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邊際利潤決定盈虧
8邊際利潤決定盈虧
為了讓第一期的報表好看一些,老菜頭建議海嵐將房租、裝修費待攤到每個月,也就是將工商執照費、圍裙、宣傳單等開辦費一次性計入管理費用,而房租和裝修費則當做長期待攤費用分攤到12個月。因為不懂資產負債表,第一個月的報表是蔡老師幫忙完成的。店內應接不暇的雜事已經讓海嵐頭疼不已,以後再請教蔡老師怎麼做賬吧。
蔡老師瞧見海嵐一臉的愁雲慘淡,安慰道:“別因為這個太擔心,你得想想辦法怎麼保證盈利,或者不虧,抑或是虧到你能承受的範圍。找到了正確的方法,雅蜜就有出路了。”
“唉,可是我都按照這個價格賣了一個月了,顧客們都很清楚。如果我突然漲價,別人會不會掉頭就走呢?但我也不能一直賠下去。”
“其實,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每杯奶茶的真實成本,因為之前我們只是核算了一下奶茶的變動成本,固定成本還沒加進去。等咱們算完了之後,再回頭來看看是應該提高單價還是想想別的法子。據我所知,雅蜜的招牌奶茶還是很暢銷的,這個月銷售出去的基本都是原味奶茶。只要有核心產品,它們就能在未來幫你賺到錢,別太擔心!“
“除了提價,還有別的法子嗎?”海嵐抓破了頭也不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
蔡先生微笑着拍拍她的肩膀:“先別忙着嘆氣,現在咱們撇開會計,說說你的經營。辦法總是有,如果不想讓消費者為你的負債買單,你就得找到辦法,讓銷售收入和成本平衡,也就是不賺也不賠。”
海嵐有些底氣不足:“也只能這樣了,或者我們可以將目標再減一減。”
回顧一下表格:
海嵐從老菜頭那兒知道利潤是怎麼來的,即每杯奶茶的收入―每杯奶茶的材料費=毛利潤,也就是邊際利潤。
邊際利潤(marginalprofit)
我們所謂的邊際收益,確切地說,應該稱為邊際利潤,是指廠商每增加一單位產出所帶來的純利增量,其取決於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
一杯奶茶的邊際利潤反映的是其銷售量能為雅蜜奶茶店增加的收益,簡單來說,就是銷售收入與相應變動成本之間的差額。企業的經營收益減去會計成本,所得到的就是會計利潤。按照中國的財會制度,有銷售利潤、利潤總額及稅後利潤等概念。銷售利潤是銷售收入扣除成本、費用和各種流轉稅及附加費后的餘額;利潤總額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實現盈虧的總額;稅後利潤是企業利潤總額扣除應交所得稅後的利潤。這些概念一般來說,在籌建期暫且涉及不到。
那麼,邊際利潤具體是什麼意思呢?舉個簡單的例子,每增產一杯奶茶,就意味着收入相應增加,盈利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獲得的報酬即邊際利潤。
一個特定單位的產出,應該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稱為可變成本,它大致隨着生產數量而增加或減少;另一部分則是固定成本,它相對而言並不隨着生產數量的變化而變化。固定成本所佔比重越大,那麼這些成本就會分攤到更大數量的產品之上,而邊際成本也就比平均成本越小。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規模收益遞增的現象。相反,如果當成本中可變成本占較大比例時,邊際成本與平均成本的差別就不會很大,規模對收益的影響也就相對較小。
邊際利潤的計算公式為:
邊際利潤(M)=銷售收入(S)―變動成本(V)邊際利潤率是指邊際利潤與銷售收入的比率。
老菜頭接着分析:“為了方便我們決定是否需要降價,我們先得考慮清楚是否能降得起。先把這些已經整理好的數據重新分一下類,看看哪些開支是隨着製作奶茶的杯數增減而變化的,哪些開支是不隨着奶茶杯數而變化的,也就是哪些是變動成本,哪些是固定成本。”
“嗯,水電費、房租、小斯的工資……”海嵐每天睜開眼睛就在算這些費用,盼着哪一天可以統統把它們都賺回來。
“且慢,”老菜頭打斷了她,“你說的這些也都對,不過分攤到每杯奶茶里的成本不能這麼算!”
