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李廣本就難封,少一些道德同情
至於李廣的性格與氣度,看來也不是一個能成就大事業的人物。
有言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真正優秀的名將,是能夠做到襟懷坦白、虛心容物的。
可是,很顯然李廣並不是那類人。
這從他對待霸陵尉一事便可以看得很清楚。
李廣被閑置期間,曾在藍田南山一帶射獵,打發時間。
有一次他帶一名隨從乘夜色外出,喝得醉醺醺后信馬由韁踏上歸程,途中經過霸陵亭。
負責該地治安的霸陵尉正好也喝得有幾分醉意。
他見了李廣未免不夠恭敬和客氣,大聲呵斥李廣不該違禁夜行。
李廣的侍從上前申明這是“故李將軍”(意謂退休將軍李大人),希望藉此免去對李廣違禁夜行的責罰。
誰知霸陵尉仗着酒勁並不買賬,聲稱:“現任將軍尚且不得夜行,更何況是什麼退休將軍!”
於是按規章將李廣扣留在其辦公地點整整一個晚上。
應該說,霸陵尉的態度雖然有些粗暴,不怎麼通人情世故,讓人感到不舒服,但畢竟是秉公執法,照章辦事,並無大錯。
李廣不檢討自己的違禁之過,反而對嚴格守法與執法的霸陵尉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當李廣出任右北平太守后,第一件事便是報復霸陵尉,取其項上首級。
“即請霸陵尉俱與,至軍而斬之”(《史記·李將軍列傳》)。
如此小肚雞腸,睚眥必報,又焉能成就大事?
可見,李廣的悲劇,不在於時運不濟,而在於他自身的弱點。
所以,對他的分析和評價,也應該少一點道德上的廉價同情,多一份歷史上的冷峻思考。
當然,歷史自有其弔詭的地方。
歷史的真相傳遞與歷史的價值判斷,有時候是常常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
在歷史的真實中並非特殊優秀的人物,經常會因種種機緣,而以完美的化身融入後來人們的歷史認知,關羽如此,郭子儀如此,李廣也復如此,令人不能不佩服歷史重構的強大力量。
這可以理解為歷史對人物或事件的重新塑造功能。
這一點,在後世人們的人物再評價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現。
所以,動輒大規模屠戮功臣與士大夫的皇帝,卻大多被後人輕輕放過,甚至還被千方百計地加以淡化或開脫。
這不能不讓人驚詫歷史的複雜性!
在李廣的身上,我們同樣能見到這種歷史人物重新被塑造的景象。
藉助於司馬遷《史記》文字的魅力,李廣成為受委屈的歷史人物之象徵。
久而久之,人們基於同情的心理,又使李廣升華為華夏民族的百戰名將乃至民族長城的圖騰。
換言之,到了後世,尤其從唐代以降,李廣的形象就轉化成為人們抗擊外侮時追慕英雄再世的精神寄託了。
唐代王昌齡《出塞》一詩就是這方面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鮮明例證:“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而高適的《燕歌行》,則更是將李廣幻化為針砭當時軍隊建設之弊端、寄託人們呼喚與尋找軍魂與國魂的希冀了。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恆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其中的一句“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道盡了人們心目中的無限期待、無窮追慕!
李廣是不幸的,生前征戰一輩子,連一個侯爵也未得到。
可是,李廣又是幸運的,身後流芳數千年,其榮耀令多少曾經輝煌一時的帝王將相也瞠乎其後!
…………
“妙哉妙哉!”
“如何評價李廣,倒也沒什麼問題。”
“在咱看來,李廣確實是這樣的。”
“太不明白審時度勢了。”
洪武大帝朱元璋笑了笑。
“世人都為李廣感到悲傷,可……”
“可說李廣運氣差,皇帝虧待李廣,但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在咱老朱看來,劉徹也好,漢景帝也罷,對李廣一家都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就李廣的哪件事,是咱就能給他宰了。”
朱元璋說的倒是不錯。
漢景帝時期,李廣竟然敢私自接受諸侯王的賞賜,換成是哪個沒有容人之量的君主,換做是朱元璋,李廣絕對是會被宰的。
但是漢景帝竟然沒有計較這件事,所以李廣沒事。
後來到了漢武帝時期,大規模反攻匈奴,本來是武將們立功陞官的大好機會,武帝也給了李廣很多的機會。
讓他帶領大軍出征。
可李廣呢?
