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浮橋煙鎖青衫渺
出縣城向北行約莫數里,便到了臨淮浮橋。
這臨淮浮橋始建於洪武六年。因橋用船作為橋墩串聯而成,形如蜈蚣,故俗稱蜈蚣橋。由於蜈蚣懼雞,便在橋的兩岸各置石雞一隻,以鎮此橋。
這臨淮浮橋建成之後,便成為南北往來的重要途徑。每日官府差役,旅人商賈,川流不息,漕運船隻,晨啟暮泊,千帆雲集,魚火炊煙,如同霧幛雲牆,所以有“斷虹垂百尺,橫鎖絕千尋”之稱。
沈祥主僕兩人行了有半個時辰,便到了那臨淮浮橋。今日天氣雖然陰沉沉的,但是這橋上橋下卻仍舊是十分熱鬧。
淮河兩岸,有不少的涼亭,供往來路人休息之用。沈祥的身子畢竟單薄,趕了半個時辰的路,也是極度乏困了。於是,主僕兩人踏過浮橋,走向了對岸的一座亭子中。浮橋上過客如梭,不能讓兩人駐足。
那涼亭當中,有四五人,正在那裏談笑風生,想來是趕路久了有些累了,在這裏休息。沈祥帶着石頭走入涼亭,對着點頭微笑,然後便坐在了一個小角落裏。
側目看向身旁淮河,只見水波蕩漾,千帆競逐。“果真是美景。”沈祥不由的暗暗讚歎一聲。
亭中的那些人對這兩個少年也沒當回事,依舊在那裏談天說地。從齊王暴斃講到宣德皇帝巡邊,又從南邊黎朝建立講到大太監郭敬鎮守大同。
沒多久,沈祥也被這些販夫走徒的談論吸引住了。這些人講的都是宣德三年的事情,因為消息傳遞不太方便,所以一直到了今年才傳到了鳳陽。
沈祥雖說接收了這具身體主人以前的意識,對於這個世界並不算是陌生。但是以前的“沈祥”卻是從小體弱多病,大多時間都是呆在床上養病,對於外界的了解何其之少。此時,能夠從這些販夫走徒之間獲取一些關於這個時代的一些資料,對於沈祥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宣德年,這是一個十分陌生的年代對於沈祥來說。沈祥心中大悔,當年沒有認真的學習歷史,這個大明朝,沈祥能夠記住的皇帝也就那寥寥數人罷了。對於這個宣德皇帝,沈祥還真的沒什麼印象。
不過當初的沈祥又怎會知道自己竟然會一覺回到大明朝呢?只能說是世事無常,造化弄人罷了。
沈祥靜靜的聽着那些人談討,也不插話,不過心中卻是越來越驚異。
都說大明朝廠衛恐怖,緹騎四齣,天下震恐,怎這些百姓竟敢如此妄論軍國大事,談討那些八卦。這卻是沈祥不知,要知曉防人之口甚於防川。天下芸芸眾生之口,豈是想堵就能堵住的。若是錦衣衛天天為難這些人,那豈不是要累死他們。只要百姓不談及一些私密要事,叛國辱國一類的東西,錦衣衛也是懶得理的。
“卻說三寶太監正在準備第七次出海。”亭內有老叟說道。
“三寶太監!那不是鄭和嗎?”沈祥終於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已經要第七次下西洋了。”沈祥終於判定出了自己所在的大致年月。
亭外忽然狂風大作,淮河中的水也翻起了浪。河兩岸的農田中,麥子在風中搖擺,似碧浪。
“要下雨了!”亭中一個操着鳳陽當地口音的漢子欣喜的叫道。“這都多長時間沒下雨了,再不下場雨今年估計又沒什麼好收成。”
鳳陽不是個多好的地方,沈祥依稀記得自己上學之時,在歷史書上還看到一段鳳陽花鼓的詞,那詞是這樣寫的:“說鳳陽,到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當然,這段詞不是這個朝代就有的,肯定是後人編的。若是在大明朝敢唱這段鳳陽花鼓,早就被錦衣衛帶走了,辱罵太祖可是大罪啊。
據說,有明一朝,鳳陽災害連連,不是洪澇就是乾旱。不過幸好這裏是太祖皇帝故鄉,洪武年的時候,太祖皇帝下旨免了鳳陽的稅收,要不然老百姓的生活可就難了。
根據自己腦中的記憶,這鳳陽確實是好久沒下過雨了。眼看那田中的麥子等不到秋收恐怕就要旱死了,老天卻是突然來了一場這及時雨。
要說這鳳陽緊挨着淮河,這河水充盈,怎麼說也不會受到乾旱的災害啊。但是在明朝的時候,這淮河的水卻是不能用來灌溉的。政府對於河道控制的可是相當嚴格。
這雨來的相當快,不一會,豆大的雨珠便從天空落了下來。
浮橋上的行人,有的急着趕路,冒雨跑了起來。有的顯然沒有什麼重要事,都擠進了這亭子中。這本來還算是寬敞的亭子此時倒是擁擠了起來。
