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
隔天一早,唐林在第一聲雞叫時就起了床,收拾好后,和大哥木頭一起出發了,走到村口時,看了一眼那個簡陋的日晷,寅正一刻(4:15分),心下一松,看來這次不會遲到了。
唐木唐林出發后,唐家三個兒子就到竹林里去挑選竹子了,這片竹林在村子的西邊,是一片小竹林,沒有主人,偶爾村子裏的人會去砍些竹子用,特別是在入秋時,即使竹子不經燒,但也聊勝於無。
唐明挑選的很仔細,這可是要給兒子做水壺的,不能太大了,兒子拿不動,也不能太小了,裝的水少。唐石倒是沒這顧慮,木頭已經很大了,大點的竹筒他也背得動。
唐竹就幫着兩個人一起挑選合適的竹子,想趁着這一次多做幾個竹筒,這樣以後去鎮上就可以在路上多帶些水了。
他們挑選好了竹子,砍斷後,扛到了周大家裏,周大他們剛吃完朝食,要出去種地了,看到唐家兄弟,停下步伐,問道:“唐老大,你們這麼早拿着竹子過來,是要做什麼東西嗎?”
“是啊,你也知道,我們家兩個小子去了私塾,既然去念書了,就想着找你做兩個背籮,最好有蓋子的。”唐石扛着竹子,雖然累,但說到兒子念書的事情,滿臉都是笑意。
周大昨天就聽說了唐叔家的兩個孫子去了李家村上了私塾,今日一看到他們,立馬打聽其中的細節,特別是束脩方面的,問的特別細。
唐明看到周大旁邊的半大小子,想想這個孩子也已經8歲了,難不成周大也動了心思?不過,現在也不管這個,還是請周大做背籮要緊。
打聽了七七八八,周大立刻說:“這幾根竹子做背籮夠了,不過做之前要準備蠻久的,要不這樣,我這裏有之前就劈好了的竹篾,今天先做一個,你們先用,剩下的一個幾天後再來拿,怎麼樣?”
“那真是太好了,我們還正在發愁這幾天要怎麼辦呢!”唐石滿口答應。
反而唐明最近一直在愁錢的事情,對花出去的錢敏感了很多,就問:“那這兩個背籮,要多少錢?”
“這背籮,我們拿去鎮上賣,一個8文錢,不過你們砍了竹子,那就算一個6文錢,怎麼樣?”周大的婆娘一聽,怕周大直接說不要錢,直接走過來說。
以前還真出過這種事,同一個村子的,周大抹不開臉,就沒有要錢,結果倒好,整個村子的人都來拿了,周大的婆娘一想起這事兒就來氣。
“那就麻煩周大哥了,我等下去找我娘拿錢,嫂子你也知道我們家的錢財少,要不做幾個竹筒當個添頭,可以嗎?”
唐明想到這個竹筒以後是要放在背籮里的,所以還是請手藝好點的周大幫忙做一下,至少水不會把書本和紙弄濕。
“好啊,沒問題的,是要給木頭林子做的吧?那我給你們多做幾個,弄得嚴實一點。”還不等自家婆娘說話,周大就滿口答應,使得周大嫂子看他的眼神都不對了。
還未到辰初(7:00),唐木和唐林已經到了私塾里了,李先生還沒來,私塾里只有五六個孩童,昨天過來也只是粗粗地打了個招呼,午休時間還不長,還沒怎麼接觸過。
這些孩童兩三人聚在一起,說著村子裏的各種事情,唐林聽了一耳朵,就知道他們都是李家村人,父母送他們來只是認幾個字,有天賦的都去鎮上的私塾學了。現在私塾里最大的有八九歲,最小的就是唐林了,才五歲。
唐林記得表哥李多好像也來私塾里讀過,不過外公說他少了根讀書的筋,學了三四年只認識些常見的字,連《三字經》都背不出,就讓李先生勸了回去,現在去了鎮上的木作坊當學徒。
很快,李先生就進來了,又帶着大家念了一遍《三字經》,看來不管年齡大小,大家的進度都是在《三字經》裏的,唐林突然有些懷疑,該不會李先生只教啟蒙書籍吧?
