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備戰遼東

第四十一章 備戰遼東

千千小說網www.77xs.com,最快更新大明藩王!

袁應泰唯一擅長的土木工程真不差,立即動用全城民工,不但將遼陽的城牆重新加固,還將護城河拓寬數丈。

城防建設也得到重視:加高、加固城樓;箭樓數量加倍;城門得到修葺。

另外,袁應泰還大大增加城牆的“馬面”的數量。

馬面就是突出於城牆外的一段,呈長方形或橢圓形,外觀狹長類似馬面。上面建有敵樓,即可屯兵和瞭望、又可儲藏武器。與城牆防禦遙相呼應,自上而下三面攻擊敵人,是守城必備。

大明境內戰略位置重要的城池都修建了馬面,如京師、西安、遼陽等城市。

遼陽作為大明遼東的政治中心,按照規定六十步建造一個馬面,這個距離正好是弓箭的有效射程。袁應泰不惜民力,不但大大增加了馬面的數量,還將馬面上的箭樓改為歇山式重檐二層敵樓,極大加強了防禦力量。

袁應泰為了能查探實情,私下帶着家丁檢查兵器武備,發現一些士卒低頭搓麻繩,手中、身邊無任何武器。

袁應泰心道:“遼陽乃遼東第一鎮,竟有士卒手無兵器,難道要拿麻繩去捆敵人嗎?如何守得住城池!”

袁應泰對着那些士卒大喊:“汝等為何手無兵器!”

士卒低頭搓麻繩未回應。

袁應泰見狀大怒!小小的丘八,竟然敢不聽遼東經略的召喚!看來再不答應就要殺人立威了!

袁應泰對着那些士卒又喊道:“汝等再不回應,休怪軍法無情!”

士卒依舊低頭搓麻繩未回應。

袁應泰的家丁看不下去了,衝過去將那幾個空手的士卒帶了過來。

這幾個士卒有些茫然,不知經略叫眾人何事。

袁應泰看這幾個一幅欠揍的表情,更是怒不可遏!衝著幾人大喊:“汝等不停軍令,休怪軍法無情!”

士卒這下有了反應,立即跪下,用震耳欲聾的聲音高喊:“經略饒命,我等非是不停調遣,實乃耳聾聽不清,還望經略明察!”

這下輪到袁應泰發懵了,趕緊讓家丁叫來幾人的小旗。

這個小旗也是耳朵發聾,問了半天,袁應泰才知道這幾個人為何無兵器,因為這是大明新的兵種——投擲兵。

袁應泰在兵部數年,不過一直擔任侍郎,略微聽說有這麼個兵種,便讓這士卒拿出兵刃。

過了許久,幾名士卒從倉庫取出“兵刃”,袁應泰走進一看,是一大一小兩個灰色、四方的棉布包、一個鐵桶上面插根空心粗木棍。

袁應泰叫來小旗,問道:“這是什麼兵器?”

小旗心道:“這又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官兒!這幾樣東西明明是兵部發過來的,你這原兵部侍郎都不知道?”

口中卻說道:“啟稟經略,這棉布包叫炸藥包,分為五斤裝和十斤裝兩種;這個圓圓的鐵桶叫手榴彈,為五斤裝,守城專用;另外還有兩斤裝手榴彈為野戰使用”

袁應泰雖然久在兵部,熟讀兵書,但這手榴彈、炸藥包卻是第一次看見。當場要求士卒展示如何使用。

士卒帶着袁應泰通過街道,來到城牆上。投擲兵走到離袁應泰一百多步的地方,朝小旗示意準備完畢。

袁應泰剛要說跑太遠看不清楚,那個小旗已經遞上兩團棉花,說道:“還請經略用棉花塞住耳朵,要是震壞了經略,卑職可擔當不起。”

袁應泰看着手中兩團棉花,哭笑不得,心想:“周圍所有人都沒帶這棉花,我若帶上,傳出去豈不成了百官笑柄?更何況我來遼東乃是為了精忠報國,何懼之有!”

對小旗說道:“本官不需要這些,速速實驗!”

小旗見袁應泰如此,先是朝城裏大喊,“點炸藥包嘍,速速迴避!”

原本還有一些兵丁、百姓圍觀遼東經略,一聽點炸藥包,立即四散躲避,一時間是雞飛狗跳。

小旗朝遠處的士卒揮了揮手,那邊先是小心翼翼點燃了手榴彈的導火索,扔在了城牆外,立即着趴在城牆上緊緊捂住耳朵。

“轟”一聲巨響,內裝五斤黑火藥手榴彈瞬間爆炸,將彈體炸成數個碎片。

遠在兩百步開外的袁應泰被這巨響嚇了一跳,耳朵也震得嗡嗡直響。

小旗見狀再次遞上棉花團,這次袁應泰沒有拒絕,身邊的家丁也學着袁應泰,用棉花團堵住耳朵。

這次點的是五斤的炸藥包,聲音沒有手榴彈那麼大,外加耳朵被堵住,袁應泰等人還能接受。

緊接着點燃了十斤裝炸藥包,一聲悶響過後,袁應泰看見城牆上的灰塵都震了幾震。

小旗上前說道:“啟稟經略,已經全部點完了!”

袁應泰高聲喊道到:“你說什麼?”

