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傳承(一)
楊倓到來的時候,於高家莊之地,內外之安全,提前片刻,實際已經有過檢查。
后即以虎嘯衛於本地外圍警戒,另有十多名貼身護衛,以及本地官吏帶領下,楊倓從邊緣開始,沿着田畝上的小道,不斷往內走去。
並小心的,不去踩田間。
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
當年皇帝楊昭路過田畝,輕聲吟唱的這句話,是以成為人人傳送之金句。
即是身處朝內的朝臣,另有處於鄉村之百姓,無不以之傳唱。
楊倓為大隋儲君,又時刻受教誨,加上他之身邊,時刻有禮部之官吏相隨,以記錄言行,更不敢逾越此中之於禮法之數。
待看到一隊人走來,在農田之內,忙碌的農人們,抬起頭,復又低下頭勞作起來。
實在這數月來,以皇帝楊昭的“下農田”之令,各級官吏,上到三師三公,下到普通小吏,多以來此視察。
一次兩次,農人們還小心的陪着,但次數多了之後,也就那樣。
與相陪比較,自然是田畝的勞作更為主要。
據聞,即是大隋皇帝,聽聞此間之事情后,還於半月前,專門下令,但有官吏,於農人勞作之時,以行打擾,當受御史彈劾。
此事即以說出,人多以為重,無敢於僭越之人。
皇太子楊倓自然也是記得,畢竟楊昭這法令一出,在長安之內,可是引發了不少的風浪。
士人與百姓,莫不稱讚,大隋皇帝楊昭愛民如子。
旁人或是說說,但大隋新天子,得曉此中之事,從實際問題出發,解決農人問題,且全部都落到了實地。
至於有哪個官吏,連續違反一次兩次三次,在御史彈劾之下,還死不悔改,以勞民,累民之行,那很抱歉,這官就別當了。
最為著名的自然是成鄉候楊利。
楊利從輩分上將,同太上皇楊廣,乃是一個輩分的,卻不屬於文皇帝楊堅之子,以文皇帝庶弟之子。
文皇帝建立大隋,其人受封亭候,后在太上皇楊廣登基為帝之後,於次年下江南巡視時,成鄉候因處事不錯,得受楊廣賞賜,直接封侯。
那些年,太上皇楊廣封賞之侯爵可不少,其人不看實際政事之功勞,完全看的是心情。
這就直接導致了一大批吃着大隋國庫之俸祿,而庸碌無為之人。楊利就是其中之代表,在楊昭多日前,因此事將之處置后,從表面上看,乃是大隋皇帝楊昭於百姓之愛護,再從根處去看,則是為大隋皇帝楊昭,於這些“庸人”之於處置。
楊利是第一個,絕對不是第二個。
按照皇帝楊昭之處事風格來看,那是做一件事,就一定會做完美。
今向楊氏自己人下手,以制止此中風氣,足見之性格。
敬佩者有之,懼怕者亦有之……
楊倓上次於東宮之內,也得聞了這位祖父輩的遭遇,於剛開始時,還有些同情。
畢竟這位楊氏之於表祖父,也快六七十的人,在這個年紀上,被削除了爵位,可想而知,其人之於下半輩子,必以艱難。
好消息是,皇帝楊昭,也是以盡寬容,從不做株連之事,同太上皇楊廣完全不同,且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些朝臣於此高壓之下,自也是大鬆一口氣。
以楊利為例子,其人雖沒有了爵位,但於其之家庭進行調查,知其諸子,皆以辛勞從吏,尤其楊利幼子楊圩,戍守邊疆,前番同大將秦瓊手下為兵士,斬獲敵功。
知此消息之後,便是兵部獎賞於前數日,送報上來,皇帝楊昭甚至以楊圩為全軍典範,行以大賞。
如此作為之下,以賞罰分明,更以籠絡了一群朝臣之心。
楊倓雖年少,但善於思考,通過後續事情,逐漸發現了其中奧秘。
他已然明白,父皇楊昭皆以思慮深沉,看似簡單的事情之後,只要是天子做的,那多數都是有深意。
為朝中重臣者,若能猜到天子之意,實際處政事之能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以人情世故為先。
所謂達者,正當以如此也!