“老爺子,你知道我這幾天為賣不出奶茶的事愁得多長了好幾根白頭髮。您是財務專家,別賣關子啦,直接告訴我吧!”海嵐做出一副可憐相。
老爺子發話了:“呵呵,好吧!讓小斯給我煮一杯奶茶。”
“哈哈,沒問題,老師的要求絕不是海嵐沒法滿足的。即使滿足不了,我也會想方設法把老爺子哄得開心。”海嵐給老爺子捏捏肩膀。在蔡老師面前,她永遠是童心未泯。
“剛剛您說我的成本算得不準確,需要核算變動成本。那麼,什麼是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呢?”她一臉茫然。
先來了解下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
是指成本總額隨業務量(產量、作業量或銷量)的變動而變動,如企業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變動成本法也稱直線成本法,是變動成本計算的簡稱,是指在組織常規的成本計算過程中,以成本性態分析為前提條件,只將變動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而將固定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並按貢獻式損益確定程序計算損益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企業管理的科學化要求會計為企業內部管理提供信息資料,以作為對經濟活動進行預測、決策、計劃和控制的依據,傳統的全部成本核算法無法適應競爭日益加劇的市場經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企業對會計提出更高的要求,變動成本法開始在西方企業中誕生,時至今日,已普及到西方企業的內部管理。
變動成本法計算盈虧的步驟如下:
銷售收入
減:銷貨成本(已售產品負擔的變動生產成本)
=生產邊際貢獻
減:變動非生產成本
=邊際貢獻
減:固定成本(包括生產的和非生產的)
=營業利潤
變動成本法的優點是:
1.營業利潤隨銷售量的增減而升降,這是企業經理人員所想要的會計信息。
2.便於進行本——量——利分析,有利於銷售預測。變動成本法的基本理論和程序揭示了成本、業務量、利潤之間的內在關係。
3.有利於促使企業管理層重視銷售,防止盲目生產。
4.有利於短期經營決策。
5.有利於編製彈性預算。彈性預算實際上是根據變動成本法的原理編製的,便於企業採取以銷定產,可以隨業務量的變化而機動地調整,具有彈性。
6.有利於成本控制和業績考核。
7.有利於產品成本的計算工作。
而它的缺點是:
1.不符合傳統的成本概念。美國會計學會的成本概念和準則委員
會認為,“成本是為了達到一個特定的目的而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以貨幣計量的犧牲”。依照這個傳統觀點,不論固定成本還是變動成本都要記入產品成本。
2.不能適應長期決策的需要。變動成本法對短期經營決策有明顯的作用,但不適合長期決策。
3.影響徵稅部門的收益和投資者及時取得的收益。變動成本法一般會降低期末存貨估價,降低了營業利潤額,在某種程度上會暫時降低所得稅和股利。
4.成本分解不夠精確。將成本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設的結果,不是一種精確的計算。
拋棄教科書上傳統乏味的專業解釋,看看蔡老師是怎麼理解的。
“我們將前面做好的材料清單和每月固定費用重溫一下,你會發現成本很快地被分成了兩類: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即奶精、茶包、果粉,這些都會隨着奶茶杯數的變化而變化。很明顯,做一杯和做兩杯的用量是不一樣的,這部分成本是在不斷變動中的,且與銷售額等比例增加。倒上幾勺奶精、果粉、一個茶包等等,不到三分鐘,香噴噴的暖手奶茶就上了封口膜,包裝一番便被端出去了。遞到顧客手裏時,這杯奶茶裏面包含着1.5元的變動成本。”
大量生產的優勢在於使用同樣的設備,消耗同樣的人工費用與電費,生產數量越大,則單位製造費用就會越低。也就是說,機器和人工的利用率越高,固定費用就會相應減少。反之,如果生產量低,設備使用率低下,小斯來上班卻沒活兒干,那麼單位產品的固定費用就會增加。因此,加大生產量就能以較低的價格進行銷售,實現薄利多銷。不過,4元已經算是非常物美價廉的誘惑價格了,如果再壓低價格,只怕會引來同行的不滿。你說得對,整條街都賣4元,你初來乍到,憑啥搞惡性競爭,擾亂市場呢?
老菜頭接着進行“校外授課”:
“所謂固定成本,就是指固定不變、雷打不動的成本,不管你一天、一個月、一年賣出去多少杯,這些費用永遠存在。即使你賣出了200杯,還是800杯,遠遠超過了預期的100杯,或者你的人品受到了質疑,一杯都沒有賣出去,或者只賣了50杯,你同樣要付這筆不變的賬單。
“像雅蜜這樣的小店,主要需要考慮房租和設備折舊,其實就是之前我們核算過的每月必要支出,外加海嵐的工資,即11075元。
“然後計算一下,銷售收入減去變動成本,得出的邊際利潤是多少?”
