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邁向國際市場的第一步
“東芝終究還是比我們快了一步。”李漢基面無表情的說道。
安正勛露出一個尷尬的笑容,這種問題他不好回答?要怎麼說?難道去抱怨總部反映太慢了么?不,只能說是東芝的速度太快。他們與海川集團的談判甚至只用了一個禮拜就蓋棺定論,三星剛剛跟海川接觸,都還沒有來得及發出自己的聲音就慘遭淘汰,這份心情,外人是無法體會的。
對李漢基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工作失誤,會影響到他日後接班李政賢成為三星的董事長。
然而木已成舟,三星也沒有能力去破壞這一次的合作,只能羨慕又嫉妒的看着倆大對手聯合在一起。
“東芝與海川合作,宣佈他們正式進入了dmp陣營,接下來他們必然會大力的推廣fpod,加速dmp技術在世界範圍的普及程度。”安正勛說道。
李漢基嘆了口氣:“三星原本也可以參與這場盛宴的,可惜啊,終究還是棋差一招。”
三星集團一直沒有一款優秀的便攜式視聽產品,但又覺得為了這麼一款受眾有限的產品而交出閃存專利,又非常的不划算,瞻前顧後的結果就是什麼都沒有撈到。
李漢基又從口袋裏摸出了一枚優盤。
這是海川集團推出的第四款數碼電子產品,前面三款分別是fphone、fpod、掌上電腦。
優盤的技術專利算是這四樣數碼產品中最少的,但這款產品卻能終結現目前的主流存儲模式—軟驅!聽說微軟方面也有計劃,準備在下一次升級作業系統的時候,直接支持USB的接口標準。
若真是這樣的話,那麼閃存技術在未來的兩大應用領域,全都是海川一家研發出來的。
想到這裏,李漢基的心情就變得極端的複雜,他也算是半個專業人士,太清楚移動存儲器未來的市場規模有多大了。
“或許唯一能阻礙海川產品普及的因素,就只有售價了吧。”安正勛說道:“你手中的那枚優盤,市場售價就超過了一百美元,摺合成華夏的貨幣得近一千塊。以華夏目前的人均收入,這種產品肯定是沒什麼市場的。同樣,fpod雖然很便攜,但它高昂的售價也讓這款產品在華夏沒有受到太多的熱捧。所以海川想要制霸市場,就需要縮減閃存晶片的成本,這並不容易,我們可以在這方面繼續下功夫。”
李漢基說:“但他們現在有了東芝……不過你也說得對,總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對手研發進度緩慢之上,我們也應該有自己的節奏。提前一步研發出更大容量的閃存晶片,或許我們還有機會與海川集團一起均分這塊市場。”
李漢基的想法也是蘇清川的想法,他已經讓高新科技產業園成立專門的研發組織來攻克這道難題。當然,想要短時間內吃透從東芝那兒獲取的專利技術,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是一個天文數字,眼下也只能把攻克的主方向確定在解約成本上了。
除了32M的閃存晶片,中晶國際0.35微米的晶圓製程工藝也能生產出更高容量的閃存晶片。
中晶國際的工廠已經進入了最後的封裝階段,設備已經到位就等最後測試,在中晶國際正式啟動之前,那些技術團隊可以先來高新科技產業園,與研發中心的技術人員一起攻克東芝的閃存技術。這中間大概有四個月到六個月的時間,應該足夠了。
黎永城在得知蘇清川的想法之後,說:“那我們就先準備閃存晶片的生產,但我的給你打個預防針,成本是個老大難問題,不可能馬上就降下來。”
“無妨,中晶國際是一定可以活下來的,也就是前期活的艱難點,需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但只要熬過了初期,中晶國際也就能慢慢的活的滋潤起來。”蘇清川笑着說道。
蘇清川敢這麼說是因為他了解日後的發展趨勢,到了零五零六年左右,閃存市場全球產值突破百億大關,海川集團作為四大閃存商之一,再不濟也能拿到百分之十的市場吧,這就是十個億了。全球多少晶圓廠年年虧損,而中晶國際卻能擁有一條非常穩定的盈利渠道,所以沒有必要妄自菲薄,甩開膀子干就完事兒了。
黎永城雖然蘇清川這麼直觀的對未來的了解,但他作為這方面的權威人士,自然也知道中晶國際生存下去是沒什麼問題的,別看炎黃晶圓廠搞得風生水起,但業內人士都知道這就是個空架子,根本不可能對中晶國際產生實質性的威脅,他們能不能活下去都得兩說呢。
炎黃晶圓廠不足為據,黎永城把更多的目光放到了中晶國際未來的發展上。“以中晶國際目前的水準,最多也就能支持一下64M的閃存,再想要提高容量,就得把生產線提上去。”
蘇清川苦笑一聲,說:“0.25微米的晶圓技術不是那麼容易引進的,至少近幾年沒什麼希望,我們還是先夯實基礎吧。而且我覺得,未來三到五年內,閃存容量都不會有階梯式的跨越,64M會是主流。所以我們還有很充裕的時間來想辦法引進更高級別的晶圓生產線。”
“那fpod呢?”黎永城問道。
蘇清川說:“實在不行,也只能請德儀或者是東芝幫我們代加工了。”
一直在旁邊默默聆聽的海川集團首席工程師卓坤說道:“我聽說島國有些企業正在計劃開發移動硬盤技術,這或許是短期內突破容量限制的捷徑,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往這方面發力?”
蘇清川卻搖了搖頭:“我也想多線程發展,但這並不現實,很容易就把研發人員給壓垮,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得把這種有限的精力投放到最重要的地方。何況移動硬盤技術,海外廠商的儲備是我們無法企及的,就算我們分出人手去研發,至少也得兩三年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跨度,足夠那些廠商把相關的技術升級好幾個檔次了。既然我們從一開始就選擇了閃存,那就只能硬着頭皮往前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