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
何文靜坐在位置上聽得認真,沒有理會從後面射來的灼灼目光。
因為不像其他人還是小孩子心性,坐不住,他從上課開始就認認真真的讀書背誦,讓潘秀才每次路過都忍不住點頭。
坐在後面的何文茂看着他堂哥坐在前面,一副老實認真的模樣,就氣不打一處來。
原來那天他炫耀不成,回家之後,就去找他娘苗氏說他不想去讀書了,說潘夫子會打他,結果氣得他娘也揍了他一頓,他可記着這個仇呢。
然後他一下午都在盼着潘夫子也打他堂哥幾板子,替他出出氣,結果沒想到他竟然一下也沒挨過,倒是自己,因為東張西望又被打了幾下。
何文茂不敢再盯着他看了,老老實實的坐着跟着讀,就是越讀越瞌睡,腦袋一搖一搖的,眼睛也快閉上了。
因為潘秀才這裏是既不提供書也不提供紙筆,而柳溪村的村民們,能交得起束脩已是難得,更別說還得買書了,所以帶了筆墨紙硯的人只有兩人。
一個是村長張青和家的兒子張茂林,今年十歲,已經讀完蒙學了,正在讀《大學》和《中庸》。
還有一個是柳溪村的富戶陳富貴家,陳家因為地多,又有門路,因此常常或自家種菜,或在村中收菜賣給縣城的酒樓,算是柳溪村比較有錢的人家了。
他家的兒子陳運年比何文靜大三歲,今年十一歲,也是跟着張茂林一起由潘秀才單獨開小灶。
潘秀才把今天的內容講完后,就讓何文靜他們自己背書,然後他就去張、陳兩人那裏給他們講課去了。
何文靜知道就算讓他現在聽也聽不懂,因此就專心致志的背《三字經》,不過他也沒想跟這些小孩一個學習進度,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他得全力以赴。
經過他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勤奮刻苦,何文靜在半年內讀完了蒙學的所有書籍。
不過這些書都不是他買的,是找潘秀才借的。
因為其他人還在讀《三字經》時候,何文靜已經把書學完了,然後在潘秀才考察過他確實已經能倒背如流,並且明白其中含義之後就給了他《幼學瓊林》,只是囑咐他愛惜書籍,不要弄壞了。
等何文靜把《幼學瓊林》讀完,其餘人則剛把《三字經》讀完。
於是就這樣,何文靜因為跟其他人岔開進度,便靠着借書把蒙學讀完了。
不過等他把《聲律啟蒙》裏面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以及後面的聲韻語音、詞彙、修辭都背完時,李石頭他們還在學《幼學瓊林》。【1】
而關於他們學習進度的問題,何文靜表示理解,想當初他一拿到《幼學瓊林》時也是覺得頭大。
跟《三字經》的短小精悍不同,《幼學瓊林》分為四卷,全書用對偶句寫成,而且全是文言文的形式。
書中不僅對很多成語典故的出處做了解釋,而且因為號稱是古代版的百科全書,裏面包含的內容涉及到整個古代社會的方方面面,內容多且龐雜。
當時他為了把書背完,可以說是花了大力氣了。
要把書背下來,則首先要把書讀通。
當時他每天從早讀到晚,一天能讀上數十遍,從磕磕絆絆到流暢通順,讀得他舌頭都快打結了。
然後就是了解文意。
現代學的文言文多數都是節選,不像古代都是一整篇或者整本書,他遇到不懂就來問潘秀才,有時候潘秀才不在,他就去問張茂林和陳運年。
後來陳運年都被他問煩了,就不太搭理他,然後何文靜就只好等碰到張茂林了再問他。
一來二去,兩人的關係倒是親近了不少。
總之,當時的情形可以說趕得上他高考了。
不過等他讀完這本書後,何文靜的收穫也很大,其中一個就是,他再看文言文時沒有那麼痛苦了。
因此,雖然他背誦這本書花了整整四個月,可是再到後面背誦《聲律啟蒙》時,何文靜花兩個月時間就讀完了。
等何文靜啟蒙的書讀完,也大概知道了這個朝代的情況。