李廣屢次戰敗,多次迷路,還有全軍覆沒,自己被俘虜的經歷。
如果漢朝沒有用錢贖罪的政策,李廣就是長了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還有霸陵尉,真是無辜啊,秉公執法也被殺。
漢武帝明知道李廣濫殺無辜也包容他了,甚至李廣多次戰敗還是一再給他機會讓他領兵。
要知道漢武帝可不是什麼仁慈之君,武帝朝的高官善始善終的屈指可數,哪怕官居丞相之位,稍有不慎都是殺身之禍,但是劉徹就是對李廣很容忍。
後來漠北決戰,衛青讓李廣單獨帶一支側翼軍隊執行合圍匈奴軍隊的任務,但是李廣迷路失期,讓衛青的漠北軍團側翼暴露,雖然衛青穩住了打贏了戰爭,但也造成了漢軍嚴重的傷亡還放跑了單于。
這樣的罪名,放到哪個時代,都是死罪。
區別就是要不要誅連九族罷了。
但是呢?漢武帝對李廣失期放跑了單于的事情也沒有追究,李敢的兒子居然還有臉跑去找衛青的麻煩,衛青不找李家的麻煩都不錯了。
李敢行刺大將軍,這個行為,放到後世,肯定是被人當場擊斃。
放到古代,夷三族都很正常,衛青沒有追究,劉徹沒有追究,只是霍去病忍不住殺了李敢,李敢和李家還真沒有資格叫屈。
一個武將,打了幾十年的仗,幾乎都是敗仗,沒有一場像樣的勝利,還迷路,甚至還有全軍覆沒,本人被俘的經歷,居然沒死沒殘,生龍活虎活到六十多,年紀一大把還能提劍上戰場,這都不叫運氣好,什麼叫運氣好?
作為一個臣子,在政治鬥爭中站錯位,皇帝包容他。
私自殺掉向國家投降投降的異族俘虜,皇帝還是包容他。
多次戰敗,迷路,被俘,貽誤戰機,皇帝包容他,准許他拿錢贖罪,還一再的重新啟用他。
他公器私用,公報私仇殺害按法律執行公務的官吏,皇帝依舊包容他。
試問華夏歷史上有幾個臣子能被兩任君主這樣容忍的?
如果皇帝做到這樣都不算愛護李廣,那什麼才算?
李廣不是運氣差,而是他的好運都被他的狂妄自大,無能無德,還有草菅人命作沒了。
…………
“我李廣竟然會不得封侯?”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看到盤點自己的李廣頓時感到無比的難受。
怎麼盤點別人都是什麼名帥、猛將,到了自己這裏就是悲情人物。
“悲情?”
“我李廣可不需要什麼悲情!”
“我要建功立業!”
到了現在,李廣還是沒有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
…………
“李廣悲情?”
“竟然還有這麼一說,朕想不明白。”
隋煬帝楊廣看到這裏,都差點罵髒話了。
“悲情?”
“一個多次打敗仗的人有什麼好悲情的?”
“若是在朕的手中,多次打敗仗,還敢違抗軍令,早就給他頭都砍了。”
“真當自己是個大人物?”
“拿着最多的機會,可有幾次把事情辦利索的?”
