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有憾無悔,生不逢時!
“啟稟聖上!末將隨同滕國公順利搗毀侯君集在西郊大營的據點!”
“救駕來遲!還請聖上恕罪!”
薛萬徹將周身狼狽不堪的侯君集扔在了李世民身前,隨即躬身請罪道。
陳曉和長孫無忌緊跟其後,“臣等救駕來遲,請聖上恕罪!”
李世民先是冷眼瞧了一眼跌倒在地的侯君集,而後才大笑着親自將幾人扶起。
“不必多禮!這一次多虧了你們!”
薛萬徹笑着起身後,接話道:“聖上,此次若不是滕國公計策絕妙,我等也不會如此順利的將這幫逆賊平定!”
李世民順着薛萬徹的話朝陳曉看去,“沒錯!能得滕國公輔佐,是朕的福氣!也是大唐的福氣!”
陳曉聞言衝著李世民微微頷首,“這是臣應盡之責,聖上過獎了!”
“眼下,還是乾淨要趕快將這爛攤子收拾乾淨!”
“外頭的夫人小姐們可是嚇的不輕!”
陳曉說罷,狀似疲累的捏了捏自個兒的眉心,“聖上,其餘的事兒就不是臣擅長的了!”
“就交給您和諸位同僚!”
“公主還在府中等臣平安回家!臣就不多留了!”
李世民看着陳曉乾淨利落的請辭,心下好笑,他這個女婿,剛剛立了潑天的功勞,正是留下分功聽賞的時候,怎的就溜回府去!
就這份兒淡泊名利,不慕權利的勁兒,朝中當真是無人能及!
“你就不再多留會兒?有好些事兒,朕還需問你的意見。”
李世民說話間滿是商量的語氣,叫周遭聚攏在一起的大臣們聽得一愣。
這聖上經此一役后,算是徹底不將滕國公當外人兒了!
聽聽這語氣,就差跟滕國公勾肩搭背的演上一出“哥倆好”了!
這待遇,簡直讓他們這幫老臣們看了都嫉妒的眼睛泛紅!
陳曉卻絲毫未受影響,更是連連擺手道:“不必不必,聖上身旁能臣無數,這些許小事,臣不在也必定能辦妥!”
“臣告辭!”
陳曉說罷,躬身行禮,轉身離開,一整套動作行雲流水,似乎是提前演練了無數遍一般!
“這個陳曉!”
李世民原本還有些沉悶的心情,因此還開闊了幾分,他對着房玄齡等人笑罵道:“真是什麼都指望不上他!”
房玄齡幾人賠笑了幾句,卻在心中嘆息,聖上您怕不是說反了,您應該是什麼都想指望滕國公才對!
正午時分,陽光普照,初春的暖意已至。
但跪在大殿中央的侯君集、侯懷恩、松贊干布、祿東贊、稱心等人卻仍舊感覺周身發冷。
“唐皇陛下!請饒恕我!我是被,是被他們強行綁了起來!”
“我真的無心反叛您吶!唐皇陛下!”
松贊干布語無倫次的第一個求饒道。
他眼含憤恨的指向垂着頭一動不動的祿東贊竭力的為自己辯解着。
“都是他!是他背叛了我!唐皇陛下,請您明鑒吶!”
直到此時,祿東贊才扭頭瞧了一眼松贊干布,嗤笑道:“贊普,別白費力氣了!”
唐皇不趁機咬下吐蕃一塊兒肉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可憐他們的首領竟到此刻還不明白這個道理!
吐蕃當真是選錯了人!
李世民冷眼看着,許久之後才開口道:“吐蕃王,你與漢王合謀,意圖蠱惑太子,后更是投奔侯君集,意圖在大唐奪取好處!”
“這些,朕總沒有誣陷你吧?”
松贊干布聞言冷汗直流,渾身顫抖,說不出一句話來。
李世民頓了頓,將目光轉向侯懷恩,“侯懷恩,你夥同侯君集,假冒隱太子遺孤,犯上作亂,可知罪?”
沒錯,不管眼前這個滿眼憤恨的年輕人到底是不是隱太子的兒子,對李世民來說,都無關緊要。
侯懷恩死死盯着皇位上的李世民,痛罵道:“孤就是父皇的親生兒子!何來假冒一說?!”
“李世民,你奪我父皇之位,到如今,連我的身份也不敢承認了么?!”
太極殿內,滿殿寂靜,無人敢發出任何響動。
侯懷恩癲狂的笑着,“這本就該是孤的!何來謀逆一說!”
“你們這幫無恥小人!無恥小人!”
看着已經瘋癲的侯懷恩,李世民厭惡的擺了擺手,“將人帶下去吧,一個瘋子而已。”
兩側值守的禁軍聞聲而動,將侯懷恩生生的拖出了太極殿。
“侯君集!你可知罪?”
聽到李世民問話的侯君集,白着臉一笑,“成王敗寇,我認不認罪,又有什麼分別!”
“李世民,你要我這條命,來取便是!”
“今日若不是有陳曉,現如今高坐殿上的,可還能是你李世民?”
“枉我從萬千幼童中選中那個一個跟太子長的相像的孩童,精心培養,多年籌謀,沒想到竟是白忙一場!”
侯君集幾句話便說清了他多年的密謀和侯懷恩的身世,“老夫此生,有憾無悔!”
“只恨老夫我生不逢時!生不逢時吶!”
李世民一直等侯君集說完最後一句,才起身走下台階,行至侯君集身側,朗聲道:“自作孽,不可活!”
“來人!將侯君集下入死牢!”
“侯家滿門處斬,夷三族!”
“聖上英明,吾等拜服!”
“聖上英明!吾等拜服!”
滿殿群臣皆被李世民周身的氣勢所震,皆跪倒在地,無人再敢生出異心!
聖上得上天庇佑,得了滕國公這等能臣福將,次次遇難成祥,誰還敢再同天意作對?
十五日後,參與謀逆的軍士,將領被一一問罪處斬。
陳國公府上下被斬首時,侯夫人在劊子手面前指着侯君集大罵出聲,揚言寧願輪迴轉世為豬狗,也不願再遇見侯君集!
一個月後,吐蕃及周遭小國向大唐稱臣納貢,許諾永世臣服,李世民為表心意,將吐蕃王和吐蕃重臣祿東贊留在長安,讓他們能永享富貴榮華!
兩個月後,一道聖旨從長安迅速傳至各地州府,聖上在滕國公的建議下,決定以科舉取士,選拔天下賢能入朝為官,造福百姓!
天下讀書人聞訊無不熱淚盈眶,感念滕國公恩德!
一時間各地洛陽紙貴,書籍、紙筆供不應求,但凡能做出一兩篇好文章的先生都被邀請講學。
讀書做官之風由此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