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爾虞我詐

第四百二十六章:爾虞我詐

武昌郡,陽新縣。

當下,庾亮和溫嶠守在陽新縣城,他們二人向荊州刺史陶侃暫借了一處安身之所,說起來算是寄人籬下了。

對於陶侃的閉門不見,庾亮雖有怒意,卻也是無可奈何。

不過,他並不甘心如此地等下去。

平叛需要的是兵力,既然荊州有可戰之兵,庾亮想要避開陶侃,由下而上地拉攏荊州軍,從而奪下陶侃的兵權。

“太真,你那邊聯絡的如何了?”

“唉...”

縣府內,庾亮一臉愁苦地望着溫嶠,問了一句后,自己倒是先苦嘆了一聲。

溫嶠,字太真,并州太原郡祁縣人。

溫嶠出身太原溫氏,博學孝悌,善於清談,舉秀才出身,十七歲便被司隸校尉闢為都官從事,司監察百官之職。

永嘉四年,并州刺史劉琨升任平北大將軍,溫嶠為劉琨內甥,素受劉琨禮遇,因此被劉琨命為平北參軍。

隨後,匈奴漢國肆虐中原,晉室皇族、世家紛紛渡江南下,到江東投靠琅琊王司馬睿,而并州孤懸於北方,境內盜賊蜂起,周邊又有石勒、劉聰等強敵環繞。

在此期間,溫嶠輔助劉琨抵抗石勒的攻擊,屢建戰功,被劉琨倚為謀主。

建武元年,溫嶠奉劉琨之命南下,勸進晉王司馬睿承襲晉統,因而深得司馬睿讚賞,並被強留在了江東建康。

素日裏,溫嶠雖然行事乖張,言語粗俗,但他也確實有才學,軍謀上更有獨到之處,軍中不少人對其亦是多以敬佩。

正因如此,庾亮希望憑藉溫嶠在軍中的名望,能夠拉攏荊州軍的部將,從而避開陶侃,組建討伐蘇峻的義軍。

望着庾亮一臉的愁苦,溫嶠笑了笑,回道:“元規,你也無需如此沮喪,咱們雖不能盡調荊州軍,可還是有些幫手的,如此也就夠了。”

聽到溫嶠如此說,庾亮一改頹然之態,急聲問道:“太真,你聯絡到人手啦?他們都是何人呀?”

溫嶠喝了一盞酒,回道:“武昌郡督護王愆期、西陽太守鄧岳、鄱陽太守紀睦,還有幾名軍中的人也都應允了舉兵平叛之事。”

說著,溫嶠放下手中的酒盞,略皺眉頭,繼續道:“當下,元規兄還應該再去請一次陶士行,若他依舊是執意不見的話,那也只能兵諫奪權了。”

“兵諫奪權?”庾亮重複了一句,皺眉道:“若是如此的話,西府那邊會放任不管嗎?”

溫嶠淡然一笑,說道:“他們一定會插手,也一定會派兵約過江陵一線,我倒是希望西府軍參與進來,如此更能帶走荊州軍。”

庾亮不解地問道:“太真,何出此言啊?”

西府兵強馬壯,如果參與進來的話,自己這邊根本占不到任何便宜,庾亮不理解溫嶠為什麼要如此做。

“咱們是以平叛蘇逆,救護天子的名義起兵,為大義之師,如果李峻因此出兵佔據荊州,勢必為天下人所不齒,為荊州軍民所不容。”

“另外,他們必將會把這一行徑視陶侃所為,也會因此徹底脫離陶侃的掌控,隨你我二人東進回歸朝廷,也會隨咱們一同討伐蘇峻的淮北軍。”

溫嶠說著,苦笑地繼續道:“不過,如此一來,荊州只能讓給李峻的西府了,這也是無奈之舉呀!”

