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成吉思汗與努爾哈赤
第一軍區,以吳起為主帥,賈詡為隨軍軍師。設李光弼、孫堅、李世民、李元霸、蒙恬、韓擒虎、周亞夫、李廣、畢再遇、段熲十員副將。領500萬恆軍,駐紮於秦國(秦王扶蘇的封地)咸陽皇城區域,負責保衛秦國,監視楚王項羽和漢王劉邦。
第二軍區,以薛仁貴為主帥,范蠡為隨軍軍師。設霍去病、裴行儉、慕容垂、蘇定方、宇文成都、張遼、杜預、張飛、賀若弼、李孝恭十員副將。領500萬恆軍,駐紮於唐國(唐王李淵的封地)五原郡區域,負責保衛大恆帝國東北部邊境,同時監視大唐帝國境內的梁王朱溫、唐王李克用,以及偏於一隅的軍閥趙匡胤。
第三軍區,以孫武為主帥,姚廣孝為隨軍軍師。設衛青、尉遲敬德、司馬穰苴、賈復、斛律光、王僧辯、趙奢、吳漢、安祿山、孟宗政十員副將。領500萬恆軍,駐紮於仰光王城(原緬甸王國國都)區域,負責保衛大恆帝國北部邊境,同時監視大元帝國境內的明皇朱元章和漢王陳友諒。
第四軍區,以白起為主帥,崔浩為隨軍軍師,設王翦、慕容恪、馮異、馬援、侯景、鄧奉、田單、耿弇、孫策、周瑜十員副將。領500萬恆國,駐紮於燕國(燕王張一帆的封地)新鄭郡,負責保衛大恆帝國西北部邊境,同時監視蒙帝成吉思汗。
第五軍區,以岳飛為主帥,謝安為隨軍軍師。設李靖、李牧、高洋、李勣、鄧艾、呂蒙、陸抗、陶侃、宇文憲、韋孝寬十員副將。領500萬恆軍,駐紮於隋國(隋文公楊堅的封地)大興城區域,負責保衛隋國和西漢國邊境,同時監視大清帝國和太平天國的人馬。
第六軍區,以韓信為主帥,荀攸為隨軍軍師,設廉頗、謝玄、史思明、楊素、王孝傑、王晙、周瑜、常萬春、呂布、藍玉十員副將。領500萬恆軍,駐紮於紇升骨王城(原高麗王國國都)區域,負責保衛大恆帝國西部邊境,同時監視大明帝國區域內的明帝崇禎、闖王李自成,以及金皇努爾哈赤。
在大恆帝國的兵刃臨頭之下,各大勢力只能保持着和諧。而這一休兵,就長達五年之久!
在這五年中,大恆帝國的科技在數億玩家的努力之下,已經達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地步,就算是尋常人家,都配備了自來水,接通了電路與電燈,民間的交通工具也變成自行車。
不僅在工業上面突飛勐進,魯班在墨門弟子的協助下,也研究出了諸多的機關器械,對大恆的民務軍事都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最近他們已經開始研究傀儡術、魔像科技。想要通過儲蓄法力能量,賦予死物動能。
在這個高武世界,林凡覺得這傀儡術的研發,將需要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但也並非不可能。所以,對與魯班的想法,林凡還是繼續了大力支持。並且還讓張角與紫薇道教的弟子們協助他們,研究儲蓄法力能量的辦法。
而如今和平被破壞的原因,就在於大蒙帝國。成吉思汗野心勃勃,在這五年的時間裏,沒有一天不想着吞併大宋,與大恆帝國再較量一場,以報昔日大恆帝國偷襲後方,強佔祖地之仇。
於是他便暗中聯絡了大明帝國境內的金皇努爾哈赤,兩個異族王者一拍即合,暗中結為盟友。他們知道,單以兩人的實力,絕非大恆帝國的對手。而他們也不敢冒險聯絡其他勢力,害怕有人將他們的秘密捅到林凡的耳中,導致他們的努力前功盡棄。
數年來,他們都在暗暗潛伏,等待一個時機。而這個時機,就在建武二十年三月七日出現了!努爾哈赤俘獲了秦淮八艷之一的陳圓圓,以此暗中脅迫山海關守將吳三桂開關,放清軍入關。
吳三桂因為歷史上的表現,自然被玩家群體所唾棄。而崇禎生性又多疑,自然處處提防着吳三桂。不僅經常找莫須有的事情,剋扣邊關糧食的軍餉,還數次遣使山海關,想要以高官厚祿引誘吳三桂入京。
這十餘年來,因功高被崇禎忌憚而殺的名將,不在少數。吳三桂自然不會上當跑去京城送死,早先他都是以清軍襲關為由,委婉拒絕了崇禎一次次的召見。
可前不久,崇禎又對他下達了入京的聖喻,因為大恆帝國的原因,神州大陸都平靜了下來,他再已經沒有借口拒絕了。
他不是沒考慮過擁兵自重,割據一方。但他明白,戰爭不可能一直平息着,以他一關的根據地,一旦戰爭重啟,那麼他將是最先被除掉的一批。所以,吳三桂想要通過依附其他大勢力,從而自保。
而就在這個時候,努爾哈赤竟然綁架了他的愛妾,以此脅迫他投降金國。這不正是瞌睡遇上枕頭,湊巧了么!
於是,便有了吳三桂獨愛陳圓圓,為此不惜背叛明朝,投入金國懷抱的浪漫愛情故事。
山海關一失,努爾哈赤直接領着百萬清軍長驅直入。崇禎沒有料到金皇努爾哈赤竟然敢引發戰火,錯不及防下被清軍迅速打到了腹地。當明軍反應過來時,百萬清軍已經殺到了明朝首都之下。
面對清軍壓境,崇禎積極應戰,與臣子們奮鬥在第一線上。只可惜,bj城中只有十餘萬兵馬,在清軍不計代價的強攻之下,明軍終究還是倒下了。如歷史一般,崇禎最終還是自縊在了皇宮之中。
而在覆滅明國首都之後,清軍士氣大盛,一路勢如破竹,打的明軍忘風而逃。李自成沒了崇禎的協助,在清軍的八旗鐵騎下,也唯有苟延殘喘。
而在努爾哈赤入侵大明帝國的同時,成吉思汗也對趙構發動了進攻。此時,林凡早已撤回協助大宋統軍的將領們。
而趙構同樣以為大蒙帝國不敢進攻他,所以防備力度不高。此時直接淪為了大蒙帝國砧板上的魚肉,任由成吉思汗宰割。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