就算再怎麼不了解古代,唐林也知道在古代考科舉,最基本的就是要讀好四書五經,當然《三字經》也是很重要的。
這樣一想,唐林凝神,跟着李先生念。邊念,還按自己的理解,想這句話的意思,等到先生講解的時候,比較一下,這樣可以提高對於這些書籍的理解,增強理解能力,畢竟考科舉,除了記憶要好,理解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之後,到了先生檢查的環節,李先生點了幾個人背誦昨天的內容,背得好的表揚一下,背不出來的,也不多說,直接就讓他們坐下了。
只有那些在別人背書時發出聲音的孩童,李先生才會動用教鞭打他們,這樣一看,唐林放心了些,至少不會挨揍,一旁的唐木更是長舒了一口氣,發出了些聲音,惹得李先生看了過來,唐木立刻捂住嘴巴,坐得筆直。
等那個正在背誦的孩子結束后,李先生立刻就讓唐木起來背書,發現他背不出來的時候,在桌子上敲了敲,訓斥幾句后,才讓他坐下,隨後,叫了唐林。
唐林這次決定出個頭,至少讓李先生知道自己是個可造之材,給自己多佈置些課業,也為以後繼續求學打下基礎。
所以,唐林把《三字經》全部背了下來,只是選擇性的停頓了幾處,再繼續往下背。
李童生剛開始的時候還不在意,聽到昨日所學的地方,也只是比較讚賞罷了,可到了後面一段,李童生的神色就不一樣了。
要知道從唐林入私塾到現在,也就一起跟着念了三遍《三字經》而已,可現在他居然能背誦出來,就算這是最簡單的啟蒙書籍,可對於孩童來說,每天朗誦,用功苦讀也要花費幾個月時間,而唐林只跟着念了兩三遍,就能把這些背下來,足可見其天賦。
在私塾里的其他孩子,看到唐林一下子就把自己學了好久的《三字經》背了出來,年紀小的少不更事,並無感覺。年紀大的略知道一些的,看着唐林背書這般流利,除了羨慕外,還有一些嫉妒,嫉妒他讀書的天賦這般好。
唐木看着二弟這般聰慧,心下有些複雜,畢竟他已經七歲了,爺爺說的話他聽得懂一些,知道家裏只供得起一個人念書,而二弟背得如此好,讀書的天賦比自己高多了,不用想也知道家裏肯定會選擇供二弟讀書,即欣喜又有些失落。
等到唐林背誦完后,李童生問他:“唐林,你以前可背過《三字經》?”
唐林知道這是李童生想要確認自己的天賦,就說:“學生以前沒有背過,只是在鎮上聽其他人念過前面幾段。”
唐林中規中矩的回答,在以前,他的確念過《三字經》前面幾段,而且,自己的記性的確是好,這點不需要隱藏,不過要是李先生問其中的意思了,還是要收一收的,能背說明你記性好,但要是還理解了其中的意思,那就是神童了,在古代,神童可不是那麼好當的。
可就算如此,也夠李童生高興許久了,除了一部分是因為他的天分,更多的是因為收到一個有天賦的孩子,教他啟蒙,就算他以後考上了秀才,那也得叫自己一聲先生,以後對外還可以說自己是一個秀才的啟蒙老師,這其中的好處可不少。
“能聽幾遍后就把《三字經》背誦下來,唐林你的天分不錯,那你可知其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李童生問道。
“先生,學生不是很明白。”就算唐林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他也不說了,他是唐五歲,一個五歲的孩子。
後面,唐林的待遇和其他孩子明顯分開來了,李童生將一整本《三字經》拿了出來,交給唐林,雖然只是暫時借給他學習,但這也很了不得了。
在給其他人佈置了課業后,李童生就專門教唐林一個,將其中的意思一句句分開講,這樣更便於孩子們理解,這可是李童生這麼多年教書教出來的經驗。
到了下午,李童生拿着塊光滑的木板,一隻毛筆還有一杯水,讓唐林蘸着水在木板上練字,先學一學握筆的方法,再練一練簡單的筆畫。
寫了一小會兒,唐林的手就開始發酸,李童生見了,嘆了口氣說:“也罷,是我過於心急了,你還小,腕力不足,今天先到這兒吧,你把這本書拿回去,記得多看多背,把今天我說的記住,就行了。”
“是,先生。”唐林一口答應了下來,把書本小心的藏到自己的身上,和先生告別後,就跟着唐木一起回家了。
回家路上,唐林依然在背《三字經》,不過這次他是完整地背了兩遍,一邊的唐木也跟着他一起,剛開始,憋着一股勁兒,跟着唐林一句句念,唐林也會等他,可後來,那口氣就散了,只有唐林還在背。
背完后,唐林就思索怎麼練字,家裏沒紙沒筆,這些東西的價格太高,家裏供應不起,可如果不練,以後字就好不到哪裏去,現在文人都是觀字識人,要是一手爛字,那可不行。
又想:先生之前說了只要能將《三字經》通讀一遍,再說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把那支筆當獎勵送給我。有了筆,用筆在木板上練字,練的好了再寫到紙上去,這樣應該能省一些紙張。現在我的腕力不足,記得之前好像有書法家在手腕上系沙包來增強自己的腕力。
唐林低頭看了看自己那細小的手腕,立刻給否決了,還是先練筆法吧,在太陽還沒落下前,在院子裏蘸水練,把字先寫端正了。
突然,唐林想起了以前爺爺玩的轉核桃,既可以增強腕力,還可以鍛煉手的靈活性,現在雖然沒有核桃,但轉木球也可以吧,下次可以去求求表兄,看看他有沒有辦法。
心下有了決定,唐林鬆快了一些,連走路的速度都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