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歸附 姦細

第十八章 歸附 姦細

“你是說突厥人退走一事?”李湛也站住了腳,反問道。

劉聞道點點頭,又接着慢慢向前走,“是啊,他們退走是一定的,可咱們的安穩日子,怕是也到頭了。”

李湛有些不同意他的話,什麼叫安穩日子?自從來到甘露川,他沒覺得哪天安穩過。不過眼前不是說那些的時候,他一邊走,一邊問道:“劉兄能斷定他們就是阿史那越彌的部下么?”

“不會錯了,去年阿史那越彌率部來襲伊州,在城外劫掠的便有這些人,內中有個獨眼的,我倒還記得清楚。”劉聞道語氣低沉,帶着幾分憂慮,“若存,你怎麼想?”

李湛聽他這麼問,便說道:“只要阿史那越彌一日不除,咱們就一日不得安寧,更何況這新城本就是咱大唐在西域最……”他一時找不到詞,說“前沿”好像不合適,“前線”就更不用說了,於是話鋒一轉,“目前咱們能做的,便是早日將這新城築起來。我想到那時,至少能有自保之力吧。”

劉聞道卻搖了搖頭,說道:“以我看,阿史那越彌不知道咱們在此築城屯田便罷了,待他知道后,定會前來襲擾。”

李湛遲疑片刻,問道:“能否說服他歸附大唐呢?”

劉聞道搖頭道:“他若是願意歸附,何至於流落于山野之中,此人是個有些野心的,加之出身王族,又有部眾相隨,豈會甘心歸附?”

李湛想了想,又說道:“明日是否派王火長送劉老丈等人去伊州,同時給賀都督上報今日之事……。”

劉聞道點頭應道:“就按你說的辦吧。”

兩人又走了一陣,登上南門的城牆。這裏尚未完工,城上坑坑窪窪,散亂堆放着許多石料,李湛尋處平整的石頭坐了下來。劉聞道也走的有些乏了,卻只是站在城上,手扶城碟,回望城中。

“我卻覺得,還是有希望的。”李湛坐了片刻,忽然沒頭沒腦的說了一句,劉聞道訝然反問:“什麼……希望?”

李湛站起來,走到劉聞道身邊與他並肩而立,說道:“自東突厥始滅,胡人自幽州至靈州,被置順、祐、化、長四州,其人居長安者且近萬家,可見我大唐器度宏大,兼容並蓄,乃包容萬物之胸懷,膽氣豪壯,以歸胡而居京師重地……我實在想像不出,他阿史那越彌帶着那點殘部能有什麼作為。”

他停了一下,稍稍喘了口氣,接著說道:“這是大勢,阿史那越彌若是能認清時勢,歸附就只能是他唯一的選擇,若強與大唐為敵,恐怕是螳臂當車,自不量力。”

李湛說出這番話,並非心血來潮,穿越以後他雖然因為貶官的身份被賀都督擱置了一段時間,卻讓他更快的了解了身處的時代,與後世來自各種渠道獲得的雜駁印象不同,這種來自身邊、來自生活中的體會讓他對這個時代有了更加清晰、也更加細緻的認知,再結合後世所獲得的知識,使他的眼界又顯得比身邊的人更加廣博,也更為理性。

劉聞道卻對他的高談闊論有些不以為然。李湛慷慨激昂的說辭既沒有引起他內心的共鳴,也沒有打動他緊閉的心扉。

他只是有些詫異,詫異這個風評不佳的年輕人所表現出來的種種。

劉聞道從來沒有和李湛有過多麼深入的詳談,他其實和李湛一樣,是個貶官,然而他又和李湛不同,仕途遠比李湛要艱難坎坷的多。

他出身貧寒,常受鄉鄰族人欺凌,所以自小便立志要出人頭地,然而屢次受困於考場之中,不得已以某州刺史紀室入幕,后受舉薦,得以複試選補授官,之後更是小心翼翼,戰戰兢兢的在官場之上摸爬滾打了十幾年,才終於謀得了一個從六品戶部某司郎官。

可即便是他再怎麼明哲保身,處處謹慎,還是莫名其妙的遭人暗算,遠遠的發配到這西域邊城來。許是他得罪了人,許是他成為了別人的絆腳石,或者僅僅是官場傾軋中無辜的誤傷——這些對他來說又有什麼區別?

