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G遭貶.1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楊堅的皇位來得很容易,由於他自己確實有才能,統一中國也沒費多大勁,但他怕人心不服,擔心有人象他奪北周政權一樣奪掉他的政權,弄得自己夜不能寐,睡著了都在想着這些事,最後,他認為要保住天下必須做好兩件事:第一是管好下面當官的,書面話就叫抓好吏治;第二呢,就是要厲行節約。
《隋書》記載,楊堅出生后是由一個尼姑撫育成人的,《中國道家》裏面說這個尼姑叫做智仙,叫什麼名字倒不重要,證明一件事,楊堅從小不是生長是富足的家裏,而是成長在民眾中間,對民間疾苦有所了解。他雖然沒總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建設性語言,但也明白,老百姓是政權的基石,要想老百姓過好日子,當官的太重要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搞好乾群關係,一千五百年前的封建帝王楊堅就認識到並做得不錯的事,我們現在仍在大力提倡,但做得還差很遠,真不知這個社會是進步還是退化了。
為了把搞好乾群關係落到實處,楊堅同志制訂了一系列考核辦法,就象我們現在的年終考核,只不過,在楊堅同志時代,考核的標準只有一條,那就是政績,這個政績不象我們現在一些領導幹部的市政工程、面子工程,而是老百姓得到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對那些他認為做不好官的人,處罰起來下手很重,從不留情,前面說過的龐晃、賀若弼等,只要他認為對他統治不利的,統統搬掉。開皇十四年(公元五九四年),因天旱,很多地方收成不好,災民無糧可吃,齊州刺史盧賁不但不對災民救濟,反而囤積糧食想賣高價,楊堅知道后,立即罷了他的官,盧賁來頭很大,北周天元皇帝死後,楊堅當相國,架空周靜帝,很多大臣不服,盧賁帶領甲兵到場,全副武裝的他往楊堅旁邊一站,大臣們誰也不敢再說話,都服了。楊堅想取代北周,成立隋王朝時,又是這個盧賁首先站出來說“堅哥,北周早就該亡了,你再不當皇帝,老天爺都看不過去了”,由此看出,盧賁在隋王朝的建立上是立了大功的,《隋書》記載了楊堅對盧賁的一段話“卿若無過者,位與高熲齊”,這個人如果不是犯錯,當和高熲一樣享有崇高的地位,看在他立有大功的份上,楊堅沒要他的腦袋,但他自己也很鬱悶,不久就氣死了。
楊堅特別痛恨受賄,深刻認識到官員受賄會給老百姓帶來很大的傷害,只要發現官員有受賄行為,沒說的,無論金額大小,一律提頭來見。更有甚者,他還成立了反貪隊,就象我們現在的反貪局,只不過辦案方式不一樣,他們只做一件事,就是對全國各地的官員行賄,接受了他們賄賂的官員就等同於拿到一張去地獄觀光旅遊的門票。
在對待老百姓的態度上,楊堅大不一樣,前面說過,他建立了以人為本的法制體系,對待官員,他是小罪重處(楊堅時代的公務員不好當),對待老百姓,他是寬恕為主。
公元五九四年,天下飢荒,他派人去看百姓所用食品,是豆粉拌糠。馬上召集手下,說他請客,都來吃飯,手下們以為又可以白吃一頓,高高興興的跑來,他卻拿出豆粉拌糠招待大家,哭着責備自己無德,在宮中降低了原有伙食標準,一年不吃酒肉,有他作示範,公元五九四年的長安,很多肉鋪、酒廠關門歇業。他親自率領饑民到洛陽吃免費大餐,在路上,只要碰到扶老攜幼的人群,自己馬上讓路,好言撫慰。路面不好走時,他讓自己的衛士幫着扶助挑擔的人。
寫到這裏,我被深深感動了,一個封建王朝的帝王,能做到這個地步,哪怕是在作秀,我都要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的部分人民公僕,和這個國家的主人比比吧!
