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年度決算,碩果累累
29年度決算,碩果累累
光陰似箭,第一個年頭很快就過去了。
“年度財務決算,不妨做一張資產負債表,總結一下經營業績吧。”蔡老師提議道。
“什麼是資產負債表?”海嵐對此很陌生。
“資產負債表(theBalanceSheet)亦稱財務狀況表,表示企業在一定日期(通常為各會計期末)財務狀況(即資產、負債和業主權益的狀況)的主要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用會計平衡原則,將合乎會計原則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交易科目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大區塊,經過分錄、轉賬、分類賬、試算、調整等會計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靜態企業情況為基準,濃縮成一張報表。其報表功能除了企業內部除錯、確定經營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讓所有閱讀者用最短的時間了解企業經營狀況。資產一般是按各種資產變化先後順序逐一列在表的左方,反映單位所有的各項財產、物資、債權和權利;所有的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則逐一列在表的右方。負債一般列於右上方分別反映各種長期和短期負債的項目,業主權益列在右下方,反映業主的資本和盈餘。左右兩方的數額是相等的。”
“這張表格有什麼作用呢?”
“當然有用,沒用幹嘛要煞費周章地去計算呢!資產負債表必須定期對外公佈和報送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係的各個集團(包括股票持有者、長期或短期債權人、政府有關機構)。當資產負債表列有上期期末數時,稱為‘比較資產負債表’,它通過前後期資產負債的比較,可以反映企業財務變動狀況。根據股權有密切聯繫的幾個獨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匯總編製的資產負債表,稱為‘合併資產負債表’。它可以綜合反映本企業以及與其股權上有聯繫的企業的全部財務狀況。”
“這張表能幫我賺錢?”
“應該說,它能幫你評估這間店的賺錢能力。管理者可以從資產負債表中了解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很多企業並非因為虧損而倒閉,一部分是有利潤的,但沒有流動資金。短期償債能力一般由一些指標來衡量。”
蔡老師寫下一個公式: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
“這個比率是統一的嗎?”
“不,沒有統一標準的流動比率,這個比率通常在1.5:1到2:1之間。不同的行業會有明顯差別。但是,流動資產包括現金、存款、有價證券、應收賬款以及存貨等。拿存貨來說,它可以還債,卻無法變成現金。所以,有人在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時會採用速動比率,也就是迅速流動的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的比率。”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
“速動資產聽起來很容易和流動資產混淆啊!”
“速動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有價證券、應收賬款等。你可以這樣理解,流動資產里包含的應收賬款與存貨的變現能力都非常差,都存在高風險,所以應該剔除在外。”
“為什麼呢?它們難道不是資產嗎?”
“萬一你的應收賬款收不回來怎麼辦?”
“……”
“你也不可能直接把存貨給別人,而存貨的變現能力是由市場決定的,非常不保險。繼續回到資產負債表的話題。它能幫助股東了解企業的資本結構,自有資金有多少,欠別人多少錢。負債權益比就是一個能幫你看得清資本運營能力的比率,它是長期負債占股東權益的比率。”
“越高越好嗎?”
“血壓太高好嗎?這個比率當然不是工資,越高越好,太高則債務風險太大。”
“過低呢?”
“倘若太低了,說明你這個企業的運營能力太差勁。一般來說,1:1是最佳的。”
“哦,要均衡!”
“從一張報表裏能看出許多名堂,比如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我主要給你講一講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吧。”
“好!洗耳恭聽。”
“衡量一個企業資產管理銷量高不高,主要標準就是應收賬款和存貨等資產周轉得快不快。”
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應收賬款
存貨周轉率=銷售收入/存貨
“血壓高了低了都不好,那麼這兩個指標到底在什麼範圍內最好?”
“最好別超過20%,就是說,應收賬款和存貨不要大於2個月的收入。否則,你的公司一定存在存貨積壓和回款困難的問題。”
接着,蔡老師畫了一個資產負債表的組成圖。
1.資產
按資產的流動性大小不同,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兩類:
流動資產類由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存貨和待攤費用等項目組成。
非流動資產類由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待攤費用等項目組成。
2.負債
按負債的流動性不同,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兩類:
流動負債類由短期借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應付股利、其他應付款、預提費用等項目組成。
非流動負債類由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組成。
3.所有者權益
按所有者權益的來源不同,由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項目組成。
總之,資產負債表是用以表達一個企業在特定時期的財務狀況,財務狀況是指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及其相互關係。資產負債表是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一等式為理論基礎的,據此可以分析公司的財務狀況。
蔡老師不愧是會計名師,把專業知識都介紹得如此詳細,真不簡單。
雖然會計內容很枯燥,但不嘗試永遠只是紙上談兵。興許,實踐比理論有趣得多!
