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卷 第一百十七回 留得殘荷聽雨聲2

永安卷 第一百十七回 留得殘荷聽雨聲2

文後需要時間調查索、曹二人,三司當然也需要時間查辦暮雲的案子。這樣一來二去,又過去了十幾天。

在此期間,郭大人一方面裝模作樣地聯合刑部、御史台對暮雲進行會審,另一方面則暗中協助文後調查索、曹二人,積極搜取二人的罪證。

文後為了避免打草驚蛇,對索、曹二人的態度依舊,所有的調查也均秘密進行。但據觀察,這段時間二人還是低調了不少。

照這樣發展下去,暮雲重獲自由指日可待。

可誰知,形勢在幾天內急轉直下。

先是北婁發來國書,直言要求我朝交出暮雲,否則將傾全國之力血洗邊境,並直搗黃龍、踏平永安。

文後閱後面色鐵青,並未與任何大臣商議,徑直命人回了一封國書。上面只有八個大字:膽敢來犯,碎屍萬段!

我在得知往來國書的內容后,差點氣暈過去。

巴勒那,你是我的太爺爺啊!我們這邊好不容易將形勢扭轉了些,一旦文後相信索、曹二人是高厭細作,那暮雲自然就能無罪釋放了。你來這麼一出,我們豈不是前功盡棄啊?

文日昭,你是我的太奶奶啊!你來哪兒的自信將北婁大軍碎屍萬段?你不知道自己殺了多少大盛名將,那些幸免於難的將領也早就心灰意冷、紛紛稱病辭官了嗎?如今哪兒還有堪當大任之人能為你領兵禦敵啊?

不出幾日,邊關陸續傳來緊急軍情:

巴勒那親率三萬北婁軍連夜寇邊,攻破陽明堡、聶營鎮!

北婁增兵十萬,朔州、代州接連失守!

北婁攻下忻州,陳兵晉州!

要知道,晉州可是當朝太后的家鄉,離東都永安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了!

令人費解的是,文後在接到這一道道八百里加急的軍報之後,遲遲沒有任何動作,任朝中群臣急得團團轉,她卻不發一言。

直至北婁兵臨晉州,文後才召集群臣,公佈她的禦敵方案。

殊不知,她早就命兵部暗中集結了十萬援軍,已分批奔赴晉州。至於領軍的統帥,她決定任命定遠將軍程暮云為正四品忠武將軍,河東道行軍大統帥,領軍出征。

文後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問暮雲是否願意接受兵符,為國效力。暮雲自然只能答應,文後當場授予兵符和戰袍,命其即刻率最後一批騎兵奔赴戰場。

原來並非文後輕敵,而是我小看了這個女魔頭!讓暮雲領兵抗擊北婁,這真是一計通殺四方的絕招啊!

暮雲既然不承認自己通敵叛國,那他作為大盛將領,率軍禦敵是理所應當的。他若勝,固然最好;他若敗,那就怪不得文後無情了,誅他全族都不為過。

巴勒那要求大盛交出暮雲,文後的確滿足了他的要求,只不過是在戰場上相見罷了。他若敗,一切免談;他若勝,就意味着暮雲打了敗仗,戰場上刀劍無眼,暮雲彼時是否活着都是未知數……

從兵力上來看,北婁總共發兵十三萬,即使有部分傷亡,兵力也不會低於十萬。而我朝雖也有十萬兵力,但北北婁軍隊歷來以兇殘冷血著稱,獨孤將軍上一次擊敗北婁時,也是以十萬對陣北婁六萬兵力。且當時北婁的目的是攻城掠地,還要分出兵力來駐守已攻佔的城池。而此次巴勒那顯然志不在此,故而十萬對陣十萬,我軍並沒有太大勝算。

與此同時,文後沒有將暮雲親自訓練的雄鷹軍撥給他,暮雲又是頭一回作為統帥領兵出征。統帥在軍中沒有威望,兵和帥之間毫無默契,都是用兵的大忌。加上這兩點,我軍的勝算又大打折扣了。

這些我能想得到,文後自然更瞭然於胸。雖然她可能有意為難暮雲,但作為一國統治者,她絕對也不會希望我軍一敗塗地、北婁軍長驅直入。她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葯呢?

