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有些地方因為比較偏遠,對局勢的發展比較遲鈍,所以在這些地方經常會肆無忌憚的打出大明朝的旗號,表示自己反清復明。
有些地方官員,明明知道自己治所出現了反清復明的旗號,但是心有顧忌,不敢輕易前去鎮壓。
因為大明朝的太子殿下已經馬上要進入山東了,自己這邊派兵前去鎮壓,萬一太子進入山東打敗了清軍,自己該如何自處呢?
自己這邊鎮壓了那些反清復明的人,回頭自己如果向太子殿下投降的話,要是被人家告上一狀,豈不是當場就會被太子殿下問罪?
正是因為太子軍大兵壓境,隨時有可能光復整個山東,所以當地的官員發現自己的治下出現了反清復明的旗號,紛紛開始裝聾作啞,當做自己壓根不知道一樣。
既不派兵前去鎮壓,也不願意把這個消息向上彙報,準備暫時當一會兒糊塗官。
在上面的官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下,山東沿海沿岸的地區,紛紛主動打起反清復明的旗號。
而這時候,廣大山東大地上,很多人都在想方設法捕殺落單的韃子,得到收穫之後,就會前往沂州方向,尋找太子朱弘棟去領賞。
整個山東大地,因為殺胡令和鄭芝龍海盜船隊的攪和,在戰爭陰雲密佈隨時可能爆發大戰的同時,呈現出基層政權失控,整個官僚管理體系出現紊亂和離心的狀態。
現在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太子軍與清軍在山東大地上的決戰,一旦太子軍獲勝,整個山東大地恐怕會在轉瞬之間變了顏色,甚至連傳檄而定都省掉。
鄭芝龍帶着手下的船隊來到山東主要是為了完成太子殿下交給他的任務,鄭芝龍本身壟斷着整個海洋貿易,自己每年都有海量的白銀入場,所以他壓根就不缺錢,沒有太大掙錢的動力。
因為鄭芝龍自己,每年從海洋上獲得的收益就足有幾千萬兩白銀之多,鄭芝龍自家的收入,就能頂得上以前整個大明朝一年的稅收。
可想而知,整個海洋貿易要有多麼的繁榮,才能孕育出如此富有的家族和勢力。
整個明朝末年時期,西方世界已經完成環球航行,這時候的貿易有相當一部分,是西方白人從新大陸組織當地的土著人,把他們抓成奴隸去挖掘金礦銀礦,然後將這些金礦銀礦冶鍊好之後,運到大明朝,在大明朝這裏換成瓷器、絲綢、茶葉、大黃、各種香料,然後再運回歐洲。
這個就是西班牙白銀船隊,其中一條的主要航路。
所以相當一部分西方人獲得的貴金屬,最後全都輸入到大明,讓大明朝匯聚了整個世界上相當一部分貴金屬。
所以對於鄭芝龍自身來說,他壓根看不上整個船隊在山東遼東沿岸搶劫的那一點收益,完全是把這件事情當成福利交給手下的船隊自己來完成。
鄭芝龍不在乎,不代表他手下的船長不在乎,這些海盜船的船長,得知有這種好機會,一個個興奮得發狂,其中有些膽大妄為的船長聚集在一起,準備發一筆大財。
他們仔細的研究了一遍又一遍地圖,並且找一些熟悉北直隸情況的商人仔細詢問,最終將自己的目標鎖定在天津衛。好因為整個渤海沿岸,富有並且靠海比較近適合作為攻擊目標的城鎮,並不是很多。
尤其有太子殿下壓在頭上,他們又不能肆無忌憚的去攻擊普通的百姓,只能將清朝的官府當成主要目標。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找一個,清朝重要的港口城市,或者交通要道,最好是有大型倉庫的地方,狠狠的搶上一把。
而天津衛正好符合他們的要求,天津衛人稱九河下梢,水運極為發達而剛好京杭大運河就通過天津衛。
好多地區的漕運船隻就是在天津衛匯聚集合的,所以天津不僅是漕運船隻的一個集結地,同樣也是海船的一個重要停泊地,並且這裏還建造了大量的倉庫。
如果說北京周圍有什麼大型的物資集散地的話,那麼天津衛肯定會首屈一指,因為無論是從運河運過來的物資還是從海上運過來的物資,都需要在天津衛集合最終送進京杭大運河運往北京。
所以這些膽大妄為的船長,將自己的目標鎖定在天津衛上。
但是天津衛同樣不太好啃,之所以叫天津衛,就是因為這裏曾經是重要的軍事駐地,整個天津衛總共有三個衛所,分別是天津衛、天津左衛、天津右衛。
按照明朝的規矩,整個天津衛總共有將近一萬七千士兵,即便是大清朝佔據了天津衛之後,會做一些制度上的改革,在天津衛同樣少不了派駐重兵。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天津衛剛好關聯着北京和山東,如果大清朝互相把山東整個丟掉的話,就必須控制好天津。
幾個船長商量了一遍又一遍,感覺自家的力量還是不夠強大,因為只要天津衛有上三五千軍隊,就足夠他們吃一壺的,就憑他們這幾條戰船壓根就別想把整個天津衛吃下來。
並且最關鍵的是,整個天津衛眾商雲集,擁有大量的倉庫,同時擁有大量的船隻,他們只是幾條船,即便是佔領了整個天津衛,恐怕也很難將天津里的財物全部搬走,入得寶山空手而回的感覺實在是不好,他們好不容易想冒險一次,肯定想滿載而歸而不至於眼睜睜看着那麼多好東西卻沒有足夠的船隻裝載。
所以這些船長感覺自己力量不夠,就開始在鄭芝龍麾下的海盜群中間不斷的串聯,尋找合作者。
經過初期的一段時間騷擾,眾多在山東沿海地域尋找機會的海盜船,紛紛返回登萊水城,一個個收穫都不是很多。
這個時候聽到有船長在串聯,打算要攻擊天津衛,這些船長們紛紛激動莫名的加入進來,打算合起伙來狠狠的搶上一把,爭取一口吃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