開店一年,每月報表雖然在蔡老師的幫助下磕磕絆絆地完成,但自己只是個蹩腳的理論家,對於資產負債表這麼深奧的東西,不是看兩眼書就能明白的,還是請蔡老師親自指導完成比較穩妥!
海嵐把所有賬目拿出來給蔡老師過目。
“先別忙着填表!其實,財務報表不是孤立的一張表,而是一套表。分別叫做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千萬別小看這三張表格,所有的有效信息都在裏頭躲貓貓。通過對會計科目的理解,剖析它們,可以得到供股東或管理者使用的信息,用於控制成本、提高盈利、利潤分配等。這三張表,我老頭子當初也琢磨了好些年才學通透,因為沒開過店鋪,永遠都是紙上談兵!”老爺子為人謙虛。看到雅蜜上了正軌,他打心眼兒里開心。
“賽諸葛的人怎麼能這麼謙虛呢?”海嵐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一年來的成果。
“哈哈,丫頭片子,你就別拿老頭子說笑了,你那點小心思我還不知道?嘴巴甜的姑娘真討人喜歡,那咱們就一鼓作氣把這一年的努力做一個總結吧。”
小斯給蔡老師煮了一杯愛爾蘭咖啡,海嵐把所有的數據都準備好,開始吧!
蔡老師先把一張白紙從中間一分為二。
海嵐納悶:撕開做啥用?報表不應該是完整的一份嗎?
“蔡老師,讓您費心了,可您也不用拿我的紙發泄啊!”海嵐有些着急了,不知道老師葫蘆里究竟賣的什麼葯。
蔡老師不慌不忙地解釋道:“不,我老頭子沒有因為今天喝的是咖啡、不是我最愛的奶茶而生氣。咖啡能提神,小斯是對的!我想告訴你們的是,資產負債表其實就是你的資產和資產的來源。發現沒有,我撕開的這兩張紙片,大小完全一致?”
兩個姑娘點點頭,托着腦袋聽蔡老師詳細解釋。
“請看我左手這半張紙,也就是資產負債表的左方,表示的是資金的運用情況。資產是企業、自然人、國家擁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貨幣來計量收支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收入、債權和其他。資產是會計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與負債、所有者權益共同構成的會計等式,成為財務會計的基礎。但是,學術界並沒有對資產總結出一個共同認可的定義。不過,會計學中有一個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簡單來說,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裏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裏取走的東西。”蔡老師的解釋非常專業,“其實理解起來很簡單,左邊的紙片代表的是資產,實際上就是用右邊的紙片所代表的你自己的錢和找別人借的錢換來的。左邊的這半張表示你的資金與設備,詳細地列出即可。右邊的這半張代表你的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這個等一會兒再詳細解釋。我們先把左邊完成!
“所有公司的業務都是從籌集資金開始的。想一想,你剛開店時,手頭一共持有多少現金?八萬元對不對?
“再想一想,開店時一共花費了多少錢買了設備,用設備製造了奶茶和一些衍生產品,最後把這些統統都賣出去,得到多少錢。資金投入后,會轉化成各種形式存在於企業中。當現金買來設備時,就轉化成了固定資產;當你們用這些設備製造出產品時,產成品和庫存也同時產生了;當這些產品被銷售一空時,現金收入會增加。這些所有的動作都是在左邊發生的,需要一點一滴地記錄在案。
“在奶茶店正式開業之前,左右手上的兩張紙片上記錄的應該是以下信息。首先,第一筆開支就是開店初期的費用。錢都花在什麼地方了?還記得嗎?”
“當然記得,第一筆花出去叫我心疼的就是房租和裝修費……這個數字我做夢都記得。”海嵐回憶道。
“別著急,一個一個來,用的是銀行存款還是有現金?”蔡老師推了推眼鏡。
“冰櫃、封口機之類的設備用的是銀行存款,剩下的一些零散支出都是現金。”
“好,這三項支出之後,咱們的財務狀況變成了這個樣子:
“LUCKY先生,按照您的說法,是不是要把資本繼續逐步細化?”海嵐很快領悟到了。
“沒錯!”蔡老師肯定了她的說法,但並沒有繼續在左邊添加科目,“報表因店而異,如果空調和休閑區的一些軟裝都是用資金買來的,也必須算作大額內部裝修費作為資產列出。但這些並沒有花錢,所以我們不要把它們放進來,以免出現混亂。”
海嵐翻開記事本與賬本,回憶道:“其實,還有一部分是入資之後取出來的現金,幾個月前取了一部分現金用作二次裝修費和採購費。”
“看看資產負債表模板,左邊的部分就是資產,閉上眼睛想想,有哪些是屬於資產的?它們分別應該出現在哪個空格里?給你一個專業註解作為提示,試着把每一項資產明細清清楚楚地列進左手的半張紙片上。”
1.資產(assets)
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資產按其流動性可以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
根據定義,資產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1)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如果某一項目預期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就不能將其確認為企業的資產,前期已經確認為資產的項目,如果不能再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也不能將其確認為企業的資產。
海嵐望着大量資產兩眼冒光:“這麼多錢!”