不過對於這些,沈祥倒是不怎麼在意,人多熱鬧嘛。
這出來一番,沈祥心頭的抑鬱一掃而空。人啊,總是要活下去的不是嘛!沈祥不由得考慮起自己的未來了。在這大明朝,士農工商,士要排在第一位。可以看得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了。自己如今也算是出身書香門第,自然要讀書了。自己來到這個年代,沒有其他什麼的本領,如今看來讀書是唯一的出路了。
沈祥想想自己今後也要讀四書五經,吟詩詞歌賦,做那八股文,不由的覺得好笑。不過沒有辦法,為了生活只能這樣了。就算是考不了舉人,弄個稟生做做也是不錯的,起碼能顧得上自己的溫飽了,若是一生科舉無望,也可做個私塾先生以度殘生。不是每個人都會像穿越小說中寫的那樣,諸事皆順,做大官,娶美嬌娘。沈祥不求今後自己今後能夠有多麼的輝煌,只求能夠安穩的度過一生罷了。
想到此處,不由得取出自己帶來的那一本書來。書的名字叫做《明心寶鑒》,乃是一本蒙學啟蒙讀物。背熟了《三字經》《千字文》之後便要背這本書了。
這本書並沒有《三字經》《龍文鞭影》這類書出名,放在前世沈祥根本就沒聽說過。但是如今在這大明朝,這可是一本相當重要的啟蒙讀物。
隨意翻開一頁,卻是順命篇,開篇便是寫到:“萬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沈祥不由得苦笑,沒想到天意冥冥,教導自己要順從命運。
沈祥前十好歹也是本科生畢業,雖說在大學四年並沒有學到什麼,但是高中的積累還在,一些文言文還是看得明白的。
亭外,雨落不斷。
亭內,專心看書。
突然的,這個場景十分和諧。慢慢的,沈祥的心神便完全沉寂在了《明心寶鑒》當中。亭內其他人嘈雜的談論聲似乎消失了,亭外的雨落聲似乎也消失了。
石頭護在沈祥的身旁,撐開油紙傘,擔心雨水灑入亭中,打擾了沈祥讀書。在石頭看來,少爺能夠認真讀書便是好事。小少爺是沈家大院出名的神童,少爺自然也差不到哪裏去。之前是因為身體的原因,所以才那樣的。這兩天看來,少爺的身子骨好多了,若是專心看書,肯定也能夠考上個舉人,到時候不光自己高興,夫人也高興。
石頭見識畢竟少,進士之類的距離他太過遙遠了,更別提那榜首狀元之類的了。石頭所知道最好的便是舉人,老爺在世的時候也是舉人出身。
石頭就這樣守候在沈祥的身旁,不知不覺中亭外的雨停了,亭中的過客也儘是散去了。
沈祥沉醉在這本《明心寶鑒》中,不知過了多久才醒悟了過來。當沈祥合上書本的時候才發現,這偌大的亭中竟只剩下了自己與石頭兩個人。
沈祥驚異,一本《明心寶鑒》竟然讓自己如此沉浸,自己前世看到自己最喜歡看的小說時也沒有這樣。回味起書中所言,竟然歷歷在目,更是讓沈祥驚詫不已。
“莫非自己能夠過目不忘?”沈祥心中驚喜道。仔細的在腦中將《明心寶鑒》中的東西回憶了一遍,再翻開書本對照一番,果然一字不差。
“看來上天也沒有虧待我,讓我回到大明朝,也給了我一個過目不忘的本領。”沈祥心中感慨道。“今後科舉做官,倒也是有希望了。”
石頭看到沈祥合上了書本,連忙說道:“少爺,我們趕緊回去吧,天快要黑了,要不然夫人就着急了。”
沈祥看向亭外,果然天色陰沉了許多,浮橋上的旅人也少了許多。
“走吧。”沈祥將手中的《明心寶鑒》遞給石頭,戴上了一個斗笠,離開了亭子。
雨後的景色十分迷人,那浮橋之上,煙霧迷濛,飄渺出塵,果然應了那浮橋煙鎖的名字。
“這景色,在二十一世紀可是不多見啊。”沈祥心中感慨道。社會的現代化發展無疑要破壞掉許多東西,這是無法避免的。有的時候,就是這麼矛盾,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沈祥一襲青衫,頭戴斗笠,緩緩而行,踏上浮橋,消失在了迷濛的煙霧中。
石頭緊跟其後,身影也沒入其中。
PS:《明心寶鑒》這本書是明清時的啟蒙讀物,在當時是最流行的通俗讀物,不過在中國卻是失傳了。在韓國,它是大長今最早的啟蒙讀本,大長今在與各地官衙的醫女們一直接受醫女訓練的時候,學習的經典課開篇即是《明心寶鑒》。對此,我甚是嘆息,這書不知為何在中國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