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事發
這是姜心完全沒有想到的,閔昭就詳細的跟姜心說了一下陶興平的過往。
陶興平出身寒門,卻也不只是個死讀書的,早在他中秀才之前都是在家裏讀書的。所以,他幾乎同梁季永一般,一邊種地一邊看書。
同時,他這個人溫和內斂但是並不內向,也喜歡思考一些事情,又有家國天下的責任感,所以早在他中舉之前就已經注意到農耕這一塊。
後來他中了狀元後進入翰林院,徹底走上了文人的道路,距離他想要改善農耕的理想就更遙遠了。不過他也不是個死心眼的人,就老老實實的在翰林院當值了。
再後來他被貶出京都城,去了南邊一塊貧瘠的地方,可以說日子過得清貧又難熬。
可是他依舊能夠苦中作樂,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他又重新開始研究農耕,並且在職期間還推廣了不少新類的農作物種植。雖然都是從野生開始的,但是經過四五年已經初見成效。
然而改良物種並不是說著玩的,歷史上每一種作物的改良都是經年累月的結果,想要徹底符合人類需求的產量少說也得大幾十年,更有甚者需要幾百年的時間來演變。
所以陶興平在離開那個地方的時候就交代了當地一些士族的族長,讓他們不要放棄對新作物的改良。
陶興平這些事別人不知道,但是自從閔昭被皇帝召回京都城,然後他自己也被調到太行府做知府,閔昭就讓人查了陶興平的事。
所以別人可能不知道陶興平為什麼會被調到太行府,閔昭卻能猜到。這位多疑又注重名聲的皇帝恐怕早就知道陶興平的功績了,這可謂是寒門士子的楷模。在這個士族與寒門鬥爭的節骨眼上,寒門一派太需要這樣的楷模來招攬人心。
陶興平就是個被皇帝用來招攬人心的招牌而已。
而陶興平也已經與閔昭取得了聯繫,閔昭更明白陶興平的心意,只是沒想到姜心竟然也有這樣的心思,這讓閔昭十分驚艷。
姜心自從來到這個世界,經歷的坎坷太多,見過的人與事也很多,如同陶興平這般純粹的人,她用良心來講,閔昭也是比不過的。
此時,不由的升起一股敬佩之情。
“義澤,那大師兄對以後的事有什麼想法嗎?”姜心問。
閔昭道:“如今他在自己的職田裏種了一些作物,看來也是想要重操舊業。不過我們北方不比南方作物種類多,估計也得去山野間尋找一翻,或者想要從南方帶一些種子過來。”
“師兄是個很仔細的人,我相信以後他在此道上絕對有所建樹。”
姜心拉住閔昭的手,一邊走一邊說:“我要跟大師兄寫信,將我的想法都告訴他,你覺得行不行?”
閔昭眸中輕輕閃動着一絲溫柔:“當然可行,大師兄一定會很高興的,你們可算是志同道合了。”
姜心聽閔昭這麼說也很高興:“其實我告訴你哈,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話真的是很準確的,更準確的說,不同的水土能養出不同的米,咱們慶王朝有許多邦交,你說他們國家是不是也有我們不知道的作物呢?”
姜心走到屋裏,將紙鋪開,拿起筆看着閔昭:“還有海外,常言道海外有仙山,但是我覺得,海外不一定有仙山,但是肯定有人類居住的島嶼,你說他們吃的與我們吃的一樣嗎?”
閔昭順着她的思路想過去:“應該不一樣,咱們吃的是面,島嶼上應當不好生長。”
姜心笑了:“我也這麼覺得,不過這事兒我就不仔細追究了,讓想要弄清楚的人去弄吧。”
說罷,姜心就開始低頭寫信。
她將自己的想法一一羅列出來,表達了她想要改進良種,擴大生產,必要時設計機械種植的想法。
並且提出,她可以提供技術支持以及資金支持。
將信收好后,她又寫了一封信,不過這封信她是個薛老闆薛松陽的。
這件事兒,薛松陽肯定喜歡。
兩封信都寫好后,姜心鬆了口氣。
而之前姜心選出來的那幾個人她也會履行承諾,加以利用。
處理好這些事姜心才鬆了口氣。
在京都城的日子,姜心被閔昭有意的保護着,一些事情並沒有與她言明,就是為了讓她能夠專心的做自己的事。
四月已經來了,人們也褪去了春裝,有不怕倒春寒的已經穿上了夏裝。靠南邊的春耕已經開始了,這時候兩道奏疏轟炸在了朝堂之上。
皇帝背着手在大殿上走來走去,腦子裏的思緒讓他糾結萬分。
底下的大臣們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要說什麼。農耕之事,他們也不懂啊。
皇帝突然停住腳步,抬頭深深嘆了口氣,將來自心底的那種自我懷疑深深壓了下去,然後開口。
“千里沃野,十之五六種了棉花,愛卿們可知道這意味着什麼?”
