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詩情畫意
這一劍很驚人,唯一沒走的一個弟子,大師兄曾鴻此時一臉驚恐。
可劉知易自己的狀態並不好,這股劍氣不受控制,由不平詩意驅動,瘋狂抽取他身上血氣,將他的血氣幾乎抽干,此時強撐着身體,擺出一副高手模樣,起身雙股戰戰,都快站不直了。
“大師兄,如何?”
臉上帶着平靜的微笑。
曾鴻敬佩的點頭:“師弟真乃天縱奇才。不知詩家如何修行?”
他是祭酒大弟子,可惜沒有領悟詩道,他跟祭酒學習了很多詩意,可惜當時祭酒自己都不知道詩道是個什麼樣子,身上的氣息時強時弱,很不穩定。立道之後,祭酒直接閉關了。
劉知易此時只想着趕緊回去休息,不想在師兄面前露怯,強裝鎮定。
“師兄。明日五更,師弟在此講詩道。請師兄務必來聽!”
曾鴻拱手:“一定。”
曾鴻一走,劉知易避過工匠,一頭扎進密道,跑回呂公密室修養。
從祭酒身上學到的不平詩意,果然能短暫作為劍意驅動武道血氣,不過跟真正的武道真意還是不同,無法形成穩固的力量。
短暫的釋放出三品武道力量,卻無法將境界提高到三品,劉知易百得不思其解,修行之道,一文一武,是無數先賢開闢,摸索出來的智慧,詩家新興,還沒人摸得清根底,不過他願意繼續嘗試,為詩家拓寬道路。
他一夜打坐,嘗試將不平詩意融入武道真氣,果然發現,在詩意凝聚之下,他卡在四品的武道真氣略有鬆動。他猜測,持之以恆的用詩意淬鍊,應該能幫助氣血衝破玄關。
劉知易還嘗試了其他詩意,詩家真氣催發詩意十分自然,本就是心志之氣,用詩情畫意技法將詩意勾勒出來,就是一股詩意,不斷打磨,凝練,詩意會越來越激烈。
昨天用不平詩意,是因為祭酒用過,他最熟悉。
一晚上,他將自己領悟的詩詞凝聚詩意,竟然凝練出了一股逃遁避世的詩意。正是那日在船上逃亡之際,心生“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等等悲愁情緒凝練而成。這詩意,當然不太好用,對敵之際,想要遁世哪裏還來得及。
劉知易開始回憶一些壯懷激烈的詩詞,從中感悟精神,凝聚新的詩意,直到天亮,又凝聚出一股新的詩意。
第二日一早,從密道直接去了太學,出門看到已經有勤學的同學趕到,手捧《詩經》默誦。
儒家六經之一的詩經,詩三百思無邪,只有三百首。當然首首都是經典。祭酒本是大儒,開創詩道,肯定也得益於儒家詩經的基礎。
院子裏,西邊一半闢為詩家,東邊一半繼續荒廢。不過這幾日工匠已經將院子收拾一新,清理了地面上的枯草,打掃了各個屋子,包括雜家那邊。雜家是豪門,當年雜家大院修建的闊綽,因此這裏房間很多,足有上百間。
就連院子都很氣派,長寬百丈有餘。
劉知易坐在殿前屋檐下,坐下一個蒲團,三百多學生一個個坐在院中。
見人都到齊,劉知易開始講詩。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高屋建瓴,先講概念。
“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
循序漸進,再講要求。
“詩之法有五:曰體制、曰格力、曰氣象、曰興趣、曰音節。”
觸類旁通,三講方法。
“詩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遠、曰長、曰雄渾、曰飄逸、曰悲壯、曰凄婉。”
登堂入室,四講品格。
“其用工有三:曰起結、曰句法、曰字眼。”
學以致用,五講格式。
“其大概有二:曰優遊不迫、曰沉着痛快。”
略有小成,六講功用。
“詩之極致有一:曰入神。詩而入神至矣!盡矣!蔑以加矣!”
詩道大成,七講詩道,直接上價值。
劉知易抽絲剝繭將詩論講一遍,院中弟子不明覺厲,但實際上沒什麼用。
真正的學習,都是從基礎學起,都是從技術學起,理論再好,不能結合實際,等於無用。
所以接下來才是表演真正的技術。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我有詩意,曰‘河’。”
劉知易身上詩家真氣凝聚,潑墨一般,聚成一股意氣。
“君不見!大河之水,天上來。本來倒還不復回!”
