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溯本清源”
第286章“溯本清源”
骨船在海上航行了不知道多久之後,終於來到了目的地。
那是一個巨大的骸骨島嶼。
“死神島。”
船長裂顱說出了這個島嶼的名字。
不過,在這不知道具體多少天的航行中,關於這“死神島”的消息,船長裂顱也說明過了。
這個巨大的,由骸骨堆積成的島嶼。
不過,準確地說,應該叫“船島”。
這個死神島,實際上是由一艘艘骨船聚攏在一起之後形成的。
其本身,也不是固定在海上的,也是會移動的。
來到這個由無數骨船構成的島嶼,靠港靠岸之後,堯言看到了一個個身影。
和他類似,每一個都被黑袍籠罩,每一個都佩戴着骨質的面具,上面有着各種各樣的黑色痕迹作為標識。
只是,在他們沒有出聲的時候,這樣的光景與瀰漫的霧氣結合而形成的場景,按照他的記憶,放在恐怖片里或許會更合適一些。
而在骨船徹底靠岸之後,一個身影出現在船邊:
“裂顱,你這次花的時間很長呢。”
堯言循聲望去,看見在穿透另一艘船艙的陰影中、由船體骨骼變形而形成的平直路面上,一個有着修長身形的黑袍人,正靜靜地矗立在那裏。
面具上嘴部位置有着黑色的線條。
不過,他身上的黑袍,準確地說,和他們身上的黑袍並不一致。
因為,在這個黑袍人的身上的“死神之衣”,形狀有了些變化,輪廓上更“貼身”了一些,那原本如兜帽一般罩在頭骨上的黑色陰影,也形成了三角帽的形狀。
然而,更重要的是.
對方面具下,脖頸的位置,並非完全的骨骼,而是幽藍色的、半透明的姿態。
比起“骸骨”,“幽靈”“死靈”這樣的稱呼會更合適一些。
不過,這黑袍人發出的聲音,“音調”很高,更像是“女性”。
船長裂顱在對方出聲后,也靜靜地望着對方。
第四階,“死海女妖”。
堯言從船長“裂顱”那裏,得到的消息。
第一到第三階,死者的力量不斷變強,因為“心聲”的緣故,記憶和認知會不斷恢復,對自我的認知逐漸補全。
而到了第四階,死者就會逐漸“形成”自我,構造出“靈體”。
只不過,只有“女性”。
堯言的視線,落在了那戴着三角帽的黑袍靈體身上。
在對方的身上,他看到了不少羽毛狀的事物。
在這個時候,那黑袍靈體抬起了手——
手臂?
不,那更像是鳥翼,是翼手。
堯言看着那被黑色衣袍籠罩的靈體,扇動着隱約被寬大袖子包裹的翼手,從陰影之中飛起,消失在霧中。
這樣的姿態,讓堯言不禁想起了一種傳說的生物——
哈比。
準確地說,應該是哈耳庇厄。
作為希臘神話中的一部分。
“怪物化”,也可以說是“惡魔化”,是眾多神話演變過程中都會出現的一個過程。
在堯言的時代,眾所周知的“希臘神話”體系,最終以神王宙斯為核心構成的家族式神系。
然而,據堯言所知,這一神話體系的形成,是因為“奧林波斯教”的神話構築。
神話體系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個演變過程。
各種各樣的神話版本,在民間流傳。
而往往,“宗教”出現時,就會出現一個“整合”版本。
這個整合的版本的構築,其中會有從社會中,從流傳的各種傳說里挑選,原封不動保留的說法,也會有挑選後進行改動的說法,也會有完全新造的說法。
有來自於統治地區本地的傳說神話,也有來自於外部區域的傳說神話,具體來說,即使是宗教神話的構築者們,對於哪些部分的來源,也是無法完整確認的。
但無論如何,這樣的宗教形成時,大體的結構,一個較為完整的神話體系框架就形成了。
當然,宗教不止一種,同一個區域,也可能不止一個宗教,同一個宗教,也有不同的派系。
錯綜複雜的現實利益關係和思維,構築出了互相錯合的體系。
一些部分一致,一些部分矛盾,一些部分完全背離。
這樣的情況都是存在的。
在萬物有靈的時代,人們畏懼自然、畏懼各種能夠帶來危險的生物,在各種想法中,人們想像出來的那些神話生物,往往就是簡單的拼接。
奇美拉等縫合不同生物形象的怪物,再正常不過。
一些缺乏神話學知識的基礎,又有表現欲的人,或許會對這種縫合的形象嗤之以鼻,但恰恰是這種縫合的形象,最能夠代表萬物有靈時代,人們的思維。
不僅僅是動物,人和動物形象的拼接也是常態。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或許是為了彰顯自身的勇氣和強壯,或許是為了恐嚇敵人,或許是因為恐懼,又或許只是因為做夢.
