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陸裕光心中的外蒙策略

第七十三章陸裕光心中的外蒙策略

當陸裕光聽到蒙古軍隊南下並且洗劫了大同的消息之後,他真是怒不可言,原本對於蒙古陸裕光並沒有什麼太深刻的印象,畢竟前世陸裕光只是一個南方的小學子,而對於北方的事情也並不太關注,更不要說其他的事情了,不過對於歷史學的比較好的陸裕光來說,他還是知道外蒙古是怎麼稀里糊塗分割出去的。而且他還知道這其中還成就了一個人的名聲,那就是收復過外蒙古的徐樹錚。

在陸裕光的印象中清末,隨着沙俄的滲透擴張,風雨飄搖的滿清政府逐步喪失了對外蒙的實際控制權,同東北一樣,被俄國劃為自己的勢力範圍。1911年辛亥**,中國各省紛紛宣佈獨立脫離清政府,直接導致了中國封建王朝的最終覆滅。沙俄喜出望外,立即策動外**立。但隨後各省重新統一,組建中華民國,而內政、軍事、外交完全受控於沙俄的外蒙當局則拒不加入中華民國。11月30日,在上層王公、活佛的帶領下,外蒙當局在庫倫(烏蘭巴托)宣佈單獨建立“大蒙古國”,外蒙終於走出分裂自己祖國的第一步。

此時中華民國的政權交到了袁世凱手裏,袁世凱賣國算是賣得徹底的了,但在這個問題上他到還是知曉大義,拒不承認所謂的“大蒙古國”,在明白武力打不過沙俄的情況下開始了外交談判。1913年11月15日雙方簽訂了《中俄聯合聲明》均作出了讓步:俄國承認外蒙是中國領土,取消外**立;中國允許外蒙“自治”,不在外蒙派駐官員、軍隊,也就是默認俄國實際控制蒙古。新生的、弱小的中華民國在當時的情況下得到這個結果也屬不易,總算沒有在名義上、形式上丟掉外蒙古。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之後其政府在1917年和1919年兩次發表對華宣言,宣佈廢除沙俄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但事實上繼續支持外**立。蘇維埃俄國在1919年7月25日發表對蒙古聲明,稱外蒙古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要求與之建立外交關係。1919年8月,蒙古三盟(車盟、圖盟、漢臣)王公聯名密呈庫倫鎮撫使陳毅,自願取消自治,恢復舊制。俄國領導人列寧在世時曾經說,要把沙皇掠奪的中國土地全部無條件還給中國人民,他承諾,當中國**取得成功后,外蒙古將自然回歸中國。

1919年11月7日,由於俄國白軍與紅軍均陷入蘇聯國內戰爭而無暇顧及外蒙古,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和政府首腦段祺瑞遂決定出兵外蒙,派徐樹錚率兵進入外蒙古庫倫,挾持“內閣理”巴德瑪.多爾濟,軟禁哲布尊丹巴活佛,並召陳毅回京,全面否定《中俄聲明》。同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書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呈請廢除俄蒙一切條約,蒙古全境歸還中國。南方孫中山護法軍政府亦致電慶賀。11月22日以《中國大總統公告》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恢復舊制。同時取消《中俄聲明》和《恰克圖協定》,北京政府在庫倫設立“中華民國西北籌邊使公署”,由徐樹錚部在外蒙古駐防。孫文因此讚揚徐樹錚:“徐收回蒙古,功實過於傅介子、陳湯,公論自不可沒”