眾人“……”

當袁應泰得知實驗結束,立即將棉花團扔掉,帶着眾人來到城下觀看爆炸情況。

來到爆炸處,只見地面上出現三個臉盆大小土坑,另外到處散落着鐵片。

小旗指向袁應泰解釋道:“經略,這最淺的坑為五斤裝手榴彈爆炸所致,最深的為十斤裝炸藥包所致”

袁應泰在爆炸處撿起不少碎鐵片,讚不絕口。轉過頭問小旗:“這手榴彈威力足矣!為何還要製作炸藥包?還分成五斤裝和十斤裝兩種?”

小旗撓撓頭,說道:“啟稟經略,小的職位低微,這等事情並不知曉,還望經略恕罪!”

袁應泰身為遼東經略,怎能和一個小旗生氣。便召集遼陽內的官員問話。

袁應泰招來了遼陽兵備道何廷魁、遼東巡安張銓,詢問二人手榴彈和炸藥包等情況。

聽袁應泰詢問手榴彈和炸藥包,二人說的頭頭是道。

要說世上心眼兒最“壞”的人,不是強盜、不是土匪、不是武將、也不是皇孫,最壞的是讀書人!

何廷魁、張銓二人就是典型的“壞的冒煙兒”的讀書人。

何廷魁、張銓雖是文官,但是一直處在遼陽。

朝廷在萬曆四十五年開始,派了數百探子前往遼東。通過不斷送來遼東的緊急情報,二人深知建奴虎視眈眈,故而熟知兵備。

自打萬曆四十四年,手榴彈、炸藥包作為制式裝備,運往遼東,兩位山西老鄉較上勁,閑着沒事就開始研究。

首先是手榴彈,二人通過實驗,一致認為應當保留某皇三孫子認為不適合實戰的五斤裝型號。

這還不算,這二位心地善良的讀書人商議,又在手榴彈內部加了數十個泡過馬糞的鐵片;另外還通知工匠,把手榴彈外面的鐵殼製成粗糙不堪。

其結果是手榴彈爆炸時的彈片多了數十個!威力增大了數倍!

最令人叫絕的是改進炸藥包!

遼陽兵備道何廷魁,字汝謙,山西大同人。歷任涇縣知縣、刑部主事、歸德知府、西寧兵備道、黎平知府。在歸德知府任上,曾將惡霸張國安繩之以法,閤府百姓稱賢。

作為“賢良”的兵備道,何廷魁仔細研究了炸藥包,用各種動物做了實驗。

炸藥包的優點很明顯:聲響!

五部之內的牛羊幾乎瞬間震死、十步之內瞬間震暈、耳鳴頭昏、喪失戰鬥能力外加永久失聰!這還是五斤裝炸藥包的威力,十斤裝的威力幾乎翻倍!

另外士卒都稱讚,炸藥包炸死的牛羊肉特別香!

至於為啥知道能失聰,是因為那幾個倒霉蛋兒士卒,就是多次實驗炸藥包,最後幾乎什麼都聽不見。

那幾個士卒也很爭氣,發明了抗響神器——棉花團!

何廷魁也發現炸藥包的缺點,除了靠聲響外,沒其他威力,這可不符合何大兵備道的性格,於是何廷魁仔細琢磨,於是有了新的發明。

具體是這樣的:先取一塊大棉布——厚棉被最好,上面鋪上厚厚的稻草,撒上火藥;再把炸藥包裹在棉布中,打捆,接出引信。

由於此武器太過陰險、惡毒,士卒給此武器起名——魁家包!

張銓見兵備道何廷魁得意洋洋,心中也是不滿:“同為文官,你能發明新武器我就不能嗎?”

遼東巡安張銓,字宇衡,號見平,山西沁水竇庄人,萬曆兵部尚書張五典之子,妻霍氏,兒子張道浚,女兒張鳳儀。

值得一提的是,張銓的女婿叫馬祥麟,馬祥麟的親爹叫馬千乘,馬千乘的妻子叫秦良玉!

張銓也是“賢良”的巡按御史,首先是略微改進了魁家包,除了在裏面加了少許泡過馬糞的鐵釘,還稍微加了點猛火油!也就是某無良皇孫“發明的”煤焦油!

張銓覺得還夠,又有了其他發明。

具體是這樣的:找一個大木桶——小點的水缸亦可;底部放入油布包裹好炸藥包;再將猛火油和柴草混合,加入柴草的目的是加強凝固性,防止木桶掉下城牆摔得粉碎。

再將猛火油添入桶中,引信用中空竹管接通內部,外側要有油布包裹——其實已經用不到引信了。

鑒於此武器太已經無法用陰險、惡毒來評價,簡直是喪心病狂!所以廣大士卒給起了名字——銓家桶。

何廷魁對張銓的發明也是嗤之以鼻,當即指出其重大缺點:僅炸藥包就最低就五斤重,外加水桶或者水缸就得十幾斤,再加上猛火油,這銓家桶最低三、五十斤!

雖說實惠、量足,可一但戰起,誰敢扛着五十斤重、哧哧冒着火星的銓家桶衝到城牆往下扔?

於是,萬曆二十九年三甲三十七名進士何廷魁,笑着拍了拍萬曆三十二年三甲倒數三十六名進士張銓的肩膀,說道:“見平,還是讓本官幫你改進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藩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大明藩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備戰遼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