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崔世雅是家裏最小的姑娘,成親還不到兩年,如今懷了六七個月的身孕,她夫家姓畢,住在京郊一處莊子裏,畢姑爺比她大兩歲,前幾年考中舉人,家裏有些田產,也算是耕讀傳家。
崔世君見崔世雅挺着肚子站在風口,三步並做兩步,上前挽住她的手,問道:“是你一個人,還是遠文送你回來的?”
崔世雅低頭羞澀的一笑,說道:“相公也來了。”
說話時,姊妹兩人攜手進到裏屋,果然看到一個二十來歲的男子陪着崔海正說話,那人自然便是崔世雅的夫君畢遠文,他看到進屋的崔世君,站起身來,恭敬的喊道:“大姐。”
畢遠文雖有功名在身,為人卻並不迂腐,對待崔世雅也很貼心,崔世君點着頭,又扭頭對崔福家的吩咐:“明日去接二姑娘,就說三姑娘和姑爺回來了。”
崔福家的稱是,自下去準備晚飯,崔世君坐下來,先與畢遠文說了兩句閑話,便和崔世雅一同去找姑老太太說話。
第二日,崔世君用過早飯,便往永巷去了,前些日子,城西宋舉人家裏要買丫鬟,崔世君帶了幾個過去給宋太太相看,宋太太都沒有看中,不是嫌棄人家年齡不合適,就是嫌棄她帶去的不像是能安份守已的,如此幾回,崔世君打聽到宋太太是給兒子房裏挑人,因此這丫頭的相貌不能太出眾,以免白白帶壞了她兒子,可那太木納又不解風情的,只怕兒子又該不喜歡。
永巷是長安城關押女犯的地方,有幾個粗壯的婆子專門看守,那些等着被發賣的女眷,也全都安置在此處,崔世君剛進永巷,輪值的劉婆子一眼就看到她,她滿臉堆笑的說道:“崔姑姑來了。”
劉婆子是永巷的老人,從崔老姑姑當官媒時,她就在這裏當差,崔世君對她頗為敬重,她跟劉婆子打着招呼,又掃了一眼院裏,只見十來個丫頭正在院裏紡線,平日,永巷會在外接些私活,得的銀錢由劉婆子她們幾人平分,只要做得不出格,崔世君向來是掙一隻眼,閉一隻眼。
崔世君一來,劉婆子就知道又是哪個府里要買下人,她說道:“前些日子吳書辦送來幾個丫頭,崔姑姑看看有沒有用得着的。”
說話時,劉婆子從屋裏取出一本冊子,崔世君翻開看了幾眼,冊子裏詳盡登記着官府買賣人口的記錄,她看完后遞還給劉婆子,看着那幾個面生的丫頭,開口問道:“就是那幾個?”
劉婆子點頭稱是,永巷的人,除了她們這些當差的,來來去去總是沒完,這些年世道太平,只要日子過得下去的百姓,輕易不會賣兒賣女,哪像早年,聖上剛剛登基,隔三差五就有侯門公府被抄家滅族,罪犯家的女眷就拘在永巷,這不大不小的永巷常常被塞得人滿為患。
現如今,買賣人口都是城裏的大戶人家,家生子一代代的往下生,家裏用不着,主子看着不順眼,不拘幾個銀子,隨意變買,崔世君剛剛當差時還有些不忍心,再後來見得多了,這心也慢慢冷了起來。
新來的這幾個孩子有大有小,模樣兒瞧着也老實,看起來不像是窮苦出身,她問道:“誰家送來的?”
“趙國公府,都是乾乾淨淨的好孩子,家裏沒了老子娘,主子不抬舉,就被賣了。”
崔世君招手叫那幾人過來,她們停下手裏的活計,一字排開站在崔世君的面前。
想來這些人自知身不由已,遲早要被人買走,有的神情木然,有的惴惴不安,就算心有不甘,在剛來永巷時,也被永巷的婆子們□□的規規矩矩的了。
崔世君留下五六個,先問了她們的姓名和年齡,便帶着她們前往宋舉人府上,到宋府時,宋太太正在見客,崔世君略微等了片刻,她帶來的幾個丫頭,皆是安安靜靜候在一旁。
沒過多久,宋太太房裏的嬤嬤來請崔世君,崔世君領着她們隨同嬤嬤一同進到內宅,只待見到宋太太,先說了半日閑話,宋太太這才叫來她帶的人,先細細的看了一遍,輕輕點了兩下頭。
崔世君笑着說道:“原先是趙國公府的,規矩都很齊整。”
宋太太聽了有些意動,她想了一下,說道:“可曾有問清楚,都是為甚麼被打發出門?”
