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熊廷州
高迎祥進入陝西以後,盧象升部官軍齊集河南西部,堵住了高迎祥東出中原的路子,形成關門打狗之勢,消滅高迎祥的任務就落到了陝西官軍的頭上,具體來說是落到了陝西新任巡撫孫傳庭的頭上。高迎祥進入陝南后,洪承疇與孫傳庭進行了工作分工,洪承疇重點對付陝北一帶的李自成等部,孫傳庭則重點對付高迎祥。高迎祥部退入陝南山區之後,在荒山野嶺無處覓食,人飢馬乏。為擺脫困境,他決定走小路進攻西安,給官軍來一個突然襲擊。孫傳庭對此早有預料,在闖王必經之路周至縣黑水峪設置伏兵,準備以逸擊勞。
崇禎九年七月中旬,高迎祥部果然出現在周至黑水峪,進入了孫傳庭的包圍圈,雙方展開了四天的激戰,此時天降大雨,高迎祥部已經連續多日斷糧,人馬處於半飢餓狀態,在大戰中漸漸招架不住,官軍的包圍圈越來越小。關鍵時刻,高迎祥部下乾公雞張二、一斗谷黃龍叛變。混亂中,叛徒將高迎祥的部卒和坐騎拉走,高迎祥被官軍包圍無法脫身,只好脫下盔甲藏到草叢裏,官軍搜山將其活捉。
俘殺高迎祥之後,孫傳庭又乘勝在渭南和咸陽北原打了兩個大勝仗,一時聲譽鵲起,威名甚至蓋過了總督洪承疇。高迎祥的敗亡對農民軍起到了震攝的作用,兩位著名的首領張妙手(張文耀)、蠍子塊(拓養坤)向明朝投降。不久蠍子塊復叛,被孫傳庭安插的武大定殺死。高迎祥是民軍中實力最強的,蠍子塊則是農民軍中人數最多的,這兩人都死於孫傳庭之手,這對農民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孫傳庭折衷了兵部"堵截正面,固守商洛"的議定,派重兵扼守商洛一帶的戰略要地。當大天王率領的民軍進襲慶陽、寶雞時,孫傳庭迅速回師在合水將其擊敗。崇禎十一初,此時,只有河南民軍對明廷仍具威脅。羅汝才、馬進忠、賀一龍、左金王等十三部(即"革左五營")聯營廣達數十里,待機進逼潼關。面對這一形勢,孫傳庭認為民軍主力都在河南,於是率部而東,在閿鄉、靈寶的山地間大敗十三家兵馬,民軍窘境日甚,不得已向熊文燦請求受降。但自以"主剿"著稱的孫傳庭未採納熊文燦的勸阻,執意要進攻民軍,最終接到楊嗣昌的手書才停止進攻。民軍雖受詔歸降,但並未解除武裝,而是移兵易陣,伺機進襲商洛一帶。孫傳庭令部將王文清等率部數戰民軍,民軍余部波迫轉移內鄉、淅川。熊廷弼少時家境貧寒,放牛讀書,刻苦強記。萬曆二十五年,考中鄉試第一名,次年中進士,授保定推官,將被稅監王虎冤枉緝拿的人員全部釋放,並上撤礦疏,因其才能被擢為監察御史。
“此人也頗為不錯。”劉辯感嘆道。
萬曆三十六年,外出巡按遼東。巡撫趙楫與總兵官李成梁放棄寬甸地方的八百里領土,把當地六萬老百姓遷移到內地來安家。過後,評定功績竟然還要受到獎賞,給事中宋一韓上書論列了他們的罪。此事被下發給熊廷弼重新核查,全部查清了他們放棄領土、驅民遷移的事,熊廷弼上書彈劾他們兩個的罪狀,並說到前任巡按大臣何爾健、康丕揚勾結、包庇他們。但他的奏章竟未被下發給大臣討論。當時詔書要求興辦屯田,熊廷弼說遼地多有閑地,每年在八萬兵額中用三分人力來屯田、耕種,就可以收穫粟米一百三十萬石。
明神宗特地頒佈詔書表示贊成,命令在邊境各處推行。當時邊防將領喜歡攪擾敵營,動輒引發戰鬥。熊廷弼說防護邊疆以自守為上策,修造城堡,有十五種好處,報告皇帝后就實行起來。那年大旱,熊廷弼巡行至於金州,就在城隍廟神像祈禱,約七日裏下場雨,如若不下雨就拆毀城隍廟。等巡行到廣寧,已過了三天,熊廷弼就用大字寫了白牌,封了劍,派使節前去斬殺城隍神,使節還沒到,就見風雷大作,暴雨如注。遼地的人以為他為神明。他在遼地幾年,杜絕送禮,核查軍情,審查大將小吏,絕不姑息養奸,遼地的風尚、綱紀為之大振。
熊廷弼在南畿為督學,紀律嚴明,很有聲望。後來因為棒打生員致死一事,與巡按御史荊養智相互在奏章中攻擊。養智遞上奏章棄職而去,廷弼也
萬曆四十七年,在與后金軍的薩爾滸之戰中,經略楊鎬指揮的十二萬大軍慘敗,從此明朝力量大衰,在遼東失去優勢,不得不由進攻轉為防禦。
