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伐木 橫刀

第十六章 伐木 橫刀

第二天早起,李湛先去看了看伐木進展的情況。

天山多塔松,沿着雪線之下,密密叢叢,枝椏重疊。塔松主幹粗大筆直,雖然枝杈繁多,但用來搭建房屋、構築夯土夾牆最好不過。

今天這組人是由王大樹領頭的。

這傢伙雖然長的丑,可是手裏的斧頭用的極好,他也不是只會用蠻力,而是先選中棵成材的大樹,繞着看上一圈,有時候還伸出手摸摸樹皮,然後便稍稍退一步,先側身扭腰,再猛然轉過身揮動大斧,斧刃便深深嵌入樹榦之中,緊接着他用力拔出斧子,自下而上的再劈一斧。

最多不過這麼四五斧下去,他便讓出位置,讓別人順着他砍出的凹槽繼續砍伐,自己則去尋下一棵樹。

這片林區之內,到處響動着聲音,雪屑從抖動的樹杈上紛紛揚揚的灑落下來,落在人們的臉上,**的背脊上,馬上就融化了。

人們吆喝着,閃避着倒下的大樹,那松樹被放倒的時候,發出“喀嚓喀嚓”的響聲,枝椏碰撞到另一些樹,嘩啦啦的直響到平躺在雪地里。

李湛和王大樹聊了幾句,一邊走,一邊看着。

他的心被這場面撩撥得發熱,壯實的漢子們揮動斧頭,木屑紛飛,粗長的繩子捆縛起被砍倒的原木,兩三個人便拖拽起來送下山,特別巨大的則被人們兩邊夾持着抬起來,運到山下的木料場去。

邊軍們大多喜歡用刀斧,而不是鋸子,一方面是因為順手,另一方面,則是鋸子本來就不多,都拿到木料場那邊用了。畢竟砍伐下來的這些松木,還得進一步加工。有的需要剖做木板,有的則鋸成木樁。

李湛怕濫砍濫發造成水土流失,之前便指定了伐木的範圍和數量。他不知道這麼做會有多大效果,只求無愧於心吧。

從伐木區轉到採石礦,李湛騎着那匹走馬晃晃悠悠的走了小半個時辰。

這邊也是人聲鼎沸,熱氣騰騰的,石匠們喊着號子,叮叮噹噹敲打着山石,青灰色的石料堆砌起來,地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塊,硌腳。

踩着這些碎石,李湛忽然有了主意,這些石子用來鋪路,不是很好的材料么?至少,在新築的城裏,應該把路面鋪成石子的吧?

不知不覺中,他已經開始在腦海中構想未來的甘露城是個什麼模樣了。

那一定會很美,當朝陽從東方遠山的薄霧中升起,金色的陽光一定會染遍這座草原上的新城,從被夜露滋潤的發亮的松木望樓,到街上平整的碎石路面;從城外風吹草地現牛羊,到城內馬嘶人喧熱鬧繁華……

略轉了轉,李湛便帶馬回到了營地。

此時已經是晌午時分了。

天氣很好,晴空之下,殘雪漸融,綠色又大片大片的出現在李湛的眼前。緊挨着營地的屯田地頭裏,遷戶們忙着補種。

對於人手的安排,李湛和劉聞道商議之後,決定讓遷戶分批輪班,又大概劃分了幾火人,對應着伐木、採石、開掘地基、搭建夯土夾牆、瞭望木塔以及運料等等事情分別安排了人。

這些工也不白做,每日收了工,便由劉聞道記下,每五日領一次工錢,工錢有糧食,也有鹽巴,任遷戶自選。

兩天後,天氣更暖,營地前的無名河水位暴漲,想來是因為山上降雪融化,匯聚成溪又流入河中了吧。

這八百六十戶人家,兩千多口子人,為了生存,在這片土地之上辛苦勞作,已經播種下了希望,這裏將成為他們繁衍生息的第二故鄉,成為他們新的家園。

隨着天氣轉暖,築城的進度也日漸加快。李湛知道,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他得在突厥人發現之前,將城牆先修築起來。

