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

紫雲

出許原城外,走上四五十里路,便有一片山嶺,山嶺乃是那大雲山的余脈,喚作“突山”。這突山綿延數百里,林深林惡,兼又險陡,蟲蟊野獸,山精狐鬼,時常害人,非當地樵夫獵戶,常人不敢出入。

但人卻不知,在那林子深處,卻其實有一片好山水。

原來那沱江從突山流過來,切開一條山脈,浩蕩東流去。那山岩被切斷,兩岸皆是陡峭山岩,飛流激湍,雲松突兀,間或猿猴白鶴啼鳴,端的神仙景色。

這還不算,那沱江出突山的口子上,江口陡然開闊,便見一片沃野。行船到此,仿若忽然之間天地被一柄巨斧斬開來,視野陡然開闊,人見此景,往往心頭如撥雲見日,鬱憤全銷,所以此處有個名號,喚做“開雲口”。

山岩之上,留下許多名人墨寶,摩崖石刻,也是一絕。

山巔之上,卻矗着一座鐵瓦灰牆的巍峨宮觀,立在山岩之巔,隱於白雲之內,便是晴日,也須看不真切。客人行船到此,聽得黃鐘大呂,抬眼四望,雲霧飄渺,仙音虛無,只覺得人間遠,天庭近。

這便是那天下有名的紫雲觀。

傳言當年散仙李雲房在此食朝霞紫雲不老,證得長生,上華陽天去,留下此地一方勝景。後來有孟一朝,在此修建紫雲觀,流傳至今,歷經七百多年翻修擴建,香火愈盛,成了北方道門的一處大院。

待靠得近了,便見那原本不應有路的山崖之上,也不知道被誰鑿出了一條蜿蜒曲折的棧道。

棧道嵌入白岩之中,兒臂粗細的黑鐵鎖鏈為護欄,沿着石壁扭轉,一直下到沱江江面上,下面用山石壘起來一個方圓一丈的碼頭,停着幾條渡船,隨波蕩漾。

山風吹來,岩壁上的石洞嗚嗚作響,鐵鏈晃晃悠悠,顯盡了蒼涼樸拙。

棧道之上,道士上上下下,碼頭之上,香客來來走走,倒也並不冷清。

沿那棧道往上,走上一兩個時辰,拐個彎便來到一塊石坪前面。抬頭一座欞星門,白雲仙樓,靈芝芳草,怒海揚波,魚龍盪躍,十足的莊嚴雄偉。

星門上書着“紫雲勝境”四個古體大字,用筆渾厚飽滿,氣韻十足。石坪兩邊,栽着兩排五六人合抱的大椿樹,這椿樹頂在常年不息的山風之中,竟然也長得枝繁葉茂,冠如華蓋。

石坪中間,兀然矗着一座光溜溜的石碑,一人大小,無勒無刻,卻不知道為甚立在中間,擋人去路。

石碑後面是一座三界門,三個門洞,大紅朱漆,銅釘鋥亮,十分氣派。那門中道士香客進進出出,頗有幾分喧嚷。

李雲房食朝霞成道之事在中州流傳甚廣,這紫雲觀託了李雲房的名號,也自以靜養打坐、餐霞食氣為根本,輔以採藥燒丹,也多有壽百餘年的。更有第一代掌教孫叔道仿李雲房食朝霞而壽二百年,天下有聞。

歷朝帝王,不論賢愚,都有賜封紫雲觀的,求的無非是一個延壽的法門。紫雲觀也多有道人受詔入天城,幫天子燒制延命丹藥的,倒也博了一些塵世的富貴,將一個道觀打造得恢弘壯觀。

只是那幫道士自己尚不能保全性命,焉能幫助天子延壽?多是緣木求魚罷了。

入了山門,便立着一個大鼎爐。青煙裊裊,被山風吹開來,香漫四處。鼎爐後面,便是主殿,因這紫雲觀供的是那華陽洞主,故此主殿名為“華陽殿”。

華陽殿後,又有大小宮殿,錯錯落落十四五座,鐵瓦灰牆,雕漆精湛,那些道士掃灑得勤,顯得甚是整齊有序。每間宮殿後面,皆有院落廂房,一色整齊,供給道士起居修鍊之用。

繞過了華陽殿和一眾宮殿向旁邊走去,乃是一片稀疏林子,所見都是兩三人合抱的古松,中間白石板鋪着,頭上日光也照不進來,四周圍蟬鳴陣陣,甚是清凈。

走上一陣子,卻見一堵白牆亘在中間,牆高一丈,中間一個門洞,卻見抬頭寫着三個字“眾妙門”。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門洞簡簡單單,名字卻也大氣。

走進去,只見罡風呼嘯,場面一下子空曠起來,原來卻是到了懸崖邊上,只有七八尺的邊兒,腳下一個深溝一眼望不見底,絕壁光滑如鏡,唯有三兩棵古松懸着,靜聽時,只聽得嘩啦啦水打礁岩之聲不絕。