這個問題不需要思考,海藍脫口而出:“2.5元,之前我們早就算過,只是概念不一樣而已。”
沒錯,老菜頭幫她換了個思路,也可以理解為:
每杯奶茶的收入―每杯奶茶的變動成本=邊際利潤,即4元-1.5元=2.5元,這2.5元就是邊際利潤。
我們用每月固定費用11075元,除以邊際利潤2.5元,即4430杯。那麼,每天就必須賣出148杯。
這148杯就是盈虧平衡點,即保本點。只有每天壓148下封口機,對148杯奶茶說聲再見,雅蜜奶茶店才能生存下去。
當實現148杯銷售額時:
每月收入=4430杯×4元/杯=11720元
每日收入=148杯×4元/杯=582元
“看來,和銷售前預測的150杯差不離,別降低目標了,你得拚命靠近這個目標,否則可要賠慘咯。”
老菜頭的話音剛落,海嵐就用手捂住了眼睛,一臉絕望:“原來以為你出馬會讓目標值減少一半,您這麼一動筆,就差兩杯。我愈發沒信心了,看來離歇業不遠了。”
老菜頭狠狠批評了泄氣的老闆娘:“不要總是把困難想像成龐然大物,哥斯拉只會在電影裏面嚇唬女人和小孩,現實沒那麼可怕。想想你每天收到的錢,每天收到148杯×4元=592元,每月收到將近2萬塊的現金,簡直數錢數到抽筋,比起我這個教書的老頭子富裕多啦!要想讓雅蜜的燈一直亮着,加油吧,姑娘!”
蔡先生換了方式鼓勵她,教她算利潤:
利潤=銷售收入-成本
這是企業經營的基礎之一,三個要素互相影響。如果想利潤增大,銷售收入自然要提高,與此同時,成本要不斷降低。所以,上面這個公式可以擴展為:利潤=(單價×銷售數量)-(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剛才咱們說過,若想讓利潤增大,在成本不變的前提下,銷售收入要提高。按照最近的經營狀況,不太樂觀。如果在銷售收入的總額保持不變的前提下,想讓利潤增大,則需要降低成本。咱們剛聊完成本,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部分。你還記得嗎?變動成本是和銷售數量有關係的,賣得越多,變動成本就越高。而固定成本和銷售數量沒什麼關係,是相對固定的。計算利潤還有一個公式:利潤=(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數量-固定成本。如果不打算提價,你可以考慮從砍掉成本着手。
這個公式同時也是咱們計算保本點的基礎。顧名思義,保本點就是使利潤為零的銷售量。咱們要研究的就是這個讓利潤為零的銷售數量到底是多少?
利潤=(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數量–固定成本=0
銷售數量=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這就是咱們計算保本銷售量的公式。現在公式有了,你自己算算,看看就目前的狀況,咱們要賣多少杯才能保本吧。”
“你的確是個好老師,我是個太糟糕的學生,但我不會放棄的。”海嵐在計算器上按了幾個鍵,很快得出了結果。
“哦,我寧願你誇讚我英俊瀟洒。哈哈!”老頑童出其不意的回答化解了當時的嚴肅氣氛。
“老爺子,你先讓我心亂如麻,接着又讓我哭笑不得。呵呵,我發現會計入門容易,真正操作起來一點也不簡單。光是核算成本,就費了好大的勁。看來,我得再用一個月的奶茶換課程聽了,嘻嘻!”海嵐自知沒有學會計的天分,但她非常虛心地接受蔡老師的教誨——做一件事不輕鬆,那一定是技能沒學通。
學習,就是將掌握的基礎知識進行一定程度的延伸,甚至是無限延伸。但此刻,對於海嵐來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只能一點一滴地積累。
想想剛才計算的保本點,也就是盈虧平衡點,作為今日總結:
盈虧平衡點(BreakEvenPoint,簡稱BEP)
又稱零利潤點、保本點、盈虧臨界點、損益分歧點、收益轉折點。通常是指全部銷售收入等於全部成本時(銷售收入線與總成本線的交點)的產量。以盈虧平衡點為界限,當銷售收入高於盈虧平衡點時,企業盈利;反之,企業就虧損。盈虧平衡點可以用銷售量來表示,即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量;也可以用銷售額來表示,即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額。
按實物單位計算:盈虧平衡點=固定成本/(單位產品銷售收入―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蔡老師很喜歡海嵐,因為她夠努力。不管這項事業做到什麼地步,他相信這個女子是可以創造奇迹的。臨走時,他趁海嵐不注意,把奶茶錢偷偷塞給小斯,會意地笑了笑便離開了。
真朋友,危難時見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