賀平不可能再給他多餘的軍隊來防禦了,遷戶也是軍人,至少在李湛眼裏,他們是半農辦耕的軍人。他得依靠他們,仰仗他們。

然而沒有武器的軍人算不上真正的軍人,李湛為了軍器馬匹,專門下了次山,找到賀平軟磨硬泡,弄來了六十多匹軍馬和一百多套皮甲,其他步槊、長矛、鉞、戟共三百支,大小盾牌及刀斧闊劍共兩百多,以及硬弓五十張,矢六百。另有磨刀用的礪石、以及披風、皮帽、行藤等雜物。

李湛也給自己領來一把橫刀。

而且,是把上品橫刀,用侯富貴的話說,“這口鑌橫刀怕直貳仟文錢咧。”①

貳仟文錢,對於現在的李湛來說也有了相當清楚的認識,一千錢一貫,一貫錢一兩白銀,這兩千文錢就是二兩白銀呢。

二兩白銀那就是兩石米。兩石米按照李湛的估計,換算成公斤就是一百二十多公斤,唐朝米貴,這把刀算的上是寶刀了。至少,在侯富貴眼裏它就是。

想想也對,李湛記得《水滸》中,楊志賣寶刀的時候,被牛二同學如此奚落道:“什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也切得豆腐。”

在這一點上,宋朝的破落戶牛二和大唐的邊軍遷戶侯富貴倒是英雄所見略同。

然而一分錢一分貨,這刀它確實值兩千文錢。

這把橫刀直刃單鋒,刀尖卻不像劍那麼鋒利,而是有着大切面的鈍角,給人一種厚重沉穩之感。吞口護鄂也沒有後世的刀那麼繁複,短短的護鄂顯得簡潔利索,很有力度。

刀柄很長,纏繞着細密的繩索,沒有多餘的裝飾,這才是真正的兵刃。刀口整齊,斜面逆光看去,刀脊上泛起層層波光,宛若一泓秋水,卻不是秋水的婉約沉靜,盡只是冷冷殺伐之氣。

李湛不希望用到它,然而有了它,卻覺得心中踏實了許多。也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手持利刃膽自生吧?如果那天夜裏自己有了這把橫刀在手,便是再來幾個暴徒也全然不懼。

這次回伊州,還在路上的時候,李湛想到再見紫茵,心中便不由的激動起來,更多了幾分略顯急迫的期待——在甘露川時,他不是沒想過紫茵,只是沒這麼強烈罷了。

紫茵又何嘗不想念李湛,不過是暫別了七八天,她便覺得時日漫長的如同冬夜般難熬。

由於是來辦事,李湛也便沒有多留,和紫衣一起吃過夜飯,便依舊回了都督府,先找了蘇文燦,大大方方的將自己和紫茵的事情說了,並請他平日派人留意紫茵住處的安全,蘇文燦說幾句玩笑話,笑着應了。李湛便自己的住處休息。

兵器甲仗運回甘露川之後,崔虎很是高興了一陣,他分到了一套皮甲,以及全副步兵裝備,如果不是他不喜歡騎馬,李湛還想再分他匹軍馬。

對於突厥人,遷戶中的邊軍大多是打過交道的,還是以命相搏的方式。

所以他們得知突厥的殘兵敗將很有可能來襲擾家園之後,提的最多的就是武備。為此,崔虎還專門找過李湛數回。

待邊軍們領了軍器,李湛便又把精力放回到修城一事上了。

甘露川多雨,夯土造城時便與伊州城牆不同,工匠們用大鍋熬了許多樹皮草根,按着比例拌入夯土之中,李湛倒是提了個法子,將中等粗細的原木在火上烤焦,其實就是碳化表層,然後楔入石料地基中,再貫以橫木,用塗了桐油的繩子捆縛緊了,連成網格狀。

之後便是在兩邊用厚實的松木板材搭建夾牆,待夾牆穩固之後,再逐次填埋夯土。

夯土用的不是泥土,而是濕潤的粘土,其中還有許多植物纖維。待夯土倒進了夾牆之後,就由身強力壯的邊軍漢子用平整的大石塊夯實。

這些石塊上綁着粗實的繩子,由四人對角拉拽,一起用力時繩索緊繃,石塊便高高的揚起來,之後讓其順勢墜落下來,將夯土砸凹下去,如是往複。十幾組人同時操作起來,那聲響便如同戰鼓,擂的大地都有些顫抖了。

