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蘇寒的第一次進化!
除了擊殺蟑螂獲得的技能碎片讓蘇寒眼饞不已之外,這次獨立擊殺也給蘇寒帶來了另一個好消息。
因為獨立擊殺吞噬獲得的進化點數,蘇寒也知道了自己這具飛天螳螂身體,只需要獲得10點進化點數,就能夠開啟第一輪真正意義上的種族進化,之前的進階只能算是種族增強。
而進化所意味和涵蓋的東西就不同了。
這會是他脫離螳螂這種普通生物的第一步,而進化成更高層面的存在。
距離進化如此之進,蘇寒自然不想等待太久,而且對於蟑螂的逆天技能的覬覦,讓蘇寒的狩獵熱情越發的高漲。
當然他的狩獵對象不只局限在蟑螂,雖然蟑螂的技能確實很讓人眼紅,但是現在的蘇寒需要的是快速進化,所以只要是遇到可以提供進化點的機會他都不會放過。
迅速地斬殺蟑螂讓蘇寒有了信心,但是他也並不魯莽,而是繼續尋找自己穩贏的局面。
在原處的草叢裏他找到了一隻螞蚱,沒有什麼攻擊力的螞蚱在慌亂地彈跳了數次,就被蘇寒在空中截殺住,成了一具無頭屍體。
踩在了死去螞蚱的身上,蘇寒開始撕咬螞蚱的軀體。
“正在進食……獲得成長值0.07……”
“叮!你擊殺吞噬了螞蚱,獲得進化點數1點。”
……
並不是所有遇到的生物都是蘇寒可以擊殺的,在低空飛行的途中,蘇寒也遇到了很多自己從來沒有見過的生物,似乎是各種異型蟲子,而這些蟲子體型都要大過蘇寒許多,在系統的評定里,有些也都是野獸級的,人對於未知的事物總是抱有警惕態度。
至少蘇寒不打算在現在自己還未進入野獸級之前,就跟高自己一個層次的存在動手。
因為他現在並沒有什麼越階挑戰的依仗,不過在普通級里,他倒是沒有什麼對手。
用了大半天的時間,挑選了一些好下手的對象,蘇寒才湊齊了十個進化點。
基因樹面板。
【基因樹枝】:蜘蛛基因(51點),蟑螂基因(6點),螞蚱基因(4點),蚯蚓基因(3點)。
【進化點數】:11點。
【技能碎片】:高級韌性2/10
技能碎片還是挺稀有的,爆率並不算高,大半天的忙碌也只是多打出來一個碎片,距離湊齊十個碎片還有較大差距,蘇寒就先不關注這個,他現在比較在意的是自己的第一次進化!
呼……
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蘇寒提起了精神,將注意力轉移到了進化點數後面一個亮起的小角標上,這是確認進化的標誌。
“已經達到第一次進化需求條件:(1)達到種族成熟期,(2)進化點數10點。”
“請進行確認,確認后將開始第一次進化,該進程需要十分鐘,請選擇安全可靠的環境,一旦進化進程被打斷,將發生不可預料的異變。”
“嗯,開始進化。”
蘇寒已經做好了準備,他現在身處一處天然樹洞,樹洞很深,也被蘇寒用樹葉樹枝堵住了入口,現在的他一個人身處幽暗漆黑的樹洞裏進化。
“進化開始,請進行進化方向選擇。”
“本體進化/變異進化。”
“本體進化:將保留當前種族,所進行本體進化將徹底提升種族值,提高該種族在食物鏈的層次。本體進化將可以投入所獲得的其他生物基因進行基因優化,投入的基因點數越多,種類越全面,則基因優化效果越好。”
“變異進化:將進行種族異變,原本體種族的信息將在世界保留,本體將異變進化成全新種族。變異進化的異變方向取決於所投入的其他生物基因,所投入的基因點數需要達到異變闕值,所投入的該種族基因越多,則全新種族體征更接近該種族。”
“目前所擁有基因並未有滿足異變闕值的基因點數的種族基因。”
蘇寒仔細地研究思考了一會,才明白了這兩種進化的不同之處。
本體進化是他作為螳螂基本種族進化,就像之後再怎麼進化,也是飛天螳螂進化到巨鉗螳螂之類的本體種族進化,而變異進化則是直接從飛天螳螂變成雙頭奇美拉這種跨度極大的變異進化。
變異進化是不是代表着……
如果蘇寒能夠獲得足夠多的傳說生物的基因點數,達到了異變闕值,是不是就可以變成這種傳說生物的變種進化體?
不過這個念頭剛剛出現就被蘇寒打消了。
因為要知道想異變到傳說生物,就需要足夠多的傳說生物的基因點數,這代表着蘇寒需要有那個實力可以獵殺傳說生物,而既然那個時候蘇寒已經可以獵殺傳說生物了,他有什麼必要去變異成自己的手下敗將呢?
蘇寒心中生出了一股雄心。
他要把自己這個飛天螳螂種族,變成傳說生物,甚至是超越傳說生物的存在。
能夠吞噬進化,就是他的最大依仗。
“選擇本體進化。”
蘇寒堅定地選擇了保留飛天螳螂這個種族,不說別的,飛天螳螂的顏值絕對是夠的,前世的蘇寒在看那部動漫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飛天螳螂!
“請添加基因樹枝儲存的生物基因點數。”
“全部投入!”
蘇寒對於這些生物沒有半點想法,將這些基因點數全部用來優化自己的飛天螳螂基因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他是知道的,自己現在雖然名頭上是叫飛天螳螂,但是和真正的飛天螳螂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不僅是從實力上來說,從外形來看,真正的飛天螳螂可是有着人類十歲小孩一般大小的體型。
“基因點數投入成功……進化點數投入成功……”
“第一次進化開始,進化方向:本體進化。”
蘇寒能夠感覺到和進階的時候很像,一股熱烈強大的能量在自己的身體裏爆發出來,甚至這次的能量比上次進階的時候,更加精純,更加猛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