1919年牧民出身的蘇赫.巴托爾和喬巴山尋求共產國際的幫助建立獨立的蒙古國。1920年在列寧的幫助下蘇赫.巴托爾和喬巴山組建了蒙古的**,即蒙古人民黨。

1920年7月19日,段琪瑞下台,徐樹錚率軍返回內地,旋遭通緝,逃入日本使館。庫侖僅留守部份兵力。》,外蒙古也進入了混亂狀態。1921年2月11日,蘇聯國內戰爭期間,白俄恩琴的軍隊白匪勾結外蒙古上層王公在日本關東軍的支持下攻入庫倫。中國駐軍撤離庫倫,一部分返回內地,一部分在高在田的率領下轉移到買賣城,準備再戰。3月18日,蒙古人民黨軍隊在蘇聯紅軍的支持下攻佔買賣城,逐走了中國駐軍。由於中國國內處於第一次直奉戰爭前夕,各派軍閥無暇分身,只得坐視蒙古在蘇聯的幫助下獨立。蘇聯紅軍於是應邀在蒙古人民黨軍隊的支援下於5月25日進入外蒙古,7月6日侵入庫倫,抓獲恩琴。1921年7月11日,外蒙古建立親蘇的“君主立憲政府”。11月25日外蒙古建立“人民**政權”,並與蘇聯在1922年訂立了《蘇蒙修好條約}1920年代,外蒙古從中華民國分裂出去而獨立,隨後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在蘇聯俄羅斯紅軍的幫助下,外蒙古叛軍擊垮駐紮在外蒙古的中國北洋軍隊,當時的北洋政府發表嚴厲聲明,拒絕承認外**立,但由於當時中國陷於內戰中,北洋政府沒有派軍隊收復外蒙古。外蒙古宣佈“獨立”和建立“蒙古國”消息傳到內地,一時間輿論大嘩,包括內蒙古王公在內的國內各民間團體、民主黨派紛紛發表宣言,反對蒙古王公貴族分裂祖國的倒行逆施,譴責蘇俄對中國外蒙古的武裝佔領。北洋軍閥各派系,如段祺瑞、張作霖、曹錕、吳佩孚等因忙於彼此之間的內戰,無可奈何。作為一種外交形式,北京徐世昌政府發佈了一份聲明,譴責外蒙古企圖分裂中華民國的行徑,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1922年蘇蒙簽定一份協約,蘇聯率先承認外蒙“獨立”。1924年6月,喬巴山推出“蒙古人民共和國”,最高權利屬於大呼拉爾,不設總統,平時由政府處理國務。11月第一屆大呼拉爾會議在庫倫召開,允許蘇聯駐軍,制定仿蘇“憲法”,改庫倫為烏蘭巴托,北洋政府及民間人士感到不能容忍,希望出兵或藉助英、美、日出面干涉,以曹琨和吳佩孚為首的北洋政府對事件十分惱火,但鑒於忙於內戰,國力不張,只發表了措辭嚴厲但無實效的政府聲明,對外**立不予承認。外蒙古地區在蘇聯的扶持下非法獨立,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中國朝野的一致抗議。鑒於此,蘇聯一方派重兵保護“獨立”,並與外蒙古簽定互助協定,大規模駐軍外蒙古。北京政府的實權人物曹錕和吳佩孚早就對外蒙古鬧獨立十分惱火。東北的張作霖也大罵俄國人,對外蒙古的“獨立”異常憤慨,他一時衝動,竟準備發兵外蒙,以武力解決外蒙糾紛。然而,由於內戰原因,張作霖害怕曹錕、吳佩孚藉機出兵東北,不敢對外蒙貿然行事。而北京的曹、吳在北邊要對付張作霖,南邊要對付其它各省軍閥,生怕出兵外蒙會喪失自己在北京政府中的實權,因此只有隔岸觀火,無可奈何。作為一種外交形式,北京政府發佈了一份措詞嚴厲的聲明,譴責外蒙古企圖分裂中華民國的行徑,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然而自那時起,蘇聯紅軍就一直留在外蒙古。這期間,那些在蘇俄控制下被剝奪了權力的蒙古上層王公開始醒悟,後悔反抗中國的行為,紛紛逃到中國要求發兵收回外蒙古主權,趕走俄國人。但是蘇聯不斷增加駐蒙軍隊規模,阻撓中國收回外蒙古主權的行動。內亂中的中國也一次次喪失了收回外蒙古主權的機會。

不久,蒙古君主哲布尊丹巴活佛逝世。在蘇聯第三國際以及蒙古人民黨的支持與行動下,蒙古政府1924年11月26日宣佈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定都庫倫,改城名為烏蘭巴托,以1911年作獨立。但中國及英、美等當時主要國家政府皆未承認。1924年5月31日,北洋政府和蘇聯簽訂《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也叫《中蘇協定》。主要內容:一、廢除中俄間一切不平等條約;二、蘇聯放棄帝俄在中國的一切租界、租地;三、蘇聯放棄庚子賠款的俄國部分;四、蘇聯取消帝俄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和領事裁判權;五、中東鐵路同意由中國贖回。六、承認外蒙古是中國領土,中國在外蒙古有完全的永久的主權。

