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五姓七望的后怕
但滿朝文武大臣來到太極殿一看,李世民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全都滿臉喜色、非常激動、高興的樣子,大臣們又很疑惑:
看李世民眾人的樣子,不像是出了什麼不好的事,而是有了什麼大喜事啊?
可現在大唐正遭遇旱災、蝗災,全國各地求救、哭窮的奏摺雪片一樣的飛來,所有事情全都是壞消息,李世民和朝中大臣全都無計可施,哪裏有什麼大喜事?
該不是李元景到邊關抵禦突厥打秋風打了大勝仗吧?
這應該是不可能的!
李元景僅僅兩萬人,能抵禦得了突厥就很不錯了,根本不可能打怎樣的勝仗!
李世民看大臣全都到齊了,就讓王有德宣佈眾人禁聲,然後親自向眾文武大臣宣佈了李元景在邊疆大勝的消息。
眾文武大臣聽到這個消息,先是無比震驚,緊接着全都無比興奮、高興:
趙王李元景年紀輕輕,初次帶兵打仗,居然打出了這樣的大勝仗,這真的太了不起了!
於是眾文武大臣紛紛向李世民表示祝賀,祝賀李元景打了大勝仗,大唐又添一名砥柱之臣。
李世民笑呵呵地告訴眾文武大臣,這次大勝仗,大唐不是添了李元景一個砥柱之臣,而是十幾個,薛仁貴等李元景的的十二個結拜兄弟、蘇定方、李世武等人,也都在這次戰征中展現了他們的英勇無敵、智計無雙!
這真的是天佑大唐、興盛之兆啊!
有這一次戰爭,以後突厥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樣肆無忌憚、兇殘無度地前來大唐打秋風了!
並且,李元景僅憑兩萬五千人,在幾乎沒有什麼損傷的情況下,打敗了突厥十萬大軍,俘虜、打死三四萬人。
有這樣的指揮才能和戰鬥力,那等明年,大唐不再遭受什麼災荒,有了足夠的糧食和錢財,那就有能力攻入突厥、打敗甚至滅掉突厥了。
得知李元景僅憑兩萬人,就打敗了突厥十萬大軍的消息之後,李浩然、李浩天等五姓七望在朝廷的大臣們既無比震驚,同時心中也暗暗慶幸,幸虧當初李元景寧肯死拼也要要回春綺三人時,隴西李家、五姓七望沒有和李元景硬碰硬。
如果當初他們和李元景硬碰硬,元景有如此的指揮才能和戰鬥力,那戰鬥的結果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
即使他們五姓七望能滅了李元景,肯定也會損失慘重,甚至一蹶不振,再也不能像這樣如此強大、有錢有勢。
現在李浩然、李浩天眾人想明白了,以前是他們沒有真正認識到李元景的強大勢力,低估了李元景。
是啊,李元景膽敢和他們死拼,如果沒有任何依仗,憑李元景的聰明、有能力,他怎麼可能會做這麼不自量力的傻事?
只是如果李元景真的這麼強大的話,那以後他們五姓七望就不是李元景的對手了,那時他們再想像以前那樣為所欲為、拿捏李世民和大唐朝廷,就不是這麼容易了。
這該怎麼辦呢?
一定要把這個消息稟報給家族族長、族老,讓他們拿主意。
雖然現在裴寂非常受李世民的寵信,但因為裴寂是李元景生意的總經理,即使李元景不走時,這生意也主要是裴寂打理,現在李元景走了,裴寂更要考慮、安排生意的方方面面,所以他非常忙。
因此只要不是特別重大的,或者關係到裴寂自己、李元景生意的事,李世民一般不召見裴寂,不打攪他、耽誤他時間。
所以今天,當李元景戰報送回來時,裴寂並沒有在甘露殿。
而李元景在邊疆打了這麼大的大勝仗,現在戰報送回來了,李世民向滿朝文武大臣通報這件事,自然不能不把裴寂也召過來。
所以李世民特意交代,一定要把裴寂也召過來。
雖然裴寂現在很忙,但李世民有召,讓他去太極殿上朝議事,他自然非常願意、非常激動、興奮。
而聽到李元景在邊疆打了大勝仗,看到李世民如此高興、興奮,裴寂自然更加高興、興奮:
要知道李元景是他未來的女婿,現在他是李元景生意的總經理,李元景的這大勝仗,也有他很大的功勞啊!
要知道,自從李元景走後,他就命令趙王府的人,加班加點趕製火繩槍、火藥雷、炸藥包、火藥,每天不管製作出來多少,都會命人連夜給李元景送去,儘可能不讓李元景因為缺少這些東西,而在和突厥戰鬥時,打敗仗、受損失。
裴寂志大才疏、打仗、治理國家都不怎麼行,但他也有一點長處,就是對安排給他的工作,能做得非常好。
且說李世民心中高興,就命令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預先做好準備,對此次戰爭中立功受獎的將士們重獎、當李元景凱旋歸來時,到十里長亭隆重迎接等事項。
並且,中秋節之前,李世民曾經說要在中秋節舉行中秋詩會,但因為疫情,他就把詩會推遲到重陽節,現在已經是九月初,馬上就重陽節了,天氣晴好,控制住了疫病,李元景又打了大勝仗,李世民就興緻勃勃地告訴朝中文武大臣,要在重陽節舉行詩會。
房玄齡向李世民建議說,李元景的詩寫得驚世駭俗、千古未有,如果要舉行詩會,怎麼能少得了他?
但現在李元景在邊疆,重陽節肯定回不來,所以房玄齡諫議李世民,把這詩會再往後推一推,等李元景回來了再開。
李世民聽了,覺得房玄齡說得很有道理,於是他就決定把詩會再往後推一推,具體時間,等李元景回來了再商議。
然後李世民命令滿朝文武大臣,把李元景在邊疆打了大勝仗的消息宣告給整個大唐百姓,讓大唐百姓放心,不管大唐遭受怎樣的災難、國家再困難,朝廷都絕不會不保護大唐百姓、任由突厥等敵對國家侵略、欺侮。
當然李世民讓把李元景邊關大捷的消息宣告給大唐百姓,也是為了提振大唐民眾的士氣,提高自己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