“漢武帝也是脾氣好。”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可不是難封,而是沒辦法封。”
“若是李廣都能封侯的話,那規矩不就亂了。”
…………
李廣是悲情的。
李廣也是不悲情的。
評價李廣,應該客觀看待。
其實從司馬遷《史記》原文裏已經可以得出結論了。
眾所周知,太史公其人行文是存有自己相當程度的好惡的。
寫他喜歡、他認可的可說的上是極盡渲染之能事。
典型的例子就有洋洋洒洒、異彩紛呈的《項羽本紀》和這篇《李將軍列傳》。
司馬遷寫項羽和李廣可是很賣力。
寫的是正史,但即使以演義的評判標準看,也是相當出色的。
這是因為司馬遷自己就是世家子弟,所以他認可、同情同樣世家出身的李廣。
他經歷過人生的黑暗與失意,所以他對李廣難封這樣的悲劇感同身受。
因此後人才得以看到了如此精彩而傳奇的《李將軍列傳》。
在《史記》篇章中,不僅為這位李廣單獨作傳,而且排在了帝國雙璧衛霍的合傳之前。
但是,轉念仔細一想,這合理嗎?
衛霍是什麼豐功偉績?
衛青,霍去病是何等人物?
那可是在華夏軍事史上都發光的人物。
哪怕過了兩千載,衛青和霍去病這一對大漢的帝國雙璧仍光耀整個華夏民族。
這是由他們的戰績和對後世的影響決定的。
是沒有任何誇大的。
那李廣有什麼功績呢?
他的功績大於衛青、霍去病了嗎?
怎麼可能。
通過這一點來看,就要對司馬遷肅然起敬。
他是一個這麼有好惡並且形於行文的人了。
他還是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史家公正客觀的立場。
讀《李將軍列傳》,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一生失意的傳奇武人。
寫李廣高絕的膽色、寫他非凡的騎射,但就是沒有給他虛構任何他作為將軍在業務層面的功績。
反觀衛霍傳,就像老太太的裹腳布一般又臭又長,沒有任何吸引人的描寫,枯燥而乏味。
他本身厭惡他們外戚出身,厭惡他們的為人行事,饒是如此,他仍然沒有隱瞞任何一筆衛將軍和驃騎的功績,流水賬記出來這二位震古爍今的業務水準和豐功偉績。
他甚至懷疑霍去病那驚為天人的戰績是否真實。
所以寫衛青的戰績都是敘述實筆,而寫霍去病的戰績引武帝的言辭。
霍去病這麼厲害這麼神奇,他認不認也不說。
這裏不討論霍去病戰績中是否有水分,畢竟劉徹有多喜歡這位少年將軍大家都清楚。
但從這個對比中,結論就呼之欲出了。
難道衛霍就沒有類似李將軍列傳裏面描寫的那種傳奇軼事嗎?
當然不會沒有,只是司馬遷討厭他們所以選擇性的沒有寫。
難道李廣就沒有衛霍列傳里寫的那些豐功偉績嗎?
當然沒有。
所以司馬遷這麼喜歡並同情李廣他也沒有給他虛構任何一筆戰績。
好了,怎麼評價李廣呢?
世家子弟,出身名門,弓馬嫻熟,一身是膽,為人高傲,有仇必報。
至於李廣數奇?運氣不好?
那倒不是,作為將軍,他不是沒有機會,確實把握不住,業務水平確實不行,實在不能和衛霍相比,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至於為什麼對於李廣的評價兩極分化很嚴重?
那是因為從司馬遷那個年代開始,李廣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
一個懷才不遇,時運不濟的符號。
至於李廣的形象,是被後代文人過度包裝了。
兩千年來,有着類似遭遇的人多如牛毛,那如果不認可他,又怎麼去認可自己呢?
…………
“文人。”
“又是文人。”
“也對,對於李廣這種世家子弟,他們自然是喜的。”
“而衛青和霍去病出身一般,衛青還是奴隸出身,階層都不一樣,文人會為他們說很多的好話嗎?”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話一點都不假。”
“不得不說,李廣的能力是有的,但是,李廣的能力擅長防守,在李廣擔任隴西、北地、雁門、代郡等地太守時,邊境基本安寧,有防守之功,應當是一位善於防守的將領。”
“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對匈奴多採取防禦政策,李廣相對順利一些。”
“漢武帝時期,轉為積極進攻策略,李廣的能力就相對掣肘,這大概是這位名將的運氣不佳吧。”
“漢武帝劉徹手下,需要的是可以進攻的武將,是像衛青霍去病這樣可以攻出去的武將,所以李廣,自然就不符合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