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勝利了
而如果他們下馬步行,突厥兵士和大唐打仗最大的依仗就是戰馬,如果沒有戰馬,他們可不一定打得過大唐兵士。
並且此時大唐兵士手中會爆炸、會噴火的東西可是太嚇人、太厲害了。
如果那東西在自己的身上爆炸,自己肯定會被炸得粉身碎骨。
此時大唐兵士全都士氣如虹、突厥兵士則都被嚇得魂飛魄散,就這情況怎麼能去救後邊被圍的一萬人?
也許他們還沒有衝到黑風口裏邊,裏面的兵士就被打死完了,要知道大唐兵士的那武器那麼厲害,突厥可汗頡利率領的十萬大軍,還被打得潰不成軍、損失慘重,他現在可只剩下了一萬人,哪裏會是大唐兵士的對手?
如果自己回去救那一萬人,說不定還沒有救出來他們,自己的這一萬人就又被大唐軍隊滅了。
阿爾吉略加思考,便不再妄想回去救援被堵在黑風口中的一萬人,自然他也不再妄想把他們抓的這俘虜、牲畜、糧食等財物帶回去了。
他手一揮,大聲命令跟隨他的一萬人快走,說完,他一馬當先,向突厥方向跑去。
而他所率領的一萬人早就被嚇破了膽,現在看阿爾吉自己先逃了,所有的人也都跟着爭先恐後地逃跑了。
薛仁貴帶領三百火槍手、一千火藥雷手,越過中間的百姓和牲畜、糧食等財物,突厥兵士已經跑得快沒影了。
而李元景給薛仁貴的命令就是讓他虛張聲勢、追殺阿爾吉率領的一萬人,阻攔他們回來救援黑風口中被堵的一萬突厥兵士。
現在阿爾吉率人逃跑了,薛仁貴虛張聲勢地大喊着追趕,三百火槍手對着突厥兵士逃跑的方向放了一排子槍。
自然這槍射不到阿爾吉眾人身上,轉眼間阿爾吉眾人就跑沒影了。
為了避免阿爾吉的兵士殺回來,薛仁貴選擇一處有利地形,堵在那裏。
但他的努力白費了,阿爾吉根本就沒有轉回來。
且說李元景擔心薛仁貴追殺阿爾吉的一萬人吃虧,或者堵不住阿爾吉的攻擊,所以滅掉了突厥後隊的一萬人之後,李元景立刻命令蘇定方、李世武各率兩千人馬,前去馳援薛仁貴。
但薛仁貴哪有用馳援,他所率領的一千三百兵士還滿腹怨氣、非常可惜他們既沒有追殺到阿爾吉,圍殲突厥後隊的一萬人,也沒有他們的份兒。
眾人在這險要路口守了一陣子,李元景命人過來傳信,說讓他們撤回去,李元平已經傳遞過來了消息,阿爾吉率領的一萬人,已經逃進了通往突厥的那些狹窄小路中,不可能再回馬殺回來了。
薛仁貴、蘇定方、李世武聽了,就率領兵士回到黑風口。
此時李元景、李靖、李績已經指揮兵士們打掃完了戰場,抓獲的兩千俘虜被押解在一邊,大堆的武器、盔甲都放在一起,幾千匹戰馬也被收攏在一塊兒,被突厥抓捕的百姓們全都被解開了繩子。
這些百姓們掙跪在李元景、李靖、李績面前,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
亂躥的牲畜被收攏起來,糧食、財物也都被整理好了。
薛仁貴向李元景、李靖、李績稟報他們追殺突厥兵士的情況,李元景告訴薛仁貴,他已經知道了這情況,雖然薛仁貴眾人沒有追殺到一名突厥人,但只要能把他們嚇跑,就算是大功一件,李元景依然會為他們請功。
薛仁貴率領的一千三百人聽了,都很高興。
打敗了阿爾吉率領的兩萬人,剩下的突厥兵士,雖然還有三萬,但這三萬人分成很多股,最多的股也不過幾千人,他們自然不是大唐兵士的對手。
李元景派了一個名叫李松坡的將軍率一千兵士,押送抓獲的兩千突厥兵士回京,派另一名名叫趙諾瀚的將軍負責安撫、護送被突厥抓獲的百姓們回家。
自然李元景告訴趙諾瀚,把被突厥抓獲、搶奪的牲畜、糧食等財物,都給這些百姓們分了。
原本百姓們被突厥抓住,如果他們被押送進突厥,那就變成了奴隸,不說生活將會多麼凄慘,甚至生死都不能保證,而現在大唐軍隊把他們解救了下來,並且還分給他們牲畜、糧食等財物,這些百姓們全都對李元景、李靖、李績無比感激。
很快他們就聽說了此次救助他們的,就是傳說無比仁慈、一心為民的六皇子趙王李元景,以及大唐軍神李靖、李績,所有人對李元景、李靖、李績更加感激。
切說李元景處理完戰場的事情之後,就把軍隊帶到一處安全的地方,一邊讓兵士們休息,一邊等待李元平的消息,以備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因為這一次伏擊幾乎沒有發生面對面的戰鬥,所以損傷極少,原本孫思邈帶了許多醫生,準備救治在戰鬥中受傷的兵士,但因為傷員很少,所以這些醫生全都沒有什麼事情可干,上戰場打仗,李元景自然不會讓他們去,春綺、春竹、迎春眾人,每次都只能站得遠遠地,觀看大唐兵士們攻擊突厥兵士。
當李元景閑下來的時候,有一次春綺對李元景說:
“王爺,我們跟着你來,什麼活都沒幹,只是看了許多新鮮。
我們以為打仗很兇險,很擔心你有什麼危險,但現在看來,打仗輕鬆得很呀,根本沒有什麼危險,白白讓裴小姐在京城擔心。”
當然春綺話這樣說,但他和春竹、迎春眾人全都對李元景無比佩服。
看李元景打仗這麼容易,只是因為李元景有炸藥包、火藥雷、火繩槍,還選擇了這特別有利的地形,否則,仗可不會打得這麼容易,要知道,突厥來的可都是騎兵,而在大唐這個時代,騎兵簡直就是無敵的。
打了這兩仗,基本上奠定了勝局,不用擔心因為敵眾我寡、突厥騎兵太過強大而吃敗仗了,李元景心情放鬆下來,春綺眾侍女也都無事可干,因此在沒人的時候,他就和春綺、春竹、迎春幾人纏綿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