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俞式治軍 心意妙訣

第56章 俞式治軍 心意妙訣

俞大猷,字志輔,又字遜堯,號虛江,福建人。生於公元1503年,嘉靖十四年武進士出身。得殷正茂賞識舉薦,任廣西總兵征討古田一帶僮族叛民時,已年近七十高齡。

水墨恆見他第一面,稱讚他乃“黃忠在世”,實不為過。

早年俞大猷與戚繼光一道,參與和部分領導了沿海一帶的抗倭戰爭,從而贏得“俞龍戚虎”的光榮稱號。

但俞大猷不止於此,畢其一生,勤學文武,南征北戰,軍功顯赫昭彰。由他治軍,水墨恆和殷正茂都十分放心。

但有個問題,治軍先得有軍。

駐紮在廣西慶遠一帶的軍隊本就不多,李延上報給朝廷的數目是六萬,實際上只有三萬,上次宜山邊界一戰又死傷上萬,如今能上戰場的不到兩萬,且“沒膽兒”——這是殷正茂的評語。

用水墨恆通俗的話說,就一個字:慫。打仗的怕死,便失去了本色,那註定完蛋草。

這是上任留下的後遺症。

正如殷正茂分析的那樣,李延從接任兩廣總督的那天起,為了大飽私囊,就沒認真剿過匪,一再姑息縱容,導致對方越來越強,而自己手下的兵越來越弱,最後想剿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朝廷的忍耐可有限度。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李延是自己將自己逼上絕路的。張居正當時一針見血地指出:李延只會舞文弄墨,根本不是打仗的料。

別的不說,單看他彈劾打壓俞大猷這一點。

為何要彈劾、打壓、降職?

原因很簡單:俞大猷真心真意剿匪,與李延的戰略方針背道而馳。

俞大猷是名真正的軍人。

軍人的使命是保土衛民。

可惜李延不懂,或許也懂,但不想懂。

因皇上給的時間有限,水墨恆與殷正茂、俞大猷一商議,招兵買馬再加訓練顯然已經來不及,只能從兩廣其它地區暫時調用。

這也是水墨恆的本職所在,他有皇上調兵手諭。於是,首先從廣西上思、寧明各調來一萬精兵。

俞大猷專管訓練。

水蛋和莫顏亦被編製在隊伍之中。

水墨恆作為欽點御史,偶爾也會去練兵營轉轉,名為督軍,實則學習。與俞大猷相比,畢竟太年輕。

俞大猷在練兵方面,素有自己的見地——練兵先練膽,練膽先教技。教兵之法,練膽為先;練膽之法,習藝為先;藝精則膽壯,膽壯則兵強。

俞大猷在練兵過程中,十分注意鍛煉士兵的勇氣和意志,並教授各種拳法、刀法、槍法和棍棒術(在俞大猷那裏就是劍術)。他本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學過藝,並注有《劍經》一書傳於世。

加上還有《瓦氏治軍要訣》這個法寶。

俞大猷熟讀之後,又還給水墨恆,但從中學得兩項絕技,運用於這場戰爭:一個是同步練兵法,一個是瓦氏陣法。

當年瓦氏夫人練兵時,為了培養俍兵(瓦氏夫人統領的精兵)的集體與統一觀念,命人根據僮族的木履式樣製成長木靴,三人或六人一組,共穿一雙練習賽跑。

俍兵練習時必須團結一致,默契配合,若有一人分心,精神不集中,便會影響全體。

正是這種饒有趣味的“同步”練兵法,使得俍兵齊心協力,無畏無懼,屢建奇功。

除了沒膽兒,明兵緊缺的正是團結。

而瓦氏陣法,更是神出鬼沒。

因瓦氏夫人嫁與岑家,歷史上又稱作“岑家兵法”。

《瓦氏治軍要訣》中寫道:“七人為伍,每伍自相為命。四人專註擊刺,三人專註割首,所獲首級,七人共之。割首之人,雖有護主擊刺者之責,但能奮殺向前,不必武藝絕倫也。一人赴敵,則左右大呼夾擊,一伍爭救之;一伍赴敵,則左右伍爭救之。”

這種陣法衝鋒時,持槍者在前,執弩者在兩側守衛,互相密切配合,銳不可當。

明朝另一抗倭名將胡宗憲,曾親眼目睹瓦氏夫人領兵作戰,後來在他的《籌海圖編》中贊其陣法“能以少擊眾,十齣而九勝”,“可死而不可敗”。

古僮匪徒彪悍勇猛,水墨恆見識過兩次。

俞大猷不愧為久經沙場的老將,從《瓦氏治軍要訣》中專挑這個陣法出來訓練,可見他對對手做了一番很深的研究。

你猛,你強,沒關係,我比你更猛,更強。

我們缺兵是不錯,但最不缺的就是人。以“伍”為單位,“伍”可以七人為一組,也可以九人為一組,甚至更多。團結就是力量,一個明兵不如你,好,那我用一個“伍”,不用一對一。

這不正是對付僮兵的最佳手段嗎?

所謂打蛇打七寸,不過如此。

水墨恆觀賞了幾次俞大猷的練兵佈陣方法之後,大為讚賞,感覺勝利就在前方。這才像一個軍人嘛,用神將岳飛的話說就是:深諳“用兵之道,存乎一心”的精髓。

……

除了俞大猷給水墨恆的驚喜之外,還有一個人同樣給了水墨恆震撼,那就是閩粵王門學派的現任宗主周坦。

對於周坦,水墨恆起初僅僅停留在心學大儒的認知上,因為他的師祖是王守仁,師父是方獻夫。

心學說到底只是儒學的一門學派,其實並不新鮮,最早可追溯自孟子,到北宋程灝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大啟其門徑,與朱熹理學分庭抗禮,至王守仁第一次明確提出“心學”二字,才開始有了清晰而獨立的學術脈絡。

水墨恆震撼的當然不是這個,他天生不好這些玩意兒,看見四書五經就頭痛,因為好鬥,只喜歡神魔鬼怪小說。

令水墨恆震撼的是,周坦擁有一身好武藝。作為一派宗主,他從心學中悟出一套體系完備的劍法:心意妙訣。

大凡武者,內功練氣,外功練身,而心意妙訣的要旨在於修心。

也許是王守仁的心學光焰過於耀眼,從而掩蓋了他另一個方面的天才:軍事武術大家,可謂前後四百年無可匹敵的大宗師。

對於周坦,最最令水墨恆震撼的是——

他是高拱介紹來的。

註:

關於我評論王守仁——前後四百年無可匹敵的大宗師。

我想不為過,稍微解釋一下。

現代的我們最先接觸王守仁(王陽明這個名字好像更有名)的思想,似乎總是拿他的話來對比唯物主義:

比如“心無外物、心無外理”、“物以心生”、“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等,潛意識裏或許覺得王陽明的思想唯心,所以不行。

唯物、唯心只是哲學上的一個概念而已,不能以此論英雄,更不能以此來衡量一個人成就的大小。想想老子、董仲舒、慧能、黑格爾、康德、休莫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越古回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越古回今
上一章下一章

第56章 俞式治軍 心意妙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