到了五月中旬,南門已經初具規模,沿着小河向兩端各延伸出百十步土牆。東門由於最先動工,完成的最好,不但牆體已成,便是城上的垛口也都用青石砌好了。

除了北面地勢較高,所以先只填埋了石基之外,西邊城牆最短,因此先立了城門,只待南北兩邊城牆完成之後再最終合攏。

李湛按照計劃,在那座無名小山之上,讓匠人和遷戶們築起了一座高壘。站在壘台之上,甘露川秀美風光,盡收眼底——雖然這不是觀景台。李湛倒是經常在夕陽西下的傍晚來這個高台上眺望,那群野馬幾乎隔上幾天便來。

而那個桀驁不遜的傢伙,依舊形單影隻。有時候離的近了,李湛甚至能看到它那圓鼓鼓的眼睛,不過終究看不真切,這也讓李湛對它越發好奇了。

這一日收了工,李湛剛吃罷晚飯,就聽木屋之外隱隱的馬蹄聲起,他納罕道:“怎麼今天這群野馬來的這麼早了?”

心中疑惑着,便出了門,才走出去兩步,就聽城西吵吵嚷嚷的,隱約有人喊道:“突厥人來啦!”

——————註釋——————

①關於橫刀的價格,也是估算,可查的資料在唐天寶二年交河郡市估案中,記載了橫刀價格,大谷三O八四文書云:

1.鑌橫刀壹口輸石鉸上直錢貳阡伍伯文次貳阡文下壹阡捌伯文

2.鋼橫刀壹口由鐵鉸上直錢玖伯文次捌伯文下柒伯文

第二天早起,李湛先去看了看伐木進展的情況。

天山多塔松,沿着雪線之下,密密叢叢,枝椏重疊。塔松主幹粗大筆直,雖然枝杈繁多,但用來搭建房屋、構築夯土夾牆最好不過。

今天這組人是由王大樹領頭的。

這傢伙雖然長的丑,可是手裏的斧頭用的極好,他也不是只會用蠻力,而是先選中棵成材的大樹,繞着看上一圈,有時候還伸出手摸摸樹皮,然後便稍稍退一步,先側身扭腰,再猛然轉過身揮動大斧,斧刃便深深嵌入樹榦之中,緊接着他用力拔出斧子,自下而上的再劈一斧。

最多不過這麼四五斧下去,他便讓出位置,讓別人順着他砍出的凹槽繼續砍伐,自己則去尋下一棵樹。

這片林區之內,到處響動着聲音,雪屑從抖動的樹杈上紛紛揚揚的灑落下來,落在人們的臉上,**的背脊上,馬上就融化了。

人們吆喝着,閃避着倒下的大樹,那松樹被放倒的時候,發出“喀嚓喀嚓”的響聲,枝椏碰撞到另一些樹,嘩啦啦的直響到平躺在雪地里。

李湛和王大樹聊了幾句,一邊走,一邊看着。

他的心被這場面撩撥得發熱,壯實的漢子們揮動斧頭,木屑紛飛,粗長的繩子捆縛起被砍倒的原木,兩三個人便拖拽起來送下山,特別巨大的則被人們兩邊夾持着抬起來,運到山下的木料場去。

邊軍們大多喜歡用刀斧,而不是鋸子,一方面是因為順手,另一方面,則是鋸子本來就不多,都拿到木料場那邊用了。畢竟砍伐下來的這些松木,還得進一步加工。有的需要剖做木板,有的則鋸成木樁。

李湛怕濫砍濫發造成水土流失,之前便指定了伐木的範圍和數量。他不知道這麼做會有多大效果,只求無愧於心吧。

從伐木區轉到採石礦,李湛騎着那匹走馬晃晃悠悠的走了小半個時辰。

這邊也是人聲鼎沸,熱氣騰騰的,石匠們喊着號子,叮叮噹噹敲打着山石,青灰色的石料堆砌起來,地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塊,硌腳。

踩着這些碎石,李湛忽然有了主意,這些石子用來鋪路,不是很好的材料么?至少,在新築的城裏,應該把路面鋪成石子的吧?

