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愁雲慘淡
林向南走過來的時候就看見他們這一家四口了,也聽見有人說林向北回來的事。
不過跟顧漢書離婚後,她過的挺好的,現在也在縣城開了服裝店。
反倒是顧漢書,跟初戀情人結了婚還是沒學會安分守己、沒受夠教訓,婚內出軌弄大別人的肚子。
林向南被叫去詢問情況時,這次沒再幫忙隱瞞,把那些陳年舊事都給他說了,毫無意外顧漢書要吃好幾年牢飯。
她如今算是事業有成,依舊沒結婚,但有幾個又帥又年輕的大男孩圍着她轉想追求她。
林向南知道他們看上的不是她的人、而是她的錢!
那也沒什麼,錢賺來不就是花的、不就是讓自己快樂的嘛!
林向南現在的生活快樂又幸福,看到林向北,也沒有以前的嫉妒情緒了,她自己賺錢自己花,沒什麼見不得人的!
所以就迎着走過來,若是躲了,還以為她怕她呢!
“這不是向北嗎,回來了?”甚至還主動打招呼。
“你也回來了。”
林向北也回了句,兩人沒再說其他,錯身越過。
看着雖然打扮不同、看起來也顯老,但五官跟林向北一模一樣的林向南,陶婉婉疑惑了。
陳凡繼續給她解釋,難免提起林向北的過去。
“沒事,媽想知道你就說嘛,我的過去又沒什麼見不得人的。人這一輩子沒有這麼多人可以幸運的從頭甜到尾,總會經歷苦日子的,不是這裏苦就是那裏苦,只要現在的生活比蜜甜就是好日子。”
聽了林向北說的話,又從陳凡嘴裏知道雙胞胎姐妹的恩怨,陶婉婉都替她生氣。
“先不說你們是雙胞胎姐妹,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姐妹之間應該同氣連枝,這樣才能過好日子。
在外面工作跟人勾心鬥角、回到家還要跟家裏人連借個燒火棍子都要算計,多累呀。”
誰說不是呢。
不過只要是人,就容易有不同的心思,大多數人家兄弟姐妹之間都有口角的,小時候可能是為了一根冰棍,長大了為的是錢、房子。
真好的能穿一條褲子沒二心的兄弟姐妹,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到了胡興邦家,林向北又把陶婉婉給他們介紹了下,她擼起袖子幫忙做飯,陳凡也幫忙點火。
看見陳凡這勤快樣,胡興邦家裏的人都誇!
“向北真有福氣,嫁的人長得好、能賺錢,家務還搶着干,不像我家這幾個老爺們,回了家就往炕上一做,屁事不管,醬油瓶子倒了都不知道扶。”
“那是,我家陳凡哥天上難找、地上獨有,不過嫂子你們家的孩子倒是可以培養培養,說不定以後男孩子不會家務,對象都難找!”
因着繡花廠的存在,以及村裡又出了好幾個有本事的女大學生,原本重男輕女的紅高粱村,風氣都轉變了。
就算男孩子也能學刺繡,但是從男女性格上來說,還是女孩子更佔優勢,男孩子大多根本坐不住,更別說笨手笨腳的拿針線。
“我看向北說的對,幾個小崽子寫完作業就知道玩,有那麼多力氣還不如幫我幹活,我累一天了也能輕省點。”
人太多,晚飯分了兩個桌子吃。
陳凡和林向北怕陶婉婉不喜歡跟那麼多陌生人一起吃,就一左一右把她夾在中間,用公筷給她夾菜。
回了家,這邊沒買電視,倒是有個收音機,就開收音機試試還能不能用,倒是能用,幾人聽了會兒收音機上床睡覺。
轉天白天,陳凡帶着陶婉婉出去玩,上山挖野菜、站在河邊看他抓魚。
陶婉婉從小生活在滬市那樣的大城市,對於碧水藍天的鄉村生活,初來乍到也覺得挺新鮮,玩的很開心。
林向北則抱着孩子去繡花廠視察工作。
縣城。
紡織廠職工樓。
林向西和陳娜家裏一片愁雲慘淡。
“芳芳這孩子也太不像話了,我順了她的意去外地上學,結果一去就沒消息了,算算日子,也早就畢業上班了,什麼報個外地的學校兜底,我看她就是故意的!
把她養到那麼大咱容易嗎?吃我的喝我的,臨走還要了那麼多學費生活費,她就那麼坑咱們!等她回來,我非打斷她的腿不可!”
陳娜罵完,也知道自己罵的就是氣話。
陳芳芳要是真願意回來,早就回來了,就連戶口都跟着一起轉到了學校的集體戶口,他們根本拿捏不了她!
“行了別罵了,讓我安靜會兒!有功夫念叨還不如想想要是廠子真倒閉了怎麼辦!”
兩夫妻看起來越發顯老,能不顯老嗎?
大兒子林玉澤整天在外頭鬼混,經常不回家,女兒更是跑了個沒影。
若是上學期間知道她的學校去學校里找人,倒是能找到。
可林玉澤因為他們給了陳芳芳學費,也跟他們鬧,還經常要錢花,要是陳芳芳又要學費怎麼辦?
所以兩夫妻選擇性的故意不聯繫,也是被林玉澤翻的沒有功夫管別的閑事。
等想起來才發現,陳芳芳一直都沒有找過他們,而且也該畢業工作、往家裏拿錢了。
再去聯繫再去找可就找不到了,學校也找不到。
因為陳芳芳沒有服從學校的分配,學校也不知道她到底去了哪裏、做什麼工作。
國內那麼大,那麼多城市,一個人要是躲着他們,這時候還是很容易的。
“別聽別人瞎說,紡織廠可是國營廠,是鐵飯碗,怎麼可能倒閉。”
陳娜嘴裏說著不信,心裏也擔心。
隨着改革開放,各種私人工廠拔地而起。
做出的產品質量有的不比他們差,價格相對還便宜,服務態度也好,最重要的是為了競爭市場還會搞創新。
國營廠呢,還是老幾樣,只知道安於現狀,價格還不肯調低,越來越落伍。
能適應潮流適應時代,進行創新的國營廠相對而言只是少數,紡織廠顯然不是那少數裏面的。
除了紡織廠,縣裏的其他國營廠都面臨著這樣的局面。
倉庫里的成品賣不出去,廠子裏的員工又不可能讓他們閑着白髮工資。
前頭繼續干,就得買原材料,後頭倉庫里則是都快發霉了。
以前紅高粱村的繡花廠還會找他們拿貨,發現質量更好更便宜的后,也放棄了跟他們合作。
陳娜道,“別操心了,咱就是幹活的,這些事都是廠長他們該操心的,只要知道鐵飯碗破不了就行了!”
與其發愁這個,還不如想想兒子咋辦,這孩子照這樣下去,能指望他養老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