在數日前,得曉此中道理,並於今日早上的授課中,楊倓專門以實際問題,問詢了房師房玄齡。
房玄齡沒有直接給予答覆,只是言之“太子善思為善!”
這實際上,楊倓非常明白,已然是房師之於肯定。
也在早上的時候,楊倓於個人的小本本上,記下了“思慮”二字。
世人常言“三思而後行”,處簡單之事如此,處國之大事更因如此,以為君王者,更為重要。
陽光於頭頂,讓人全身之暖意綿綿。
楊倓站在此地,拒絕了官吏的言語,他決定先看一看。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同樣不一定為虛。
但於觀察,聽聞中,總能發覺不一樣問題。
楊倓心中非常清楚記着一句話,這也是父皇楊昭前兩日,相召他於大興宮,問詢課業時所言。
為主政之人,旁人之建議,只能聽從,只能做以參考,而在此之前,為主政者,當以先有想法,結合事實之想法,才能擇優而用。
反之,事事聽之任之,非以主政,而以佐政,以傀儡是也!
父皇楊昭不是傀儡,其掌握大隋軍政之權,行以革新。
楊倓雖少,其人亦不像成為傀儡。
父皇楊昭以為之目標,他自然向前看去,即以父皇之言,觀察大隋,認識大隋,最終治理大隋,傳承大隋,復興大隋。
此亦為他之治也!
所以,便是這一刻,楊倓正在用眼睛看。
他看到,百姓拿着鐮刀在割草。
他看到,百姓同樣拿着鋤頭,在挖掘邊角之地。
他還看到,後方的一側田地里,還有百姓在拿着犁頭犁地。
更遠處的小路上,幾個農人,更在修理着水車……
生產力?
究竟什麼才是生產力?
想到這三個字,楊倓不由自主的撓了撓頭。
然後,順着目光望向了遠方,他忽然發現,即在近處農人,以鐮刀割除野草,以備耕種時。另一處,正有人拿着用木輪做的推車,再於犁過之地,移動播撒。
楊倓靜靜的等着,等到這個木輪車走到近處,才發現這是撒麥粒之所用。
楊倓即將此中之細節,記在心中,依然沒有出言發問,便以繼續往地頭之所而去。
在於此地,倒是正有農人在修整。
是以農人也會勞累,遂以休息。
楊倓學着他們的樣子,也坐在這裏。一旁的官吏,是以有些驚訝,便是皇太子做了,但他們不敢坐。
楊倓自是發現了這個問題,看着一個個在深秋滿頭大汗之模樣,如想他面對父皇考問時的模樣一般。
正在此間,楊倓指了指旁邊砍翻的樹榦,道:“汝等也都坐下休息休息,不要打攪百姓!”
“諾!”
一應官吏紛紛正是,即是坐在樹榦之上,也是正襟危坐。
楊倓則沒關心,身後樹榦之情形,喃喃自語道:
“父皇言之於生產力,孤似乎明白了。
此中三字,實際可拆分而解。
‘生產’與‘力’,亦或是‘生’與‘產力’。
此中,皆不離開人也。
百姓之播種,百姓之收割,百姓之除草,皆屬於‘生產’之範疇。
力,為人所出治理。
若是以結合論之,當以人花費力氣,所做之勞動,即所獲之物,以為‘生產力’耳!”
楊倓逐漸有些理解了。
這裏面的創造,或是最後之成果,皆離不開百姓之參與。
上升大隋過度之生產力,則是離不開,所有大隋百姓之參與。
“那麼……”
楊倓坐的有些腿酸,不由自主的站起來活動兩下,看着前側同樣站起,繼續勞作之百姓。
以及其中這些年來,開始推廣的水車,曲轅犁之物。
楊倓眉頭微微蹙起,沉吟道:“那麼,此中用以勞作的物件,又是否屬於生產力?
百姓之於勞作分工,此間之於耕種速度加快,是否屬於提升了‘生產力’?
百姓之於個人,可是為‘個人生產力’,但如連接為集體,比如眼下之於共同雇傭勞作之農莊,上升大隋,以為‘集體生產力’乎?”