不知不覺中,他已經開始在腦海中構想未來的甘露城是個什麼模樣了。

那一定會很美,當朝陽從東方遠山的薄霧中升起,金色的陽光一定會染遍這座草原上的新城,從被夜露滋潤的發亮的松木望樓,到街上平整的碎石路面;從城外風吹草地現牛羊,到城內馬嘶人喧熱鬧繁華……

略轉了轉,李湛便帶馬回到了營地。

此時已經是晌午時分了。

天氣很好,晴空之下,殘雪漸融,綠色又大片大片的出現在李湛的眼前。緊挨着營地的屯田地頭裏,遷戶們忙着補種。

對於人手的安排,李湛和劉聞道商議之後,決定讓遷戶分批輪班,又大概劃分了幾火人,對應着伐木、採石、開掘地基、搭建夯土夾牆、瞭望木塔以及運料等等事情分別安排了人。

這些工也不白做,每日收了工,便由劉聞道記下,每五日領一次工錢,工錢有糧食,也有鹽巴,任遷戶自選。

兩天後,天氣更暖,營地前的無名河水位暴漲,想來是因為山上降雪融化,匯聚成溪又流入河中了吧。

這八百六十戶人家,兩千多口子人,為了生存,在這片土地之上辛苦勞作,已經播種下了希望,這裏將成為他們繁衍生息的第二故鄉,成為他們新的家園。

隨着天氣轉暖,築城的進度也日漸加快。李湛知道,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他得在突厥人發現之前,將城牆先修築起來。

賀平不可能再給他多餘的軍隊來防禦了,遷戶也是軍人,至少在李湛眼裏,他們是半農辦耕的軍人。他得依靠他們,仰仗他們。

然而沒有武器的軍人算不上真正的軍人,李湛為了軍器馬匹,專門下了次山,找到賀平軟磨硬泡,弄來了六十多匹軍馬和一百多套皮甲,其他步槊、長矛、鉞、戟共三百支,大小盾牌及刀斧闊劍共兩百多,以及硬弓五十張,矢六百。另有磨刀用的礪石、以及披風、皮帽、行藤等雜物。

李湛也給自己領來一把橫刀。

而且,是把上品橫刀,用侯富貴的話說,“這口鑌橫刀怕直貳仟文錢咧。”①

貳仟文錢,對於現在的李湛來說也有了相當清楚的認識,一千錢一貫,一貫錢一兩白銀,這兩千文錢就是二兩白銀呢。

二兩白銀那就是兩石米。兩石米按照李湛的估計,換算成公斤就是一百二十多公斤,唐朝米貴,這把刀算的上是寶刀了。至少,在侯富貴眼裏它就是。

想想也對,李湛記得《水滸》中,楊志賣寶刀的時候,被牛二同學如此奚落道:“什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也切得豆腐。”

在這一點上,宋朝的破落戶牛二和大唐的邊軍遷戶侯富貴倒是英雄所見略同。

然而一分錢一分貨,這刀它確實值兩千文錢。

這把橫刀直刃單鋒,刀尖卻不像劍那麼鋒利,而是有着大切面的鈍角,給人一種厚重沉穩之感。吞口護鄂也沒有後世的刀那麼繁複,短短的護鄂顯得簡潔利索,很有力度。

刀柄很長,纏繞着細密的繩索,沒有多餘的裝飾,這才是真正的兵刃。刀口整齊,斜面逆光看去,刀脊上泛起層層波光,宛若一泓秋水,卻不是秋水的婉約沉靜,盡只是冷冷殺伐之氣。

李湛不希望用到它,然而有了它,卻覺得心中踏實了許多。也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手持利刃膽自生吧?如果那天夜裏自己有了這把橫刀在手,便是再來幾個暴徒也全然不懼。

這次回伊州,還在路上的時候,李湛想到再見紫茵,心中便不由的激動起來,更多了幾分略顯急迫的期待——在甘露川時,他不是沒想過紫茵,只是沒這麼強烈罷了。

紫茵又何嘗不想念李湛,不過是暫別了七八天,她便覺得時日漫長的如同冬夜般難熬。

由於是來辦事,李湛也便沒有多留,和紫衣一起吃過夜飯,便依舊回了都督府,先找了蘇文燦,大大方方的將自己和紫茵的事情說了,並請他平日派人留意紫茵住處的安全,蘇文燦說幾句玩笑話,笑着應了。李湛便自己的住處休息。

