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仙山頵羝(1)

第一章 仙山頵羝(1)

鴻蒙初開,天地伊始,天神感召上天旨意,執掌宇宙萬物,教化世間生靈,統御四野八方,是為天地主宰。

太古時期,扶桑大帝持混沌聖物混沌鍾入主蓬萊,治理神界。

扶桑大帝與西王母之生父太陽神,初為神界之祖,定鼎神界,震懾萬妖,澤被後世,眾神無不感念其創世功德。

太陽神殞身後,神界無主,眾神便奉其子女扶桑大帝與西王母兄妹為神界之尊,坐鎮神界。

扶桑大帝勵精圖治,將幾經動亂的神界治理的井井有條,神界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

幾萬年來,扶桑大帝與西王母受四野八方朝拜,眾神仙皆心甘情願受其統率。

然而天地間卻不是只有神仙。

世間凡人最多。凡人雖為萬物之靈,但因其生來肉骨凡胎,力量薄弱,無法與六界中力量強大的其他生靈相抗衡,為祈求庇佑,凡人只得年年向神界納貢,依附於最強大的神界生存。

世間自始以來,便有妖魔。

妖界生靈出生低賤,術法與修為有限,也無法與神仙一般長生長壽,與天地共生,卻無法與天地共存。

在各族看來,妖靈始終是不入流的異類。他們先天不足,無法與強大的神界比擬,若想在這世間出人頭地,擺脫千萬年來的宿命,只有兩條路可選:羽化登仙,或,墮入魔道。

若是潛心修行,妖靈也可以成仙,但他們即便是做了神仙,卻也只能是個品階低微的小仙,還是時時會受到其他神仙的排擠與欺凌。

魔界與神界實力不分伯仲,是六界之中唯一可以與神界抗衡的一族。這一任的魔主好戰,許多年來一直不安本分,妄圖染指神界治下力量最薄弱的凡界。他自當上魔君以來,便縱容自己的屬下興風作浪,頻頻滋擾凡界,生了諸多事端,三萬五千多年前,扶桑大帝終於下令,興兵討伐魔界。

神界派出二十多萬神兵與魔界鏖戰許多時日,最終魔界大敗,魔主戰死,魔族群魔無首,各部族大亂,魔界瞬時四分五裂,大傷了元氣,再也無力侵擾凡界。

魔族各部疲憊不堪,開始出現分歧,其中勢力最大的魔族長老杛琁,率先帶領殘餘部族入主魔界王城,自立為君,隨後向神界上奏疏稱臣,神界收兵,世間再也無人敢與神界相抗。

天神本是出自一脈,自古以來便把持着天地間的秩序,神界之中,神與仙雖地位不等,但眾人各守其位,各司其職,許多年來,總算相安無事。

世間動亂殺伐,皆因各人心存私慾而起。

北極天櫃山地處偏遠,位於極北苦寒之地,原由上古尊神冥神九鳳鎮守。

冥神本是上古神祇,性格孤僻冷清,常年獨居於天櫃山,未曾離開過轄地一步,也厭倦神界人情世故,與神界中眾人素來沒什麼交情。

屬地同在北海的北溟四聖強良、禺疆、朱厭、諸犍位屬上古神祇,卻因常年駐守北海,也不受其他神仙待見,遂遭到眾神排斥,與其他諸位神仙積怨漸深。

沒過多久,四人便夥同神獸犼,一齊叛出神族,於北極天櫃山擁冥神為冥尊,自稱冥界,企圖與神界抗衡。

此消息一出,神界眾人紛紛加入聲討冥界的隊列中,眾神仙群情激奮,異口同聲要求嚴懲幾人,揚神界之威,平眾神之怒。

深居天庭的扶桑大帝卻對此事不聞不問,任由諸位神仙上的奏疏在案上積了厚厚的一摞。

此時,冥界趁機迅速吸納足以讓他們壯大的任何力量,之前在神魔大戰中存活下來的妖魔,不甘心淪為神界屬臣,紛紛歸附冥界,他們又網羅了一眾不甘心臣服於神界的神仙,還有一貫心存異心的妖族在自己麾下,以天櫃山為天然屏障,又以冥河為界,與神界划疆而治。