庾亮亦是苦笑地點了點頭,他雖是心有不甘,也屬實是無可奈何,只當是權宜之策了。

謀划既定,庾亮也便按着計劃再次趕往江陵城,想要做出最後努力。

然而,他還是沒能見到陶侃。

陶家人說陶侃有要事外出了,並不在江陵城,庾亮雖然聽着一肚子氣,卻也覺得這正是一個好機會。

因此,他乘舟連夜趕回新陽縣,與溫嶠即刻召集人手,籌劃奪取荊州軍權的事宜。

當下,荊州刺史陶侃的確不在江陵城。,此刻的他正坐在旱山腳下的花溪旁,喝着村民的自釀酒,吃着李峻親手烤制的河魚,好一個閑野農趣。

“世回,你多少有些小家子氣了。”

溪水旁,陶侃坐在一塊大河石上,咬了烤魚,望着正在忙着烤肉的李峻,笑着繼續道:“上一次,你到江陵城,我可是請你在高陽池館中飲酒賞景,如今我來了南鄭城,你竟把我領到一個溪水旁吹秋風,這番待客之道可有些說不過去呀!”

李峻聞言,翻弄了一下手中的肉串,笑道:“陶使君,世人都說你清廉儉正,我哪裏敢設宴款待你呀!要不是我家夫人再三勸阻,我都打算到山中挖些野菜回來,你我一人一碗對付個肚飽呢!”

“哈哈哈...”

陶侃大笑了起來,轉頭對着李澈道:“世回若真要如此,那便是在作踐我,有大把的谷糧不吃,我何苦要去吃野菜呢?”

陶侃進入梁州后,在梁州刺史李澈的陪同下,來到了花溪村,雖然從南鄭城到花溪村的路途並不遠,可陶侃卻是見微知著,看到了整個梁州,乃至整個西府所轄之地的昌盛。

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又以食為天。

當下,在這個亂世中,百姓有了溫飽,他們便知曉感恩,也便看到了何為天,有了民心所向,這個天也就有了歸屬,西府能聚攏民意,並非是沒有緣由。

如今,因為江東朝廷的戰亂,導致荊州東的諸郡也不安生,有不少的流民湧進了荊州。

另外,今年荊州少雨,多地竟然出現了旱情,以至於荊州今年的谷糧產量大減,有些家戶早就無米下鍋,已然是斷糧數日了。

陶侃此番前來見李峻,一則是要給李峻一個答覆,再則也是想和李峻討些救急的穀梁,就算施稀粥給斷糧之人,也能讓那些人保住命啊!

聽到陶侃如此說,李峻將烤好的肉串分給身旁的劉熙。

自己拿了七八串遞給了陶侃,笑道:“我家夫人也是如此說,可我害怕呀!怕陶使君找我借糧呀,我不如先哭個窮。”

“你...唉...”陶侃接過肉串,聽着李峻的話,苦笑地嘆了一口氣,頓時覺得手上的肉串沒了香氣。

“哈哈哈...”李峻亦是大笑道:“如何?你說我作踐你,這次就真的戲弄你一番,讓你少吃幾口我的美食。”

陶侃不解李峻的話意,略有遲疑地望了一眼李澈。

李澈笑道:“陶使君,世回在說笑呢,他早就知曉荊州缺糧,今年梁州的秋糧入倉后,世回便命我備下了三萬擔谷糧,待你返回時一併送入荊州。”

陶侃聽到李澈的話,趕忙站起身,整衣扶冠。

隨後,他衝著李峻深施一禮:“世回,陶侃替荊州百姓謝你的救命之恩,也謝你讓西府軍一直在護佑着荊州,陶侃都看在眼裏,銘記在心,從不敢忘。”

李峻擦了一下,上前扶住陶侃的雙臂,笑道:“士行兄多禮啦!李峻不敢說挂念天下蒼生之疾苦,可我也不能看着荊州的百姓餓死呀!漢人本就多災多難,既然投奔了咱們,信任咱們,官府就要護住他們,否則也便不配為官了。”

陶侃沒有說話,點了點頭。

隨後,他退後了一步,再次向李峻施禮道:“武都公,陶侃欽佩你的為人,荊州上下也必當謹記西府的恩惠,天下大亂至此,如今的朝廷竟然一錯再錯,導致了眼下的淪喪。”

