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平衡

第四十一章 平衡

不僅是世界政府戰略研究院的科學家們,許正華也有那種感覺。

那便是,這包含了小小地球,億萬星辰在內的浩瀚宇宙,似乎正在變得越來越陌生。

早在救世者文明還沒有降臨之前,早在許正華的“特異M理論”框架還未取得第一個重大突破之前,他就已經預感到,自己的這一套理論,暗示了許多新的變化。

而現在,那些新的變化,似乎正在一點一點的呈現在許正華面前。

這讓他感到茫然,感到恐懼,感到有些無所適從。

他知道,不僅僅是自己,幾乎所有擁有足夠科學素養的人,都會是這樣的感覺。

吳淵院長說道:“我們認為,下一次局勢的重大改變,幾乎必然與某些新的‘變化’有關。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希望你能提供預警,且儘可能的分析這些變化的現實意義。”

“這是我應該做的。”

許正華沒有絲毫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吳淵院長沉吟了一下,繼續道:“許教授,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近幾年以來,我們的地球之上,各種災難發生的頻率,似乎比以往要高出許多。”

如果吳淵院長沒有說出這句話的話,許正華還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他並未受到過各種災難的困擾。

基於他的特殊身份,只要他願意,他就總是能找到設備齊全,安穩平靜的地方進行自己的工作。

不得不說,世界政府的特殊優待,給許正華帶來了一些錯覺。

此刻聽到吳淵院長話語,許正華才反應過來,近些年來,自己從電視、電腦上所看到的有關各地災難的報告,似乎確實要比以往多了一些。

有些是水災,有些是旱災,有些是高溫,有些是極寒,也有地震、火山爆發等。

似乎地球的氣候和地質,相比起以往,都產生了一些變化。

許正華遲疑道:“這不是統計偏差么?”

因為通訊的進步,訊息的傳遞相比起以往更為迅速,人們獲取資訊的手段更為便捷。於是,一些以往只限制在一個小圈子人知曉的某些災難,現在一旦發生,會立刻被全球民眾知曉。

一次又一次的災難報道,便會讓民眾心中生出“災難變多了”的錯覺。但其實災難還是那些災難,並沒有變多,只是以往不知道的現在也有條件知道而已。

吳淵搖了搖頭:“一部分是統計偏差,另一部分則不是。近年來,各種災難的發生確實變得更頻繁了,且最關鍵的一點是,災難的形成,開始不再遵循我們的研究模型。”

“哦?”

“比如,依據地質學研究,兩年前的洪明山地震本不應該發生的,因為那裏地質十分穩定。但它就是發生了。又比如烏耳拉莫奇沙漠的極端低溫,同樣不遵循我們的氣候模型。我們的科學家正在探尋更深層次的原因,但截止到目前還沒有多少收穫。”

這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點。許正華露出了沉思之色。

“你的理論研究,包括近期發生的一些,譬如太陽熄滅事件,超大質量黑洞噴流偏離現象等顛覆了以往研究的發現,給了我們一些啟發。我們產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我們的宇宙,是否真的與以往不同了?”

吳淵現在正在以世界政府戰略研究院院長的身份,在向許正華提問。許正華知道,自己的回答,將有可能真正影響到未來的戰略預判。

但這個問題,他無法回答。

在這段時間之中,他也曾經許多次產生過這種想法,但以往所接受到的科學訓練,每一次都會在這個想法剛剛冒頭之時,便將其掐滅。

他在下意識的迴避這個問題,拒絕就這個問題進行更進一步的思考。

但現在,他無法迴避了。

決策者們靜靜的坐着,靜靜等待着許正華的回答。吳淵院長同樣在靜靜的等待着。

許正華沉默良久,才搖了搖頭。

“我無法就這個問題作出準確回答。”

“你在否認這種可能性嗎?”

