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皇帝巡狩漢江山
靖治10年冬,大司馬陳功病卒。章武乃一代名將,與縱橫聲望相當,天下聞知,朝野哀悼,天子為之輟朝三日,令潛龍丞相為大司馬主持治喪,敕命以三公之禮安葬章武於明陵之側,長伴華武帝,謚章武為忠勇侯,封妻蔭子。
徐州牧趙山在長安停駐一月,待章武喪事畢,便拜辭天子,回徐州而去。時南中大將軍左超已經到任徐州長史,趙山便將徐州政務一一交付左超,左超代理徐州牧。
自章武病卒之後,趙山便心境落寞,時又多病,次年春夏之交,趙山病,將不起,於是上表朝廷,請辭徐州牧職務,並希望自己死後也能相伴華武帝。
天子見表,急忙派遣使者與太醫速往徐州,使者未至,趙山已經病卒,時年63歲,靖治11年夏五月上旬也。
左超便領徐州牧,依照趙山遺願,將其裝殮入棺,請術士作法,以保屍首不腐。數日後,朝廷使者至,皆準允趙山所請。於是將趙山靈柩運送長安而來,時正值盛夏,為防遺體腐臭,潛龍丞相已經令人用符水等將棺槨密封,又在周圍放置冰塊,可保十五日不腐。待運至長安,正好是第十五日,於是當日便將趙山遺體在明陵安葬,天子親往祭奠之。
趙山也葬於華武帝之側,長伴華武帝。下詔謚趙山為宣侯,亦封蔭趙山家族與其妻子。
靖治11年冬十二月,皇太后華玉凰崩,壽66,孝正皇帝哭且哀,為其母守孝素食三月。安葬皇太後於明陵,與華武帝合葬。謚皇太後為宣華皇后。
靖治12年,御史大夫劉察病卒,時年68,以三公之禮安葬於明陵,長伴華武帝,謚為肅侯。
未幾,司徒文雄也病卒,時年65,亦以三公之禮葬於明陵,長伴華武帝,謚為智侯。
至此,華武帝時候一幫重臣,已經凋落殆盡,除開潛龍丞相之外,唯剩下并州刺史封傳車一人。孝正皇帝見之心中傷感,且同年之中,朝廷與地方多位官員病卒喪折,且多是盛壯之齡,多達十餘人。冀州牧端木興,鷹揚將軍盧飛,海師都督張寵皆在其列。
天子見國家大臣以及多名青年才俊紛紛凋落喪折,心中不安,時多傳言靖治年號不利於人臣,孝正皇帝以為靖治年號不可再用,於是準備改元。潛龍丞相上奏道:“據欽天監有司具奏,改元雖然有利於天下,當不利於人主,陛下此時改元,還當慎重行之。”
皇帝道:“朕為天下平安,不使國家人材隕折,何惜吝嗇自身哉?即便改元有不利於朕,朕矣自己當之。”於是下詔改元,眾臣議定年號為安康,次年,便改元安康。
安康元年,天下大治,各地方州牧刺史皆上表稱民殷官足,孝正皇帝見之大悅,問潛龍道:“此時大漢已經興盛乎?”
潛龍答道:“已經興盛,然還未有完全。”
孝正皇帝又問道:“此時比起文景極盛之時如何?”
潛龍答道:“陛下勵精圖治大漢十三年,今已經堪比文景盛世也。”
孝正皇帝聞言龍顏大悅,對群臣道:“先帝興漢夙願,今終於可以達成。朕時年已經四十二,自即位十二年以來,尚還未出過三輔。朕思古之三代帝王,在位之時,無不巡狩天下,以觀國政。朕今欲效仿古之聖王故事,欲要巡視大漢河山,觀九州之風俗。”
潛龍奏道:“陛下乃治世之明主,只宜安坐國都,垂拱而治,天下自然興盛。巡狩之事,非陛下所適宜也。且今年初改元安康,陛下若出長安,臣恐不利於陛下。”
孝正皇帝奮然道:“相兄此言雖為美意,然朕已經安坐長安城十餘年,未能一睹九州風貌,實為大憾也。朕若能遊歷九州,一觀南北風貌,雖死無憾!”遂不聽丞相之言,下詔準備巡狩之事。準備於秋後起行,先下江南。
安康元年秋八月,孝正皇帝南巡狩,率領朝中官員隨從四十餘人,虎賁羽林軍二萬人為護衛,出長安南下荊州而來。令潛龍丞相輔佐太子劉盛夏守長安。
九月至襄陽,駐蹕八日,水師都督王節率舟船從武昌逆流至襄陽,前來迎接皇帝。孝正皇帝於是從水路東下,至武昌,登龜蛇二山,又到夏口,看當年偽燕水師與荊州水師激戰江面戰場。
十月,乘坐水師樓船水流而下,至揚州石頭城,揚州刺史車安率揚州刺史部官員至江邊迎接,皇帝入建鄴城,建鄴轟動。
孝正皇帝在建鄴停駐十餘日,對車安道:“朕聞知江南姑蘇、錢塘風景秀美,欲要一觀之。”
車安道:“江南冬日多雨,陛下常年居北方,恐有不便。待來年開春之時,陛下再去為宜也。”
孝正皇帝道:“卿勿要擔憂,朕前去之心甚急,不能再等到明年。”於是便前至錢塘、姑蘇而來。車安親自護送相陪。孝正皇帝巡遊江南,沿途考察民情風俗,觀地方政務利弊。
至錢塘,看浙江,觀錢塘湖,孝正皇帝嘆道:“江南風景,果真秀麗如畫!比北方大為不同。朕不虛此行。”
至姑蘇,登虎丘,觀吳王遺迹,不勝感慨。十二月,遂又率眾乘坐海師戰船從長江出海,見大海廣闊,浩渺無邊,孝正皇帝對左右道:“秦始皇當年尋找不死之葯,亦是從此出海乎?海上果有不死之葯乎?”
時甘安隨行,聞此言便道:“陛下乃仁慈明德聖主,豈能仿效秦始皇所行呢?”
孝正皇帝聞言自知語失,便不再言不死葯之事。又對王節道:“張寵率海師平定夷州,卿可知夷州風貌如何,朕欲要前往觀之,卿以為可至否?”
王節聞言,伏地叩頭請奏道:“夷州孤懸海外,乃化外之地,望陛下愛惜萬金龍體,勿要親身前往。臣寧抗命,也不敢帶陛下前往夷州。”
孝正皇帝聞言笑道:“朕不過以此試問卿耳。”知道群臣不可能讓自己去夷州,於是只好作罷。既然不能去夷州,便轉頭北上,從海路望青州而來。王節唯恐皇帝行程有所隱患,令海師精兵千人在前開路,又以精銳數千人相護送,岸上亦有軍馬相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