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姥姥

第3章 姥姥

中午的太陽,沒完沒了地曬,沒一點要收工的意思,樹木都有些招架不住了,將葉子縮捲起來,捲成一個個小棒子,樹葉顯得稀疏了。酷熱的天氣也炙烤着田地里幹活的人們,豆大的汗珠簌簌的順着臉頰往下流。

一株枝葉繁茂的梧桐樹下,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懷抱着小嬰兒在輕輕地哼着歌謠。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門口唱大戲。。。。。。。”

雖然在樹底下,但是一點風都么有,悶熱的天氣壓的讓人喘不動氣。孩子兩隻小腳丫不停地搓來搓去,嫩嫩的皮膚被搓的有些泛紅,老人便用她那雙佈滿皺紋的手慈愛的握着,生怕孩子搓褪他自己小腳上的嫩皮。

地里幹完活路過的鄰居走過跟老人打招呼:

“大娘,看孩子哈。在這樹蔭底下怪涼快啊”

“啊,恁從地里剛回來?忙的差不多了吧?”

“還得幾天”

“今年地里莊稼長得好吧?”

“好着唻”

“來的時候小興娘還在地裏頭,這會也快回來了”

“大娘,你看孩子真上心,給小興家中了不少用啊”

姥姥咯咯的笑回應着鄰居。

小興姥姥瘦高個,頭髮沒有完全花白,梳理的很整齊盤在頭上。瓜子臉,眼角跟額頭有許多皺紋,姥姥總是笑眯眯的,她一笑,眼睛就眯起來了,連皺紋好像也在笑,十分的慈愛。愛穿灰藍色的長馬褂,腳脖處綁白色的繃帶,裹着腳。

裹腳也稱纏足,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陋習。中國封建社會評判女子審美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三寸金蓮”,始於五代末,太平天國政權建立后,頒佈了解放纏足令。但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徹底革除了裹足的陋俗。

這種被現代人看來變型的腳,在那個女子以腳小為美的年代裏,卻是最美的象徵。村裏的老人也都是纏腳的,大腳找不到對象,小腳的好找,不纏就會被人家笑話。家人不顧孩子痛苦的叫喊,三尺布條生生將正在發育的腳趾折斷,最終構成尖彎瘦小、狀如菱角的錐形。

小興姥姥那小腳從正面看,像露出變了形的一個肉疙瘩。只有一個翹起的趾頭,依稀可辨上面的指甲。從側面看,腳掌消失腳背凸起,腳長還不及正常長度的一半,整隻腳像一個不規則的三角形。那腳底四個腳趾長短不一地向外轉折,圍繞在以大腳趾為軸心的腳心下面,腳趾的正面成了腳板心,扭曲地壓在了腳板底下……

姥姥抬頭瞅了瞅日頭到晌午了,便抱起小興回家準備午飯。

那時候家家戶戶的灶火屋裏都有一個用麥糠泥和土胚壘砌的灶台,旁邊連着一個木製的風箱。是一個木頭做的長方形的箱子,有半尺寬,近二尺高,有兩根可以拉動的桿,箱子裏有一塊活動的木板,上面綁着雞毛,固定在兩根杆子上前後拉動。風箱的後面有兩個活動的進風口,每一次抽拉,小小的蓋板便會自由開合,吸入空氣,吐出小風,下面有一個往灶台里送風的出風口,拉動時進風口上的活動小板啪啪直響。每到做飯的時候就會會傳出風箱“呱噠噠,呱噠噠”的聲音,風箱聲與裊裊炊煙,構成了一幅極具生活化的小村風景。

姥姥將小興放在一旁玩耍,小興抓着小樹枝嘴裏咿咿呀呀的喊着,像是幫姥姥填柴火。姥姥灌滿水壺放置在泥巴爐子上,找了些乾的樹葉子用火柴點燃,樹葉燃燒的煙嗆的她不停的咳嗽,她小心的吹着爐膛,不一會爐火慢慢的旺起來,將小樹枝還有玉米棒子心填了進去。爐膛內的火勢燒的正旺,汗水很快濕透了她的長衫,黏黏的沾在身上。

“小興,你自己玩,別亂動啊,我沖滿暖瓶就過來了”

姥姥提着水壺回到堂屋沖了暖瓶,將多餘的開水倒了兩碗提前涼着,以便地里回來的小興爹媽解渴。燒滿了水后,便去準備做午飯。

農村條件艱苦,么有白面饃饃跟大米飯,吃的是玉米面大餅子。生活精細一點的人家,由於生活上細水長流,所以每頓菜都能有節制的放幾滴油,以保證經常性的有油吃,雖寡淡但略強於無。

幾滴油下鍋再蔥花炸鍋便聞到一股香噴噴的味道,姥姥=將菜倒了進去,菜里也就稀稀拉拉的有了幾顆油星。然後,再放入芸豆了,土豆了,窩瓜等蔬菜。翻炒后,將發好的苞米面用雙手左右團圓,瞄準大鍋的邊沿啪啪的拍上去。眨眼功夫又扁又圓,個頭勻稱的大餅子就服服帖帖的粘上了大鍋的一圈。蓋上蓋子,貼着鍋邊再蒙上一圈抹布,防止跑氣造成夾生。一切妥帖,填上一灶乾柴,姥姥坐在木頭墩子上拉着風掀,笨重的風掀桿呼哧呼哧的抽着風,蒸汽上勻,便不再添柴,灶坑中的余火足以將鍋內的食物做熟。

大待灶中的火星已完全熄滅,大鍋也不在蒸汽氤氳了。這時揭開鍋蓋。頓時一股鮮美的味道混合著蒸汽一道緩緩升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韶光易逝莫負芳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韶光易逝莫負芳華
上一章下一章

第3章 姥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