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欽差祭海(1)

第一章 欽差祭海(1)

話說嘉靖三十四年夏天,倭寇騷擾江南日益嚴重,千裏海濱同時告警。倭寇經過的地方,盡皆搶掠一空。到處呈是殘垣斷壁,令人慘不忍睹。倭寇未經過的地方,謠言四起,風聲鶴唳,人心惶惶。那些聞風而逃的老百姓充山塞谷,號啼於野,如無頭蒼蠅一股亂飛亂竄。

江南倭亂鬧得舉朝不寧,千裏海疆怨聲載道。無論里不愁衣食的王侯將相,還是窮無立錐之地的小民百姓,俱為此事擔驚受怕。[.]

那沿海各地衛所,府縣告急的雞毛羽信象雪片一樣湧入京師紫禁城內。那些粉飾太平的世臣閣老,如嚴嵩、徐階之流不免使出那瞞天過海的手段,把告警羽信扣押下來留中不發,不讓嘉靖皇上知道。但這水火盜賊之事太多了,終究紙包不住火,還是被嘉靖皇上聽到一些令他感到窩火的事。嚴嵩、徐階之流到處撲火,還是難將一人手,掩蓋天下目。好心逢君意,卻招天下怨!

嘉靖皇上聽到倭寇騷擾江南,把大明官兵揍得到處亂跑。官兵無能,民憤極大。這些令人窩火的事實實在在打擾他的清修,使他無法眼觀鼻,鼻觀心,靜心修道。多年在西苑修道倦於臨朝的嘉靖皇上為此事御駕文華殿,把文武百朝招上殿堂狠狠數落一番,責令群臣速取措施,平倭安民。

首輔嚴嵩首當其衝,被嘉靖皇上罵了一頓。下朝之後,嚴嵩糾集幾十個親信問計,看看部屬有何妙計平倭安民?適逢他的義子趙文華搞了個平倭七策,拿到嚴嵩哪裏投石問路。這平倭七策,當首奇招竟是拜祭海神。真是怪事處處有,天朝特別多。大明官兵沒有辦法趕走倭寇,拜託海神、龍王和水精幫忙。

趙文華除了建儀議拜祭海神之外,其他措施無非就是勸皇上放放水,讓貪官污吏多收賦稅,增募勇敢,委派欽差督察剿倭軍務等等。

嚴嵩正為倭寇犯境的事忙得焦頭爛額,看了趙文華老生常談的論調,雖然覺得不靠譜。不過有辦法就好,管他有用無用?當下就准了趙文華投提奏文。這樣關於拜祭海神的荒唐建議,輕鬆通過內閣審核,迅速擺到嘉靖皇上的御案上。

不料旁人看來拜祭海神、尋找神仙護國驅逐倭寇的荒唐建議竟然是深獲帝意。這個腦袋瓜子觖根筋的嘉靖皇上,對神仙鬼怪的異端邪說深信不疑。嘉靖皇上平日篤信道士方士的茲花言巧語,執拗地迷信長生。為此他遍求天下奇人志士,虛心問道,並整日不斷拜神燒香。焚青詞,吃長齋,忙辟穀。想那真正出家的道士隱者,也達不到嘉靖皇上這種虔誠無比的修道境界。

趙文華向嘉靖皇上遞上這平倭七策,雖不按常理出招,不過暗中迎合皇上迷信鬼神的想法。果不其然,嘉靖皇上閱了趙文華的奏章,龍顏大悅,即奉神道旨意,欽准趙文華所請,賜予趙文華敕書,令趙文華南下祭海並同時督察剿倭軍務。

趙文華帶上聖旨隨從,馬不停蹄南下浙江,趕赴剿倭最前線──浙江舊餘杭。那時南直軍務都察史張經總督正在餘杭城練兵,軍務倥傯,忙得連睡覺的時間也不多。聽到趙文華被嘉靖皇上封為欽差,南下祭海並同時督察剿倭軍務,不禁吃了一驚。在張經眼中,趙文華是百無一用的文人,紙上談兵,毫無實際,忽悠一下皇上也許不在話下。上陣督察剿倭軍務就太兒戲了。皇上居然把趙文華這種人當成奇才,實在荒唐之極。張經儘管不屑哄騙皇上的趙文華,但趙文華奉聖旨南下,代表皇上親臨,他也不好怠慢這欽差,只得叫上同僚,帶着幾十個親兵走出轅門迎接趙文華。

早見一張寫有“欽差”二字的黃旗迎風飄揚,手捧敕書的趙文華在侍從陪同下大搖大擺走過來。張經見趙文華四十多歲年紀,留一咎山羊鬍子,身穿大紅五彩雙掛綉蟒,烏紗皂履,鶴頂紅帶。趙文華一付躊躇滿志,眼中無人的傲賢慢士態度令人不快。趙文華撅着嘴,一付我是欽差我怕誰?誰敢對我不教敬,老子就以皇上的名義收拾你。趙文華身後各種執事人役跟隨無數,有張打茶褐傘的,有吹吶打鼓的,挑擔捧盒的,持旗擁幡的,不下數百人,排成一字長龍悛慢悠悠的走過來。

與趙文華前呼後擁的隨從相比,張經只帶着幾十個親兵列隊路旁恭候欽差光臨。趙文華還以為張經會傾巢出動,令幾萬幾千官兵列出方陣敲鑼打鼓迎接他的大駕。他對張經小氣巴拉,只擺幾十個小兵歡迎他的儀式十分不滿。這成什麼話?老子帶來的隨從也比你張大總督的人多,到底是你迎接我,還是我迎接你?趙文華氣得幾乎想揍張經,你丫的太不會做人了,叫幾千個士兵出來鼓掌歡迎欽差,拍拍欽差馬屁,讓欽差在士兵面前顯顯威風,你就會死呀?

