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匈奴入侵
第三十二章:匈奴入侵
既然三公是林媚的死對頭,對付死對頭的最終方式就是讓死對頭死去。
消除死對頭之間的恩恩怨怨的唯一方式就是,用生死來畫上不管是悲傷還是喜悅的完美句號。
在三皇子王允繼承為皇帝之後,三公並沒有就此罷休,因為三皇子成了皇帝,那麼三公與林媚之間的實力依舊回到原來的起跑線上,林媚實力大於三公,而武帝煞費苦心營造出來的利用新帝扭轉局勢的計劃就算是流產失敗了。
三公當然是不想失敗,因為他們都知道,如果一旦失敗,那麼他們所面臨的後果將是死亡。
前車之鑒的李文案還歷歷在目,血流成河的濃烈血腥味雖然經過了幾個春夏秋冬四季風的吹佛之下,雖然稀釋了一些,但是現在還隱隱可聞。
三公們不想做以後的李文,至少他們都不想成為李文。但是,他們倒是樂意別人去做李文,滿門抄斬,永世不得超生,斷子絕孫。同時,三公們非常的樂意做以後的李文的這個人就是林媚。
可是林媚哪裏會讓他們如願以償?
林媚也不是傻子,既然他能夠製造出李文案來,那麼他自然是有所準備防止別人在他身上複製他製造出來的慘案!
在成帝登基之後,林媚並沒有立刻放鬆警惕,而是將原本的計劃提前了。
林媚幹了什麼呢?
林媚玩了一個欲擒故縱的把戲,徹底地將想試圖重新讓被廢黜王滎登基的三公們的願望給抹殺,使得皇帝成為他的傀儡,受他約束!
林媚將自己駐守在皇宮大內禁軍統領史令調離了禁軍系統,來到京師機營幹虎戍將軍,統領京師機營八萬左翼營。任命三公派系的南翼營副統領司馬祠為禁軍統領。
調離親信禁軍左統領安開泰,任命為中都州中環城的駐軍統領,添輕騎將軍。任命中立派的兵部主事典達為禁軍左統領,任命親信兵部主事呂再慶為南翼營副統領。
這個任命是很有意思和玄機的,有林媚的深意,也有放出的信息暗示。
其中真假,外人難以揣摩,但是的卻可以說,這是林媚放出的一個給三公的反撲機會與缺口。
三公之一的太尉丁叔可是掌握着兵部,而且有一定的實權。
丁叔手中掌握着“扶風軍”四塊護符之一,可以調動扶風軍的。
扶風軍有四塊,三公各持一塊,還有一塊武帝給了誰,三公不知道。
但是三公手裏掌握的三塊虎符已經足夠支持這一次行動了。
三公為什麼要行動?
因為他們認為林媚在成帝繼位之後,認為皇帝已經由他控制了,便鬆懈了對皇宮控制力度,將禁軍兩位統領調離了守護皇宮安危的禁軍系統去接管京師機營以及地方守軍,加強對京師周邊地區的控制權。
提升京師機營南翼營副統領司馬祠為禁軍統領,三公認為林媚此舉是故意用險要職位為誘餌引誘司馬祠,從而達到收買司馬祠的目的。
林媚覺得過分抽離京師的軍事力量會導致京師出現空洞,就將中立派兵部主事典達拿出來放到禁軍統領的位置上,這樣一來,哪怕司馬祠有心圖謀不軌,也得與左統領中立派的典達爭鬥一番,形成一個緩衝。
三公見到這個變動之後,立刻將司馬祠找來,跟司馬祠商量一件事。
什麼事情呢?
三公將三塊扶風軍兵符拿出來,將林媚試圖接管的京師機營左翼營以及南翼營兩部的扶風軍抽離出來,攻打皇宮,將剛剛登基的成帝給囚禁,再讓原皇太子王滎繼位!
讓身為禁軍統領的司馬祠在京師機營的扶風軍攻打皇宮的時候不予抵抗,讓扶風軍進入皇宮。
對於三公的這一行動,只能用兩個字來評價----愚蠢!
不管結果如何,三公都必敗不可!
成帝登基,滿朝文武共同商討過,並且是一致達成的。可成帝剛剛登基沒幾天,三公就反了。如果一旦成功,三公與三公擁立的皇太子王滎就將成為打破平靜外殼的罪魁禍首,各方勢力必然以王滎道德敗壞,品行不端為借口,攻打京師。
如果三公敗了,那就將一敗塗地!
京師的勢力,將會以此事為借口,進行一次大清洗,從而確定林媚在京師的絕對優勢!
可惜這件事還沒有舉行就敗了,史令與呂再慶並不是想要去接管京師機營,而是京師機營已經很大一部分的人已經投靠了林媚。所以在那一些屬於扶風軍系統的京師機營將領密謀策反的時候,林媚就得到了消息,立刻行動,將試圖密謀策反的京師機營的將領給抓捕起來。
同時,將京師機營的一些站位不明確的一些人將領也抓捕起來,安排林媚的親信為將領!