對工作做得好的官員,楊堅同志有幾種獎勵方法:
第一是通報表揚(我們不要以為封建社會的人不要精神糧食,他們也很重視精神鼓勵);
第二是物質獎勵;
第三就是陞官了。
在隋王朝老大的大力倡導下,官場風氣大有好轉,公元五八一年,岐州刺史梁彥光光榮的成為楊堅同志通報表揚的第一人,後來因政績突出陸續得到通報表揚的有相州刺史樊叔略、新豐令房恭懿等。公元五九一年,臨潁令劉曠在年終考評中名列天下第一,陞官為莒州刺史。公元五九六年,汴州刺史令狐熙在年終考評中排第一,獎勵布帛三百匹,同時通報表揚。
還有兩個正史記錄的事,這裏錄來同大家公同分享:
公元五九六年,辛公義到岷州(今甘肅岷州)任刺史,岷州有個風俗,人得了瘟病,就算家人至親,也沒人去管,怕被傳染。由於無人照看,很多能被治好的病人也死掉了。這個辛公義到了岷州后沒去搞什麼燈飾工程、面子工程,而是注意到這個風俗,注意到那許多病不致死的冤魂,他開辦免費公立醫院(福利待遇真是不錯),可同時收治病人好幾百,並親自充當護士,護理這些得病的老百姓,把他們的親屬叫來觀看,教育他們說“生死有命,這病不一定會傳染人,真會傳染,我不就死了多次嗎?”,在那個科學並不發達的時代,他明白只有親身試驗,才有可能消除民眾的恐慌。結果,他的目的達到了,陳舊的風俗破除,親情友情得到宏揚,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我們的公僕們,捫心自問,你能做到象辛公義一樣嗎?
辛公義得到楊堅的表揚,升遷到一個大州--并州(山西太原)做刺史,在并州,他還是從實事干起--減少當地刑事犯罪。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楊堅的皇位來得很容易,由於他自己確實有才能,統一中國也沒費多大勁,但他怕人心不服,擔心有人象他奪北周政權一樣奪掉他的政權,弄得自己夜不能寐,睡著了都在想着這些事,最後,他認為要保住天下必須做好兩件事:第一是管好下面當官的,書面話就叫抓好吏治;第二呢,就是要厲行節約。
《隋書》記載,楊堅出生后是由一個尼姑撫育成人的,《中國道家》裏面說這個尼姑叫做智仙,叫什麼名字倒不重要,證明一件事,楊堅從小不是生長是富足的家裏,而是成長在民眾中間,對民間疾苦有所了解。他雖然沒總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建設性語言,但也明白,老百姓是政權的基石,要想老百姓過好日子,當官的太重要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搞好乾群關係,一千五百年前的封建帝王楊堅就認識到並做得不錯的事,我們現在仍在大力提倡,但做得還差很遠,真不知這個社會是進步還是退化了。
為了把搞好乾群關係落到實處,楊堅同志制訂了一系列考核辦法,就象我們現在的年終考核,只不過,在楊堅同志時代,考核的標準只有一條,那就是政績,這個政績不象我們現在一些領導幹部的市政工程、面子工程,而是老百姓得到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對那些他認為做不好官的人,處罰起來下手很重,從不留情,前面說過的龐晃、賀若弼等,只要他認為對他統治不利的,統統搬掉。開皇十四年(公元五九四年),因天旱,很多地方收成不好,災民無糧可吃,齊州刺史盧賁不但不對災民救濟,反而囤積糧食想賣高價,楊堅知道后,立即罷了他的官,盧賁來頭很大,北周天元皇帝死後,楊堅當相國,架空周靜帝,很多大臣不服,盧賁帶領甲兵到場,全副武裝的他往楊堅旁邊一站,大臣們誰也不敢再說話,都服了。楊堅想取代北周,成立隋王朝時,又是這個盧賁首先站出來說“堅哥,北周早就該亡了,你再不當皇帝,老天爺都看不過去了”,由此看出,盧賁在隋王朝的建立上是立了大功的,《隋書》記載了楊堅對盧賁的一段話“卿若無過者,位與高熲齊”,這個人如果不是犯錯,當和高熲一樣享有崇高的地位,看在他立有大功的份上,楊堅沒要他的腦袋,但他自己也很鬱悶,不久就氣死了。
楊堅特別痛恨受賄,深刻認識到官員受賄會給老百姓帶來很大的傷害,只要發現官員有受賄行為,沒說的,無論金額大小,一律提頭來見。更有甚者,他還成立了反貪隊,就象我們現在的反貪局,只不過辦案方式不一樣,他們只做一件事,就是對全國各地的官員行賄,接受了他們賄賂的官員就等同於拿到一張去地獄觀光旅遊的門票。
在對待老百姓的態度上,楊堅大不一樣,前面說過,他建立了以人為本的法制體系,對待官員,他是小罪重處(楊堅時代的公務員不好當),對待老百姓,他是寬恕為主。
公元五九四年,天下飢荒,他派人去看百姓所用食品,是豆粉拌糠。馬上召集手下,說他請客,都來吃飯,手下們以為又可以白吃一頓,高高興興的跑來,他卻拿出豆粉拌糠招待大家,哭着責備自己無德,在宮中降低了原有伙食標準,一年不吃酒肉,有他作示範,公元五九四年的長安,很多肉鋪、酒廠關門歇業。他親自率領饑民到洛陽吃免費大餐,在路上,只要碰到扶老攜幼的人群,自己馬上讓路,好言撫慰。路面不好走時,他讓自己的衛士幫着扶助挑擔的人。
寫到這裏,我被深深感動了,一個封建王朝的帝王,能做到這個地步,哪怕是在作秀,我都要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的部分人民公僕,和這個國家的主人比比吧!