1945年2月關於結束二戰的雅爾塔會議,是外國人操縱外蒙古命運的一次重要會議。當時,在歐洲戰場上,德國已經戰敗投降。在亞洲,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節節勝利,但戰役打得非常艱苦;在中國戰場,中日雙方處於戰略對峙,誰都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攻勢。然而他們為達到這個目的,不惜出賣中國利益,答應了蘇聯的出兵中國東北的條件是中國接受外蒙古的現狀,即承認並要求中國政府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無理要求。這筆交易實際上是在羅斯福和斯大林之間進行的。蔣介石得不到羅斯福的支持,面對斯大林的重壓,在萬般無奈之中,於1945年8月14日,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條約中正式承認了“蒙古人民共和國”。根據條約允許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結果決定外蒙古是否獨立。這種巨大代價,終於換取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日本迅速宣佈無條件投降,使得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的行動變得毫無意義。在蘇聯和美國的壓力下,1946年的國民黨政府承認外**立。

1949年10月,中國的解放戰爭勝利震驚了世界,國民黨的軍隊被趕到台灣,中國**領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蔣介石在退到台灣后,害怕被後世唾罵成賣國,對斯大林沒有遵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條款感到憤慨,並以蘇聯違約為由,在聯合國狀告蘇聯,當時雖然大陸已經易手,但在聯合國,“中華民國”仍然擁有中國的合法代表權,並且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宣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失效,從而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聯合國對此予以承認。這就是後來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版圖上還包括外蒙古的法律依據。

對於陸裕光來說,這種國家式的承諾根本就是一個玩笑,在陸裕光看來蘇聯之所以向蔣介石做出那個保證也只是因為蘇聯想要保證自己的中立地位,從而在國共雙方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想到這裏陸裕光對於以後處理蒙古的方式也開始有了打算,對於陸裕光來說他馬上就要入主國家政權,不過在掌控政權之後怎麼解決現在中國的一些問題成為了陸裕光心中的一個矛盾,雖然他對於主要問題有了一個基本的思想,那就是和日本之間必然有一場戰爭,但是怎麼解決其他地方的問題也成為了陸裕光必然要考慮的問題,而這個外蒙古的問題就是首要問題。

雖然陸裕光對於外蒙古並沒有什麼感覺,對於外蒙古的得失也不是特別的重視,畢竟外蒙古對於陸裕光來說是一塊雞肋,雖然有一些資源,但是也經常出問題,在歸順滿清的時候他們就沒有斷過事情,這其實在陸裕光的心中是一個矛盾。但是如果不能夠緊緊地控制住蒙古,那麼陸裕光又會失去國民的支持,所以陸裕光必然要控制住這個地方的。

不過當陸裕光開始想怎麼控制外蒙古的時候,突然他想到了俄國內部巨變的事情,雖然現在一戰還沒有爆發,但是陸裕光知道用不了幾年俄國內部將會迎來一場巨變,如果陸裕光能夠通過這一場巨變對這個北極熊進行一次突襲,然後順着外蒙古向北攻佔這個北極熊的亞洲領土那麼外蒙古對於中國來說就不是一塊雞肋了,畢竟有了北方的領土對於陸裕光來說他就可是通過外蒙古來連接這些地方。

“季寬,發電報給第二軍黃培桂,讓他們無論如何也要把這股蒙古來的部隊給消滅在山西,聽說其中還有一條大魚,告訴他可以先派部隊去佔領大同,估計他們回去的時候要從大同過,另外催促一下韓林,讓他進兵快一點,現在將蒙古給拿下了,以後就沒有什麼問題了,另外你讓他注意一下東北方向的軍隊,這一次雖然不是張錫鑾領兵,但是這個人要比張錫鑾更加的難纏。”陸裕光對着自己的副官黃紹竑命令道,他相信閻錫山也在不久之後會得到這個消息,他要看一看閻錫山是怎麼對待這個事情,如果閻錫山還是以他利益為重,只是防守陽曲和太原這一片地方,那麼他以後也就對閻錫山放棄不用了,畢竟不能夠以國家利益為重的人,再怎麼樣也只是一個自私鬼,當然前提陸裕光也準備好了,陸裕光可以在他進攻蒙古軍隊的時候不對山西的腹地進行攻擊。否則閻錫山絕對不會冒着被消滅的風險去攻擊蒙古軍隊的。

