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奇思異想
(一)小明的故事
——本篇作者是我的兒子。雖然他的文筆稚嫩可笑,但是想像力還是有的。我都不明白這小子哪裏來的那些奇思異想。錄此供書友哂之。
……………………
我特別喜歡畫漫畫,在同學裏小有名氣。
我的朋友小明,身在齊州,思念故鄉,近來讓我給他畫一幅畫,說是要有無州的特點。
上初中時,我和小明是同桌。他的家鄉在無州北部的大山裡,家裏過得比較窮。
我跟小明有好幾年的交情,所以推辭不得。我想了一些時候,就畫了一幅風景圖,畫的就是無州八景之一的蒼龍峽。
……………………
回憶起來,我的同學小明是個平凡的人,為人毫不做作,就是有點不太聰明。
起初他學習不好,他爹都沒臉來開家長會。終於有一次期中考試后,在班主任老師的一再要求下,他爹來開了一次家長會。
結果一看考試成績,小明考了個全班倒數第一,這讓小明的爹氣不打一處來,實在忍不住了,當場就在學校里打了小明一耳光,罵道:
“再不好好學習,我就打死你個私孩子!”
爹和娘都是山裡人,對小明的管教,那叫一個嚴!爹娘自有他們的邏輯:
考不住大學,就得一輩子呆在山裏,改變不了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啊!
……………………
誰也沒料到,小明挨了爹當眾打的那個耳光之後,居然一下子開了竅似的,從此之後,就開始努力學習了。此後他的成績蹭蹭地提高,驚呆了所有老師和同學!
幾年後,小明竟以全校最高分,考上了河東財經大學。他終於走出了大山,見識了外面的精彩世界。
大學畢業后,小明在省會齊州城裏,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工作,到了某知名公司工作。他努力打拚了三年,得到了公司領導的賞識。
上司對他的評價是:小夥子很不錯,踏實勤懇,值得信賴!
……………………
此時小明已經25歲了。公司里跟他相熟的大哥大姐們,也開始張羅這個年青人的婚事。見他一直單身,紛紛勸他主動出擊。
小明雖然答應得很好,卻一直沒有採取行動。人們後來發現,小明這個人除了工作很努力之外,其他方面都很木訥。
比如一次相親,女方本來相中小明了,臨分手的時候,姑娘特意提示說:
“你不送送我?”
小明竟然靦腆地說:
“我們剛認識不久,這樣要求不好吧?你就這麼信得過我?”
……………………
雖然多次相親都失敗了,但最終小明的緣分還是到了,有一個姑娘看上了小明,願意接納他。歷經千辛萬苦,兩人終於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在結婚儀式上,小明又鬧了一次笑話。司儀說:
“大傢伙也都說得不少了,現在讓新郎說點啥,總結一下吧?”
小明看了看眾位親友賓客,憋得臉都通紅了,最後就說了這麼一句話:
“大家開始吃吧,喝吧!”
……………………
小明這個窮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終於有了車有了房。
但貧窮留給他的烙印卻難以改變。婚後經常因為生活細節與老婆吵架。比如有一次,小明對老婆說:
“以後少炒幾個菜,咱又吃不了,多浪費啊!”
老婆氣得說:
“你這麼會過,以後光吃鹹菜算了!掙了錢不就是花的?光省着有啥用?”
……………………
有一天,小明休年假,特意回了趟老家無州雪野。他對父母說道:
“爹,我現在混好了,你和娘跟我去城裏住吧!”
爹卻不肯去。他更喜歡呆在山裏勞動,不愛在城裏住樓房,覺得太憋屈。
爹還教育小明:
“以後別跟媳婦為了花錢,斤斤計較,吵吵鬧鬧的,讓親戚朋友知道了笑話!你都這麼大的人了,一個月都能混一萬多塊錢了,咋還這麼沒出息!”
……………………
這次小明回城后,有了一個明顯的變化:不再老是在吃喝上節儉了,不再像上學時那樣老是吃鹹菜了!