兵器甲仗運回甘露川之後,崔虎很是高興了一陣,他分到了一套皮甲,以及全副步兵裝備,如果不是他不喜歡騎馬,李湛還想再分他匹軍馬。

對於突厥人,遷戶中的邊軍大多是打過交道的,還是以命相搏的方式。

所以他們得知突厥的殘兵敗將很有可能來襲擾家園之後,提的最多的就是武備。為此,崔虎還專門找過李湛數回。

待邊軍們領了軍器,李湛便又把精力放回到修城一事上了。

甘露川多雨,夯土造城時便與伊州城牆不同,工匠們用大鍋熬了許多樹皮草根,按着比例拌入夯土之中,李湛倒是提了個法子,將中等粗細的原木在火上烤焦,其實就是碳化表層,然後楔入石料地基中,再貫以橫木,用塗了桐油的繩子捆縛緊了,連成網格狀。

之後便是在兩邊用厚實的松木板材搭建夾牆,待夾牆穩固之後,再逐次填埋夯土。

夯土用的不是泥土,而是濕潤的粘土,其中還有許多植物纖維。待夯土倒進了夾牆之後,就由身強力壯的邊軍漢子用平整的大石塊夯實。

這些石塊上綁着粗實的繩子,由四人對角拉拽,一起用力時繩索緊繃,石塊便高高的揚起來,之後讓其順勢墜落下來,將夯土砸凹下去,如是往複。十幾組人同時操作起來,那聲響便如同戰鼓,擂的大地都有些顫抖了。

到了五月中旬,南門已經初具規模,沿着小河向兩端各延伸出百十步土牆。東門由於最先動工,完成的最好,不但牆體已成,便是城上的垛口也都用青石砌好了。

除了北面地勢較高,所以先只填埋了石基之外,西邊城牆最短,因此先立了城門,只待南北兩邊城牆完成之後再最終合攏。

李湛按照計劃,在那座無名小山之上,讓匠人和遷戶們築起了一座高壘。站在壘台之上,甘露川秀美風光,盡收眼底——雖然這不是觀景台。李湛倒是經常在夕陽西下的傍晚來這個高台上眺望,那群野馬幾乎隔上幾天便來。

而那個桀驁不遜的傢伙,依舊形單影隻。有時候離的近了,李湛甚至能看到它那圓鼓鼓的眼睛,不過終究看不真切,這也讓李湛對它越發好奇了。

這一日收了工,李湛剛吃罷晚飯,就聽木屋之外隱隱的馬蹄聲起,他納罕道:“怎麼今天這群野馬來的這麼早了?”

心中疑惑着,便出了門,才走出去兩步,就聽城西吵吵嚷嚷的,隱約有人喊道:“突厥人來啦!”

——————註釋——————

①關於橫刀的價格,也是估算,可查的資料在唐天寶二年交河郡市估案中,記載了橫刀價格,大谷三O八四文書云:

1.鑌橫刀壹口輸石鉸上直錢貳阡伍伯文次貳阡文下壹阡捌伯文

2.鋼橫刀壹口由鐵鉸上直錢玖伯文次捌伯文下柒伯文

第二天早起,李湛先去看了看伐木進展的情況。

天山多塔松,沿着雪線之下,密密叢叢,枝椏重疊。塔松主幹粗大筆直,雖然枝杈繁多,但用來搭建房屋、構築夯土夾牆最好不過。

今天這組人是由王大樹領頭的。

這傢伙雖然長的丑,可是手裏的斧頭用的極好,他也不是只會用蠻力,而是先選中棵成材的大樹,繞着看上一圈,有時候還伸出手摸摸樹皮,然後便稍稍退一步,先側身扭腰,再猛然轉過身揮動大斧,斧刃便深深嵌入樹榦之中,緊接着他用力拔出斧子,自下而上的再劈一斧。

最多不過這麼四五斧下去,他便讓出位置,讓別人順着他砍出的凹槽繼續砍伐,自己則去尋下一棵樹。

這片林區之內,到處響動着聲音,雪屑從抖動的樹杈上紛紛揚揚的灑落下來,落在人們的臉上,**的背脊上,馬上就融化了。

人們吆喝着,閃避着倒下的大樹,那松樹被放倒的時候,發出“喀嚓喀嚓”的響聲,枝椏碰撞到另一些樹,嘩啦啦的直響到平躺在雪地里。

李湛和王大樹聊了幾句,一邊走,一邊看着。

他的心被這場面撩撥得發熱,壯實的漢子們揮動斧頭,木屑紛飛,粗長的繩子捆縛起被砍倒的原木,兩三個人便拖拽起來送下山,特別巨大的則被人們兩邊夾持着抬起來,運到山下的木料場去。