“我無法確認,也無法否認。”

吳淵輕輕點了點頭:“我明白了。”

此次會談到此結束。

此時此刻,雖然許正華心中仍舊具有那種面對未知世界的茫然與恐懼,但程度已經降低了許多許多。因為許正華已經真切的感受到,在尋求人類文明獨立自主的這條道路上,自己並不孤單。

有許許多多自己知道姓名,或者不知道姓名的志同道合者,正在與自己一同奮鬥,與自己一同沒有絲毫遲疑,堅定的走下去。

無數個科研院所,無數名科研學者,無數個政府機構,無數名工程師、工人、農民,無數名普通人聯合起來,便是一股這顆地球上最為強大的力量。

而這股力量,便是自己最為可靠的後盾。

……

伴隨着天子代表救世者文明做出了讓步,人類世界再次恢復了平靜。

風險審查委員會再次開始正常運轉,開始研判並分析天子所交付的每一項建造工程,並將其分發下去。因為工程量相比起以往降低了許多的緣故,世界政府也終於有力量對人們的生存環境做出一些改善。

在宏觀調控之下,大量的勞動力從工程任務之中退出,開始從事農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商業、服務業等行業,物資供應雖然仍舊略顯緊缺,但比起前一段時間已經充裕了太多。

關於“滅世”組織的存在,以及莫鴻山在風險審查委員會之中的職務,世界政府採取了默許的態度,但一些暗中的限制與打壓必不可少。

整個局勢,維持着一種微妙且脆弱的平衡。

時間便在這種情況之下慢慢的流逝着,一條條原本不存在於地表的公路貫通了,一條條鐵路、隧道開始有列車奔馳,一艘又一艘的重型船舶下水,一個又一個可以起降重型貨機的機場在地球之上開花散葉。

那個名為澤庫洛島的荒涼小島,現在已經真正成為了世界上最為繁忙的地方。

轉眼間便是三年多時間過去,在某一個晴朗的午後,許正華在電視之上,看到了那貫通了天地的太空電梯第一次開始向太空之中輸送貨物的場景。

此刻,太空電梯太空端還未建成,那裏此刻只有一塊質量為數百萬噸的配重物而已。正是在它的拉扯之下,整條長有四萬多公里的太空電梯才會被扯的筆直。

天子已經親自到達現場,此刻正在姜玉蘭等人的陪同之下現場觀看。

此刻,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條直徑約有十餘米,整體泛着銀白色澤,表面極其光滑的龐大圓柱體。這圓柱體通體筆直,垂直的延伸到了天空之中看不到的地方。

它的地面端深深扎入地下,牢牢的被固定在地球之上,確保它不會被配重物拉走。

在靠近地表的地方,則是龐大的地下基地。來源於全球各地,通過飛機、貨輪、火車、卡車等運載而來的物資,首先會在地下基地中轉,然後分門別類的依靠這座貫通了天地的太空電梯運走。

這龐大的地下基地之中,有總計數萬名人類在其中工作,維持着它的運轉。

此刻,第一次載貨任務即將開始。

電視機前,許正華看到一些吊車將一些鋼錠吊裝到了一個半環狀的載具之中,那載具被運到了太空電梯之前,一名工程師操作了一下,那半環狀載具立刻便吸附到了太空電梯之上。

伴隨着一陣低沉的嗡嗡聲,那半環狀載具開始了緩慢的上升。但許正華分明看到,它下面並沒有東西在推着它,它上面也沒有東西在拉它。甚至於,它與太空電梯那條貫通了天地的主纜繩都沒有直接接觸。

兩者之間,約有一分米左右的距離。

具體的技術細節只有天子知道,人類世界的工程師們只是依照天子給出的圖紙依葫蘆畫瓢製造出來了而已。他們只是隱約知道,這是磁懸浮技術的一種變種,更多的就不清楚了。

每一個半環狀的載具,便是一輛往返於天地之間的“班車”。每一輛班車,最大可以運載五十立方米的物資,最重則可以運載一百餘噸。

而正式投入運行之後,每兩分鐘便會有一趟班車發出,每一天都將會有七百餘趟,將近七萬噸各式物資從地表到達太空。

第一輛班車從地下緩緩升起,又開始向著天空衝去。一開始的時候,它的速度很慢,大約只有每秒鐘幾米的樣子,但隨之加快,很快便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

許正華知道,衝出地球的大氣層之後,它的速度還會再度加快。依據到達節點的不同,這輛班車在兩個小時到一天時間之內,便會從天上返回。

太空電梯主纜繩這一側是上行,另一側則用於班車下行。雙方各行其道,互不干擾。

便在這半環狀班車的一上一下之中,由人類文明製造而出的血液,便被源源不斷的抽到了太空之中。

太空電梯現場,天子抬起頭來,凝望着那看不見的遙遠太空。姜玉蘭也抬起了頭,一同望着那個地方。

她知道,救世者文明的建造力量,即將開始採用這些人類世界生產而出的物資來建造太空電梯的太空端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星空之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星空之上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