當時妖魔兩界勢弱,冥界勢力卻日益龐大,不容小覷。

三萬年前,冥界冥尊的一紙戰帖,讓僵持了五千年的神冥兩界徹底撕破了臉。

扶桑大帝決定親自迎戰,而主動遞出戰帖的冥界,也只有冥尊九鳳一人出戰。

雙方會戰於北極天櫃山。

那一戰致使崑崙天柱震蕩不休,北極櫃山周圍的水域下沉一尺,也引得櫃山附近的赤水接連斷流了三月,赤水大澤旱了好幾回,其中生靈死傷無數,赤水一族在此役之後,更是差點被滅了族。

當時正值盛夏的凡界,也是連着飄了整整三月的雪,凡界的一些小妖渾水摸魚趁機作亂,凡界亦動亂了好一陣。

此戰最終以扶桑大帝大勝,冥尊身受重傷,退回冥界告終。

之後,冥界便封了冥河,冥族眾人許多年來未曾跨出過冥界半步。

而勝了的扶桑大帝,卻也沒能再回神界,在天地間徹底失了蹤跡。

此戰後,神界驟然失主,眾神仙皆為扶桑大帝的離去震驚錯愕,緊接着,原本安然無事,和睦相處了十幾萬年的神界各神族,卻為了突然空出來的天帝之位失和,不顧往日情分大動干戈,互相征伐,神界處以一片混亂之中。

此時,青蓮聖尊與女媧娘娘不忍見神界內鬥,消耗自身力量,開始四處尋找繼任天帝的人選,之後兩人將凡人公孫氏迎上了天庭,奉為了繼任天帝。

斗得如火如荼的各家神仙,眼見天帝之位始終沒能落到他們頭上,再爭下去下去也沒有意義,便停戈罷斗,當下雖沒握手言和,但神界的內亂卻是止住了。

神界新主駕臨,六界近千年的動亂也隨之結束,天地間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六界眾人親眼目睹着這一戰帶來的所有驚變,但對這一戰發生的端由,卻始終不得而知。

神界換了主人,史籍無論如何都要寫的,但因扶桑大帝與冥尊戰時無旁人在側,也無實據可考,但此時畢竟有關於神界之主,史官們自然也不敢貿然下筆,斟酌許久之後,才謹慎的寫下這樣一段話:《天神史籍之扶桑大帝本紀》載:天皇九百八十一年,扶桑大帝與冥尊戰於北極天櫃山,史稱神冥之役,冥尊不敵扶桑大帝,傷重潰敗,後退回冥界,封冥河,不出。扶桑大帝攜混沌鍾匿,蹤跡不可考。

史籍上也說不出個因果,而史官們這樣的說辭,終究堵不住悠悠之口。

一時間,關於此戰的緣由,神界中眾說紛紜,但那場大戰誰也沒有親眼目睹,眾人都拿不出來站得住腳的證據,種種言論終究只是猜測。

而這件事情,於神界之中流傳了幾萬年,最終成了一段無人證實因果的傳說。

但凡是傳說,大多時候,都要死人的。

但這一戰並非全無好處:神界易主,冥界潰敗,卻也換來了兩族三萬年的太平,也給了接連經歷兩次大戰之後損兵折將,實力大減的神界,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