楊倓在沉思中,不知不覺間,積累了很多問題。
他於“生產力”逐漸有了個人的一番理解,但同時又積累諸多的問題。
生產力,若是以百姓之個人為基礎,那隻要不斷的擴大大隋之人口,那大隋之生產力就會提升起來。
這些生產之物質,如里糧草,縫製之衣服……裝備於邊關之所,這些“生產力”,是以可以強大大隋。
這樣想來,從最基礎的農人,到大隋之於國度。
楊倓是以有些明白,父皇為何讓他來看看了。
只有來於田間地頭,以做查看,才能明白“民”這個最基礎的“生產者”之重要。
或者,父皇前段時間於朝堂之上,讓大隋各級官吏,以明確“以民為本”,意在此乎?
楊倓的大腦,在方才所聞所見所思之後,原本是像一團漿糊,但在之不斷的樹立下,是以逐漸形成了一種理念一般。
楊倓還不知道,便是之行,便是今日所見之所思,會於將來,為之主政天下,繼承父皇楊昭之理念,以繼續與殘留之世家門閥,行以對抗,以安民生,會產生何等之作用。
他現在只是感覺,走了大半天的路,此時肚子多少有些餓了。
而此時,天色已經不早了,但農人還在忙碌。
程咬金也看出天色不早,當即請皇太子楊倓以回城。
太子楊倓之安危,本即為重中之重。
是於夜間,以情況之複雜,不敢久留於外之地。
楊倓自以應之。
回城之路,恰以為百姓之出入之高峰。
所以,行程緩慢,便是以虎嘯衛之護衛難度也有增大。
好在一路有驚無險,等之回到東宮之內,本想請程咬金留下一起吃飯。
程咬金以復命為由,做以拒絕。
楊倓也不生氣,該有禮儀,是一定要有的。
父皇楊昭,皇恩浩蕩,以部將之忠心最盛,於那些忠誠之人,更以為寬恕,是為他楊倓一輩子也可能達不到的頂峰。
所以,在明確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之後,楊倓便是對父皇楊昭其中親信愛將,也不再過度熱情,以禮待之即可。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完成父皇所交代之課業。
楊倓吃過晚飯,坐在前番父皇讓人送來的琉璃燈前,一共寫了數頁,約莫有千字之文章,以闡述他於“生產力”之見解。
其中所書結束,已經到了深夜。
想到明日早朝之後,當以見父皇楊昭,楊倓心知必須保持充足的睡眠,以保證精神狀態。
父皇雖不會批評於他,但面對這樣一個能於天下世家以打擊,現今更是掌握着百萬雄師的大隋之主,楊倓心裏即有種說不出的敬意。
這不僅是來自於父權之敬意,更以為大隋之主之敬。
可能是因為今日睏乏不已,楊倓在洗漱之後,即以沉沉睡去。
睡夢中,他又到達了田間地頭,似乎他也化作了耕種者,有些吃力,以行耕種。
第二日。
下起了秋雨。
秋雨是以帶着寒意,於秋雨沙沙聲中,不少官員,以入大興宮上早朝。
皇太子楊倓同來。
每個數日的常朝之內,太子楊倓以旁聽之身份,位於眾臣之後,臣子無不以司空見慣。
但在路過太子楊倓中,眾人以行禮,太子以回禮。
便是此間模樣,不由得讓人想起,當今天子,年少之模樣。
且別看太子如此,但有天子楊昭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前,也沒有敢小看皇太子楊倓。
當群臣到來的差不多,時辰到后,於內侍之言下,皇帝楊昭,漸漸從帷幕後走出。
朝會之事,楊昭早就熟絡,是以朝臣之於討論,不外乎於當下之議論之於焦點,時下之焦點,正以邊關之戰事。
邊關如突厥、高句麗之襲擾,不同於老楊在位時的舉大兵以討伐,楊昭以長城而守衛,建立精兵以出擊,於敵軍之實力打擊,皆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事起奏!”
站在楊昭座椅下側的黃門侍郎,以高聲道。
轟隆隆!
大殿之內,逐漸有人出列。
楊昭的眼睛,不由得眯了眯,看來今日的朝會,大不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