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趁火打劫有快手
當寧王看到蔣廷軒的屍首的那一刻,一下子就癱了。
見到孫鴻飛的棺槨時,他知道寧軍敗了,好在還有一萬人馬回來。
聽到馮高寵以身殉國的消息,除了對他的忠誠讚歎之餘,更多的是傷感,那10萬軍卒一個也沒有回來。
現在護送蔣廷軒屍體的不過二三百人,一個比一個狼狽,他自然曉得了這10萬軍卒也留在了滕軍陣前。
寧國完了!
所有軍卒加上御林軍還剩不足2萬多人,30萬大軍都沒能戰勝一個小小的滕國,更何況這點人手。
寧王被眾人攙扶回宮,他那肥碩的身軀,一個勁兒止不住地抖動,渾身上下汗水直流。
“諸位愛卿,奈何?若奈何?”
他沒主意,那些臣子同樣亦無良策。
他們現在唯一的指望,就是成國或暢國同意出兵,幫助收復失地,以解亡國之危。
可派出去的使節至今沒有回朝。君臣慌忙再次商議,最終重又備了厚禮,派人再次前往成國和暢國去求援。
且說大成國。
四王子成王裘開拓,在接到寧王的求援信息之後,便召集群臣進行商討,自然是眾說紛紜,意見不一。
支持救援寧國的大臣,自有他們的道理。寧國若是亡了,那整個寧國必將是滕國的疆域,小滕國可就不再是一個小國了,從國土面積上,那就是一個大國,對成國將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這種潛在的威脅不可使之形成,必須扼殺在萌芽狀態。此時的成國,很有必要出兵,有充分的理由,那就是應寧國之邀。
戰勝滕國之後,成國有恩於寧國,今後在外交上自然佔有無比的優勢,甚至在商業方面也能爭取諸多的優惠,利益多多。何樂而不為?
當時蔣廷軒的10萬大軍尚在,大成國有近40萬軍卒,完全可以對抗滕國10萬之眾勝算是比較大的。
不支持出兵的大臣,給出的理由相對要保守的多。寧滕之戰實則是兄弟之爭,成國若是去幫助寧國,就是去拉偏架,肯定會引起其他王國的不滿,弄不好還將多方樹敵,反而不利於成國的穩定。
再者說來,目前成滕兩國的貿易額直線上升,近幾年以來成國再沒有腐爛的糧食,皆是與滕國加強貿易的結果。百姓日益富足,這全有賴於與滕國的買賣。倘若成國與滕國為敵,這貿易上的事自然會中斷,成國便失去了繼續富裕的機會。
退一步說來,寧國戰敗,被滕軍佔了土地,這並不妨礙成滕雙方貿易往來。
反觀成寧關係,昔日的貿易總額難比此時成滕之間的十分之一,可見得滕國勝比之寧國勝對成國的利益更大些。
兩權相較,孰輕孰重,一目了然,不出兵應當是比較妥當的。
雙方各持一詞,哪一方也說服不了對方。對此,成王也難下決斷到底出不出兵援助寧國。那寧國的使節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覆,便一直在驛館裏等候消息,直到蔣廷軒戰敗,成王也沒有給個明確的態度。
寧國的第二批使者來了,此時蔣廷軒已經兵敗多時,任憑他們說破天地,寧王如何的凄慘,成王反而決定不能出兵了。
原因有三。
寧國已無禦敵之兵,成國發兵攻城略地,打下來的城池是歸寧國呢,還是歸成國呢?這個事情不說清楚,不能發兵。
寧國現在瀕臨亡國,偌大一個國家,數月之內已無力對抗小小的滕國,即便是成國出兵幫其奪回城池,成軍一撤恐怕也難固守。
如今寧滕兩國貿易頻繁,大宗交易幾乎每一次都有,這是成國自建國以來未曾有過的快速發展期,此時與滕國交惡實為不明智之舉。
寧使見成王終於有了明確態度,求兵無望,才返回了寧都。
寧王自然更加灰心,現在他就指望七弟幫一幫他了。
話說大暢國。
七王子暢王裘開河一心一意搞他的船務事業、漁業、遠洋貿易。數年來苦心經營,現在正做得如火如荼,就連船隻他也賣出去了不少。當然戰艦隻是賣給了寧國五搜而已,像這等國之重器,他是絕對不會賣與南洋人的。
當初令他哭笑不得的是,他那個渾渾噩噩的六哥向他來借戰艦,說什麼要去打二哥。他當然知道寧滕兩家引起戰火的原因,借是不可能的,買倒是可以,總要讓他這個六哥出點血才行。
跟六哥直接要銀子不合適,便讓他用瓷器和絲綢來抵賬,貨換貨兩頭樂,也算是讓他六哥做了一筆買賣。
他也是藉此機會賣了舊戰艦再去造新的,權當更新換代了。他總一直猜妨着六哥跟二哥鬧鬧而已,最終會不了了之。
當聽說那五艘戰艦全部被滕軍打碎之後,他先是一驚,驚訝於滕軍竟有如此能耐。同時也感到慶幸,幸虧那戰艦是賣與了寧國,而不是借給了,否則他的損失就大了。戰艦的好壞與否已經與他無關,只曉得跟二哥要那瓷器和絲綢就是了。
然而,第一次戰役寧軍敗了,根本就沒有打進滕國境內,那山谷口都不曾進去過,10萬大軍幾乎全部覆滅。10萬人未能戰勝2萬滕軍,這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他在嗤笑之餘,更加看他六哥不起,竟勝不了那個獃痴的二哥。
笑話一番,他冷靜下來。寧王昏聵,但依舊把持朝政,王權在握,二哥呆愣,卻無須打理朝堂之事,全權交給了他那二嫂,實則六哥是敗在了二嫂的手上。
對二嫂經濟強國的策略他早有耳聞,因那滕國地域太過狹小,一個彈丸之地,最初未曾關注過。自從有了那台酒,這才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也僅僅是喜歡那台酒的香醇而已。
隨着滕國貿易逐漸向東滲透,大成國境內幾乎隨處可見滕國的商品,他不得不對他這個二嫂進行重新認識。
只不過他的重視僅局限於李秀娥的經濟建設方面,直到滕軍出了東山口去征討文昌等地,並且大獲全勝,七王子坐不住了。
想那東隅與他大暢國僅僅一水之隔,江東江西而已。東隅已經屬於滕國了,那暢國就與滕國相鄰了。這戰爭若是東延,他大暢國與那戰火離得很近呀!