對工作做得好的官員,楊堅同志有幾種獎勵方法:
第一是通報表揚(我們不要以為封建社會的人不要精神糧食,他們也很重視精神鼓勵);
第二是物質獎勵;
第三就是陞官了。
在隋王朝老大的大力倡導下,官場風氣大有好轉,公元五八一年,岐州刺史梁彥光光榮的成為楊堅同志通報表揚的第一人,後來因政績突出陸續得到通報表揚的有相州刺史樊叔略、新豐令房恭懿等。公元五九一年,臨潁令劉曠在年終考評中名列天下第一,陞官為莒州刺史。公元五九六年,汴州刺史令狐熙在年終考評中排第一,獎勵布帛三百匹,同時通報表揚。
還有兩個正史記錄的事,這裏錄來同大家公同分享:
公元五九六年,辛公義到岷州(今甘肅岷州)任刺史,岷州有個風俗,人得了瘟病,就算家人至親,也沒人去管,怕被傳染。由於無人照看,很多能被治好的病人也死掉了。這個辛公義到了岷州后沒去搞什麼燈飾工程、面子工程,而是注意到這個風俗,注意到那許多病不致死的冤魂,他開辦免費公立醫院(福利待遇真是不錯),可同時收治病人好幾百,並親自充當護士,護理這些得病的老百姓,把他們的親屬叫來觀看,教育他們說“生死有命,這病不一定會傳染人,真會傳染,我不就死了多次嗎?”,在那個科學並不發達的時代,他明白只有親身試驗,才有可能消除民眾的恐慌。結果,他的目的達到了,陳舊的風俗破除,親情友情得到宏揚,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我們的公僕們,捫心自問,你能做到象辛公義一樣嗎?
辛公義得到楊堅的表揚,升遷到一個大州--并州(山西太原)做刺史,在并州,他還是從實事干起--減少當地刑事犯罪。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楊堅的皇位來得很容易,由於他自己確實有才能,統一中國也沒費多大勁,但他怕人心不服,擔心有人象他奪北周政權一樣奪掉他的政權,弄得自己夜不能寐,睡著了都在想着這些事,最後,他認為要保住天下必須做好兩件事:第一是管好下面當官的,書面話就叫抓好吏治;第二呢,就是要厲行節約。
《隋書》記載,楊堅出生后是由一個尼姑撫育成人的,《中國道家》裏面說這個尼姑叫做智仙,叫什麼名字倒不重要,證明一件事,楊堅從小不是生長是富足的家裏,而是成長在民眾中間,對民間疾苦有所了解。他雖然沒總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建設性語言,但也明白,老百姓是政權的基石,要想老百姓過好日子,當官的太重要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搞好乾群關係,一千五百年前的封建帝王楊堅就認識到並做得不錯的事,我們現在仍在大力提倡,但做得還差很遠,真不知這個社會是進步還是退化了。
為了把搞好乾群關係落到實處,楊堅同志制訂了一系列考核辦法,就象我們現在的年終考核,只不過,在楊堅同志時代,考核的標準只有一條,那就是政績,這個政績不象我們現在一些領導幹部的市政工程、面子工程,而是老百姓得到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對那些他認為做不好官的人,處罰起來下手很重,從不留情,前面說過的龐晃、賀若弼等,只要他認為對他統治不利的,統統搬掉。開皇十四年(公元五九四年),因天旱,很多地方收成不好,災民無糧可吃,齊州刺史盧賁不但不對災民救濟,反而囤積糧食想賣高價,楊堅知道后,立即罷了他的官,盧賁來頭很大,北周天元皇帝死後,楊堅當相國,架空周靜帝,很多大臣不服,盧賁帶領甲兵到場,全副武裝的他往楊堅旁邊一站,大臣們誰也不敢再說話,都服了。楊堅想取代北周,成立隋王朝時,又是這個盧賁首先站出來說“堅哥,北周早就該亡了,你再不當皇帝,老天爺都看不過去了”,由此看出,盧賁在隋王朝的建立上是立了大功的,《隋書》記載了楊堅對盧賁的一段話“卿若無過者,位與高熲齊”,這個人如果不是犯錯,當和高熲一樣享有崇高的地位,看在他立有大功的份上,楊堅沒要他的腦袋,但他自己也很鬱悶,不久就氣死了。