這也使他原本就顯得嚴肅冷漠的外表,更不容易使人接近,城府也越發的深沉了。

從這個年輕人身上,他看到的不是被貶官后的沮喪失落,而是一種從容自若的態度和與傳聞不同的豁達開朗,這就和傳聞中的李湛形成了非常強烈的對比,至少讓劉聞道時常會有一種傳聞不實的感覺。

劉聞道雖然對李湛的話不置可否,可是對李湛這種積極的心態還是頗為欣賞的,他轉開話題,說了些伊州的風物民俗,言語間,對自己生活了兩年的地方亦頗有幾分感情。

李湛聽的非常認真,也許是穿越后養成的習慣使然,對於一切未知的事物,他都有着非常濃厚的興趣,並常常記錄下來——倒不是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只是出於對筆記的信任。漸漸的這也成為了他的愛好。

也許在這一點上,他還是受益於後世養成的自我教育這一方式。

待兩人從南門城上下來,夜已頗深,那些火把也漸次熄滅,只有幾處營火,依舊燃燒着。

劉聞道暫住在南門這邊,所以李湛便獨自一人向西門走去,雖然有些疲乏,卻仍慢慢走着,並不急於回帳內休息。

經過劉老丈等人的帳篷區時,李湛無意中瞥見一個黑影在火光中一閃而沒,消失在帳子之後,他頓時警惕起來,難道——是姦細?

李湛確定了那黑影消失的方位,輕手輕腳的摸了過去。

不巧的很,就在李湛看到那黑影的時候,天上烏雲卻遮住了明月,只有些許火把的光亮,照出個時隱時現的人影。看他穿着短衣,身材矮小,腳步卻邁的甚急,不多時,就繞出了這片帳篷區,卻不知為什麼停了下來。

李湛見此人鬼鬼祟祟的,越發認定是個姦細,怪不得劉老丈的商隊一出高昌就被突厥人盯上了,想來就是此人做了什麼手腳,留了印跡——卻不知道他又要搞什麼鬼花樣?須得捉住證據,免得他抵賴不認。

這姦細似乎是在辨別方位,又像是觀察城內的地勢,藉著遙遙火光,李湛見他矮着身子,匆匆的向城中那座小山包跑去——其實,離着劉老丈等人的帳篷區也並不遠。

李湛見他並沒有去登那山上的高台,反而轉到山下一堆亂石之中,隱沒了身子。

看了看地勢,李湛躡手躡腳的從一邊繞了過去,然後慢慢的抽出短劍,低下身子探頭向那黑影藏身的地方望去。

夜空中那朵烏雲隨風飄散,皓月當空,清冷的月光之下,眼前的一幕讓李湛目瞪口呆。

“你是說突厥人退走一事?”李湛也站住了腳,反問道。

劉聞道點點頭,又接着慢慢向前走,“是啊,他們退走是一定的,可咱們的安穩日子,怕是也到頭了。”

李湛有些不同意他的話,什麼叫安穩日子?自從來到甘露川,他沒覺得哪天安穩過。不過眼前不是說那些的時候,他一邊走,一邊問道:“劉兄能斷定他們就是阿史那越彌的部下么?”

“不會錯了,去年阿史那越彌率部來襲伊州,在城外劫掠的便有這些人,內中有個獨眼的,我倒還記得清楚。”劉聞道語氣低沉,帶着幾分憂慮,“若存,你怎麼想?”

李湛聽他這麼問,便說道:“只要阿史那越彌一日不除,咱們就一日不得安寧,更何況這新城本就是咱大唐在西域最……”他一時找不到詞,說“前沿”好像不合適,“前線”就更不用說了,於是話鋒一轉,“目前咱們能做的,便是早日將這新城築起來。我想到那時,至少能有自保之力吧。”

劉聞道卻搖了搖頭,說道:“以我看,阿史那越彌不知道咱們在此築城屯田便罷了,待他知道后,定會前來襲擾。”

李湛遲疑片刻,問道:“能否說服他歸附大唐呢?”

