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聖外王,天地完人
千千小說網www.77xs.com,最快更新曾國藩修身十二法!
曾國藩認為:“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忝於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也就是說要志當存遠。曾國藩的高遠志向,就是要匡時救世,澄清天下,成為國家的藩籬。曾國藩朝考一等,改為翰林院庶吉士,從此置身詞林,抱有澄清天下之志,因改名國藩,為國家藩籬之意。
讀書做官,升官發財,在當時幾乎瀰漫在所有讀書人的心目中,牢不可破,可是曾國藩是一個例外。他在做京官的時候,年齡不過三十多歲,他便立誓不發財。
曾國藩一生立誓不發財,幾十年節儉白守,不逾越一寸一分。因此他雖官至總督,每日吃飯,以一葷為主,有客始略略增之。時人號為“一品宰相”,布袍鞋襪,均由夫人媳婦為之。他三十歲時,曾制一件緞馬褂,惟遇新年及慶賀時着之,藏之三十年,不再另制。他曾說:“古語言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以吾觀之,衣亦不如故也。”
怎樣才能樹立一種“民胞物與”、“內聖外王”的君子之志呢,曾國藩認為君子應廣其識,他說,“夜郎自大,此最壞事”,並說:“井底之蛙,所窺幾何,而自以為絕倫之學;遼東之豕,所異幾何,而自以為蓋世之勛。此皆識淺而易以自足者也。”
道光二十二年(1842),曾國藩的六弟在一次考試中受到挫折,於是就抱怨自己時乖命蹇,牢騷滿腹。曾國藩知曉后對他立志之小感到很可笑,以為六弟所憂慮的事情太不值得一提了!勸告他人生境界各有不同,何必以科名為勝敗定評!六弟收到信後果然振作起來,不再循人故轍,而另闢人生蹊徑。
曾國藩認為:凡做事,都要有志向。人生當有人生之志,為學當有為學之志,修身當有修身之志。關於人生之志,曾國藩有從“雉卵變蛟龍”到“國之藩籬”的自信,又有“未信君山鏟不平”的豪邁。因而使曾國藩得以成為了清朝的“中興名臣”。
曾國藩說: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下流。因此,曾國藩的學問功底造就了他能夠“不甘下流”的事功人生。
曾國藩一生着力效法標準人物。咸豐九年(1859),正是曾國藩和太平軍生死決鬥之時,他卻從容摹擬,將中國幾千年來的思想家、哲學家、著作家、文學家重新估計,共得三十二人,作為《聖哲畫像記》一文,並命兒子曾紀澤,圖其形像,懸諸壁間,作為終身效法的標準人物。使自己的人格更臻於完善。
曾國藩認為人生有了一個高遠的志向,你的一些行動,諸如或進或退,或去或從,或取或舍,都不會為盲目之舉,徒勞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