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轅固生
申培公笑道:“此人乃是齊人,曾為清河王太傅,而今賦閑在家,如若王太子稍慢一步,此人便可為他人所招募。”申培公的樣子讓劉壽感覺好像是一種幸災樂禍的樣子,不過他很快就拋棄了這個想法,因為這個時代的人和後世不同,他們講究的就是品格高尚、君子才情。因此作為一派宗師的申培公絕對不會去做一些幸災樂禍的事情,即使他心裏真的有這樣一種想法,他也不會這樣做,因為這會毀掉他的招牌。
不過劉壽對剛才自己看到的東西確實有些想法,難道說這個轅固生和申培公有矛盾或者有別的激情?想到這裏劉壽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見這個轅固生了。
“情恕孤耳淺目短,實不知應如何自處於世,對轅固生此人,孤實在是孤落寡聞,還望申公賜教。”劉壽現在最想弄清楚的就是自己看漢武大帝的時候這個人出現過嗎?
“呵呵,太子莫急,轅固生此人乃儒家大豪,曾依據孟子關於桀紂失民心而失天下,湯武得民心而得天下,湯伐弒是為百姓復仇,武王伐紂是救民於水火之中,君主不行仁義,殘害百姓就是一夫而已,民可殺之。同太子剛剛所說之言有異曲同工之妙,太子不妨見上一見。”申培公勸道,他也害怕劉壽對這個轅固生沒有興趣,要知道轅固生可是齊國文壇的地頭蛇,要是恢復稷下學宮的事情得不到他的支持,那麼事情就會變得很困難,因此他一定要讓劉壽同轅固生見上一面。
劉壽一聽此言便覺得這是一個不惟君權至上的人,因此可以招攬便道:“那就有勞申公了。”
“太子嚴重了。”申培公道。
兩日後齊國田莊
“汝剛才為何如此拒絕王太子殿下?”一個老頭對一個中年人道。
“依學生來看,王太子有雄心壯志,但今日天下太平雄心壯志有何用?且王太子無緣皇位,若雄心太盛便可引來兵災之禍。”中年人道。
“汝也看出來了?想不到汝竟然也有如此眼力,老朽也知王太子並非久居人下之人,日後必然有一場爭鬥,然則儒家之名現今一杯排出於朝堂,今日朝堂之上皆黃老之人,黃老佔據朝堂定然不能許以儒家之禮治國,且文帝之後當今竇太后雖吾呂后強勢,但卻手握兵權,亦可左右皇權,因此大漢朝廷難進呀。如何不趁此次之際,傳儒家於齊國,且齊魯為一體,孔聖人乃是魯國人即為齊國人,有齊地諸國支持,那儒家便可傳於天下。”老人勸道,這個人就是申培公,而那個中年人是轅固生,轅固生曾經聽過申培公的課,因此對申培公執弟子之禮。
“先生不知,自從齊王太子在桓台建城以來學生也曾去觀察一二,后發現王太子有兵家法家之學,治軍用兵,治城以法,雖知識淵博,卻不足以興儒家,儒家之學雖廣大,但卻不如兵家法家威名顯著。因此學生才拒絕王太子。”轅固生道,他們家就在劉壽的桓台城不遠的地方,轅固生賦閑回家的時候,從這裏路過,當時就感覺這個城池修的新奇,後來通過打聽才知道原來這是齊國王太子的城池,並且這座城池易守難攻,而且還聽說這裏的人都在瘋狂練兵,因此他才知道劉壽有不臣之心的。
對於這些只注重學問的人來說,雖然他們的思想是讓他們忠君,但在這個思想還沒有佔據主導地位的時候,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找到一個能夠幫助他們推廣的便捷,而投資諸侯王就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條件之一,因為只有諸侯王才有能力和大漢朝廷對抗,而且諸侯王也是君王,雖然在地位上比不上大漢皇帝,但是在漢初這個時候皇帝也只是諸侯王的主,因此這些人投資諸侯王也是有說法的,就像歷史上有一些人投靠韓信、彭越、英布讓他們討伐劉邦一樣,雖然最後都沒有成功,但是卻說明了一個問題。
“想不到王太子竟然如此厲害,前日見我之時隨口便出儒家經典,且通過老朽旁敲側擊,才知其儒家思想比吾等更深,卻沒想到王太子在法家和兵家這裏也有如此的天賦,看來王太子非凡人呀。汝答吾,如若讓汝同兵家法家辯論,汝可勝乎?”申培公道,他真是第一次聽說劉壽的軍事才能和法律意識,當然他不會想到這是後世最常見的幾種思想,反而覺得劉壽的知識淵博,應該能夠當一個明主。
轅固生見申培公不是開玩笑,於是道:“這有何難,儒家乃百家之尊,如若不將兵家、法家壓下,儒家又因何可治理天下。”轅固生的自信不是他自己的,而是時代儒生都有的,因為自辯論方面儒生都是有着一定優勢的。
“呵呵,既然如此為何不開稷下學宮,難道儒家還怕法家、兵家,如若儒家勝了怎怕太子不用儒家之言?”申培公笑道,總的來說姜還是老的辣,轅固生考慮的只是這樣做給劉壽帶來的好處,而且劉壽並不是特別信服儒家,劉壽更像是一個什麼都懂的人,因此儒家之言劉壽不一定採用,但是經過申培公的一分析,轅固生突然意識到嗎如果自己一成功,害怕對方不採用儒家之言嗎?
轅固生向申培公行了一個大禮,“學生代千萬儒家學子拜謝先生。”對於轅固生來說,申培公的這個建議確實解決了這個問題,當然下一步他們應該做的就是怎麼恢復稷下學宮的人氣,同時將儒家的辯論之言進行搜尋,這樣也可在此之前將儒家之言準備好,以便應付四方雲集之士。同時這個稷下學宮也就能夠將儒家的文化傳播了。
“呵呵,傳播儒家,乃吾輩之命,作為儒家學子時刻以傳播儒家為己任,又怎可讓你拜謝。”申培公笑着責備道,不過他們都知道這並不重要,因為雙方都希望儒家能夠發展起來。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