劉聞道搖頭道:“他若是願意歸附,何至於流落于山野之中,此人是個有些野心的,加之出身王族,又有部眾相隨,豈會甘心歸附?”

李湛想了想,又說道:“明日是否派王火長送劉老丈等人去伊州,同時給賀都督上報今日之事……。”

劉聞道點頭應道:“就按你說的辦吧。”

兩人又走了一陣,登上南門的城牆。這裏尚未完工,城上坑坑窪窪,散亂堆放着許多石料,李湛尋處平整的石頭坐了下來。劉聞道也走的有些乏了,卻只是站在城上,手扶城碟,回望城中。

“我卻覺得,還是有希望的。”李湛坐了片刻,忽然沒頭沒腦的說了一句,劉聞道訝然反問:“什麼……希望?”

李湛站起來,走到劉聞道身邊與他並肩而立,說道:“自東突厥始滅,胡人自幽州至靈州,被置順、祐、化、長四州,其人居長安者且近萬家,可見我大唐器度宏大,兼容並蓄,乃包容萬物之胸懷,膽氣豪壯,以歸胡而居京師重地……我實在想像不出,他阿史那越彌帶着那點殘部能有什麼作為。”

他停了一下,稍稍喘了口氣,接著說道:“這是大勢,阿史那越彌若是能認清時勢,歸附就只能是他唯一的選擇,若強與大唐為敵,恐怕是螳臂當車,自不量力。”

李湛說出這番話,並非心血來潮,穿越以後他雖然因為貶官的身份被賀都督擱置了一段時間,卻讓他更快的了解了身處的時代,與後世來自各種渠道獲得的雜駁印象不同,這種來自身邊、來自生活中的體會讓他對這個時代有了更加清晰、也更加細緻的認知,再結合後世所獲得的知識,使他的眼界又顯得比身邊的人更加廣博,也更為理性。

劉聞道卻對他的高談闊論有些不以為然。李湛慷慨激昂的說辭既沒有引起他內心的共鳴,也沒有打動他緊閉的心扉。

他只是有些詫異,詫異這個風評不佳的年輕人所表現出來的種種。

劉聞道從來沒有和李湛有過多麼深入的詳談,他其實和李湛一樣,是個貶官,然而他又和李湛不同,仕途遠比李湛要艱難坎坷的多。

他出身貧寒,常受鄉鄰族人欺凌,所以自小便立志要出人頭地,然而屢次受困於考場之中,不得已以某州刺史紀室入幕,后受舉薦,得以複試選補授官,之後更是小心翼翼,戰戰兢兢的在官場之上摸爬滾打了十幾年,才終於謀得了一個從六品戶部某司郎官。

可即便是他再怎麼明哲保身,處處謹慎,還是莫名其妙的遭人暗算,遠遠的發配到這西域邊城來。許是他得罪了人,許是他成為了別人的絆腳石,或者僅僅是官場傾軋中無辜的誤傷——這些對他來說又有什麼區別?

這也使他原本就顯得嚴肅冷漠的外表,更不容易使人接近,城府也越發的深沉了。

從這個年輕人身上,他看到的不是被貶官后的沮喪失落,而是一種從容自若的態度和與傳聞不同的豁達開朗,這就和傳聞中的李湛形成了非常強烈的對比,至少讓劉聞道時常會有一種傳聞不實的感覺。

劉聞道雖然對李湛的話不置可否,可是對李湛這種積極的心態還是頗為欣賞的,他轉開話題,說了些伊州的風物民俗,言語間,對自己生活了兩年的地方亦頗有幾分感情。

李湛聽的非常認真,也許是穿越后養成的習慣使然,對於一切未知的事物,他都有着非常濃厚的興趣,並常常記錄下來——倒不是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只是出於對筆記的信任。漸漸的這也成為了他的愛好。

也許在這一點上,他還是受益於後世養成的自我教育這一方式。

待兩人從南門城上下來,夜已頗深,那些火把也漸次熄滅,只有幾處營火,依舊燃燒着。

劉聞道暫住在南門這邊,所以李湛便獨自一人向西門走去,雖然有些疲乏,卻仍慢慢走着,並不急於回帳內休息。

經過劉老丈等人的帳篷區時,李湛無意中瞥見一個黑影在火光中一閃而沒,消失在帳子之後,他頓時警惕起來,難道——是姦細?