有一次,小明還帶着媳婦到了一個牛排店裏,對着店小二大聲喊道:
“來份牛排,七分熟!”
這事兒不知道怎麼傳到了同事們的耳朵里,大家紛紛驚嘆:
“哇塞!這世界變化真是太快了!連小明都知道煎牛排七分熟啦!”
……………………
(二)悲劇的種子
——本篇是我兒子的一篇“哲學論文”。我也不知道文中那些詞彙,他是從哪裏看到的,反正挺玄的,我也不知道他說得對不對,姑且錄之。
……………………
悲劇,是人們深惡痛絕,避之唯恐不及的。但它像個死神,往往與人不期而遇。
在藝術領域中,悲劇是個非常重要的藝術形式。尼採在《悲劇的誕生》裏說:
“悲劇歷來被看作藝術的高級形式,乃至頂峰,因而成為一個重大的美學選題。”
關於悲劇的類型,有很多不同的理論,因此也有很多的分類方式。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一書中,把悲劇分為複雜情節悲劇、性格悲劇、情景悲劇和苦難悲劇這4種類型。
黑格爾在《美學》一書中,把悲劇分為命運悲劇、性格悲劇、倫理衝突悲劇這三種類型。
叔本華在亞里士多德和黑格爾的基礎上,又提出一種由社會地位相互對立導致的悲劇。
後來有人提出,還有社會悲劇和歷史悲劇等。
……………………
現實生活中的悲劇,和藝術領域中的悲劇不盡相同,類型也相對簡單得多。
我們探討悲劇的種子,就是從起因來說的,我認為可以分為情感和利益兩大類。
其實在這兩大類中,又以利益為重。利益是一把雙刃劍,傷害別人的同時,也很容易傷害到自己。
生活中絕大多數悲劇的產生,都是因為當事人對利益最大化的渴求。一些瘋狂的當事人,為了利益往往不惜一切,甚至漠視他人的生命。
有一句玩笑話說得好:
“高*潮的悲劇,往往只需要一把水果刀。”
……………………
很多時候,悲劇以意外的方式走來。我想這可以稱之為“意外悲劇”。
我知道一個典型案例。前些日子,我有個親戚走樓梯,不小心摔了一下,結果到現在十幾天過去了,還在醫院裏昏迷不醒。
他已經五十多歲了,人到中老年,骨質疏鬆,再加上抽煙,喝酒,血壓高……這不,雖然當時頭上沒出血,但是頭骨都摔碎了!
要不是那天正好是在酒席上,別人看見了,立刻叫救護車搶救,也許當時他就死了!
後來,我聽說醫生給他把後腦勺的骨頭都端了下來,換了個不鏽鋼後腦殼。可能就算保住了命,將來生活也無法自理了。
哎,這個人的命運真是悲劇。他的老婆,很多年前神經就有問題,都不會做飯,同樣也是生活無法自理的人。
想想真可怕:他們的兒子才剛剛成年,就得拴在家裏給父母養老了!
……………………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這個悲劇的起因是什麼呢?悲劇的種子究竟是怎麼種下的呢?如果你看了前面的文章,我想你們心中已經有答案了。
當初為什麼種下這顆令人討厭至極的悲劇的種子呢?
我想這並不是一個人的錯誤和罪過,而是眾多的人一系列的人為操作,所產生的連鎖反應,導致了悲劇的產生。
舉個例子,比如,那個人如果沒有抽煙、喝酒,也許就沒有血壓高,那麼他也許就不會暈暈乎乎,也就不會突然摔倒了。
如果他沒有骨質疏鬆脆弱的毛病,那麼在院子裏就算摔了一下,頂多也就擦破點皮,也不至於摔碎頭蓋骨,造成那麼大的悲劇啊!
……………………
說了這麼多,那麼種下悲劇這顆種子的,究竟是誰呢?
