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長孫無忌
“四弟,你着什麼急啊?”李建成放下了手中的兵書,臉上古井無波。
“白起不過是穿出來的名聲而已,是!我承認,白起真的很強,但是還能強的過當年的白起嗎?”
“再加上我們有三弟在,這場戰爭我贏定了!”李建成淡笑道。
李元吉冷冷的哼了一聲,說道:“大哥,你就別做夢了,李元霸會幫你嗎?他可是一直叫李世民大哥,咱們兄弟兩個根本就不被他放在眼裏。”
“你還是收起你的小心思吧!”李元吉忽然嘆道。
李建成臉色不變,接着淡笑道:“我哪有什麼小心思啊!我們是世民與元霸的親兄弟,一母同胞!你以後說話注意點,世民再怎麼說都是你的二哥!”
“二哥?他哪兒把我當做弟弟了?一副虛偽的嘴臉!上次和他討要一個女人,他都不給!”李元吉冷色道。
“哦?元吉你給世民要誰了?要不大哥給你幾個怎麼樣?”李建成笑道。
他這個弟弟,除了好武,就是好色,武力值雖然不算頂尖,但也十分不錯了,此時已經是武王中期了!今年也不過二十一而已。
“還能有誰,一個漂亮點的婢女唄!聽說叫什麼長孫無垢!”
“誰?”
“長孫污垢啊!”
李建成臉色一變,沉聲道:“你知不知道長孫無垢是誰?”
李元吉無所謂的說道:“還能有誰啊?不就是一個婢女嗎?”
“你啊你!看來你真的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長孫無垢可是你未來的嫂子!”
“我說這幾天世民怎麼臉色如此陰沉!你別給我說你不知道,你到底想幹嘛?”
“什麼?”李元吉瞬間驚呆了!那天看到長孫無垢喂李世民吃東西,又給他捏肩,還以為是個婢女呢!
李元吉也知道自己莽撞壞事了!
“大哥!你說怎麼辦?我也不想啊!我是真不知道!”李元吉慌忙道。
李建成眉頭一皺,沉聲道:“你現在立刻、馬上去給世民道歉,負荊請罪!就說是無心之失。”
“什麼?那我的面子往哪兒擱啊?”李元吉驚道。
“你還要什麼面子啊!你看看你這是人乾的事嗎?”李建成恨鐵不成鋼的說道。
李建成今年已經三十了,已經成熟穩重了,這種事情不能因為一點面子就將他擱下,不然以後必定會留下隱患的。
“可是!”
“可是什麼可是,還不快去?大哥的話也不聽了嗎?”李建成板起臉說道。
“好吧!我去負荊請罪!”李元吉無奈的說道。
這個時候大軍已經出發,讓他去后軍負荊請罪,這不是在幾萬人面前丟面子嗎?
李建成恨鐵不成鋼的搖了搖頭,他和李元吉從小就和李淵失散,兄弟兩個一直相依為命,他對於這份來之不易的親情比誰都重視。
而李元吉一直被他照顧,似乎沒有這種覺悟,只知道依賴於他。
長孫無垢那可是李世民已經定了親也定了情的正房夫人,豈能被侮辱?
而且長孫無垢的哥哥長孫無忌那可是有大才的人,李建成還想招攬他呢!
雖然希望很渺茫!
長孫無忌那是何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忠心輔佐太宗皇帝一統,獻謀支持玄武門事變,為貞觀定基、推行王政,制定唐律。
長孫無忌一生都盡忠於大唐,卻因為武則天的上台而被後人詬病,而現代有些人更是用心險惡,妄想將他一生的功績抹殺。
在立了李治大半年後,李世民突然擔心起這個由自己捧在手心溺愛着長大的兒子日後能否在自己走後撐起大唐的江山?憂慮的想法一開頭,自然就要往下想,如果他撐不起,那麼又該選誰呢?這時唐太宗定將幾個年長的兒子在心中掂量了一遍。
當時李承乾被廢,李泰奪嫡被貶,李寬、李祐已死,李愔、李惲的品行之差唐太宗心知肚明,李貞跟李治差不多大,唯一適合的人選只有年長李治9歲的李恪。
李世民一旦冒出了想法,以他的急性子來說必然要向人吐露,於是就找來關係極為親密的長孫無忌單獨商量,然而他對立李恪只是處在一時興起的階段,而不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否則怎麼說也要拿到朝上廷議或從此培養支持李恪的勢力,而不是去找最不可能支持李恪的長孫無忌商量,更不可能被長孫無忌的一席話就此說服,並且從此再不轉此念,甚至欲立李恪未果后沒過幾天,李世民就興緻勃勃的跑去東宮參加李治庶子李忠的出生宴,在宴會上高興地邀請太子、大臣們與他一起“酒酣起舞”“盡日而罷”,之後還一反皇孫只能封郡王的制度,破例將李忠冊封為親王——完全將李恪的事情拋之腦後。
李世民沒有將想法付諸行動與私愛李治有很大關係,根據史書記載,長孫皇後去世后,李治與妹妹晉陽公主李明達一起被唐太宗帶在身邊親自撫養長大,一直到立為太子都沒有離開過父親身邊出宮單獨居住過,甚至在立為太子后,都不讓李治在東宮居住。
褚遂良與劉洎曾兩度進諫,要求放太子回東宮,進諫的理由也是不可過於溺愛太子。後來唐太宗出巡靈州的時候,想帶李治一起去而不是將他留下來監國,結果被張行成批評道:“與其出陪私愛,曷若俯從公道?”
唐太宗對李治可以說是自幼萬般呵護寵愛,而李恪最遲貞觀7年就去封地之國了,根據當時皇子們的封地等各種待遇來分析,李恪可以說是唐太宗所有庶子中待遇最差的一個——不過是在打獵時踩壞了莊稼,就招來了罷免都督一職外加削戶300的嚴厲處罰,還因為和乳母的兒子賭了博,又再次被罷職和削戶300,一共削去了600戶。(當時親王實封只有800戶),甚至被唐太宗比作漢武帝之子燕王旦。這與被唐太宗親自撫養百般溺愛着長大的李治相比,完全就是天壤之別。
永徽四年李治即位后,為了震懾宗室中那群輩分高而又蠢蠢欲動的皇叔皇兄,特地挑了兩個大頭出來殺雞儆猴:一個是唐高祖李淵的庶長子李元景,一個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庶長子李恪。
李元景死有餘辜,因為高陽公主等人試圖謀反就是為了擁立他登基;而李恪可以算得上是被無辜牽連的,因為李恪既不是被擁立的對象,也沒有參與謀反。只不過因為李恪身為唐太宗的庶長子,這樣的輩分在宗室中僅次於皇叔李元景,這才被牽連進謀反案中。
雖然有人因此認為想要除掉李元景、李恪的是長孫無忌,而不是李治,但事實上通觀整件事的始末,就可以知道李治才是真正的主使者。《冊府元龜》上就記載了這樣一個細節,李治曾召見房遺愛,並問他:“你身為皇親國戚,為什麼要謀反?”房遺愛則回答道:“我的行為罪該萬死,但請陛下看在我告發了吳王李恪的份上饒恕我一命。”李治聞言便直接回了一句:“你現在才告發李恪,不是太晚了嗎?”
甚至就在李恪等人被賜死後沒過幾天,李治就在觀德殿裏將這幫謀逆之人的財物分成五垛陳列出來,令諸位親王大臣們舉行射禮,然後又將新空出來的司徒、司空的頭銜分別封給了徐王李元禮(李元景、李恪死後宗室中輩分最高者)與功臣李績,以此給宗室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