向前望,卻見遠處一片茫茫群山,落在茫茫雲海之下,雲海升降,變化不休,好似蒸了一鍋熱湯。

後面石壁上一個挖進去三尺多的岩洞,前邊用木頭撐起來一檐茅草,中間放着一張桌子,兩張石凳,一個石燈。石壁上懸着葫蘆、葯鋤、蓑衣斗笠等事物。

這個卻正是當年李雲房食氣修仙之所,李雲房食氣成仙,留下這間石屋,一應事物,皆是當初模樣。

石屋前一棵大松樹下,兩個蒲團上一大一小盤坐着兩個道士,卻正在做午課。

那坐在正中的道人,年約五十,一頭皂發烏黑油亮,沒有絲毫雜色,梳成一個道髻,整整齊齊用一根白玉簪子簪着。蓄着三縷黑亮美須,面如黃玉,身上青色大褂,腳上十方鞋。

道人衣着既整齊,面上也慈靜,眉宇之中透出一股出塵之意。

隱約中,兩條白中雜紫的雲氣隨着道人呼吸,從道人兩個鼻孔中收縮進出,化作龜鶴龍虎,聚散不休。雖然是仲夏正午,他卻衣着嚴整,一絲不苟,面上也並無絲毫汗跡。

若是有見多識廣的,便認得出來,這道人正是這一代紫雲觀的主持紫虛真人。

這紫虛道人本名喚作宋道堅,十二歲時便出家入了紫雲觀,因勤奮聰穎,得了真傳,六十二歲的時候接管紫雲觀,執掌着主殿“華陽殿”。

轉眼二十年的光陰,靠着道德高深,為人公允,這紫虛道人在北方道門中素有威望,乃是有道高功。

旁邊坐着的是一個模樣十七八歲的白凈道士,頎長身子,頗有些男生女相,一眼望去,朱唇瓊鼻,丹目柳眉,竟如同那畫裏的金童一般。

只是他打扮卻有些邋遢,一個松塌道髻隨便挽起來,用一根竹簪子亂糟糟的簪着,身上佔着點點油污的青色大褂胡亂裹着,露出發灰的白色內襯。

因汗流過眼睛,這小道士的眼皮也不時抽動着,身子一歪一扭,甚是煞了這神仙風景。

吱吱吱...

一個知了飛上旁邊的樹梢,忽地催命般猛叫起來,配上這燥熱的天氣,一時間四處都是聲音,嘈雜無比。

那中年道士恍若無聞,穩穩端坐,連呼吸都不曾亂動一絲。但那白面的道士臉上卻耐受不住,露出煩悶的表情來,眼角不住抖動,呼吸也急促起來。

“好生悶殺人也!”

過了半刻,那年輕道士猛地從蒲團上跳起來,將手指着那宋道堅,道:“早也打坐,晚也打坐,甚麼時候是個盡頭。忒無趣!忒無趣!卻不打這鳥坐了。”

紫虛道人聞見聲音,胸口一收,將一口真氣吸入丹田,這才緩緩翻開眼皮,望了望那小道士,隨口責道:“昨日方才鬧過,怎又要鬧?修鍊一事,本是日積月累的勾當,焉能急躁得?且沉下心思,許多急躁便拋卻腦後了,體味到靜修的真味,那時候才是入了門徑。”

年輕道士卻嚷道:“我當年在蠻疆聽說你這紫雲觀是有聞的大觀,藏着長生的法門,這才千里迢迢趕來拜師。不料拜入你門下也有兩年,每日只是打坐打坐,幾次三番詢問你,你卻只管和我馬虎卻是怎地?我且再問你,你須莫要誑我:你這早晚打坐,吞雲吐氣的手段,可能長生?”

宋道士一愣,隨而笑道:“我這餐霞食氣,打坐養心的功夫,雖然不能長生,也可延年益壽,百病不侵。”

年輕道士道:“既不能長生,便是白做一場,我練它作甚,莫若下山好。”

宋道士一笑,道:“說的甚麼胡話?那仙道飄渺,世上哪得長生不老的人?你這話語,卻是痴妄了。”

年輕道士將眼一翻,反問道:“你那李雲房祖師如何?”

宋道士笑道:“你這痴兒,神仙之說,以訛傳訛,怎信得它?況便算是有,那山深路遠,波凶浪急,仙人脾性怪異,無有仙緣,怎讓你見到?不如學我這現成的打坐功夫,修身養性,好賴得個長命百歲,病邪不侵。如此逍遙一生,不是好過去撈那水中月,摘那鏡中花?”

年輕道士手一揮,不耐道:“又不能長生,不學!不學!你既然傳不了李雲房的餐霞長生的功夫,便不要虛耗了我的性命。我如今便要下山雲遊去,你若不肯時,我自去便是,你也攔我不得。”

換做旁的人聽了此般大逆不道的話,便要暴跳起來。

宋道人到底是個修養深厚的人,聞了這忤逆之言,卻是笑罵道:“你這潑廝,前番是你百般央求,要拜入門下學道的,收你入門前諸般也都對你講過,你偏以為我在誆騙你,兀自不信,硬要入門。如今入了門不得如意了,卻怎反怪我耽誤你的光陰?着實無禮。也罷,拗你不過,你既耐不住山中清苦,要去雲遊,那我明日為你寫個身份文書,想來你頂着我這虛名,無論在道門還是官府中行走,都無什麼人為難你。你下山之前,再去賬房你劉師兄那裏支三兩銀子盤纏花用,將一身洗漱衣裳收拾整齊了再走吧。”

宋道堅說出此話,也着實是關心,年輕道士卻反道:“出家人來去赤條條,怎這許多挂念?我當年來這裏一身道袍,如今下山也是一身道袍,倒也沒甚牽挂了,那些個俗物,不要不要。”

言罷,竟是甩甩手,自出大門去了,三兩步跨出去,不多時便沒了蹤影。

宋道士見他去了,也不着惱,微微一笑,搖搖頭自語道:“又是一個入迷的,長生...長生...”

說罷,又緩緩閉上雙眼吞吐起來。

不片刻滿山皆靜,只有那知了叫得聒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白石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白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