崔世君她說:“倒不為別的,大家子的奴僕生了一代又一代,用不着這麼多人,自然就打發出去了。”
宋太太暗自想着,富貴人家□□出來的下人,總比那些窮人家的孩子要懂規矩,如此一來,宋太太點着三四個丫頭叫她們上前,先問了她們的姓名,又見她們口齒伶俐,便默默點着頭。
旁邊的崔世君眼見宋太太臉上露出幾分滿意的神色,心知這宗買賣談成了,果然,宋太太轉頭就對崔世君說道:“不挑了,就這幾個孩子吧。”
崔世君笑着回道:“能伺候宋太太,是她們的福氣。”
她們的賣身契崔世君隨身都帶着,她拿出來遞給宋太太,宋太太連看也不看,直接對身邊的嬤嬤說道:“把銀子稱給崔姑姑。”
這四個孩子,其中三個年齡稍大一些,每人二十兩銀子,其中有個小丫頭剛剛十歲,算得八兩銀子,不到片刻,宋太太的陪房就將稱好的銀子端了上來,另有一封銀子是單給崔世君的,崔世君收下銀子,也不再耽誤,領着剩下的兩個丫頭出了宋府。
回去的路上,沒被宋太太選中的那兩個丫頭有些失望,崔世君自是明白她們的心思,在永巷
是幹活,被賣到主家也是幹活,造化好的話,遇上一個心善的主家,也就算是跳出苦海了。
“你們不必灰心,我看你倆也不像是挑三撥四的孩子,總會有出頭的日子。”崔世君說道。
其中有個小丫頭,她看出以後能不能找到好人家,還得全靠崔世君,於是勉強打起精神,笑着對崔世君說道:“姑姑,我們年齡小,若有沒做好的地方,你只管教導我們。”
崔世君朝着她微微一笑,不再說話。
將兩個丫頭送回永巷,崔世君又回到衙門,先將她們賣身所得的銀子交付吳書辦,彼時已臨近中午,衙門裏別人還在當差,崔世君卻已能提前下衙了,她正要出門,就見有個矮胖的婆子急匆匆的進來了,那婆子朝着崔世君招招手,嘴裏喊道:“崔姑姑,且先等一等。”
崔世君定眼一看,來的是城裏的私媒趙姥姥,她站住腳步,直等趙姥姥走到跟前,這才問道:“姥姥,你今日怎麼有空閑往衙門來了。”
大冬日的趙姥姥熱出了滿頭汗,她掏出手帕扇着風,嘴裏喘着粗氣說道:“我的菩薩,你是大忙人,我來了幾回總沒碰上你,今日我那小孫子看到你家的馬車從門前經過,我這不就急忙趕過來了。”
說話時,趙姥姥從小包袱里掏出一本冊子,說道:“喏,這是這個月等着要簽發的婚書,地保那裏已經按了手印,就等着官府蓋戳呢。”
崔世君翻看一下,裏面足有十多張婚書,她臉上一笑,說道:“姥姥生意好啊,光這些謝媒銀子,就夠你過個肥年了。”
整個長安城,除了官媒崔家,另有兩家私媒,一位是眼前的趙姥姥,另外一位是住在城東的孫寡婦,因着都是同行,趙姥姥和孫寡婦互不對付,偶爾遇到了,必要拌嘴不可,還常常因為搶生意,鬧到崔世君面前。
趙姥姥壓低聲音問道:“孫寡婦這個月說成了幾宗親事?”
崔世君禁不住一笑,她們說媒的又被稱為包打聽,趙姥姥豈會不知孫寡婦說成幾宗親事,她這是心裏得意,故意當著崔世君的面兒取笑孫寡婦,崔世君也便順着她的意思,笑道:“這長安城裏半數的老百姓都是姥姥做得媒,孫家的哪能比得上你老人家!”
趙姥姥臉上立時露出心滿意足的神色,隨後她想起正事,對崔世君說道:“有兩家的婚書等着急用,還得勞煩崔姑姑幫我趕一趕。”
崔世君將手裏的婚書遞給阿杏收好,她回道:“放心吧,不會誤了你的生意!”
趙姥姥見此,也就不多說廢話,轉身出了衙門。
且說崔福趕着車馬送崔世君回家,路上經過桂榮齋的糕點鋪子,崔世君記得三妹崔世雅最愛吃他家的綠豆糕,如今她住在遠郊的莊上,等閑吃不着,崔世君喊停車馬,叫阿杏去買了幾匣子新鮮糕點,這才又叫崔福趕車。
不一時,馬車回到崔宅,崔世君剛下車,就看到門口的石樁上拴着一匹大青騾,她走進院子裏,看到有三四個不認識的小孩子蹲在地上玩耍,崔世君正在暗自奇怪,崔福家的就走出來,低聲說道:“大姑娘,莊子上的佃戶來了。”
崔世君聽完這話,神色一正,徑直便往屋裏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