邊軍們大多喜歡用刀斧,而不是鋸子,一方面是因為順手,另一方面,則是鋸子本來就不多,都拿到木料場那邊用了。畢竟砍伐下來的這些松木,還得進一步加工。有的需要剖做木板,有的則鋸成木樁。

李湛怕濫砍濫發造成水土流失,之前便指定了伐木的範圍和數量。他不知道這麼做會有多大效果,只求無愧於心吧。

從伐木區轉到採石礦,李湛騎着那匹走馬晃晃悠悠的走了小半個時辰。

這邊也是人聲鼎沸,熱氣騰騰的,石匠們喊着號子,叮叮噹噹敲打着山石,青灰色的石料堆砌起來,地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塊,硌腳。

踩着這些碎石,李湛忽然有了主意,這些石子用來鋪路,不是很好的材料么?至少,在新築的城裏,應該把路面鋪成石子的吧?

不知不覺中,他已經開始在腦海中構想未來的甘露城是個什麼模樣了。

那一定會很美,當朝陽從東方遠山的薄霧中升起,金色的陽光一定會染遍這座草原上的新城,從被夜露滋潤的發亮的松木望樓,到街上平整的碎石路面;從城外風吹草地現牛羊,到城內馬嘶人喧熱鬧繁華……

略轉了轉,李湛便帶馬回到了營地。

此時已經是晌午時分了。

天氣很好,晴空之下,殘雪漸融,綠色又大片大片的出現在李湛的眼前。緊挨着營地的屯田地頭裏,遷戶們忙着補種。

對於人手的安排,李湛和劉聞道商議之後,決定讓遷戶分批輪班,又大概劃分了幾火人,對應着伐木、採石、開掘地基、搭建夯土夾牆、瞭望木塔以及運料等等事情分別安排了人。

這些工也不白做,每日收了工,便由劉聞道記下,每五日領一次工錢,工錢有糧食,也有鹽巴,任遷戶自選。

兩天後,天氣更暖,營地前的無名河水位暴漲,想來是因為山上降雪融化,匯聚成溪又流入河中了吧。

這八百六十戶人家,兩千多口子人,為了生存,在這片土地之上辛苦勞作,已經播種下了希望,這裏將成為他們繁衍生息的第二故鄉,成為他們新的家園。

隨着天氣轉暖,築城的進度也日漸加快。李湛知道,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他得在突厥人發現之前,將城牆先修築起來。

賀平不可能再給他多餘的軍隊來防禦了,遷戶也是軍人,至少在李湛眼裏,他們是半農辦耕的軍人。他得依靠他們,仰仗他們。

然而沒有武器的軍人算不上真正的軍人,李湛為了軍器馬匹,專門下了次山,找到賀平軟磨硬泡,弄來了六十多匹軍馬和一百多套皮甲,其他步槊、長矛、鉞、戟共三百支,大小盾牌及刀斧闊劍共兩百多,以及硬弓五十張,矢六百。另有磨刀用的礪石、以及披風、皮帽、行藤等雜物。

李湛也給自己領來一把橫刀。

而且,是把上品橫刀,用侯富貴的話說,“這口鑌橫刀怕直貳仟文錢咧。”①

貳仟文錢,對於現在的李湛來說也有了相當清楚的認識,一千錢一貫,一貫錢一兩白銀,這兩千文錢就是二兩白銀呢。

二兩白銀那就是兩石米。兩石米按照李湛的估計,換算成公斤就是一百二十多公斤,唐朝米貴,這把刀算的上是寶刀了。至少,在侯富貴眼裏它就是。

想想也對,李湛記得《水滸》中,楊志賣寶刀的時候,被牛二同學如此奚落道:“什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也切得豆腐。”

在這一點上,宋朝的破落戶牛二和大唐的邊軍遷戶侯富貴倒是英雄所見略同。

然而一分錢一分貨,這刀它確實值兩千文錢。

這把橫刀直刃單鋒,刀尖卻不像劍那麼鋒利,而是有着大切面的鈍角,給人一種厚重沉穩之感。吞口護鄂也沒有後世的刀那麼繁複,短短的護鄂顯得簡潔利索,很有力度。

刀柄很長,纏繞着細密的繩索,沒有多餘的裝飾,這才是真正的兵刃。刀口整齊,斜面逆光看去,刀脊上泛起層層波光,宛若一泓秋水,卻不是秋水的婉約沉靜,盡只是冷冷殺伐之氣。