剛剛陞官的司馬祠立刻被抓捕,禁軍的右統領金標接替了禁軍統領的位置!
將事態擴大化處理這是林媚的強項,其中李文案就是一個很好很典型的例子。
林媚將此事的主要人定在太尉丁叔的身上,認為是太尉丁叔一手策劃的,說丁叔見新帝年幼,想窺視皇權,便進行策反!
一旦是跟策反有關聯,那麼任何人都不敢在出面替丁叔求情。
碰到策反這事,別說求情,就算是替丁叔正當地舉例反駁都是不可以的。
哪怕是被冤枉的,其他的官員也就只能眼睜睜地看着丁叔被冤死!
所以丁叔滿門被斬,同時京師機營、護戍機營以及禁軍這京師三大軍事系統的各級將領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徹底清洗。三公派系的將領全部被抓,被卷進了謀反的事件之中,其中中立派不少的將領也遭殃,要麼被殺,要麼因為瀆職被罷免!
這是林媚故意露出的破綻讓三公們去鑽空子,然後給自己一個重新洗刷京師勢力的借口。
這一次莫名其妙的謀反事件,使得三公派系徹底垮台,並且一蹶不振,徹底地失去了與林媚抗衡的勢力。
林媚這樣才牢牢地將京師以及皇宮完全掌握在手中,這樣才完全地將皇帝給控制在鼓掌之中。
三公派系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太尉丁叔也被斬殺,那麼下一步就是司空趙原以及司徒董光祿了。
三公之中,以司徒董光祿最難對付,第一是董光祿是帝師、太師,虛名顯豁。雖然在京師董光祿的勢力一般,但是在全國各地卻是有許多頗有勢力的人都是出自董光祿門下。而且董光祿為人正直,品行端正,道德風尚上佳,頗受官員推崇!
雖然實力不行,但是名氣卻是在林媚之上。
要殺這樣的一個人,不能隨便,不能草率馬虎,一定要一個天下人都沒有辦法反駁的借口才行。
而司空主要是掌握工部,主管農田、水利、基礎建設之類的。而且趙原是出了名對工作負責心細的人,在處理手上工作的時候格外的謹慎以及耐心。
所以趙原的處理倒是較為棘手,難以找到什麼好的借口。
所以目前而言,就只有將他們兩個給閑置起來,不讓他們參與實際決策的事情,更不放任權利。
京師安全了,那麼林媚下一步轉向要處理的就是一個很棘手的人物了。
那就是老王爺王修!
可是要如何處理這個老王爺呢?
林媚心中完全沒有什麼可行性良性方案。
林媚最拿手的製造缺口讓敵人上鉤,然後藉助借口的事態,將事情局勢無限期放大,從而達到徹底擊垮對手的目的!
可是這個方法只能用於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作亂的人,遠在他想,並且是一方諸侯,這個法子可是有點鞭長莫及了!
但是老奸巨猾喜歡玩鬼把戲的林媚,立刻有了一個很好的方法。
那就是奪取中都州、炎州、守州三周交接的城池解甲城的掌控權!
因為原本這解甲城就是屬於中都州掌控的城池,由於武帝有意擴大李文案,導致三江郡郡守提督管中允部將兵變。時守州提司壽王王修出兵鎮壓,就順便也將三江郡比鄰的解甲城兵權給奪了過去,掌握在自己手中。
武帝一直不好發作,因為王修只不過是因為叛亂而迫不得已奪取了解甲城的兵權,而內政大權依舊在中都州手中,解甲城每年的財富依舊屬於朝廷而非壽王府所有。
武帝死後,王修可就不客氣了,直接將解甲城的內政長官給定罪罷免了,任命自己的人為內政長官,使得解甲城徹底地落入王修的手中!
所以林媚就那解甲城說事,是王修是暫時借了解甲城,因為局勢問題。現在局勢穩定了,解甲城原本就是屬於中都州的,是應該還給朝廷的了。
而且林媚還立刻將中都軍集結到長雲山一帶,連接守州西面沿線,一直到解甲城之外,大有如果王修拒絕的話,就以王修意圖不明,蓄意謀反的罪名搶奪解甲城,從而挑起戰爭。
林媚之所以敢如此膽大,有兩個原因。
其一,林媚是朝廷丞相,挾持年幼天子,以朝廷正當文件索要原本屬於朝廷的解甲城,是正當收回理由。
其二,太尉丁叔謀反之事風頭最盛之時雖然過了,但是風波尚未完全消失。如果一旦王修拒絕的話,那麼首當其衝王修便會陷入到還未完全消退的丁叔謀反事件當中去,使得王修處理不利的名頭當中,從而達到“出師不利”的效果,是各方勢力聯合攻擊王修!