但神冥兩族從此以後,便實實在在的結下了梁子,雙方明爭暗鬥了三萬多年,雖從未消停,但也只是小打小鬧,卻未曾真的大動干戈。

三萬年後。

許久不起戰事的神界,風平浪靜了好些年,各家神仙們也都拋開修行,只醉心於享樂,懶散的不成個樣子。

也有一眾神仙,或是看厭了塵世紛擾,乾脆離了神界,找一處仙山避世而居,不問世事,悠然自得,樂的自在。

若是許久不翻看神籍,神界的子孫後輩,怕是全然不知道這些人的存在。

孽搖頵羝山與神界其他的仙山相比,沒有恢弘的宮殿,沒有林立的屋宇,也沒有隨處可見的衣飾華美的仙娥,但卻比神界其他的仙山更能讓人記住,不僅是因為頵羝山上有神界最大的扶桑神樹,還因為頵羝山是神界之祖——金烏一族的隱居之地。

說是隱居,卻也不是與世隔絕,頵羝山的山門這幾萬年,也從未合上過。

孽搖頵羝山是東海外地勢最高的仙山,山上靈氣繚繞,很適合修鍊,頵羝山上除了凌暉殿中金烏一族的聖尊一家外,也有許多神階不高的神仙住着。

山上最大的建築當數凌暉殿。

凌暉殿是聖尊一家人在頵羝山上的居所,凌暉殿依山而建,形制四方四正,看着十分規整,是聖尊當初住在昆嵛山上的時候找人修葺的,殿中雖有幾間屋子,卻都不大,各個屋子與牆壁都是用普通的青石磚砌成的,華貴不足,卻溫馨有餘,殿中有山有水,有花有木,處處綠蔭,山上氣候溫宜,住起來也很舒暢。

凌暉殿的地勢相對山上其他的建築民居來說要高出許多,無論站在凌暉殿中哪個犄角旮旯,抬眼一望,整個頵羝山便能盡收眼底。

頵羝山上最大的扶桑樹,在頵羝山上佇立了好幾萬年,怕要比山上許多神仙的年歲都要大些。

扶桑神樹兩兩環抱,相扶相依,挺拔入雲,長在凌暉殿外的青石牆百步以外。

扶桑樹生的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的枝葉上綴着一叢叢的赤槿花,一朵朵赤紅色的花朵緊密的挨在一起,開的很是熱鬧,金黃色的花蕊中溢出絲絲清香,在日光下如同火焰一般燃燒着。

赤槿花與世間其他的花都不盡相同,它生命力很是頑強,一叢之上,一日花開數百朵,朝開暮落,落又復開,朝朝暮暮,生生不息。

頵羝山便是世間唯一可以看到這風景的所在。

扶桑神樹的性子極好,許多年來,無論是過往的鳥獸還是神仙,它都一視同仁,皆是來者不拒。

它一直守護着頵羝山,對頵羝山上的神仙,更是有求必應。

往來的神鳥若是飛的倦了,大可以落在枝頭上棲息,而各家神仙路過頵羝山時,也勢必會專門到扶桑神樹前拜上幾拜,以求神樹庇佑。

後山林茂竹修,青翠籠郁,雲山霧罩,流泉飛瀑,景緻宜人。暘谷的山泉和着錯落有致的竹林,遠遠地望過去,像極了畫仙剛完成的水墨丹青。

六合之間,神仙的居所,再沒比這裏更舒適的了。

上古神祇金烏一族的長輩青蓮聖尊,攜着一個徒弟與兩個孫兒,也住在這孽搖頵羝山上。

隱於神界之外,居於仙山之中,不問世事變化,不理六界紛擾,這日子過得,倒也十分清凈自在。

金烏一族的太元聖母,是混沌孕育的花神,她是世上第一株青蓮所化而來,眾人便也稱她為青蓮聖尊,天地初開時,便生在暘谷,於西海的數歷山上修鍊了十幾萬年後,擁有了無邊的法力。