寧王派人請求暢國出兵幫助寧國收復失地,七王子裘開河的想法與成王當初的想法幾乎是一樣的,他也不願幫着六哥去打二嫂,同樣是左右為難。
時隔不久,又傳來蔣廷軒出兵失利的消息,僅僅一次交鋒10萬兵丁就全交代了。這位七王子不得不對滕國愈加的重視。
在他看來,滕國在膨脹,若是不加以壓制的話,滕國滅了寧國勢必會更加強大。屆時他大暢國也將無法與之匹敵。最重要的是,大暢國賴於與南洋諸國進行交易的重要資源瓷器和絲綢都將控制在滕國手裏,大暢國還有什麼話語權?
現在他六哥還欠他五條船錢呢,若是寧國滅亡了由誰來還?二嫂認賬嗎?損失的可是他的大暢國呀!
這位七王子前思後想考慮的挺多,是否出兵援助寧國,他並未急着下決定。
那寧國的使節干著急也沒辦法,只得耐着性子等待着。
就在成王和暢王猶豫不決之際,寧國的救兵來了。
寧王裘開功朝思夜盼,來的既不是成國的援軍,也不是暢國的軍隊,卻是大裘國的10萬兵丁。他大哥嬴王派人援助來了。
幾近絕望的寧王異常激動,他的這位大哥關鍵時刻還是出手了。由於之前陸家屯軍卒覆滅一事,他一怒之下派孫鴻飛去攻打滕國而兵敗,遭到了嬴王裘開天的訓斥。那封信函更令他暴跳如雷,可又無以反駁,這個大哥讓他徒增厭惡。所以在這次搬求救兵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成國和暢國,對於大裘國根本就沒在考慮之列。
現在裘軍不請自來,這倒出乎他的意料,可不管怎麼說,有人救他總比眼睜睜的看着寧國敗亡要好。
帶兵的統帥是曹蠻。寧王知道曹蠻是大哥的心腹,跟隨裘開天多年,對贏王忠心耿耿。他自然不敢怠慢,親自設宴為其接風洗塵。
一番酒肉招待,寧王試探着問道:“曹將軍何時出征收復南方諸城?”
那曹蠻手捋長髯,煞有介事地說道:
“寧王陛下,試想30萬寧軍都未能抵擋的住滕軍的征伐,我區區10萬人馬更難有勝算。至於那南方失地,姑且作罷。本次嬴王派末將前來,主要是幫寧王固守寧都。寧都在寧國在,寧都不在寧國亡。”
這番話令寧王頗為吃驚,曹蠻說的有道理。倘若如此,他那南方國土收復無望了,實在是心有不甘,可他也無可奈何。就按大哥的意思,只得退而求其次,守住寧都重要。
他自己清楚,寧都目前僅有2萬守軍,若是滕軍攻來根本就守不住的。寧都被其攻下之時,便是寧國滅亡之日,他越想越后怕,脊樑溝直發涼。
於是,他便在酒桌上同意了曹蠻的守城之策,軍隊是曹蠻帶來的,自然要由曹蠻統一部署。
曹蠻哈哈一笑,讓寧王放心,定會保全他的身家性命。說罷,起身便去發號施令,調配軍隊加強佈防了。
寧都所有的關鍵部位全部換成了裘國的軍卒,就連守衛王宮的御林軍也被他調走了,到城外防守,謂之加強外圍防禦,而王宮守衛全部換了裘軍。
寧王見其如此調配,心生疑惑,前去質詢。曹蠻自述有他的道理,說是他手下的兵調動起來當然要方便些,政令暢通才好保障寧王的安全。倘若寧軍有不服從他調動的,與其打嘴架,不若遠遠調離,以免誤了大事。
寧王啞口無言,曹蠻的安排同樣引起了朝中眾臣的疑惑,如此一來,整個寧都豈不已被裘軍所控制,他們哪裏還有說話的權利?
有人當場反對曹蠻,說他這是別有用心,想趁寧國危亡之機佔領寧都。
那曹蠻反說他是妖言惑眾,污衊嬴王援助之好意,影響極壞,不殺之難以敬效尤。
當那位官員人頭落地,所有人包括寧王,知道局勢已經不由他們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