要泄了消息,再說胡虜生性野蠻,若是來了青州,只怕會禍害百姓。”
“也罷,襲擾徐州的行動,就由青州兵來吧,臣父子就算是拼了這一條命,也要為陛下保住青州這一州之地。”
王基臉色陰沉,咬着牙說道。
諸葛誕有割據徐州當諸侯的想法,王基其實也有,要不然的話,他不會到現在還死抱着司馬昭這根腐木不放。
寧當雞頭,不當鳳尾。
當下的時局,於他王基來說,繼續留在晉國,司馬昭為了保住青州,不會過多插手州中事務,有利於他們父子穩固地盤。
同時,從名聲上也可以涮一波,魏晉忠臣,這可是一個極大的榮譽。
司馬昭得了王基的保證,心滿意足的離開,在臨別之前,司馬昭還特意把司馬炎留了下來,讓他在臨淄住上一段時間,算是和王粲好好培養感情。
司馬炎對此頗不情願,他的年紀已有十八歲,就這個年齡來說,娶妻已是晚了。
這主要是因為晉國局勢動蕩,司馬炎和楊艷的婚事一時拖了下來。
在誰是自己妻子的問題上,司馬炎當然希望是楊艷,兩人雖然還沒有正式的迎娶,但私下裏已經見了好幾次面,司馬炎的心裏,對楊艷也是一見傾心。
至於王粲,一個剛剛十三、四歲的小娘,要什麼沒什麼,司馬炎沒有興趣。
——
劉封與糜貞水乳交融了好幾日。
不僅身體上得到了滿足,兩人心裏的隔閡也得到消彌。
糜貞開始時,對劉封寵幸劉月、潘淑還有些小吃醋,但在看到劉封迴轉之後,依舊把自己當作寶時,她的心結又漸漸放開了。
劉封是皇帝。
後宮七十二妃,也是正常。
現在劉封身邊的女人,滿打滿算也就十幾個,比起兩漢朝代的那些皇帝,劉封這已經算是少的了。
更讓糜貞有些心焦的是,夏侯涓前不久跟她說的一件事。
劉封子女不多,也就劉瑋、劉珏、劉琪他們幾個,這子嗣少了,萬一劉瑋等人因病早夭,那皇帝位置傳給誰,就不好辦了。
“殿下,為後者,當寬容不妒,如此才能開枝散葉,為大漢選出賢明的君主,若是因妒恨而使陛下子孫零落,那就是皇后的過錯。”
夏侯涓的這番話,說的糜貞心有觸動。
身為女人,她渴望得到男人完整的愛,但作為大漢的皇后,她現在要做的,不是嫉妒,而是讓更多的劉封後代生下來,成長成人成才。
有了這個心之後,糜貞開始在劉封耳邊吹起了枕頭風,提到要為劉封選妃,先把宮中缺少的名額給補齊了。
對糜貞的這個提議,劉封拒絕了好幾次。
他又不是司馬炎,好色無度要羊車出幸,在女人方面,劉封的要求也很高,並不是什麼女人都能爬到他的床榻上來。
糜貞對劉封執意不從很是氣惱,在召來夏侯涓再次密謀后,兩人聯絡上了劉封的師母黃月英,然後一起進宮來勸說。
劉封沒有想到,他想要潔身自好,糜貞、夏侯涓、黃月英卻不同意。
前面兩個女人還好說,大不了讓她們欲仙欲死,下不了榻,黃月英卻是難以說服,在劉封的心中,對黃月英這個師母很是尊敬。
當年在隆中、江夏、公安,劉封處境最困難時,是黃月英的一力支持,才讓劉封挺過了那段艱難日子。
可以這麼說,諸葛亮這個恩師在劉封心中的地位,也沒有黃月英高。
最後,萬般無奈之下,劉封只能同意,再納幾個女子進宮,先把美人以上的宮中位置給補足了。
歷史上的皇帝,能長壽的很少。
究其原因,就是在私慾上面無法節制,這與個人的自控能力有很大關係,但也有繁衍子孫,皇位繼承方面的壓力使然。
劉封雖然不在意這個,但胳膊扭不過大腿,也只能勉為其難接受下來。
隨後,漢皇選妃的詔令在朝野傳開,讓漢末三國以來,一些鬱郁不得意的士家大族族長精神一振,彷彿又看到了重振門楣的希望。
這些士族名望之中,就有弘農楊氏這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