答案很快揭曉。

待暮雲離開后,文後告訴群臣,她將任命一位都監,負監視刑賞、奏察違謬之責。同時她還會將另一半兵符交於都監,憑此兵符可調動河東道境內所有的兵力。

原來如此,真的是機關用盡、老謀深算啊!這樣一來,既能測出暮雲是否真心為國,也不至於令大盛陷入萬劫不復。她既然能安排這一后招,說不定還有另外的雙重保險。

文後讓群臣毛遂自薦,但大殿裏始終鴉雀無聲、落針可聞。要知道,這可是群一路忍辱負重、披荊斬棘的千年人精,利弊好歹一想便知。這樣一個燙手山芋,試問有哪個人敢接?

要說願意,盈盈是肯定願意的。只可惜文後並未召她入宮,也絕對不會同意一個已與暮雲拜過堂的人來當這份差。

郭大人作為最了解此事的朝臣,他或許也願意,但絕非最佳人選。一來他身居要職,不宜長時間離開永安;二來都監手中的兵符可以調動整個道的兵力,文後也不會放心讓郭大人這樣德高望重的朝臣擁有如此軍權。

而我,自然也是願意的,且我現在的身份既非權臣,也不是暮雲什麼人,想來也算是個合適的人選。只可惜,盈盈當年義無反顧地追隨暮雲去北婁,發現懷孕后又執意要到暮雲府上休養,恐怕她那點心思早就被文後看出來了。我若提出願做都監,文後會同意嗎?

這時,群臣中有人往中間跨出一步,我見是郭大人,忙搶先一步擋住了文後的視線,拱手奏請道:“啟稟太后,微臣願意。”

出乎我意料的是,文後沒有多加考慮,囑咐了幾句就當場任命我為此戰的都監,授予兵符,並着兩名御前侍衛護送我前往晉州。

也許是實在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軍情又十萬火急,所以這實際凌駕於統帥之上的都監之位就這樣輕易地落到了我的頭上。

離開大殿時,我深深看了郭大人一眼,試圖用眼神告訴他:戰場我去更合適,絆倒索、曹二人就靠你了!從郭大人堅定的眼神中我能看出,他理解了。

護送的事宜文後讓孝義安排,孝義便主動請纓親自護送我。我匆匆回泰星殿收拾了一下行裝,而後懷着無比複雜的心情踏上了北上之路。

我們一路官道、日夜兼程,每過一個驛站就換一匹快馬,但還是沒有追上暮雲他們。

孝義見我總是愁眉不展,便主動給我分析當前形勢:北婁軍一路南下,雖勢如破竹,卻難免人困馬乏,糧草輜重也未必跟得上。所以他們現在陳兵晉州,表面上看是震懾挑釁,實際上應是需要時間養精蓄銳。況且晉州是當朝太后的祖籍所在,守城的兵力遠比其他城池來得多,加上太后之前就陸續派去援軍,故而此戰我軍的勝算很大。一來敵攻我守,兵力相當的情況下,必然是易守難攻的;二來敵寡我眾,十萬兵力於北婁,幾乎是全部的兵力了,而於我大盛,卻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三則這是在大盛境內,我方的供給可以做到源源不斷,而敵方卻有面臨彈盡糧絕的可能。

聽他這麼一說,我稍稍寬心,也感激他的善解人意。如果我是盈盈,真該放下暮雲,看看身邊這個良人。

可惜這個世上沒有如果,我趁這個機會跟孝義表明了自己的心跡,免得耽誤了他的終身。

而孝義在遭到拒絕後,雖然失意難過,但並沒有任何無禮糾纏的言行,只是黯然接受,並表示仍願意和我做朋友。

得友如此,夫復何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盛女首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盛女首輔
上一章下一章

永安卷 第一百十七回 留得殘荷聽雨聲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