衣袍飄飄,一股滾滾詩意席捲而去,自天而來,滾滾向前,不到大海不回頭。這股詩意,凝聚了“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慷慨,凝聚了“孤帆遠景碧空近,唯見長江天際流”的空悠,凝聚了“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壯闊,凝聚了無數道劉知易熟悉的,描繪大江大河的的詩詞的情感。
一道大河詩意將三百多弟子淹沒,這股詩意,沒有帶入劍氣,不然就是大河劍意;沒有帶入拳勁,不然就是大河拳意。一招能轟殺大多數人。
只有最純粹的詩意,讓所有人感悟。有人即刻領悟了詩道,天賦驚人。
他高興的喊着:“我悟了。我悟了!”
人間第三個領悟詩道的弟子,他叫王寬。後來才知道,他那日去闖宮,後來看到祭酒伴着詩道華章清輝出宮,就已經有了一些感悟,所以才來學詩道,結果真的學成了。
第二日,劉知易繼續講詩道。
“詩者,抒情,詠志者也。情必濃,志必高,方能為詩。是故,學詩先除五俗:一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韻。”
最後劉知易繼續揮灑詩意:“我有詩意曰‘山’,山之高,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山之險,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山之堅,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第三日。
“詩者,情、形、理,缺一不可。”
“我有詩意,曰‘風’。鳳之高,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鳳之遠,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大風起兮,海闊天空。
第四日。
“我有詩意,曰‘月’。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日月雙懸,一院清輝。
第五日。
“我有詩意,曰‘日’。旦出扶桑路,遙升若木枝。雲間五色滿,霞際九光披。”
第六日。
“我有詩意,曰‘水’。本性澄明萬古同,滔滔潤物信無窮。”
第七日。
“我有詩意,曰‘雨’。陰雲拂地散絲輕,長得為霖濟物名。”
第八日。
“我有詩意,曰‘雪’。花片,玉屑。結陰風,凝暮節。高嶺虛晶,平原廣潔。”
第九日。
“我有詩意,曰‘花’。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這些簡單的詩意,劉知易能輕鬆凝練,教授這些簡單的日常事物,只是為了讓他們更容易領悟,循序漸進,讓大家慢慢由見到到複雜。
到了第十日,劉知易一股腦拋出好幾道詩意。
“我有詩意,曰‘春’。春之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我有詩意,曰‘夏’。夏之榮,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我有詩意,曰‘秋’。秋之酷,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我有詩意,曰‘冬’。冬之寒,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一日間走過四季。
春夏秋冬四季意境,更為複雜,春雨、秋風、夏花、冬雪,藉助簡單的雨雪風花,來凝練春夏秋冬意境。實際上每一首詩,都有更複雜的意境。
劉知易教到這裏,能悟就已經悟了,悟不到的,就悟不到了。
十天時間,一共只有三十個人領悟詩道,這概率太低。要知道這些人都是太學生,本身就是篩選過的精英,智力、才情,都是普通人中的佼佼者,考科舉都能從天下舉子中搶到一半名額,三百多人學詩,竟然只有十分之一領悟。
這讓劉知易明白,詩道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的,詩人不好當。
還好曾鴻是這三十人中的一員,不然連他這個大師兄都領悟不了就鬧笑話了。不過曾鴻的天分真的不高,他跟隨祭酒學詩,已經不少時間,這是別人做夢都夢不到的機緣,卻到了第八日才領悟。
有了這三十個弟子為基礎,其他弟子選擇離開也可以,繼續留下也可以。劉知易組織大家分好學齋,以後就可以自修了。
等到祭酒出關,看到他創立的學派,竟然已經搭起了一個完整的框架,不知道會不會驚喜。
之後劉知易也閉關了,這段時間,他都用來操作詩家的事情,雖然忙碌,感悟也很多。他教給這些師弟的東西,也都是他新領悟的東西。經過傳授,不但進一步加深領悟,而且對其他方面還有促進,比如他的儒家修為竟然有所提升,儒道也是師道,傳道受業解惑,也算是儒家身體力行的修行。
最重要的是武道,通過凝練這麼多詩意,他明白詩家的心志,跟武道真意並不相同,武道真意是將磨礪的如同堅石的意志跟氣血合二為一,武道真意,不是純粹的精神意志,還是強大的血氣。但他發現,可以藉助詩意淬鍊氣血,讓氣血更加凝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