戰後,經廷議,擢升熊廷弼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楊鎬為遼東經略。他還沒有離開京城,開原就失守了,熊廷弼上書說:"遼左,是京城的肩背,河東,是遼鎮的心腹,開原又是河東的根本。想保住遼東的話,開原一定不能放棄。敵軍沒有打下開原的時候,北關、朝鮮還足以給他們構成腹背之患,現在開原被打下,北關不敢不向敵人屈服,敵方派一個使臣去,朝鮮不敢不附從。敵人沒有腹背之憂,一定會聯合東西兩邊的兵力來一起攻打我們,這樣遼、沈怎麼守得住呢?我請求朝廷趕緊派遣將士,準備糧草,修造器械,不要節制我的費用,不要延誤我的時限,不要用一般的規矩來使我沮喪,不要從旁阻撓來掣我的手肘,不要把艱危只給了我一個,大家不關於心,以至於誤了我、誤了遼,並且誤了我朝我國家。"
奏章遞上去以後,全部得到允准,明神宗並賜給尚方寶劍以加大他的權力。熊廷弼剛剛走出山海關,鐵嶺又失守了,瀋陽和其他城堡的軍民一時間全都逃竄了,遼陽一帶人心不安。熊廷弼兼程向前,遇到逃出來的,就勸說他們回去。把逃將劉遇節、王捷、王文鼎斬首來祭奠死節的將士。把貪污的將領陳倫給宰了,並上書彈劾、罷免了總兵官李如楨,用李懷信替換了他。他督促士兵打造戰車,置辦火器,開挖戰濠,修築城牆,做禦敵守城的準備。他的命令堅決,有法必行,幾個月下來,守備大為牢固了。接着他上書明神宗進呈方略:"請召集軍隊十八萬人分佈在雲陽、清河、撫順、柴河、三岔兒、鎮江等戰略要地,首尾呼應,小的戰事各自拒敵防守,大敵來時則互相接應、援助。另外再挑選精兵悍將組織游擊,乘機出動,攻掠敵人的零散兵馬,擾亂他們的耕種和放牧,輪番出擊,使敵人疲於奔命,然後瞅准機會進兵剿敵。"奏章遞上后,明神宗聽從了他的建議。
熊廷弼剛到遼地時,命令僉事韓原善前往安撫瀋陽,韓原善害怕,不肯去。接着派僉事閻鳴泰去,閻鳴泰走到虎皮驛,大哭而返。廷弼於是親往巡視,從虎皮驛抵達瀋陽,又冒雪夜往撫順。總兵賀世賢用距離敵人太近來阻撓他,熊廷弼說:"冰雪滿地,敵人想不到我會來的。"於是打鼓奏樂進入撫順城。當時正是兵禍以後,幾百里地不見人影,廷弼祭祀了那些為國事死亡的將士,哭了一場。接着在奉集顯示了一番軍威,察看了當地的地理形勢,然後返回。一路上所到之處都招集流民,修整防守戰具,分派兵馬駐紮,因此當地軍民的心重新穩定下來了。
熊廷弼身高七尺,有膽量,曉軍事,擅長左右開弓放箭。自前番為遼地巡按時就主張防守,到這時更加堅決地主張拒敵守城。但是他脾氣火爆,稟性剛直,喜歡罵人,不甘謙恭下人,因而輿論對他不太推許。泰昌元月,當時明神宗方死,明光宗即位。努爾哈赤進攻蒲河。明朝將士散亡七百多人,不過賀世賢等將領也有斬敵俘敵的功勞。然而給事中姚宗文卻在朝廷里騰舌誹謗,熊廷弼因此無法再安心職守了。
姚宗文這個人原先任戶科給事,因守喪離職回鄉。回朝以後想入補做官,而吏部的幾次申請遞給明光宗以後都被放置幾年,不予批准,姚宗文引以為憂。又假借招來西部人民的名義,托執政的大臣推薦自己,薦章上了幾次,仍得不到任用。姚宗文沒法可想,就寫信給廷弼,讓他為自己請求一官。熊廷弼沒有隨從他,姚宗文因此怨恨廷弼。後來他一路巴結,才復職於吏科,到遼東來檢閱兵馬,與熊廷弼議事,大多意見不一。遼東人劉國縉原先做過御史,在三年一次的考績中受到貶職處分。遼地戰事起來后,朝廷決定用遼人,於是他才做了兵部主事,參與軍務。劉國縉主張召募遼人為兵,按他的辦法召募了一萬七千多人,後來有一半以上逃跑了。熊廷弼把此事報給朝廷知道,劉國縉也對熊廷弼產生了怨恨。過去熊廷弼當御史的時候,與劉國縉、姚宗文一起負責進言,相互之間,意氣相得,共同以排斥東林、攻擊道學為職事。劉國縉等對熊廷弼寄以舊望,熊廷弼卻不能和從前一樣了,這樣他們之間更兩相失望了。姚宗文本出自劉國縉門下,他們兩個從此更加勾結在一起,傾軋熊廷弼。
等到姚宗文回朝以後,上書陳說遼地疆土日見減少,詆毀熊廷弼廢棄大家的計謀,誇張自己的錯誤,並且說:"那裏的軍馬也不訓練,將領未加部署,人心既不親附,刑罰有時並無作用,只是軍民的勞務沒有停止的時候。"又鼓動他那一伙人起來攻擊,想非使熊廷弼去職不可。御史顧慥首先起來,彈劾熊廷弼出關一年有餘,諸事沒有規劃;蒲河失守,隱瞞消息不上報;帶着兵器的戰士不用於作戰,只用來挖溝,尚方寶劍在手不求有補國事,只是供自己作威作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