說著,陶侃望着李峻,拱手繼續道:“眼下,陶侃做出不承諾,可若是西府收復天下之時,覺得陶侃尚有些用處,請武都公盡可吩咐,陶侃絕無推辭。”

李峻明白陶侃的意思。

當下,建康的晉朝廷尚存,小天子司馬衍亦是繼承了大統,陶侃不想背上反叛朝廷的罵名,所以也便無法直接歸屬於西府。

不過,他做出了選擇,只是在這份選擇中給李峻設置了一個條件。

天無二主,李峻若能收復天下,替代了晉朝廷,他便會俯首稱臣,否則也只能是維持當下的關係。

李峻笑着點頭道:“士行兄,論天下之事尚早,賊寇還在禍亂建康,解決蘇峻才是首要的事情,士行兄的心意,李峻知曉了,也記住啦!”

兩人正在說著話,杜麟快步地走了過來,將一封軍報遞給了李峻。

李峻看着軍報中的內容,雖然神情凝重,眉頭緊鎖,心中卻是暗笑了起來。

“陶使君,你的屬下轉投了庾亮,此刻正在圍困江陵城,穆君逸已經領兵趕過去了。”

李峻的話說得平緩,可陶侃聽來卻似炸雷一般。

“什麼?”陶侃驚愕地望着李峻,接過遞來的軍報。

看罷,他憤怒地罵道:“真是無恥小人,這等卑鄙之事一定是那個溫嶠的主意,我必定要親手斬其首級。”

軍中發生嘩變,這樣的事情不少見,對領兵的人來說也是最致命,許多主將都曾在嘩變中死在叛亂之人的刀下。

陶侃不清楚州府到底有多少人參與了嘩變,也不確定自己對荊州軍的掌控還有多少,僅從西府的軍報來看,應該只剩下江陵城的守軍了。

“江陵城的守將是我的七子陶旗,他所領的兵馬不多,僅有不到四千人,恐怕守不了太久。”

當下,陶侃身在梁州,身邊僅跟隨了不到百人的近衛,若想返回荊州平叛,勢必要與李峻借兵,藉助西府軍的力量奪回掌控權。

另外,庾亮的做法讓他大為光火,同時也對建康的朝廷更加失望,心中最後的一點忠義也隨之蕩然無存。

“士行兄,你莫要擔心,穆君逸會護住江陵城,不會讓你的家眷出事。”

說著,李峻轉頭對杜麟吩咐道:“速告知周靖,命他調集三萬兵馬,由漢中郡太守呂朗領兵,即刻進入荊州參與平叛。”

繼而,李峻不遠處的劉熙喊道:“熙兒,回去告訴你大娘,讓她和大家都收拾一下,咱們要立刻返回南鄭城。”

隨後,李峻望着陶侃,寬慰道:“士行兄,你放心,我會幫你奪回荊州,咱們隨後一同領兵東進,不能讓建康的百姓再受難了。”

李峻沒有提及建康的朝廷,而是要以救民的名義進行平叛,陶侃對此心知肚明,這位西府的統帥,晉朝庭的武威大將軍真的要開始另立門戶,稱霸天下了。

返回的途中,李峻將梁州刺史李澈喚到了馬車上。

“叔父,你讓人通知溫太真,讓他早些去洛陽。”

李峻說著,笑着繼續道:“告訴他,陶侃要斬他首級,別抻個腦袋在那等着啦!”

李澈笑道:“放心吧,我早就和他說過了,君逸會安排人送他去洛陽。”

其實,李峻與溫嶠早就相識。

原主在洛陽為牙門將的時候,就與時任都官從事的溫嶠交情頗深,之後雖然斷了聯繫,但通過劉琨又續上了舊時的情義。

另外,李峻與劉琨的關係不錯,而溫嶠又是劉琨的內甥,這讓二人之間的關係更近了不少。

當下,晉朝廷的根基在權臣,而權臣當中唯王導和庾亮馬首是瞻。王導被困在皇城內,只剩下一個庾亮在四下活動,想要救援建康。

李峻要借用陶侃的手殺了庾亮,而溫嶠就是將庾亮送上斷頭台的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晉末征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晉末征途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六章:爾虞我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