張經對趙文華這個忽悠皇上的欽差有成見,內心對趙文華頗為不屑。而趙文華也沒把張經放在眼內,面對張經拱手聽候他發話的鄭重態度,他略抬抬手就算打發張經了。張經在百忙中抽空迎接這欽差,他沒料到趙文華態度這樣惡劣,心中不禁油然生出幾分憤慨與鬱悶。張經是個負責任的大帥,他也不會因欽差到來而勞師動眾,讓士兵離開戰鬥崗位跑來拍欽差的馬屁,讓欽差樂一樂。張經剛直的性格無法做這樣無恥的事!

趙文華一行人走進彩棚,早見司禮監大監鄭重其事在香案前拜過天地,然後宣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北虜剛平,南倭又起。朕身居九重,卻為江南倭情寢食不安。所幸工部右侍郎趙文華能為國分憂,所奏祭海神等剿倭七事言之有據,切實可行。為使江南黎庶早日出於水火,重振我大明天朝威儀,特遣趙文華為欽差,督察剿倭軍務。希江南將士戮力同心,共攘倭夷,欽此。”以張經為首的一批浙江官員聞旨,盡皆俯伏地上,三呼萬歲。

宣旨后大監入席吃酒,趙文華向張經問起剿倭事宜,質問他為何嬰城自守,擁兵不戰,放任倭寇橫行?

據張經實而言:“敵眾我寡,官兵連廣西而來的狼兵和土兵合共才兩萬多人,而倭寇各部卻有七八萬人,幸虧倭寇各自為戰,沒有合流,否則有可能被倭寇吃掉。敵強我弱,惟有憑城自固,堅守為上。”

趙文華一介書生,那知領兵打仗兇險?他張大嘴巴聽完張經這番話,心中很是不滿。他這次南下督察剿倭軍務,並無意久居江南,只想趕緊打上一仗,編個功勞回京向皇上邀功請賞。而他義父嚴嵩在臨行時也反覆叮囑他,告訴他速戰速決,迅速建立功頒,討取皇上歡心。所以趙文華聽見張經說倭寇勢大難克,很不高興,冷嘲熱諷道:“張大總督,你身為南直軍務都察史,總督江南剿倭軍務。現在江南匪情日緊一日,羽信數至京師,連皇上也被擾得心神不寧。你不趕緊為主分憂,驅逐倭寇。每日閉門練兵,與倭寇乾耗,難道等倭寇老死不成?沒有兵,可增募勇敢嘛;沒有錢,我也向上皇上建言讓你們多收賦稅。你趕緊招兵買馬,替皇上掃除倭患。”

張經見趙文華既不知兵,又輕敵自負,甚是討厭。兵可以招,但一群毫無戰鬥力的狗熊之兵,人數最多也沒用。張經知道這些道理無法向趙文華這種書生意氣的人講解和溝通,他怎樣講也好,趙文華也聽不進去,也不可能弄明白。當然,最直接說服趙文華的辦法就是讓他自己親自帶兵上陣跟倭寇干一場,讓倭寇給他上課,讓倭寇教育他,只要他吃過倭寇的虧,他就不會再強詞奪理跟別人多說廢話了。張經顧全大局,對趙文華咄咄逼人的無禮行徑並不見怪,寧人息事地道:“欽差大人不辭勞苦,潑涉千里而來,足見一片忠君愛民之心。請欽差先拜祭海神,請神靈保佑我疆土人民吧!其他稍後再議。”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趙文華聽過張經這話面紅耳赤,神色甚是慚愧,還以為張經諷刺他呢!當時氣得幾乎憋過氣去,刁難人的廢話也就一句也說不出來了。

招募勇敢,多收賦稅的事也非一朝一夕可以辦成,倒是拜祭海神成了當務之急,是欽差大人趙文華到江南必做的第一件事。欽差大人拜祭海神的器用物件、香燭紙錢、船隻和人夫,早在欽差大人南下之前已先遣快馬通知地方,把這些祭海的東西提前準備妥當。所以欽差到達餘杭城第三日,就在錢塘江畔展開公祭海神。

趙文華帶着幾百隨從浩浩蕩蕩走到錢塘江口,餘杭大員也相率一批士紳前來協助觀禮。那些聞訊而來看熱鬧的群眾不下數萬人,沿岸而立,伸長脖子觀望,把道路擠得水泄不通。

徐風儀偕同少林僧兵領袖天員大師等人,也趕到錢塘江畔觀禮,站在一個小土包上,居高臨下,等待好戲上場,一飽眼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逐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逐倭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欽差祭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