正像我很愛看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五集《廚房的秘密》結尾的一句玄妙的廢話那樣:
“廚房的終極秘密,就是沒有秘密。”
我也想說,種下悲劇的種子的人,沒有這個人。只能說是命運吧!
……………………
(三)《紅與黑》與《高老頭》之比較
——本文寫於我的大學時代,是上《外國文學》課時的一篇作業,算是一篇小論文吧。
呵呵,既然我前面都把13歲兒子的小論文整理了,我自己的小論文就不必藏着掖着了,也拿出來獻獻醜吧。
……………………
《紅與黑》與《高老頭》這兩部偉大的小說,幾乎是同時產生於19世紀30年代,它們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魅力,都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描畫與諷刺。
兩者都是以一個有野心往上爬的聰敏青年為主角,以青年人與眾多女士小姐的戀愛遊戲為線索,把整個複雜墮落的法國社會中的沒落貴族,以及上升的資產階級的醜態展示殆盡。
……………………
《紅與黑》的作者司湯達(又譯斯丹達爾),生於1783年,在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時代成長為一個進步青年,在拿破崙帝國時期,長期在軍隊中服役,並曾追隨拿破崙攻打進莫斯科。他是一位忠於革命的民主主義者,同時又確實忠於拿破崙皇帝。
當司湯達在四十多歲,寫成《紅與黑》這部巨著的時候,他的思想是很矛盾的。他洞察到了即將發生革命的法國形勢。果不其然,1830年《紅與黑》這部作品出版不久,法國真的發生了七月革命。
司湯達把他40多年的豐富閱歷和革命激情,灌注在了於連索黑爾這個人物身上,成功塑造了這一世界文學名著畫廊中不朽的典型。
……………………
《高老頭》的作者是巴爾扎克,他生於1799年,是19世紀傑出的文學大師。
他從1829年開始着手創作宏偉巨著《人間喜劇》。這是一部偉大的社會風俗史,幾乎涵蓋了法國19世紀初所有的世相。
完成於1834年的《高老頭》,是一部批判性極強的現實主義名著。它以大學生拉斯蒂涅在巴黎上層社會中的“成長”為線索,揭示出那個社會的人情之狡詐澆薄。
……………………
兩部作品都是從描寫人物活動的自然、社會環境開筆的。
《紅與黑》的第一章中,幾乎全是描寫外省小城達維爾,也就是於連的出身生活之地的場景。《高老頭》的第一節中,也是以伏蓋公寓的自然、社會環境為介紹對象。
對我們現代讀者來說,這些19世紀的經典作品,在寫景、敘事、展開故事的節奏方面,往往過於按部就班,過於拖沓冗長。有時我甚至感覺書中的一些場景描寫,完全是多餘的、不必要的。
但是,這種感覺也許是因為現當代的電影電視的普及,使我們在閱覽場景方面,可以一目了然。而在司湯達、巴爾扎克的時代,也許只有通過這種細緻、細膩的描摹,才能使讀者對故事發生的環境瞭然於心吧!
……………………
就故事的兩個人物來說,於連的經歷當然更複雜一些。司湯達是從於連開始給市長的孩子當家庭教師,這一初步踏入社會的場景來開頭的。
於連作為一個酷愛讀書的文弱青年,他的父親、哥哥都不能夠理解他,也沒有人了解他的無比強大的自尊心。
於連追求自由解放的個性,同時他又極其羨慕上流社會的風流豪華。而作為一個貧困卑賤的鄉下佬,又有誰會賞識他呢?