這確實是一個沒有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的朝代。
不過這個朝代的科舉考試製度倒是跟明清很像,而且在清朝才出現的《聲律啟蒙》,在前朝時就已經有了。
也正是有了這本書,他做詩賦倒是稍微容易了些。
這半年來的變化,除了何文靜的啟蒙完成之外,還有就是何家的變化了。
他娘方氏在賣了兩次炭后,就在何文靜的勸說下沒再去砍柴了,他們租出去的地也到了收穫的時候。
李家在稻穀收下來之後,就把該給的糧食給何家送了來。
而且跟方氏想得不一樣的是,因為李家幾個壯勞力肯干,硬是在後面通過追肥,把她種的看起來不怎樣的莊稼追成了個豐收。
送來的七成糧食扣除之前她家借的,剩下的都快趕上她自己種地了。而且李家人實誠,也沒有瞞報或者偷藏,方氏此時才覺得,把地租出去真的是個明智的選擇。
趁着新米下來,方氏就把村長家借的米也還了,再就是兒子的束脩和要交給何鐵蛋和老葉氏的。
雖然給老葉氏的可以年底再交,可是方氏不想再體會那種,過年時被催交糧的心情了,因此糧食一被送來,她就趕緊給老葉氏送過去了。
當時她去送糧食時,老葉氏還說讓她可以把錢也先交了,反正她現在都有錢送兒子上學讀書了,可見是有錢了。
方氏照兒子說的,對於不想回答的話,就笑笑不開口,笑完就自己走開,只要自己不往心裏去,那氣到的就不是自己。
她知道這是兒子怕她跟婆母頂撞起來名聲不好聽,她以前也不敢頂,卻會經常回來一個人委屈抹淚。
如今照兒子說的,聽過就算,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就當沒聽見,她覺得心裏確實好受些了。
就是覺得有些不孝順婆母,有點不安,可是馬上又被兒子的出息上進沖淡了。
當時二弟家的看到她去,話里話外都是說不知道她給潘秀才塞了什麼好處,讓潘秀才偏心照顧她家大郎。
明明去得最晚,結果卻比他們都學得好,肯定是她搗鬼另外塞錢了,說著去纏老葉氏,說也要買點東西去送給潘秀才,讓潘秀才也照顧照顧她家兒子。鬧得老葉氏本來因為方氏堵在心裏的一口氣,都朝着她發了過去。
方氏想到苗氏說的話就覺得欣慰,她家大郎讀書有多刻苦她都是知道的。
明明正是人小貪睡的時候,卻比她起得還早。
雖然是他說什麼早上記憶力最好,容易記得住。可方氏就是覺得這是她兒子努力勤奮的緣故,因為有時幹着活她都能聽到兒子口中在背着文章。
這樣她就更不能辜負兒子了。
雖然最開始方氏確實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可是現在看兒子確實會讀書,她就想讓他一直讀下去。
因此,等何文靜說讓她不要再繼續燒炭時,方氏還納悶,不繼續砍柴燒炭,哪裏來的錢供他讀書呢?
“娘,你看咱家如今倉里也有糧食了,而且照着這個情況,明年李大叔家交過來的糧雖然會比今年少兩成,可是他們從一開始就自己種,肯定比我們之前種的長得更好,到最後說不定也不差什麼,所以這吃飯的問題算是差不多解決了。”
何文靜見方氏聽得認真,就掰開了繼續說:“咱家不燒炭了之後,可以試着多孵些小雞來養,我平常會跟妹妹們一起多去撿山螺螄來喂,這樣也不用喂糧食,喂些麩子拌青草就行。還有就是咱們村子前面的小溪這麼長,完全可以買些鴨子來養,就在下游讓它們自己捉魚蝦來吃就行。”
方氏聽著兒子的計劃也覺得可行,養雞鴨在夏天也差不多是兩個多月出欄,跟賣炭也差不多,如果自己多養些,那收入比賣炭還要更高些。
“而且兒子以後還打算好好孝敬您呢,砍柴這麼辛苦,這幾個月娘都瘦了好幾圈了,當時我們也是沒辦法,這個活肯定不能長乾的。”
何文靜看着方氏,他是真有些心疼這個女人的。愛子之心古今大抵多是相同的,為了養活這一家人,方氏也算是竭盡全力了。
如今何家情況好轉,他就不想再看一家人這麼辛苦下去了。