李湛確定了那黑影消失的方位,輕手輕腳的摸了過去。

不巧的很,就在李湛看到那黑影的時候,天上烏雲卻遮住了明月,只有些許火把的光亮,照出個時隱時現的人影。看他穿着短衣,身材矮小,腳步卻邁的甚急,不多時,就繞出了這片帳篷區,卻不知為什麼停了下來。

李湛見此人鬼鬼祟祟的,越發認定是個姦細,怪不得劉老丈的商隊一出高昌就被突厥人盯上了,想來就是此人做了什麼手腳,留了印跡——卻不知道他又要搞什麼鬼花樣?須得捉住證據,免得他抵賴不認。

這姦細似乎是在辨別方位,又像是觀察城內的地勢,藉著遙遙火光,李湛見他矮着身子,匆匆的向城中那座小山包跑去——其實,離着劉老丈等人的帳篷區也並不遠。

李湛見他並沒有去登那山上的高台,反而轉到山下一堆亂石之中,隱沒了身子。

看了看地勢,李湛躡手躡腳的從一邊繞了過去,然後慢慢的抽出短劍,低下身子探頭向那黑影藏身的地方望去。

夜空中那朵烏雲隨風飄散,皓月當空,清冷的月光之下,眼前的一幕讓李湛目瞪口呆。

“你是說突厥人退走一事?”李湛也站住了腳,反問道。

劉聞道點點頭,又接着慢慢向前走,“是啊,他們退走是一定的,可咱們的安穩日子,怕是也到頭了。”

李湛有些不同意他的話,什麼叫安穩日子?自從來到甘露川,他沒覺得哪天安穩過。不過眼前不是說那些的時候,他一邊走,一邊問道:“劉兄能斷定他們就是阿史那越彌的部下么?”

“不會錯了,去年阿史那越彌率部來襲伊州,在城外劫掠的便有這些人,內中有個獨眼的,我倒還記得清楚。”劉聞道語氣低沉,帶着幾分憂慮,“若存,你怎麼想?”

李湛聽他這麼問,便說道:“只要阿史那越彌一日不除,咱們就一日不得安寧,更何況這新城本就是咱大唐在西域最……”他一時找不到詞,說“前沿”好像不合適,“前線”就更不用說了,於是話鋒一轉,“目前咱們能做的,便是早日將這新城築起來。我想到那時,至少能有自保之力吧。”

劉聞道卻搖了搖頭,說道:“以我看,阿史那越彌不知道咱們在此築城屯田便罷了,待他知道后,定會前來襲擾。”

李湛遲疑片刻,問道:“能否說服他歸附大唐呢?”

劉聞道搖頭道:“他若是願意歸附,何至於流落于山野之中,此人是個有些野心的,加之出身王族,又有部眾相隨,豈會甘心歸附?”

李湛想了想,又說道:“明日是否派王火長送劉老丈等人去伊州,同時給賀都督上報今日之事……。”

劉聞道點頭應道:“就按你說的辦吧。”

兩人又走了一陣,登上南門的城牆。這裏尚未完工,城上坑坑窪窪,散亂堆放着許多石料,李湛尋處平整的石頭坐了下來。劉聞道也走的有些乏了,卻只是站在城上,手扶城碟,回望城中。

“我卻覺得,還是有希望的。”李湛坐了片刻,忽然沒頭沒腦的說了一句,劉聞道訝然反問:“什麼……希望?”

李湛站起來,走到劉聞道身邊與他並肩而立,說道:“自東突厥始滅,胡人自幽州至靈州,被置順、祐、化、長四州,其人居長安者且近萬家,可見我大唐器度宏大,兼容並蓄,乃包容萬物之胸懷,膽氣豪壯,以歸胡而居京師重地……我實在想像不出,他阿史那越彌帶着那點殘部能有什麼作為。”

他停了一下,稍稍喘了口氣,接著說道:“這是大勢,阿史那越彌若是能認清時勢,歸附就只能是他唯一的選擇,若強與大唐為敵,恐怕是螳臂當車,自不量力。”