所以最終,於連走了一條通過與貴婦人、闊小姐交往而往上爬的捷徑。這似乎令人不齒,但是對他而言,卻又是自然而然的行為。
……………………
儘管在主觀上,於連有一種報復社會的心理,但在事實上,他也確實與樸實天真的市長妻子——雷納爾夫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愛情。
後來於連與雷納爾夫人的偷情被發現,被迫逃亡到了巴黎,他又征服了虛榮驕傲、反覆無常的拉莫爾小姐。
正當於連要成功地步入上流階層時,雷納爾夫人的一封信完全破壞了他的美夢。他失去理智地開槍打傷了雷納爾夫人。
為此,於連才22歲的年輕生命,也最終被虛偽的資產階級法律剝奪了。
……………………
而在《高老頭》中,高老頭的兩個女兒只知打情賣俏,奢侈揮霍,最終折磨死了無比疼愛她們的老父親。
固然,這一慘劇使我們感到義憤填膺,深深慨惋資產階級的人情是多麼的殘酷。但是更令我們無語的是,“把家庭中溫情脈脈的面紗撕去”的夫人小姐們,卻恰恰是主人公拉斯蒂涅追逐的對象。
拉斯蒂涅就像於連索黑爾那樣,也抱着通過這些女人而致富且爬進上層的夢想。他以一個剛到巴黎的外省窮大學生的身份,日日周旋於沙龍舞會中,早已把學校的功課拋到了九霄雲外。
在這部小說中,巴黎的沙龍情場,成了拉斯蒂涅認識社會、學習人生、成長成熟的真正課堂。
……………………
平心而論,於連和拉斯蒂涅都曾經是良心未泯的熱血青年,他們都做過一些正直善良的事,但最終,當時骯髒的社會還是把他們同化了。
於連追逐飛黃騰達的野心,使他自比於馬拉、拿破崙;而拉斯蒂涅在孤獨地埋葬了高老頭后,就在墓地上,對社會發出了這樣的挑戰宣言:
“好吧,讓我們倆拼拚命吧!”
……………………
可以說,兩部作品都深刻地揭示了法國19世紀的社會真相。然而當初,兩部小說的接受史,卻是截然不同的。
《高老頭》很幸運,剛一出版就獲得了大量讀者的讚美,成為了巴爾扎克的一部代表作。
而《紅與黑》出版后的反映卻非常冷淡,僅僅印刷了幾百冊的書,即使在幾十年後,還堆在書店裏沒有賣完。
然而司湯達對自己的作品是充滿自信的,他堅信自己的小說會在1900年為人閱讀。他預言一百年後,他將成為1930年代被人歡迎的作家。
結果呢,歷史綽綽有餘地驗證了司湯達的“抽彩”,他確實是“中了大彩”。
……………………
如今一百多年過去了,巴爾扎克嘔心瀝血創作的那捲帙浩繁的90多部小說,早已成為了人類文化史上不朽的豐碑。
而在生前不為文學界看重的司湯達,最終也取得了與巴爾扎克同等重要的文學史評價。
我們比較兩位大師的這兩部名著,固然不應該只是仰慕和崇拜,也應該清醒認識到它們的一些缺憾。不過由於篇幅所限,今天就不展開論述這一點了。
……………………
令我感到遺憾的是,我不懂法文,在讀兩書的譯作時,總感覺着語言的不夠達意,譯文的文采不夠生動,這可能也是翻譯著作對一般讀者吸引力不大的主要原因吧!
文化的阻隔疏離,民族心理構成的迥然不同,也使我感覺書里人物的許多行為方式,不能讓我們理解和認同。
儘管如此,隨着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發展,隨着21世紀新的太陽的升起,我們期待着對這兩部法國文學巨著的翻譯、比較、研究、挖掘,更加深入到位吧!
……………………
(四)藏名小詩
——摘錄無州三中微信群里的小段子:
李主任:熱烈祝賀賈圓媛老師經過初賽、複賽、決賽,斬獲“齊州市第三屆工會財務人員業務技能競賽一等獎”佳績,同時獲得齊州市總工會頒發的“齊州市工會財務傑出技術能手”殊榮!
數十位同事:贊贊贊!
小芳:咱無州三中真是人才輩出啊!
小麗:厲害厲害!
小軍:來自老天爺的肯定!(圖片:空中一朵白雲,形狀酷似一個豎起了大拇指的拳頭。)
治平:姓賈業務不假,名媛技能圓滿!
小賈:謝謝!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