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進擊吧,千人斬!
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諸將沒得選,只能聽命了。
李牧打量了一下程處默和房遺愛,這倆人在遊戲中,一個是‘坦克’,一個是‘戰士’,都是肉盾型的莽夫。如果遇到危險了,作為斷後是在合適不過了。
秦懷道就差點意思,雖然他也有練氣一重英魂境的實力,但他卻走的是‘刺客’的路子,武器是兩把‘三尖兩刃刺’,搞搞暗殺還行,兩軍對陣用處不大。
而且,他腦子太活泛。李牧料定他必會通風報信,這樣的人帶在身邊,等同於帶了個監控。
程處默和房遺愛就不一樣了,他倆傻,就很聽話,讓幹嘛幹嘛。這樣的人留在身邊,才安心嘛。
當即,諸將各回本部,挑選出來最精銳的一千人。這一千人,最差也是煉體二重的實力。放眼大唐十六衛,從修為上看,也是絕對的精銳了。加上李牧這個雄魄鏡巔峰,程處默和房遺愛這倆英魂境,還有三個煉體境圓滿的折衝校尉,這一支千人隊伍,實力不可謂不強。
憑現有的情報,哪怕是陷入了高昌軍隊的包圍,衝出來也不是問題。
“很不錯!”李牧檢視了軍容,滿意點頭,道:“孤欲效仿冠軍侯霍去病事,率領你們深入大漠,立不世之功。汝等皆為將門之後,可敢隨孤一去么?如果誰心中膽怯,站出來!孤不治罪!”
粗淺的激將法,但是很有效。
就如李牧所說,能進入太子六衛的,哪個沒點門路?即便不是將二代,那也是軍二代,都身負家族榮耀,在這個榮耀比命重的時代,誰丟得起臉?
李牧不說還好,他這麼一說,一個個都像是打了雞血似的,嗷嗷叫:“吾等願為太子效死,立不世功勛,不破高昌誓不還!”
李牧等的就是這句,嘴角一勾,稱讚道:“軍心可用!孤甚滿意,聽好,孤今日賜汝等名為‘千人斬’,唯有六率精銳,才可配千人斬之稱!飽餐一頓,待明月高懸,趁夜色出發!”
“諾!”
眾將士高聲大喝,隨後散去。
秦懷道命人抬上桌案,他被李牧勒令留守,率領大部緩進,心中千般不願,但也無可奈何。馬上李牧就要走了,他還是忍不住想勸一勸。
李牧招呼程處默、房遺愛一起,四人圍坐。倆大傻子看見有蹄髈,那還顧得上說話,一人捧着一個造得滿嘴流油。李牧也拿起一個烤羊腿啃,這羊腿是突厥廚子烤的,用了孜然的爺爺西域小茴香,別有一番風味。
只有秦懷道一人愁眉緊鎖,不住偷瞄李牧的表情,終於他還是忍不住,問道:“大將軍,末將是真心覺着,大可不必冒此風險。陛下與侯大將軍等,謀划高昌多時。早已定下方略,大將軍如此不按章法行事,萬一出了差錯,影響了大局,陛下怕是要動雷霆之怒啊!”
“孤心意已決,無復多言。”李牧懶得解釋,硬邦邦丟過去一句,秦懷道慫了,趕忙閉嘴。
秦懷道說得有理么?
當然有道理,在原來的劇情線上,李承乾就是因為沒聽秦懷道的勸,下令屠殺高昌王城,才導致李世民大怒,褫奪了他的太子之位,給了小老弟李泰可乘之機。
如果是為了保住太子之位,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遵循章法行事,讓幹什麼就幹什麼,這樣哪怕是出了問題,也怪不到他這個太子身上。
但李牧沒得選,因為他的對手不止一個。一共九個主角,九大劇情線,八十一種死法。遵循章法可以遏制‘李泰線’,但‘鞠仙兒’線怎麼辦?為了活命,他只能多線作戰,把危險都扼殺在搖籃里。
他選擇帶一支隊伍深入大漠,為的不是探聽敵情。目的是在鞠仙兒入高昌之前把她截住。至於打仗的事兒,不是還有侯君集么?歷史上就是他收拾了高昌,這次一定也可以。
飽餐一頓,輕裝簡行。趁着夜色,李牧率‘哼哈二將’以及千人斬,趁着夜色出發了。
李牧等人的背影還未消失,秦懷道已經把親兵叫了過來,交給他一封信:“不要愛惜馬力,立刻疾馳飛奔回長安,把這封信交給我父親。就算是把馬跑死了,明日午時,你必須趕回來!”
“諾!”親兵領命而去,秦懷道長嘆一口氣,心裏直覺得,太子和從前不一樣了,心思已經摸不準了,這讓他非常感到不安。
……
縱馬疾馳和行軍自然不是一個速度,自李牧領軍出城始,李世民便下令,凡是軍中信使,任何城門不得攔截,以免耽誤軍情傳遞。親兵一秒都沒耽擱,疾馳而過,天色蒙蒙亮的時候,終於趕回了秦府。
馬已經累得兩個鼻孔冒白煙了,懂馬的人都能看出來,這匹馬已經廢了,就算不死,它也再不能做軍馬了。
聽聞是軍中信使,老將軍秦瓊不敢怠慢,在書房接見了親兵。
“老將軍,少將軍密信。”親兵雙手呈上信件,秦瓊查驗過火漆,命人帶親兵下去歇息用飯。
他把信拆開看過,臉色當即大變,急忙命人備車入宮。
宮門還沒到開的時候,即便是秦瓊也不得入內。但事急從權,也有變通之法,承天門上順下來一個吊籃,秦瓊把信放在吊籃裏頭,總算是把信傳遞了進去。
剛好李世民因為兒子第一次率軍出征,一夜未睡,信沒耽擱,呈遞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簡直胡鬧!”李世民看過之後,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把信一摔,罵道:“身為一國儲君,做事如此孟浪!他以為自己是誰?三國無雙的呂布還是七進七出的趙子龍?就算是他三叔當年,也不曾做過這等事!領一千人就敢深入大漠?如此藐視敵人,焉能不敗?”
“高幹!速遣人傳朕旨意,讓李承乾這個混賬回來——”
話音未落,一個聲音打斷了他的話。
“慢着!高公公不可去!”說話的是長孫皇后,高公公看看皇帝,又看看皇后,不知該如何自處了。
“觀音婢,你這是為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