因為這些錯綜複雜的原因,人們將各種形象糅合。
比如燭九陰、比如伏羲女媧。
然而,隨着時代的演變,在望文生義之類的簡單思維的影響下,“燭龍”會被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是“龍首龍身”。
有些人即使知道,也會將錯就錯,有些人會“溯本清源”,“還原歷史”。
然而,神話形象本就是虛構事物,本身就有多種版本。
在神話學裏,每個形象,都是有意義的。
謠傳、訛變、再造、解構、詮釋.
這些都是神話學的一部分。
因為,這些都是有現實意義,有現實背景的,只是單純的“溯本清源”,反而會毀壞其現實意義。
比如,某個形象最開始是動物拼接的姿態,形體簡單、形態兇惡,也只有圖像。
這代表着當時繪畫技術的粗糙,拼接的粗糙,本身也能夠較為明確地顯示各部分的來源。
第一次演變,這個形象,第一次有了文字的記載。
被文字記錄,說明了什麼?或許代表了這個時代開始出現文字,也可能是這個時代的文字第一次將這個形象納入。
前者簡單明確,後者可能是代表了一個勢力對另一個勢力的征服。
第二次演變,這個形象的某個部分,被換成了另一種動物。
這可能是記錄者本人的問題,他沒有見過這類生物,按照自己的經驗,“差不多”地進行描繪,這或許代表着記錄者的階層完全和生活實踐脫節,也或許是某種動物的徹底消亡,也或許是地理上的變遷轉移,又有可能是氣候帶來的影響
第三次演變,這個動物的形象被細化了,但是形象更傾向良善,文字記錄上沒有什麼變化。
或者是記錄者本人的主觀想法,也或許是這個時代人們對這種生物,這個神話形象的徹底脫節,又或許是這個形象在這個勢力,這個文化、這個文明中的地位變遷。
第四次演變,這個傳說動物的形象變得兇惡化,記載上也納入了一些惡行。
這或許代表着繪畫者和文字記錄者的形象衝突,又或者是單方面的,繪畫者根據描述來繪畫,或者記錄者根據圖畫來描述。
又有可能是當時社會上,乃至於記錄者身邊,記錄者聽說的、出現了諸多不明原因的死亡,然後和該事物聯繫在一起。
這些,是民俗學,是神話學需要研究的東西。
而在堯言的時代,充斥着不少帶着“溯本清源”想法去重新描繪這些神怪形象的人。
它們的形象更精細了,但是,為什麼?
他們為什麼要描繪這些形象?
這可能是一種社會思潮的體現,比如翻案文學,比如人們對於謠言和謬誤的厭惡
一個東西的誕生,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
宗教、神話學上的“怪物化”,也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某一神教高度排外排異,因此對自身之外的體系的神怪的排斥度更高,“邪惡”之類的描述也更多。
如果一個宗教崇尚以恐嚇式的傳教方法,這類描述也會更嚴重。
不同程度的怪物化,本身就代表着不同的現實意義。
而哈耳庇厄的形象,根據堯言所了解的部分,它本身可能是在奧林波斯教出現之前就出現的神明。
人頭鳥身的形象,是萬物有靈時代的簡單拼接特點,但在人文發展過程中,神化形象的崇高和作為異教事物被納入並怪物化,是不一樣的。
哈耳庇厄,是兩樣都經歷過的。
然而,在那個時代,“人頭鳥身”就是“人的頭”,“鳥的身體”,而不是給人的身體披上羽毛,以人為主體,帶上鳥類特徵。
妖艷的、美麗的類人姿態,在堯言的時代相當泛濫。
哈耳庇厄,有着這種姿態,至少說明了一件事。
“時代”。
海洋、死亡.
這個世界,這種類人姿態的形成,時代至少應該是堯言生前所處時代的前後。
ps:趁着過年,把之前買的神話民俗學書籍又看了一遍。
有興趣的話,各位也可以看看。
《Z國妖怪故事》、《Z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彙編西南卷/西北卷/華東/華北》
《希臘神話》、《神譜》、《書庫》、《變形記》、《歲時記》
這段時間只讀了這些,其他的還有很多,也不一一描述了,都可以看看。
哦,當然,推薦大家在閱讀的時候,試着揣摩一下筆者/譯者的心理,還有根據文字描述上的用詞用句習慣,揣摩一下不同版本的原因。
當然,根據歷史書籍和時代描述,推測神話形象演變和不同版本之間差異的原因會更好一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