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豪桀世族2】
聽了下面騎兵的彙報,嬴扶蘇有些頭大如斗。
這些鄉下豪桀世族,其實才是古代社會最難解決的問題。
但現在問題擺在眼前,卻又不得不立刻應付。
其實嬴扶蘇之前在膚施縣等幾個縣創辦學院,讓黔首庶民家的孩子也能夠有資格讀書認字的政令。
便是為了改變這種豪桀世族稱霸鄉縣的局面。
古代之所以對下面的鄉縣難以治理。
究其根本,還是秦國沒有那麼多讀書識字,精通律法,有地方管理能力的官吏。
有限的官吏,僅僅只能夠覆蓋到郡縣這一級別。
當國家強盛且國府強勢的時候,那麼下面的鄉縣勉強還能夠管住。
可稍微有一些頹弱,便很難再做到有效控制。
想要遏制豪桀世族在鄉縣中的影響,便只有將國府的行政機構,一層層地再往下延伸。
官吏下鄉、下亭,甚至到最後的下村。
延伸的越多,社會管理便會越穩定。
鄉嗇夫、游檄、亭長、求盜,甚至是最基本的里正村長。一層層的官吏,全都受國府的統轄。讓老百姓直接被統一的法令管理,而不是那種以宗族為核心的人民自治。
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政令統一,上令下達。
否則,即便是始皇帝統一了六國。
那也只是表面上的統一,而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治理。
秦法很明確,田租十率一或十二率一是不變的。
但是人頭稅和其他稅賦,卻因為各地財政情況的不同而並不能夠統一。
下到鄉和縣,人頭稅和其他稅賦上就會被鄉紳們大做文章,橫徵暴斂。
嬴扶蘇就發現,白豹鄉自己徵收的人頭稅和其他稅賦,竟然比膚施縣的其他鄉高了將近一倍!
已經佔到了人均總收入的五成以上!
再加上秦法規定一成的田租。
早已經超過了司馬遷口中的泰半之賦。
黔首家中根本剩不下來多少糧食。
即便是將家中存糧全部兌換成更加低賤廉價的菽豆糠皮,很多黔首家中也難以保證吃飽肚子。
想填飽肚子?
也不是沒有渠道。
去參加鄉紳豪桀們招募的鄉勇隊,能夠得到一些糧食。
而那些徵收上來的人頭稅和亂七八糟的稅賦,也並沒有最終進入郡府的倉庫。
大部分被鄉紳豪桀吞沒,只有少部分才繳到了縣裏。
正所謂:縣長上任要巧立名目,拉攏豪紳,繳稅捐款。豪紳繳了錢,百姓才跟着繳。得錢之後,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賬。哦……七分還是人家的。
平日裏修個城防,剿個馬匪,甚至是修條路,都要繳稅捐款。
即便是不貪不污的縣令,縣裏的日常開銷需要一個錢,鄉紳們就會向黔首們徵收三個錢。
就更別提秦代這種首次大一統,還開工了各種國家工程,本來徭役和稅賦就很沉重的情況。
縣裏財政未必富裕,但鄉紳豪桀們一定是個個富得流油。
而黔首百姓們的日子則過得愈加困難。
別說是精糧,就是菽豆、雜糧、糠皮都吃不起。
最後就只能賣兒賣女賣田賣宅子!
以至於出現當初姜妍在合陽縣看到的一幕。
而那些鄉紳豪桀,卻可以拿着徵收來的金錢糧食,大量兼并購買田宅,招募鄉勇、護院、長工,甚至是奴隸。
當國家鼎盛,國府強勢的時候,這些豪桀便對官吏們恭恭敬敬,打着官府的旗號‘合法’搜刮民脂民膏。
國府讓徵稅,他們就可以將稅賦提高好幾倍征斂。
國府讓征丁,他們甚至也能做出拉壯丁這樣的事情。
嬴扶蘇所知道的,後世某次全民抗擊外悔的戰爭中。
國府要求縣裏拉壯丁送到戰場上參戰。
但是國府的管轄,卻也只能到縣這一級別。
縣裏便都是黃老爺、幾大家族之流。
名義上是國府委任的各種保長,但本質上還是過去說的鄉紳豪桀。
於是縣裏只能將強征壯丁的名額交給下面的各個保長、鄉紳。
拉一個壯丁,就給發幾個大洋。
而這些保長鄉紳,為了省錢。
當真是什麼人都拉。
就連傻子、小兒和年過花甲的老頭都能拉上去。
如果只是拉壯丁,那還算是好的。
可這些保長鄉紳拉來壯丁,卻只給他們走出本省的口糧。
根本不管這些人出了省吃什麼。
結果,壯丁還沒走到抵禦侵略的戰場,就先在路上餓死了十之八九。
而這,並不僅僅只是存在於一個鄉縣。
而是普遍存在於當時的華夏大地。
以至於路邊死者相枕,甚至壯丁們靠着人相食,才勉強活下來。
把這麼些人,投放到戰場上,能有多少戰鬥力?
看着前線百萬大軍聲勢浩大,嚷着自己才是中流砥柱。
可身後卻早已經滿是餓死壯丁的累累白骨。
秦國的徭役,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和那差不多。
秦國的徭役也是需要自齎糧食的。
說秦國徭役,死者過半的。
殊不知其實很多徭役根本就不是在工地上累死的。
而是餓死的。
世人只會怪秦國國府徭役過甚罷了。
那些寫史書者,本就大都是世族豪強出身。
誰又會將這些事情寫進去呢?
而這些鄉紳豪桀呢?
災年稍微散點財,施個粥,還能博得一個賢人的好名聲。
到最後可能還有人洗地說,你看地主也分好地主和壞地主,不能全都一棒子打死。
而一旦到了國家動蕩,戰亂四起的時候。
這些豪桀搖身一變,就憑藉自己家資頗豐,招兵買馬。
打着‘對抗暴政’,或者‘匡扶社稷’的旗號,再次擴大自己的勢力,甚至成為軍閥。
老百姓們都窮得吃不上飯了,那些鄉紳豪桀卻可以一次出資就招募鄉勇數千人造反起事。
多偉大哈。
而且最關鍵的是。
窮的都是百姓,錯的都是暴政。
這些鄉紳豪桀,則從來不會在道義上有什麼‘錯’。
他們還是百姓眼中的‘權威’和‘德高望重’。
他們可以將剝削說成是福報,也可以將斂財說成是為了黔首們能夠快樂的生活。
這個階級控制着絕大多數的資源,也鎖死了底層人民往上爬的所有通道。
官吏士人,得由他們舉薦;
民生大事,得由他們主持;
他們,還成為了民的代表。
想造反起事都得先得到他們的首肯。
你看呂布被陳珪、陳登兄弟坑成什麼樣子?
嬴扶蘇就是看不慣這樣的鄉紳豪桀。
可是,上郡的那些學堂才剛剛開始興辦。
想要培養人才是需要一個漫長周期的。
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將整個上郡全都一下子改變。
更不可能一下就將整個秦國的社會階層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