李湛說出這番話,並非心血來潮,穿越以後他雖然因為貶官的身份被賀都督擱置了一段時間,卻讓他更快的了解了身處的時代,與後世來自各種渠道獲得的雜駁印象不同,這種來自身邊、來自生活中的體會讓他對這個時代有了更加清晰、也更加細緻的認知,再結合後世所獲得的知識,使他的眼界又顯得比身邊的人更加廣博,也更為理性。

劉聞道卻對他的高談闊論有些不以為然。李湛慷慨激昂的說辭既沒有引起他內心的共鳴,也沒有打動他緊閉的心扉。

他只是有些詫異,詫異這個風評不佳的年輕人所表現出來的種種。

劉聞道從來沒有和李湛有過多麼深入的詳談,他其實和李湛一樣,是個貶官,然而他又和李湛不同,仕途遠比李湛要艱難坎坷的多。

他出身貧寒,常受鄉鄰族人欺凌,所以自小便立志要出人頭地,然而屢次受困於考場之中,不得已以某州刺史紀室入幕,后受舉薦,得以複試選補授官,之後更是小心翼翼,戰戰兢兢的在官場之上摸爬滾打了十幾年,才終於謀得了一個從六品戶部某司郎官。

可即便是他再怎麼明哲保身,處處謹慎,還是莫名其妙的遭人暗算,遠遠的發配到這西域邊城來。許是他得罪了人,許是他成為了別人的絆腳石,或者僅僅是官場傾軋中無辜的誤傷——這些對他來說又有什麼區別?

這也使他原本就顯得嚴肅冷漠的外表,更不容易使人接近,城府也越發的深沉了。

從這個年輕人身上,他看到的不是被貶官后的沮喪失落,而是一種從容自若的態度和與傳聞不同的豁達開朗,這就和傳聞中的李湛形成了非常強烈的對比,至少讓劉聞道時常會有一種傳聞不實的感覺。

劉聞道雖然對李湛的話不置可否,可是對李湛這種積極的心態還是頗為欣賞的,他轉開話題,說了些伊州的風物民俗,言語間,對自己生活了兩年的地方亦頗有幾分感情。

李湛聽的非常認真,也許是穿越后養成的習慣使然,對於一切未知的事物,他都有着非常濃厚的興趣,並常常記錄下來——倒不是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只是出於對筆記的信任。漸漸的這也成為了他的愛好。

也許在這一點上,他還是受益於後世養成的自我教育這一方式。

待兩人從南門城上下來,夜已頗深,那些火把也漸次熄滅,只有幾處營火,依舊燃燒着。

劉聞道暫住在南門這邊,所以李湛便獨自一人向西門走去,雖然有些疲乏,卻仍慢慢走着,並不急於回帳內休息。

經過劉老丈等人的帳篷區時,李湛無意中瞥見一個黑影在火光中一閃而沒,消失在帳子之後,他頓時警惕起來,難道——是姦細?

李湛確定了那黑影消失的方位,輕手輕腳的摸了過去。

不巧的很,就在李湛看到那黑影的時候,天上烏雲卻遮住了明月,只有些許火把的光亮,照出個時隱時現的人影。看他穿着短衣,身材矮小,腳步卻邁的甚急,不多時,就繞出了這片帳篷區,卻不知為什麼停了下來。

李湛見此人鬼鬼祟祟的,越發認定是個姦細,怪不得劉老丈的商隊一出高昌就被突厥人盯上了,想來就是此人做了什麼手腳,留了印跡——卻不知道他又要搞什麼鬼花樣?須得捉住證據,免得他抵賴不認。

這姦細似乎是在辨別方位,又像是觀察城內的地勢,藉著遙遙火光,李湛見他矮着身子,匆匆的向城中那座小山包跑去——其實,離着劉老丈等人的帳篷區也並不遠。

李湛見他並沒有去登那山上的高台,反而轉到山下一堆亂石之中,隱沒了身子。

看了看地勢,李湛躡手躡腳的從一邊繞了過去,然後慢慢的抽出短劍,低下身子探頭向那黑影藏身的地方望去。

夜空中那朵烏雲隨風飄散,皓月當空,清冷的月光之下,眼前的一幕讓李湛目瞪口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朝完美生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唐朝完美生活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八章 歸附 姦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