李湛不希望用到它,然而有了它,卻覺得心中踏實了許多。也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手持利刃膽自生吧?如果那天夜裏自己有了這把橫刀在手,便是再來幾個暴徒也全然不懼。

這次回伊州,還在路上的時候,李湛想到再見紫茵,心中便不由的激動起來,更多了幾分略顯急迫的期待——在甘露川時,他不是沒想過紫茵,只是沒這麼強烈罷了。

紫茵又何嘗不想念李湛,不過是暫別了七八天,她便覺得時日漫長的如同冬夜般難熬。

由於是來辦事,李湛也便沒有多留,和紫衣一起吃過夜飯,便依舊回了都督府,先找了蘇文燦,大大方方的將自己和紫茵的事情說了,並請他平日派人留意紫茵住處的安全,蘇文燦說幾句玩笑話,笑着應了。李湛便自己的住處休息。

兵器甲仗運回甘露川之後,崔虎很是高興了一陣,他分到了一套皮甲,以及全副步兵裝備,如果不是他不喜歡騎馬,李湛還想再分他匹軍馬。

對於突厥人,遷戶中的邊軍大多是打過交道的,還是以命相搏的方式。

所以他們得知突厥的殘兵敗將很有可能來襲擾家園之後,提的最多的就是武備。為此,崔虎還專門找過李湛數回。

待邊軍們領了軍器,李湛便又把精力放回到修城一事上了。

甘露川多雨,夯土造城時便與伊州城牆不同,工匠們用大鍋熬了許多樹皮草根,按着比例拌入夯土之中,李湛倒是提了個法子,將中等粗細的原木在火上烤焦,其實就是碳化表層,然後楔入石料地基中,再貫以橫木,用塗了桐油的繩子捆縛緊了,連成網格狀。

之後便是在兩邊用厚實的松木板材搭建夾牆,待夾牆穩固之後,再逐次填埋夯土。

夯土用的不是泥土,而是濕潤的粘土,其中還有許多植物纖維。待夯土倒進了夾牆之後,就由身強力壯的邊軍漢子用平整的大石塊夯實。

這些石塊上綁着粗實的繩子,由四人對角拉拽,一起用力時繩索緊繃,石塊便高高的揚起來,之後讓其順勢墜落下來,將夯土砸凹下去,如是往複。十幾組人同時操作起來,那聲響便如同戰鼓,擂的大地都有些顫抖了。

到了五月中旬,南門已經初具規模,沿着小河向兩端各延伸出百十步土牆。東門由於最先動工,完成的最好,不但牆體已成,便是城上的垛口也都用青石砌好了。

除了北面地勢較高,所以先只填埋了石基之外,西邊城牆最短,因此先立了城門,只待南北兩邊城牆完成之後再最終合攏。

李湛按照計劃,在那座無名小山之上,讓匠人和遷戶們築起了一座高壘。站在壘台之上,甘露川秀美風光,盡收眼底——雖然這不是觀景台。李湛倒是經常在夕陽西下的傍晚來這個高台上眺望,那群野馬幾乎隔上幾天便來。

而那個桀驁不遜的傢伙,依舊形單影隻。有時候離的近了,李湛甚至能看到它那圓鼓鼓的眼睛,不過終究看不真切,這也讓李湛對它越發好奇了。

這一日收了工,李湛剛吃罷晚飯,就聽木屋之外隱隱的馬蹄聲起,他納罕道:“怎麼今天這群野馬來的這麼早了?”

心中疑惑着,便出了門,才走出去兩步,就聽城西吵吵嚷嚷的,隱約有人喊道:“突厥人來啦!”

——————註釋——————

①關於橫刀的價格,也是估算,可查的資料在唐天寶二年交河郡市估案中,記載了橫刀價格,大谷三O八四文書云:

1.鑌橫刀壹口輸石鉸上直錢貳阡伍伯文次貳阡文下壹阡捌伯文

2.鋼橫刀壹口由鐵鉸上直錢玖伯文次捌伯文下柒伯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朝完美生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唐朝完美生活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六章 伐木 橫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