“注意!是預期,不是現在就能幫你賺到錢!”蔡老師嘆了口氣。
(2)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通常在判斷資產是否存在時,所有權是考慮的首要因素。但在有些情況下,雖然某些資產不為企業所擁有,即企業並不享有其所有權,但企業控制這些資產,同樣表明企業能夠從這些資產中獲取經濟利益。
(3)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只有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才能產生資產,企業預期在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資產。
2.資產的確認條件
(1)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可能流入企業。
(2)該資源的成本或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3.資產的分類
(1)按形態分:有形,無形。
(2)是否具有綜合獲利:單項資產;整體資產(車間、企業整體)。
(3)是否獨立存在:可確指資產;不可確指資產(不能脫離有形資產而單獨存在的資產、商譽)。
(4)按時間、持有期限分:短期資產;長期資產。
海嵐磨磨蹭蹭地提筆,托腮,沉思。她有些暈眩,一樣一樣分,能分清楚,這麼多,還真有點反應不過來。
蔡先生提示道:“比如,店鋪買了很多的東西,原材料、紙杯、膠袋等,我這裏就不幫你一一分解了。你按照銀行日記賬和現金日記賬上的餘額總數記入資產負債的相應位置就可以了。付出去的錢並不一定等於潑出去的水。交的房租、付給小斯的工資,雖然這些的確看起來是負債,進了別人的兜,但它們為你產生了利潤,都是為產品銷售服務的。還有一種支出可以為你換來一些實物,比如冰櫃、製冰機等;再比如每月採購的奶精、紅茶、布丁、椰果等,雖然分屬不同的小家庭,但它們有個共同的大家長叫‘資產’。這和我以前跟你說的資產不是同一個概念,這個範圍更大一些。成為資產要符合三個條件:第一個,企業對它有控制權;第二個,是由過去的經濟事項產生的;第三個,可能引起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入。要是你買進來的東西滿足了這三個條件,就可以稱之為資產了。”
為了把資產負債表剖析得更形象,蔡先生把右手的紙片一分為二,說道:“右手手心裏有兩張小紙片,一張是負債,我記得你說過有個朋友也和你詳細討論過負債,還記得嗎?另一張就是所有者權益,也就是公司欠股東的錢。如果有利潤,有兩個去向,一個是存留在企業內部,繼續發展,那就放在盈餘公積裏面;要是股東要求對利潤進行分配,那麼在分配之前,等待分配的錢就放在未分配利潤裏面。”
海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第二步,回顧一下,這一年來的業績。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依然把每月的營業天數設置為30天,每杯奶茶的單價是4元,其他茶飲以及甜品的銷售收入另算。當然,在實務操作中,可不能這麼計算,否則不準確!