其實林媚也並不是想要解甲城,也知道王修不會因為一個解甲城而不顧自己的聲譽,他要的只是激怒王修,從而進一步加深對王修的挑釁達到徹底激怒王修迫使王修做出反朝廷的步法來,使得自己可以名正言順地大張旗鼓地攻擊王修!
王修對於朝廷索要解甲城這事詢問了泰安苑實八俊才,大家都一致認為目前不能與朝廷正面相抗,這樣會使得王修處於一個不利的局面,收到名譽上的抹黑與打擊。
王修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也就同意將解甲城讓給朝廷。
但是王修身邊的一個年輕的侍衛卻說出一句驚人的話,“解甲城不能歸還,乃鉗制夕州、炎州、雷州三州的重鎮,尤其對於我們守州而言。我們既然得到解甲城,他日便可得到夕州、炎州、雷州,使得中原南面四州半壁江山歸於王爺。進我們可以入主中都州、護州,推可以扼守守州,此等軍事重鎮既然得到豈可輕言放棄?這與食客暴遣天物有何區別?所以我覺得王爺絕對不能放棄解甲城,應當緊緊掌握在手中,如果朝廷索要,我們大可以各種理由推辭,使得朝廷攻擊我們,而我們就有了正當出師的理由了。”
本來這是大人物說話,作為王修身邊的小卒子根本就沒有說話的權利。但是這個小卒子不同,是一個特殊的人物。
這個人物我們要記住,他會為我們帶來很多故事的人。
他的名字叫做呂敬文,是李文案導火線呂靜志的兒子,王修的外孫。
呂靜志的姨媽就是王修的第九個小妾。
因為案發的時候,呂敬文被姨奶奶給接到府上跟王修的一班孫子學習,所以免遭了禍害!
李文案這事,王修其實清楚得很,是林媚迎合武帝的處理韓家心意而故意製造出來的慘案。呂家姨奶奶見到自己娘家的人一個個就那麼死了,如果不是她將呂敬文接過來的話,可能就使得娘家斷子絕孫了。
她自然是對林媚恨之入骨,還不忘將這一種很灌輸到呂敬文的身上。
所以呂敬文對這個遠房親戚林媚也是恨之入骨!
呂敬文主張對抗朝廷,其實際上也是有利用王修的勢力將林媚擊敗殺死,替呂家報仇的意思。
但是呂敬文說得也是自己內心所想的,因為這個解甲城的卻是很重要,的卻是一個軍事重地!
就以呂敬文對解甲城地理位置的分析,以及重要性的闡述就可以看出,呂敬文此人的確是一個有才華的人,有遠見的人。
王修可是把呂敬文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培養,所以就說,“你還年輕不懂事,如果我們不歸還朝廷解甲城的話,朝廷就會以我們意圖謀反的罪名征伐我們。”
呂敬文說,“現在的朝廷是誰的朝廷?是林媚的朝廷!林媚如此,無非就是想逼迫王爺,使王爺激怒出兵謀反朝廷,落一個亂臣賊子的罪名,使得出師不利,讓士氣低落而已。既然林媚有心激怒我們,而我們何不將計就計激怒林媚,讓林媚主動進攻,如此一來,我們便是自保了。”
王修笑說,“敬文休得口出狂言,毀謗朝廷!什麼現在林媚的朝廷?這麼大逆不道的話不可亂說,朝廷就是皇家的朝廷,就是我王家的朝廷,姓王而不姓林。不過,你說的這個計劃倒是不錯,但是你還年幼,有一些事情你還不清楚。不管是我們主動攻擊朝廷,還是朝廷攻擊我們,都可以用謀反的罪名。”
呂敬文說,“不捨得一身剮,哪裏會有一身肉!不付出哪裏會有回報?當世英豪也罷、亂臣賊子也罷,都是勝利者的品論!如果王爺一舉成事,放眼天下,還有何人敢言王爺乃亂成賊子?當全稱呼王爺為聖明英豪!”
王修沒有在理會呂敬文,以呂敬文不過十六七歲的年紀以及地位學識而言,他的話是不可能左右大局的。
所以王修還是將解甲城給了朝廷,林媚在得到解甲城之後,立刻重兵佈陣,準備第二輪欺辱王修從而激怒王修!
可惜的是,林媚已經沒有這個機會實施了。
因為護州急報,匈奴突然大舉東進,已經走過崑山沿線,進入護州邊城。護州西北軍節節敗退,直逼花合城而來!
林媚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不得不終止對王修的行動,將大部人馬立刻派到天戶關以及與烽火城一帶的系落山沿線去,準備抵禦匈奴,保住中都州!
同時林媚質問身邊近臣,“匈奴為何在這個時候突然東進?有何目的?”
這話問他們肯定是沒人能夠回答出來,如果問韓利的話,他倒是知道!
至於匈奴進攻的目的,韓利更是清楚!
匈奴的東進,就是西北護州韓家崛起的開端。
韓家是如何崛起的,韓利會告訴我們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