雖然現在他還在讀書,可是他沒想當吸血蟲。因此,除了平常幫家人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他也在積極的出謀劃策,想致富的法子。
而且他還有個秘密武器沒放出來呢。
當初他挖回來的野葡萄藤,此時已經鋪滿了何家整個院子,而密密麻麻的葉子下面還吊著一串串青色的葡萄。
再過一個月這些葡萄就要成熟了,何文靜估摸着應該至少能釀兩翁酒。
雖然他現在因為急需錢,可能沒辦法把酒窖藏很長時間,可是就算是賺這個噱頭,那這酒賣出去的錢也絕不會少。
等到時候酒賣出去換了錢,他再說服方氏把菜地也種上,以及何家房子周圍的空地,也都可以種上,反正只要搭好架子就行。
因此,當這些葡萄掛果后,何文靜就給兩個妹妹說,讓她們看好這些果子,不要讓別家的小孩來偷吃,或者有鳥來也記得趕走,等果子成熟了留些給她們,剩下的賣了錢給她們買頭繩。
兩個小傢伙聽了都高興極了,她們年紀雖小,可也知道愛美了,都想着過年時能紮上紅頭繩,因此每天都盡職盡責的在院中看着,要是一個人有事,另一個也會留在院子中。
這樣一直守到九月,期間也有村人問,何文靜都說是山裡找的野果子,以後準備拿去縣城裏賣,說不定有人願意吃個新鮮呢。
這獨一份的生意,他還是想做得久一點,況且自己家的私事,也沒有必要都給外人講,因此都是含糊帶過,慢慢的也就沒人再問了。
等到九月的一天,何文靜看這些葡萄基本都熟了,就在一天上午,跟方氏兩人在院中把這些葡萄都摘了下來。
“大郎,摘這麼多怎麼吃得完?要不咱們吃一點摘一點吧。”方氏看已經裝了兩大盆了,就想着一次也吃不了這麼多,還不如邊吃邊摘。
還別說,她吃過後也覺得這果子好吃,酸酸甜甜的,味道很特別,還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娘,咱們要是不摘,後面熟過了就會壞了,到時候更是浪費。還有,我在書上見過一種法子,說是可以把這些果子釀成酒,咱們到時候可以試試,然後再把這酒拿去賣錢,聽書上說這酒賣得可貴了呢。”何文靜又剪下一串,輕輕放進盆里,對着方氏說道。
“真的嗎?這還可以賣錢嗎?那咱們也別吃了,都留着賣錢吧。”方氏聽到可以賣錢,趕緊拿手拍了拍女兒伸向盆中的手,讓她別吃了。
何文靜輕笑,拿了一串深紫色的給何杏,讓她帶着妹妹去坐着慢慢吃,小姑娘這才又重新高興起來。
“娘不用這樣,這些果子也多虧了大妹妹和二妹妹看着呢,否則不知道會被小鳥吃去多少,妹妹們吃的這點不礙事的。”
“這樣就好。”方氏欣慰一笑。
又看何文靜疼愛妹妹,更高興了。說實話,以後這兩個女兒出嫁了,能靠的也只有她們哥哥了,兄妹感情好,是好事。
不像何大牛家的何文茂和何文禮,不說疼愛妹妹,還時常搶妹妹的吃的。
剪着剪着,又想起什麼似的問道:“我們要不要給你奶奶家送些?平日他們看見結的這麼些果子,可沒少說東說西,如今咱們全摘了,一點不送估計也會被人說嘴。”
何文靜想了想就說好,那就送些,只不過都由他來挑。
這都是不可避免的,中國的孝道就是這樣,而且這還是古代。比如他現在讀完蒙學了,下一本要讀的就是《孝經》,然後才是《大學》和《中庸》。
在古代,就算父母不慈愛,不偏疼,可是兒女也不能怨懟,有了什麼吃的,更是得時時想着孝敬父母,否則也會被人說嘴,如果名聲壞了,以後他想考科舉要人作保也難。
只是何文靜知道,他爺爺和奶奶要是知道這東西好,肯定會想辦法佔去多半,更會讓他去教他們種,這樣主動去當冤大頭的事情他不想干。
於是,何文靜親自挑了兩串紅紅的葡萄,用一個洗菜的小簸箕裝了,蓋上細布去了何鐵蛋家。
※※※※※※※※※※※※※※※※※※※※
【1】聲律啟蒙書籍介紹,來源網絡資料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