有了上面的基礎數據,算一算全年利潤。
材料費+人工費+水電費=144000+50912+12000=206912元(這裏我們就不像一開始那樣把每分錢都攤銷,太複雜,就按照每月的數據進行粗略的計算,目的是為了讓您知道年利潤是怎麼來的)。
加上機器折舊費,費用就高達208012元。
庫存都被當成贈品或者免費嘗試消耗掉了,但是不用太擔心,銷售收入還是很可觀的。
“不對!”蔡老師劃掉這個算式,又把易耗品和開店時的花銷也算進來,因為開店時還投入不少資金用於交房租和裝修,這是不小的投資,必須扣除,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賺了多少錢。
調整好利潤表,用同樣的方法計算全年現金流量,我們就可以往資產負債表裏面添磚加瓦了。
期初數―當期發生額=期末數。
蔡老師告訴海嵐和小斯,資產的內在價值是其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傳統會計準則既不提供歷史的現金流量信息,也不提供未來的現金流量信息,越來越不能滿足投資人的信息需要。因此,美國規定現金流量表為必須編製的報表。此後,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現金流量分析不僅依靠現金流量表,還要結合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要在三者結合的基礎上,分析流入結構、流出結構、流動性、獲取現金能力及財務彈性等方面指標。簡言之,三表並用,所向披靡。掌握的信息越多,勝算就越大。
關於現金流,我們就不再贅述了,賺到錢就好,不用再追究現金流向。但是,我們必須搞清楚這三張表之間的內在聯繫,也不枉辛苦做賬,再補充一些會計知識充充電吧。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報表,是靜態報表。現金流量表也是反映財務狀況報表,卻是動態報表。利潤表是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報表,計算企業的盈餘,其結果以未分配利潤填入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是現金流量表的計算依據,計算出本期現金凈流量加上期初現金等於本期現金。而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之間也有關係,最基本的一點,資產負債表的未分配利潤科目期末餘額,應該等於未分配利潤的起初餘額+利潤表的全年累計凈利潤。還有其他的一些具體科目之間的關聯,那就不是一個科目對一個科目的事了,需要具體分析業務明細。
(以上數據皆為虛擬數據,僅為說明會計原理)
電子商務業界奇才馬雲曾說:“當不好士兵的將軍一定不是好將軍。每個人都喜歡看太陽,但是太陽的背後卻有無數的黑暗。同樣,成功的背後也隱藏着很多的挫折和失敗。任何一個人的成功,別人看到的往往都是表面的光芒,卻看不到其背後付出的巨大代價。”打工時的經驗積累,就是你創業當老闆時的財富資本。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個性和特立獨行的工作方式。長期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或者在老闆的監督下才能完成任務,那樣必定會漸漸失去工作的激情。由此,創業是人人都想追逐的夢想,只是因為各方面的顧慮,才久久不敢立即執行。
像海嵐這樣平時在工作中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的員工,貌似永遠不會創業,卻出乎意料地創業了,奇迹出現了。經歷創業初期的艱辛,通過蔡老師的會計假設前提和經營中的會計核算以及財務策略,漸漸挺過了最困難的時光。
這個世界很喧鬧,我們的心很難變得平靜。然而,內心的安寧絕不是由周遭環境決定的,很多事情倘若急功近利,反而會弄巧成拙。我們必須明白一點:打工是一個人資本積累的過程,不管是經濟上的,還是經驗上的。如果你總是抱怨自己只是一個被壓迫、被剝削的“祥林嫂”,那麼你的創業大門只會因為你的一時衝動被打開,你本身並不具備創業的條件,比如對一個經濟個體的財務管理能力,以及統籌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打過工的人,才能讓自己很快融入創業這個圈子。因為在打工的過程中,你會接觸很多方面的事物,接觸得多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自然就會形成一個特有的理念,在創業時就會掙脫理想主義的桎梏。
除了市場營銷之外,會計學對於經營者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它能教會你如何與金錢做遊戲,遊刃有餘地幫助你讓錢生錢。海嵐只開了一間小鋪子,但這麼小的經濟獨立體就是一個需要獨立核算、獨立經營的單元。事無巨細,這個微型生產製造業的小作坊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心力。干過行政管理工作的她對於應收、應付賬款還是了解一些的,比如找工程公司做基建、與食堂對賬、定期和旅行社結算老總們的差旅費等。小店有小店的好處,只需要弄明白每項會計科目之間的關聯,清楚最重要的數據該填在哪裏就行。幸得蔡老師和神秘好友的幫助,她才能在每一個關卡突破重圍,打破數字瓶頸。她不僅讓雅蜜生存下去,而且將其發展成為當地的文化地標,大大超出了預期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
很多會計行家若是翻閱了這本書,一定會嗤之以鼻。小店鋪只要記錄流水賬、知道店鋪的進銷存狀況即可,沒這麼複雜吧?筆者寫這本書的初衷是為了給首次創業的人看的,將很多知識點放大化了,把每一個數字的來源用文字和數字相結合的方式告之。當然,生意做久了,完全憑感覺也未嘗不可。
開一間奶茶店或者書屋,是每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心愿。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沒有充分的市場調查和資金控制力,以及必要的理財觀念,理想只能成為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樓閣”。
如何讓理想照進現實?學會管控你手裏經營着的小店吧。個人創業,財政大權雖在手,但千萬別讓金錢從指縫中溜走。創業與打工比起來,收益與風險並存。由於很好地運用了相關的會計學原理,雅蜜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按照海嵐原先月薪3000元計算,如果她繼續給老闆打工,一年只有36000元,加上福利費,頂多四五萬元。可是您瞧,自己做主的結果多麼美妙,雖然學習的過程非常坎坷,但也非常具有挑戰性。三倍的收入只是一個開始,以後還有更美好的未來,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