她是太陽神的妻子,卿珏與卿珩的父親扶桑大帝,是她和太陽神的兒子。

她還有一個女兒,便是貴為神界女仙之首的西王母。

一雙兒女皆為神界之主,聖尊的尊貴不言而喻。天帝與神界眾人尊她為聖尊,卿珏與卿珩兄妹們則是喚她一聲婆婆。

然而聖尊看着很是年輕,眾人面對她時,或許會忘記,她曾經有過一對十幾萬歲的兒女。

眾人只聽說過頵羝山上有位德高望重的聖尊婆婆,而神界中有緣目睹過她真容的,也不過寥寥數人。

但即便無緣見過聖尊,神界眾人亦知道,聖尊的駐顏之術,舉世無雙。

扶桑大帝在神界失蹤后,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無人看管,聖尊便將他們兄妹接了過來,與自己之前收的一個徒兒,住在一起,搬來這頵羝山上,想來也已經有三萬多年。

如今已經幾十萬歲的她,彷彿也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情可做,整日在庭前吃茶賞景,偶爾再去後山上照料親手栽種的一眾花草,過得閑適得很。

話說回來,幾萬年來日日都重複做一樣的事情,任誰都會生出幾分厭煩。

於是,聖尊開始對這頵羝山上整天無所事事,又時常不在身邊作陪的兩個孫兒,率先生了些不滿。

但聖尊起先只是將它藏在心裏,也沒有什麼事情,非逼得她能將這些不滿放上枱面來。

但前段時間,不大的頵羝山上,發生的一件事情,卻讓聖尊受了不小的刺激。

此事全由一副茶盞而起。

幾日前,頵羝山上的一個小仙,說是與宜蘇山的山神情投意合,便請一族的長輩擇了個良辰吉時,嫁了過去。

頵羝山上的眾人,皆是感嘆小女仙嫁了個好去處,不過也有些神仙心生疑惑,心想這宜蘇山與頵羝山距離甚遠,小女仙怎麼會和宜蘇山的山神走到一處去的?

但這畢竟是別人家的家務事,看夠了熱鬧的神仙們,也知道此事與自個沒什麼關係,心中雖有些疑惑,但除了熱衷於在私下討論外,也不好多說什麼,路上偶遇小女仙的家人親戚時,也不過客氣的道聲恭喜。

頵羝山上的神仙眾多,年輕的神仙卻也不在少數,幾乎每年都有那麼兩三個神仙,到了婚嫁的年紀,或是嫁人或是娶妻,各家長輩也熱衷於幫他們張羅婚事,促成良緣。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神界中各處皆是如此,這在頵羝山上,也平常不過,實在算不得什麼大事,也沒什麼稀罕的。

但那小女仙的母親,卻是個性子憨厚的神仙,她不知在哪處聽說了聖尊極愛吃茶,便費盡心思,收拾了一副不錯的茶盞,帶來凌暉殿,投聖尊所好。

天帝之前在神界中定下了個規矩,金烏一族乃是神界最尊貴的神祇之一,神界中無論是誰,都不可擾了聖尊的清靜,眾人沒什麼重要的大事,也不得前去頵羝山上打攪。

這話既然是天帝說的,神界眾人各個都要遵守。

但頵羝山上的眾神仙要想見聖尊一面,也不是什麼難事,只要在凌暉殿前找人通報一聲,聖尊有閑暇,也會見他們一面。

這原本也是行不通的,但因聖尊的孫女卿珩,自小便不是一個能叫人省心的神女,她幼時十分頑皮,常在外面闖禍,不是打了人便是弄壞了旁人的東西,上門來告狀的人絡繹不絕,聖尊無奈,只能允了這個特例。

近年來告狀的神仙少了,也沒有什麼人再去凌暉殿。

仙娥將此事告知聖尊時,正在自己殿中閑坐的聖尊一下子緊張了起來,以為安分了許久的卿珩又給自己闖了什麼禍,便立刻召見了這位大娘。

這位大娘看着很眼生,她見着聖尊后,說話十分的客氣,先是說他一家人在這山上住了這麼久,多虧了聖尊的庇護,又說作為一個小仙,能有這樣的喜事,是受了扶桑神樹的護佑,亦是沾了聖尊的福氣。