寒門一系閉口不言,他們當然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可是他們能怎麼辦?事情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因為什麼,難道皇帝不應該檢討嗎?
真當大臣們不知道這件事兒是為什麼?
皇帝為了打壓士族氣焰扶持寒門,可是在利用寒門的同時還不忘了敲打一下寒門,肆意讓十足的對寒門出手。
此時說的正是之前皇帝縱容士族打擊構陷閔昭和姜心的事兒。
好啊,現在好了,你不想讓寒門做大,逼得姜記商樓出賣紡織機化解被聯合打壓的危機。
如今好了,紡織機泛濫,棉花需求量過大,百姓們又不傻,布商大範圍大批量收棉花,他們肯定要權衡一下利弊,看看是種糧食好還是種棉花好。
結果不言而喻,當然是棉花貴啊。多種棉花,等到秋收的時候賣掉棉花,再用賺來的錢交稅,手中還能留下很大一部分錢呢。
至於手中的錢能賣多少糧食,這個時代的百姓消息閉塞,他們哪裏知道有多少人種了棉花有多少人種了糧食,他們天真的以為自己種了棉花,別人種了糧食呢,等以後用自己的錢去賣糧食。
實際上呢?
寒門官員覺得皇帝是自作自受,他們早就看不上他這小家子氣的脾性。但是人家是皇帝,說不得,罵不得,那就什麼都不說吧。
士族官員們呢?一個個垂着眸子不說話,一幅幅事不關己的模樣。
他們當然是這種模樣,畢竟餓着誰也餓不到他們。
可是皇帝是統籌天下的,他糟心啊。
然後再看這些臣子們都不說話的樣子,氣的腦仁疼。
然而這事兒還沒完,又有一道奏疏呈上了桌案。
豫陽府知府意外身亡!
皇帝在朝堂上念出這句話的時候,永昌伯爵府的老伯爵雙眼一翻暈了過去。
而在一邊記錄朝會的姜萬廉突然面無血色,手忍不住抖起來。
後宮,皇后正在和太子妃聊天喝茶。
太子妃的肚子越來越大,眼看着已經有八個月。
皇后深深的看着她的肚子,笑道:“先開花後結果,若這孩子是個女兒,必定是個好兆頭。”
太子妃不明所以,皇家不都是喜歡兒子嗎?
皇后也不解釋,溫和笑道:“無礙,無論是男是女本宮都喜歡。眼看月份大了,你自己也要小心些。若是太子府不方便,就到母后這裏住着,住到生產。”
太子妃連忙道:“多謝母后關係,兒臣這一胎懷的輕鬆,在太子府也沒什麼不方便的。”
皇后也不介意,點了點頭:“有事就讓人來說一聲。”
太子妃悄悄的鬆了口氣:“是。”
皇後轉頭看向門外:“聽說今年司農寺那邊來了不好的消息,因為有人大批重金購買棉花,導致今年北方四府的百姓大量種植棉花,糧食種植不足。”
太子妃低着頭,沒說話。
皇後繼續道:“百姓苦啊,這是把棉花當做了他們的救命稻草。”
太子妃是個很聰慧的人,立刻道:“是,聽說穀賤傷農,去年因為軍隊改革的事鬧得地方上不得安寧,許多農戶都收了連累。若是這些農戶有些銀兩傍身,應當也不會走向窮途末路。想是百姓們也知道這一點,今年才做出如此選擇。”
“兒臣還聽說太行府有一個村落因為被戰亂波及,整個村子都被燒毀了。去歲冬日又有雪災,爺幸地朝廷救助,這村子裏的人才沒死絕。”
皇后幽幽的嘆了口氣:“聽說不止一個村子,百姓們苦啊。”
皇帝下朝後怒氣沖沖的回到書房,一個小內侍就走了進來。
皇帝睨了他一眼:“皇后怎麼說?”
內侍將從皇後宮中聽到的都說了一遍,便退下了。
皇帝冷笑:“連你也覺得是朕的錯嗎?嗯?什麼戰亂?什麼雪災?什麼穀賤傷農?不就是在說朕沒有管理好這個國家嗎?”
但是皇帝生氣歸生氣,但是卻不會去找皇后吵架。
皇帝的尊嚴不允許他與皇后吵架,更不允許他與皇后這種頭髮長見識短的婦人討論國政。
雖然心裏不舒服,但是,他就是不會去跟皇后交流。
但是,他卻十分在意自己在這個國家與皇宮之內的名聲。
所以,他一直找人盯着每一位妃子和皇子,但凡涉及朝政的話,每日都會傳到他的耳朵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