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楊廣的考驗
大興城,也就是後世的長安城。
從晉王府出來,前後有禁軍開道,出行自是順利無比。
楊昭隨內侍入得宮門,剛至大興殿外,便聽的數道聲音商論。
“陛下,如今余公理等部練練敗退,叛軍氣勢大漲。末將以為,當火速派遣禁軍,以鎮壓漢王之亂,否則天下旦有其他諸王響應,定則生大亂也!”
“宇文將軍所言極是,但禁軍有護衛大興城之重任。微臣以為,可使李子雄和長孫晟,以征山東之軍,合而鎮壓!”
“楚國公,恕我多嘴,長孫將軍之子於漢王楊諒手下效力,此舉是否妥當……”
楊昭侯於大興宮殿外,正得幾人商議到關鍵時候,方才入內通報的內侍走了出來。
“晉王殿下,陛下讓您進去!”
楊昭用胖胖的雙手整了整衣衫,深吸一口氣,平靜了下有些緊張的心情,這才大步往殿內而去。
殿內的爭議聲也恰在此時停止。
一入殿內,楊昭掃過殿內數人,即叩首道:“兒臣叩見父皇,問父皇龍體安。”
大殿最上首的龍椅上,傳來皇帝楊廣有些疲憊的聲音:“朕安,晉王先於旁側站着吧!”
“兒臣遵命!”楊昭起身,站於左上,向正對坐着的宇文述和楊素微一致意,露出了大大的微笑。
正在打量楊昭的宇文述及楊素也是和藹的笑了笑。
不止是先帝和當今陛下,其實朝中絕大部分臣子都對皇長子的好感頗多,其人生性謙和好學,一如先帝所言的“天生長者”。
如今楊廣即位,朝臣對於皇長子即太子位,更是毫無爭議。
他剛一站好,方才還在傾聽楊素幾人爭論的皇帝楊廣便站了起來,看起來是有了決定,隨之下達了命令:“漢王楊諒,罪無可恕,楚國公替朕擬詔,以江州刺史李子雄為上將軍,以左領軍將軍長孫晟為相州刺史,徵集山東兵力,誅殺叛賊。
此外,宇文將軍率關中禁軍,嚴加防範關西叛軍,萬不可使之威脅大興城。”
楊廣有了決策,且對兩邊的想法都有照料,殿中人自無爭議,紛紛呢起身行禮道:“微臣(末將)遵命!”
於皇帝而言,太子也是臣子。
所以在大殿眾人紛紛躬身應諾時,楊昭同樣行禮。
只是他穿越后,敏銳的第六感在告訴他,大將軍宇文述好像在偷看自己。
其子便是宇文化及,后發動江都政變,導致大隋滅亡的直接罪魁禍首。
所以,在看到宇文家的人的一瞬,楊昭便不由自主的升起了警惕。
再一想到自己的親阿姊、也是記憶中對他同母親蕭皇后一樣要好的親人——南陽公主楊蓮已然下嫁到宇文家,楊昭就有些頭疼不已。
“阿姊的命還真是苦。”
楊昭心裏默默嘆息了一句,熟不知,他這般愁苦的模樣,正巧被上首御座上的皇帝楊廣給看了去。
等之楊素和宇文述走出殿外,空蕩蕩的大殿裏只剩下其二人時,楊廣溫言關心起了長子。
“皇兒可是有什麼心事?可說與朕聽聽!”
楊昭心中一驚,到底還是太年輕,尚未養成不喜形於色的能力,自身只是在心中表露了一絲無奈之情,便被父皇楊廣給看去了。
要小心啊!
他可是個穿越者!
他心神一定,挪動着胖胖的身軀,再向上一禮,滿臉痛惜道:“回稟父皇,兒臣方聽聞漢王之反,心生感慨。
如今父皇繼承大統,名正言順、天下歸心。漢王此舉,乃行的是不忠不孝不義之事,天下也自譴責之。
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何況是謀反大罪。
且兒臣實在想不到,元日方見過的漢王,會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實在令人痛心!
而今,父皇使我軍平亂,兒臣相信,不日就會有好消息傳來。”
楊廣看着長子的臉,想到其這些年的所做之事,搖了搖頭:“皇兒,你還是一如既往地寬厚,但寬厚絕非帝王之道。
對於亂臣賊子,就算他是皇親國戚如何,只要亂了綱常,那便殺之。
你記住了?”
楊昭低着頭,只得躬身回道:“兒臣……記住了!”
他心裏卻是緊張的不行,俗話說,帝王無親情,這話一點都不假。
不管是皇帝的親兄弟,還是兒子女兒,只要威脅到了他的地位,該殺盡殺。
包括他自己,雖得朝堂稱讚,又得之喜愛,但只要露出一點不臣之心,楊昭相信,皇帝楊廣也會毫不猶豫的將之拿下。
所以,現在最重要的,還是夾着尾巴做人,先成為大隋太子。
楊廣也沒多為難這個長子,轉而從御座上站起,從案几上拿出一卷旨卷,來到楊昭身邊,放之胖嘟嘟的右手中,語氣森嚴道:
“你可知你皇祖父生前,曾賜下詔書,前太子楊勇驕奢淫逸,無惡不作,當以賜死!
這便是你皇祖父當日所立之詔書,朕想讓你親自拿去給楊勇看看!”
楊昭心神巨動,這是自家的便宜父皇,要殺親兄長了。
常言道,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看來楊廣的皇位來源,還真不算是多麼名正言順,否則也不至於冒着天下的妄議,而將廢太子誅殺。
至於為何讓他來執行此事,楊昭略有猜測,但不確定。
要是放在原身那裏,此時定然是勸解楊廣免除楊勇的死罪。
那他是不是也要這樣表示一下?否則太不正常了!
似乎知道楊昭會為之開脫,楊廣完全不給之機會,揮了揮手:“記得朕所說之話,不要讓朕失望!
朕還要處理奏疏,你先去你母后那裏坐坐吧!”
這讓楊昭大鬆一口氣,行禮道:“兒臣遵命!”
母后蕭氏,也是歷史有名的蕭皇后,即居於後宮。
楊昭對宮裏的道路非常熟悉,除過長大外出開府外,整個童年和少年,幾乎都生活在皇宮之內,常得皇祖父楊堅相隨。
只是近一月來,大隋開國皇帝楊堅一死,不論朝堂,就是後宮也掀起了一股腥風血雨,楊昭入宮的次數也變得屈指可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