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戰雲再起
解決樂羊容易,解決之前圍攻三晉的幾個敵國卻要麻煩得多,倒不是三晉沒有教訓他們的實力,只是若花費太多時間的話,墨門不知道會壯大成什麼樣子。在魏侯心中,只要三晉始終步調一致,那麼諸強只是疥癬之疾,但墨門及其力保的那個妖孽少年才是心腹之患啊!
因此最終在魏侯的力主之下,三晉並沒有太過刁難那幾個戰敗國,秦國除了一份認錯的國書,沒有受到任何追加懲罰,而燕國也只是交了一點象徵性的賠款就解了燕都之圍。但這樣一來,趙國的利益卻受到了很大損害,趙魏兩國的關係無形中又進一步惡化了......
而對於鄭國和楚國,魏侯斯的態度卻要強硬得多,一是因為這兩個國家不與趙國相鄰,卻和魏韓相接,逼他們割地既可以增強魏國的國力,又不會便宜趙國,能夠進一步鞏固魏國在三晉聯盟之中的主導權;二是因為這兩個國家一直都與墨門較為親近,與三晉的仇怨又深,不將它們打成殘廢,將來三晉再度興兵攻打墨門的時候總是一個隱憂......
楚鄭兩國攻韓失敗后本就元氣大傷,又怎麼擋得住集中力量對付他們的三晉聯軍?結果兩國毫無懸念地再次戰敗,楚國盡失秦嶺以北的全部領土,而鄭國更是被三晉勒令割讓超過三分之一的土地......
這樣苛刻的條件令之前一直精誠合作的鄭侯姬駘與鄭相子陽之間產生了激烈的爭執,性情剛烈暴戾的子陽堅持“寧可將鄭國的男人拼光了,也決不向敵人屈服。”而始終不肯妥協,最後心知鄭國已經油盡燈枯不能再戰的鄭侯姬駘只得一狠心將子陽殺死,和約這才得以簽署,鄭國以割地為代價贏得了休養生息的時間,卻也從此國力大減,並埋下了內亂的禍根......
根據這份和約,鄭國割讓的國土全都給了韓國,而魏侯雖然故作大方地寸土未取,卻在與韓國大面積換地的協議中將損失賺了回來。但韓侯也只能吃這個啞巴虧,因為兩國土地犬牙交錯、甚至可以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狀對於相對弱小的韓國來說顯然要更加危險,為了獲得更開闊的戰略縱深並減少不必要的軍政開支,韓國主動提出換地,甚至不惜出讓一部分土地無疑是很明智的。
外敵受到了震懾,內部的關係也至少在表面上被理順了,在此時的魏侯斯看來,第二次樂土之戰的時機已然成熟......
樂土的軍民對此也早有預料,在發展生產的同時,他們一直沒有忘記戰備,而最為墨門核心決策層關心的,卻是此前一直被忽視了的水師建設,因為即使是不太了解水戰的墨子和吳起也都意識到,只要能夠奪取制水權,以樂土城的獨特地理條件,敵軍再多也難以奈何得了墨門。為此聶華獻出了歷史上冷兵器時代最強的內河戰船——車船的草圖,以墨門無可比擬的木工人才儲備,沒過半年時間就造出了第一艘樣船,下水一試果然妙用無窮,這令大家信心大增。然而,這時三晉又再次出手了,大概因為上次吃了虧的緣故,這一次三晉派出了更加雄厚的兵力,共計戰車一千乘(連配屬甲士算上,一共兩萬人。)、(獨立編製的)步卒五萬人,以及八千騎兵和數以千計的舟船......
這下可就麻煩了,車船再怎麼厲害,區區幾艘也是沒有太大作用的,聶華只得再獻一策,那就是組建專門的水鬼部隊。即使是在後世,水鬼也是一個很令海軍頭痛的特殊兵種,何況是在當下。而第一次使用時敵人全無應對的經驗,戰果必然更佳,同時水鬼的訓練時間也相對短得多,非常貼近墨門現在的狀況。只是,水鬼部隊的死亡率從來都是很高的,在黃河這種大河之中執行任務更是艱險,非死士不能勝任,雖然墨門最不缺的就是死士,可想到又將有師兄捐軀,聶華的心情難免沉重......
由於墨教的功勞,雖然樂土還被戰爭的陰雲所籠罩,但四方絡繹而來的移民不減反增,這為墨門提供了更多的兵源。但由於要組建水師的緣故,墨門的陸軍數量卻反而略有減少,只有區區八千多人,因此當大家得知三晉這一次居然集兵十萬來攻的時候,還是不禁紛紛為之色變。
然而,魏侯斯精心準備的這次大規模攻勢卻差點中途夭折,訓練時間其實還遠遠不夠的水鬼部隊第一次投入實戰就發揮出了超出預期的奇效,他們抱着同歸於盡的決心果敢出擊,以區區百餘人的傷亡便鑿沉了幾十艘三晉的運兵船,令數千精兵強將尚未與敵交戰便窩囊地葬身魚腹。上次戰敗后仍然得到魏侯信任而誓以死報的翟角無奈地暫時中止了攻勢,直到商量出一些對付水鬼的辦法后才重啟戰端。但他卻沒想到,這一耽擱,墨門建造的第二批車船也下水了,令其水師的車船總數達到七艘,雖然還不足以與三晉舟師正面交鋒,但只要充分發揮車船機動力極強的優勢,已經足以一口口地從三晉龐大的舟師身上咬下肉來,而三晉的陸軍想要從容渡河就更是難比登天了......
結果自三晉再次出兵過了一個多月,魏侯斯卻發現他的大軍居然還沒渡過黃河,而水陸兩軍的損失加起來卻超過了一萬人,不覺心情大壞。墨門能夠在水戰中取得這樣漂亮的戰果,自然不光是車船的功勞,墨門水師的官兵素質遠在三晉舟師之上,或許影響更大。畢竟三晉舟師雖然龐大,但趙韓魏三國都是北方國家,水性嫻熟、擅於操舟的人一直不多,而樂土雖然人少,但墨門與南方的楚越兩國關係不錯,不但門內就有不少水性出眾的弟子,而且還能從南方招募到優秀的水兵,這自然遠非三晉可以比擬。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隨着墨門的新船一批接一批地下水,雙方原本懸殊的實力差距必然會日漸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