畢竟陸裕光知道當年日本侵華的時候,閻錫山運用“中的哲學”研究他同日本、國民黨和**的關係。他認為大敵當前,蔣無暇整治他,毋須顧慮;**和八路軍日益強大,群眾十分擁護,已不再是可以被利用的力量了,而且會同犧盟會和新軍聯合起來反對他,是威脅他存在的主要敵人;日本侵略軍仍是難以戰勝的,抗戰前途非常渺茫:於是產生了玩勾結日本這張牌以對付**和八路軍的念頭。日本帝國主義也有誘閻投降以便把軍隊轉用於其他戰場的想法。雙方勾結的條件逐漸成熟。

1940年夏,閻錫山開始同日軍代表接觸。11月,閻令其第七集團軍總司令趙承綬根據“亞洲同盟,共同防共,外交一致,內政自理”的原則,與日本山西派遣軍參謀長楠山秀吉談判,達成雙方合作、日方為閻裝備30個團的口頭協議。1941年6月,日軍將孝縣城讓給閻軍接管。8月11日,趙承綬代表閻錫山與日本華北派遣軍參謀長田邊盛武以及楠山秀吉等在敵占區汾陽縣城內簽訂了《日閻停戰基本協定條款》(俗稱《汾陽協定》),商定雙方停止敵對行動,閻通電脫離重慶國民政府,日將山西政權交閻並為閻軍提供武器裝備等。會後,閻在敵占區太原、汾陽、臨汾等地設立了辦事處。至此,閻錫山已由聯共抗日轉變到聯日**的危險境地。

與此同時,閻錫山為了適應形勢的變化,在駐地吉縣克難坡由“民族**同志會”對其軍政人員進行“洪爐訓練”,提出“存在即是真理,需要即是合法”的謬論。《洪爐歌》詞則強調“精神整體,合作分工,組織領導,決議是從”,為集體降日進行思想和組織準備。為了掃除降日障礙,閻強化“同志會”的組織領導,命令所有軍政經人員及中學以上學生,都須參加“同志會”,開會必呼“會長萬歲”等口號,以樹立絕對權威;還令其特務組織“政衛組”和“隰汾區戰工團”(后改組為“同志會流動作隊”)“肅清偽裝分子”,大肆逮捕和殺害**員、犧盟會員、決死隊官兵和進步人士。

對閻錫山與日軍秘密勾結的行徑,中國**曾多次提出警告。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為了大舉侵略東南亞地區,迫切希望閻錫山履行(汾陽協定)的各項條款。1942年5月6日,閻錫山在日方一再要求下,與日本華北派遣軍參謀長安達二十三、山西派遣軍司令官岩松義雄等在吉縣安平村舉行了所謂的“安平會議”。日本侵略軍頭目要求閻立即宣佈脫離重慶政府;閻由於受到八路軍駐第二戰區辦事處處長王世英的規勸與警告,又見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日本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同時覺得當漢奸將遺臭萬年,乃採取應付態度,提出由日方先行交付答應給他的武器裝備。雙方各持己見,未能達成協議。閻恐被劫持,在午休時刻乘機逃走。會後,日軍進行報復,擊潰閻部第三十四軍並俘虜騎兵軍兩個師。不久,各自為了自身的利益,雙方互相利用,又行勾結。這時的閻錫山一變依靠日軍而為利用日軍。除了交流物資外,他派幹部到敵區擔任縣長等偽職,並對其他偽縣長發給山西省政府的委任狀,以便在抗戰勝利后迅速摘取勝利果實。至此,閻錫山運用“中的哲學”又為自己營造了新窟:蔣介石怕閻投降,增加了對他的支援;**為了使閻繼續留在抗日營壘,減少了對他的壓力;日軍為了誘閻就範,停止了對閻的進攻,並進一步勾結。閻錫山營造的新的三窟已就,乃得苟安於晉西南一隅之地。由此可見在威脅到他的時候,他一般都是選擇自保,所以陸裕光決定對閻錫山做出承諾,看看閻錫山還能不能使用。

這一章很水,但是由於內容的需要,我許多問題解釋不清楚,所以就邊水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桂系少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桂系少帥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三章陸裕光心中的外蒙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