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仁慈

第441章 仁慈

吳王自盡!

這為朝堂上的爭鬥畫上了句號。

開成帝劉珩當成文武百官的面,扼腕嘆息,十分悲痛。

“吳王為何如此想不開,為何如此決絕。朕還不曾見到他,他竟然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絕路。是朕的錯,都是朕的錯。朕應該早點去見他,給他吃下定心丸,也不至於發生如此慘痛之事。吳王之死,都是朕的過失。”

“陛下切勿自責。吳王選擇自盡,何嘗不是全了同陛下的兄弟情誼。”

“吳王起兵造反,可謂罪不容恕。選擇自盡,也算是死得其所。此事與陛下並無關係,萬望陛下保重身體。”

眾臣紛紛出聲,勸解開成帝莫要傷心,一定要保重身體。

吳王反賊,死便死了,死了才好,一了百了。

開成帝劉珩抹了抹眼淚,“朕與吳王,自幼也算是一起長大。兄弟之間難免會有爭鬥,但是朕和吳王的兄弟情誼做不得假。禮部,好生籌辦吳王的身後事。朕以後不想聽到詆毀吳王名聲的話。眾愛卿可明白!”

“遵旨!”

開成帝劉珩這一番表演,別管真假,反正在場的朝臣都是備受“感動”,人人都誇陛下重情義,是個明君。

當然也有人懷疑吳王的死,乃是開成帝劉珩一手炮製。可是這節骨眼,沒人敢提出質疑。

替一個反賊翻案,這是要找死嗎?

有些疑問放在心理就好。

做臣子的,首先就該知道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

吳王一事,因吳王自盡消解。

其他跟着起兵謀反的王爺,很快宮裏頭也有了旨意,奪去王爵,囚禁宗正寺。其家人一律被貶為平民,不再享受宗親待遇。

藉此機會,開成帝劉珩開始推行預謀了數年的推恩令。

從今以後,所有藩王降等襲爵,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

到第六代,還能享受宗親待遇。

但是等到第七代,徹底淪為平民,可參軍,可科舉。

推恩令一出,徹底打破了世襲罔替的藩王制度。從今以後,不再有幾百年的藩王。

旨意一出,朝堂上下歡欣鼓舞,這是善政啊。

天下莫不受此鼓舞。

百姓苦藩王久已,從今以後,藩王再也不是世世代代的鐵杆莊稼。

天下藩王:“……”

吳王都“自盡”了,沒有哪個藩王會想不開在這個時候反對陛下的決定。

只是,陛下對待宗親未免過分苛刻。

“人人都道陛下仁義,哼,分明是披着仁義的皮,幹着殺人不見血的勾當。”

“王爺慎言!”

“怕什麼。本王抱怨幾句都不行了嗎?他是不殺人,但是他誅心。他是在刨我們藩王的根基。等着瞧吧,要不了幾年,天下藩王的日子只會越來越難過。還有吳王的死,沒有人比我更了解吳王,他絕對沒膽子自盡。吳王的死,十有九八就是陛下乾的。真是……比起先帝,陛下陰險多了。又維護了自己的名聲,又弄死的最礙眼的吳王,這一手真是玩得漂亮。”

抱怨之人正是衛王劉玉,他才是真正同吳王一起長大的兄弟。他和吳王之間,才是真正的兄弟情誼。

開成帝劉珩臭不要臉,搶了本屬於他的台詞。

吳王之死,別人都不敢說,他敢說。

就算傳到開成帝劉珩的耳中,他也不怕。

剛弄死了吳王,給劉珩十個膽子,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弄死他。除非他不想明君賢臣的名聲。

吳王死就死了吧,衛王並不覺着可惜,反而是解脫。但是,推恩令直接關繫着每一個藩王的利益,偏偏,這個時機,無人敢站出來反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病嬌皇子賴上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病嬌皇子賴上門
上一章下一章

第441章 仁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