聖尊還在琢磨着已經三萬多歲的卿珩這回能幹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但她側着耳朵聽了半晌,也沒從大娘說的話里聽出有關於卿珩的隻言片語,知道她不是來告狀的,這才鬆了口氣。

除卻一些恭維之詞,這位大娘這番話的意思是,女兒嫁了個好人家,他們一家人從此也算是攀上了根高枝,很感謝聖尊之前的照顧,此時他們將要離開頵羝山,理應前來道謝。

這大娘客氣的有些過了。

宜蘇山的山神神階雖然不高,但芝麻官也是個官,山神相比於其他的小仙來說,在神界還是佔有一席之地的。

這位大娘在頵羝山,也就是個小仙,她的女兒若是嫁了個山神,也算是嫁了個好去處。

但他二人的婚事,既不是聖尊親自去保的媒,便與聖尊與凌暉殿都沒什麼干係。

當大娘從箱子中拿出那副茶盞時,聖尊卻瞪直了眼睛,瞧着她手中的茶盞愣了一愣:那副茶盞是用極為珍貴的黃貝製成,整個神界只有宜蘇山上才有,且黃貝極為珍貴,尋常的神仙家,若能拿出來茶盞大的一塊來,已是不容易了,這可是一整副茶盞,不說做工繁雜,就看這茶盞的成色,便已十分的難得。

聖尊對那副茶盞的喜愛溢於言表,便同那大娘客氣了幾句,沒什麼原則的將東西收下了。

半晌之後,她吩咐殿中的仙娥將這位大娘帶去寶庫,挑一兩樣好東西,算是聖尊送給新人的賀禮,之後將她客客氣氣的送出了凌暉殿。

聖尊瞧着這副黃貝茶盞,臉上露出了許久未見的笑容。

頵羝山上的聖尊愛茶,凌暉殿中眾人喝的茶,也都是聖尊親自烹出來的。

每年時節一到,聖尊便會吩咐卿珏到別處尋些花草,帶到頵羝山上來,聖尊會將它們與茶葉放在一處,烹出不同的味道,這是聖尊除了喝茶之外唯一的興趣。

愛茶之人自然也是喜歡收集茶盞的,不論是何種材質的茶盞,在她的房內,也都有一兩套。

聖尊張羅這些茶盞也費了些許功夫,若是碰到極為喜愛的,也捨得拿任何珍貴的東西去交換。

她對這些茶盞極是愛惜,沒將他們入庫存放,而是放在了自己的寢殿中,旁人不經她允許,是萬萬不能隨便碰的。

就連身為頵羝山的少主卿珩,也在聖尊的茶盞上吃過不小的虧。

卿珩幼時貪玩,一次去聖尊房中玩耍,不小心打碎了聖尊珍藏的一副瓷質茶盞,平日裏和顏悅色的聖尊,卻在這時變了臉色,當即便罰卿珩回房,抄寫完了三百遍《丹元錄》,才將她放出來。

這本《丹元錄》,那時便成了卿珩這輩子最討厭的書冊。

而剛剛收的這副珍貴的茶盞,卻勾起了聖尊別的心思。

她先從這茶盞想到不久前成了婚的小女仙,又從這從未見過面的小女仙身上,想到之前未曾想過,但卻很要緊的一樁事來。

雖然她自己也很清楚,這兩件事情,本身就沒有什麼大的關係,但一時想起來,便是再難放下了。

凌暉殿中自己的兩個孫兒,年紀也不知道比這小女仙長了多少,終身大事卻仍舊沒個眉目。

聖尊這才意識到,頵羝山上的神仙,年紀如同自己的兩個孫兒的神仙,生的孩子,也大多能跑能跳了。

之前確實是她疏忽了,竟忘了這兩個孫兒早已成年了一萬多年,也都應該成家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赤水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赤水謠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仙山頵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