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官風波下
第二日,朝中,趙啟道,“父皇,臣有本奏,忠武侯趙廣何罪,為何要削其官。”皇帝大怒道,“朕需要給你解釋嗎?”太子趙澤道,“父皇息怒,二弟也是一時心急,兒臣也想請陛下看在趙廣戰功赫赫,饒恕他的罪吧。”趙睿,張斌,蘇徹,徐衛等眾人也紛紛下跪求情,皇帝道,“你們這是要逼朕嗎。”趙德對眾人解釋道,“犬子趙廣膽大妄為,欺君罔上,理應處死,但陛下寬宏大量,保留其爵位,列位都錯怪陛下了。”皇帝揮手道,“罷了,退朝吧。”
下朝後,皇帝召見趙德,皇帝道,“四弟,朕削他的官,你不會介意吧。”趙德道,“臣弟不敢,趙廣這孩子桀驁不馴,心氣高,短短几年便一躍封侯,從二品,太順了,是該打壓一下了。”皇帝道,“還是你懂朕的心思,朕沒有多少時日了,日後帝國就靠你了。”趙德道,“陛下萬年,萬不可亂想。”皇帝道,“朕也想萬年,朕的身體自己知道,剛剛朕在朝上,手在發抖,身上在冒汗,差點就要倒下了。朕這些天來日日夢到當年咱們三兄弟和雲煙一起縱馬馳騁,水上泛舟,好想回到那時候。”趙德道,“是啊,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王府內,一大早,孫寧便來找趙廣道,“我已經辭去了軍職,來投奔你了,你準備怎麼安頓我呀?”趙廣道,“讓我想想,不如就做我的丫鬟吧!”孫寧生氣道,“你…做丫鬟也行,不過這工錢怎麼算呀?”趙廣道,“管吃管住,這工錢就免了。”孫寧道,“我不管,起碼不能比副將的待遇低?”趙廣道,“好吧,誰讓我上輩子欠你的呢?”孫寧道,“算你識趣,上輩子欠我的,這輩子就好好還吧。”
正在此時,張嫣來到王府,出現在二人面前,看看趙廣,又看看孫寧,懷疑地問道,“說,她是誰
(本章未完,請翻頁)
?”趙廣道,“哦,這是我的丫鬟兼護衛,孫寧。”張嫣又問道,“真的只是這樣么?我怎麼進來時聽到你們說什麼上輩子,這輩子的,說,你們是不是…?”孫寧尷尬道,“侯爺,奴婢告退。”說完,快步離開了。張嫣直直地盯着趙廣,不說話。趙廣想要說什麼,卻無從開口。張嫣生氣地跑走了。
郊外,張嫣跑到了一塊大石頭旁,用力踢着,道,“死趙廣,臭趙廣,你就是個花心大蘿蔔…”趙廣追了上來道,“這石頭怎麼得靠你了,勞你這樣對它。”張嫣生氣道,“你和她什麼關係,你以為我看不出來。”趙廣道,“你先冷靜,你聽我解釋吶。”說完,一把抱住了張嫣。張嫣用力在趙廣肩膀狠狠咬了一口,道,“你說吧,我聽着呢。”趙廣用手捂着肩膀,忍着疼痛將其與孫寧的經歷一五一十的道出。張嫣聽完不禁有些釋懷道,“這麼好的女孩,怎麼會跟你這樣的人扯在一起,你就是因為她才被罷官的吧。”趙廣道,“也不全是。”張嫣道,“你準備怎麼辦?”趙廣反問道,“那你準備怎麼辦呢?”張嫣作出抹脖子的手勢道,“涼拌!”
趙廣,蘇徹,徐衛三人又聚到了一起,蘇徹對趙廣道,“你是不知道,今日上朝,明王竟第一個為你鳴冤叫屈,還敢當眾臣的面質問陛下。”趙廣驚訝道,“真的嗎,還有這等事?”徐衛道,“我們也始料未及。”趙廣道,“那然後呢?”蘇徹道,“我們也跟着求情,最後被王爺一句話否決了,說你欺君罔上,話說回來,你是因為何事惹怒了陛下?”趙廣道,“不能說吶。能保住這項上人頭已經燒高香了,不過還好,陛下聖恩,這爵位還留着。”
張嫣約孫寧酒肆見面,孫寧道,“張姑娘,我…”張嫣溫柔道,“不用解釋,趙廣把你和他的事都和我說了,他為你被削官,
(本章未完,請翻頁)
你為他捨身擋箭,你真勇敢,你們經歷的這些事感動了我,孫姑娘,你願意和我義結金蘭,今後以姐妹相稱么?”孫寧道,“當然,我一千個,一萬個願意。”張嫣道,“好,今後趙廣是我的,也是你的。”二人喝酒聊天越聊越開心。孫寧道,“嫣兒姐姐,想來,咱們姐妹兩個也挺傻的。”張嫣好奇道,“為什麼這麼說?”孫寧道,“為了趙廣,姐姐你願意和別的女人分享他,而我,原本那麼瀟洒,現在卻心甘情願給他做小。”張嫣道,“是呀,真傻,誰讓我們都無法自拔地愛上了這個臭男人。”
一個月後,皇帝病重,由太子監國,暫理朝政。朝上,左丞相王俊道,“宛國國王新喪,其弟篡權奪位,王子高平派人來向我帝國求援。”太子趙澤道,“幫還是不幫,各位怎麼看。”太尉蘇文道,“臣以為,可派大將率領精銳,幫助其平內亂,以彰顯我帝國之天恩。眾臣皆附議。”趙澤道,“各位看此次誰挂帥合適?”右丞相徐正道,“忠勇公趙睿,護國公張斌皆可挂帥。”國丈鄭紹道,“臣不敢苟同,挂帥非攝政王莫屬。”趙澤道,“為何非得勞煩王叔呢?”鄭紹道,“派攝政王前去,以示我天朝上邦對宛國的重視,可讓其心悅臣服。”明王趙啟道,“不僅如此,保險起見,可任命忠勇公趙睿為副帥,安北侯吳勝為先鋒,也可多一些勝算。”趙澤道,“王叔您看呢?”趙德道,“臣願率軍平亂。”王俊道,“臣還有一策,可派護國公鎮守邊境,以防我大軍出征,別國來偷襲。”趙澤道,“好,待我稟明父皇,再作商議。”
宮內,皇帝躺在床榻上,趙澤道,“父皇,宛國內亂,派人來求救,您看…?”皇帝道,“澤兒,你是太子儲君,將來帝國的皇帝,不必事事來問朕的意見,你自己做主。”趙澤道,“兒臣謹遵父皇教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