楊堅特別痛恨受賄,深刻認識到官員受賄會給老百姓帶來很大的傷害,只要發現官員有受賄行為,沒說的,無論金額大小,一律提頭來見。更有甚者,他還成立了反貪隊,就象我們現在的反貪局,只不過辦案方式不一樣,他們只做一件事,就是對全國各地的官員行賄,接受了他們賄賂的官員就等同於拿到一張去地獄觀光旅遊的門票。
在對待老百姓的態度上,楊堅大不一樣,前面說過,他建立了以人為本的法制體系,對待官員,他是小罪重處(楊堅時代的公務員不好當),對待老百姓,他是寬恕為主。
公元五九四年,天下飢荒,他派人去看百姓所用食品,是豆粉拌糠。馬上召集手下,說他請客,都來吃飯,手下們以為又可以白吃一頓,高高興興的跑來,他卻拿出豆粉拌糠招待大家,哭着責備自己無德,在宮中降低了原有伙食標準,一年不吃酒肉,有他作示範,公元五九四年的長安,很多肉鋪、酒廠關門歇業。他親自率領饑民到洛陽吃免費大餐,在路上,只要碰到扶老攜幼的人群,自己馬上讓路,好言撫慰。路面不好走時,他讓自己的衛士幫着扶助挑擔的人。
寫到這裏,我被深深感動了,一個封建王朝的帝王,能做到這個地步,哪怕是在作秀,我都要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的部分人民公僕,和這個國家的主人比比吧!
對工作做得好的官員,楊堅同志有幾種獎勵方法:
第一是通報表揚(我們不要以為封建社會的人不要精神糧食,他們也很重視精神鼓勵);
第二是物質獎勵;
第三就是陞官了。
在隋王朝老大的大力倡導下,官場風氣大有好轉,公元五八一年,岐州刺史梁彥光光榮的成為楊堅同志通報表揚的第一人,後來因政績突出陸續得到通報表揚的有相州刺史樊叔略、新豐令房恭懿等。公元五九一年,臨潁令劉曠在年終考評中名列天下第一,陞官為莒州刺史。公元五九六年,汴州刺史令狐熙在年終考評中排第一,獎勵布帛三百匹,同時通報表揚。
還有兩個正史記錄的事,這裏錄來同大家公同分享:
公元五九六年,辛公義到岷州(今甘肅岷州)任刺史,岷州有個風俗,人得了瘟病,就算家人至親,也沒人去管,怕被傳染。由於無人照看,很多能被治好的病人也死掉了。這個辛公義到了岷州后沒去搞什麼燈飾工程、面子工程,而是注意到這個風俗,注意到那許多病不致死的冤魂,他開辦免費公立醫院(福利待遇真是不錯),可同時收治病人好幾百,並親自充當護士,護理這些得病的老百姓,把他們的親屬叫來觀看,教育他們說“生死有命,這病不一定會傳染人,真會傳染,我不就死了多次嗎?”,在那個科學並不發達的時代,他明白只有親身試驗,才有可能消除民眾的恐慌。結果,他的目的達到了,陳舊的風俗破除,親情友情得到宏揚,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我們的公僕們,捫心自問,你能做到象辛公義一樣嗎?
辛公義得到楊堅的表揚,升遷到一個大州--并州(山西太原)做刺史,在并州,他還是從實事干起--減少當地刑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