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考核

第14章 考核

三老並不是指三個老人,而是一種鄉官的職位。

古時候有所謂皇權不下鄉的說法,也就是說,朝廷官員能夠管到的地方,基本上就到縣裏為止了。

但縣是由更小的鄉里所構成的,總不能這些地方就放任不管吧!

所以,古往今來對於這些基層單位,往往有不同的設定,用來承接縣官,幫助朝廷管理地方事務。

趙承漢制,在鄉里便設置了三老、嗇夫、游徼等職位。

一開始的時候,這三個職位是各有分工。

三老負責教化地方,嗇夫負責鄉里的行政、賦稅等事,而游徼則負責治安管理。

但是後來隨着時間的慢慢推移,這種職責都在漸漸的往嗇夫身上集中了。

不過,並非完全消失了。

像是這三老主掌一鄉的教化,所選用的人必然就得是那些在鄉里有頭有臉,有一定威望地位的讀書人才行。

若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話,何談教化之事呢。

一鄉三老雖然不像嗇夫那樣看起來權責重大,但由於這樣的人往往在縣府之間有着更深的人脈關係,所以,能量反而是更大的。

這一點,從董何一個小小的鄉間三老,卻與王卞他爺爺這樣的侯爵平輩論交來看就知道了。

董氏在高柳縣也是一個大姓,所以,董何在水陽鄉也是一位有名的縉紳了。

只不過是因為地位身份的關係,過去之時,陳謙和他少有打交道罷了。

因此,方才一見面之時沒有認出來。

而之所以會有熟悉之感,則是因為當初他爹戰死之後,朝廷派來撫恤存問的人便是這位董太公了。

畢竟,旌表撫恤這種事情,本質上是屬於教化職責的。

“陳謙?若是老夫沒有記錯,近日傳得沸沸揚揚,說是兩次令王全忠落荒而逃的那個年青人,可是你?”聽到陳謙自我介紹,董何微愣一下,隨即想到了什麼。

“正是在下!此事情非得己,若非那王全忠屢次上門欺辱,晚輩也不會動手!”陳謙淡然道。

在這件事情上面,他可謂是做的問心無愧。

“嗯,此事緣由我也知曉一二!打的好!那王全忠自為嗇夫以來,不圖造福鄉里,終日橫行霸道,為禍鄉民。你這番出手,倒算是為民除害了!”沒想到的是,董何居然對此大聲叫好起來。

這倒是令陳謙有些意外了!

畢竟,以他的想法來看,像對方這種飽讀讀書的有身份之人,恐怕會將君子動口不動手掛在嘴邊上才是。

其實他是有些想歪了,他是將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和後來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八股秀才相提並論了。

後來的那些八股之士自然多是迂腐之輩,但這個時代,尤其是身處在趙國這樣一個四戰之地的讀書人,絕非弱雞。

此時的讀書人,講究的是文武並修,文能吟誦經典,舞文弄墨。

武則能提三尺長劍,跨馬上陣斬敵於陣前。

可以說,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基本上才是真正符合孔子的那種儒道精神的。

“不必奇怪,我輩雖講究以理服人,但道理講不通的時候,自然就得用其他手段了!”見他似乎有些驚訝,董何卻是笑道。

“太公之言,深得晚輩之心!”對於這話,陳謙卻是萬分贊同的。

旁邊的王卞兄妹,見到二人似乎有長聊下去的打算,便有些不耐煩了。

於是,便向董何告辭,說是要去旁邊遊玩,順便打獵。

一下子,這邊就只剩下了陳謙與董何了。

“陳家郎君若是有閑,不如陪我這老朽飲幾杯如何?”董何看着他,邀請道。

“長者有命,晚輩豈敢推辭!”陳謙正有心交往,自然不會拒絕。

於是,他便在其右側跪坐下來。

執晚輩之禮,從小廝手中接過酒壺,給董何先續上一杯,再給自己倒了一杯。

董何見狀,暗自點頭。

“這一杯,晚輩敬太公!”陳謙端起酒杯,直起身來,鄭重道。

“哦?這可有說法?”董何卻並沒有立刻舉杯,而是笑問。

看得出來,他這人倒是比較隨和,並不是那種自恃身份的老學究。

“這是晚輩感謝太公,當初在先父撫恤之事上的幫襯!若無太公公正無私,只怕我家也拿不到那五十畝田地!”陳謙恭敬道。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但凡經手的人想要做點什麼,總是能夠很輕易找到借口的。

所以,朝廷雖然有撫恤的相關規定,但這事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卻得看下面執行之人的想法了。

別的都不說,光是一個數量或者質量的問題,只要經手的人有心為難,那就是天差地別的結果了。

假如當初董何為了謀私利,將田地少給了,或者說是直接就給了極差的田地。

以陳謙家的情況來看,根本就沒處說理去。

但董何沒有這樣做,而是直接給了足額的中等之田。

至於說不是上等之田,那也不能怪他,畢竟高柳縣有人生活多年了,那些膏腴之地早就已經是被人給佔了。

從這一點上來說,他的確是對陳謙有恩的。

“嗯,這一杯老夫倒是飲得!”聽到這個理由,董何不由的點了點頭,舉杯一飲而盡了。

放下酒杯之後,他看着眼前這個年青人,心中難免有些感觸。

當初戰爭之時,高柳縣從軍的人戰死的並不止陳謙父親一個人。

朝廷將撫恤之事交給地方執行之後,這事在縣裏也曾經是經歷過一番討論的。

畢竟,這些東西加在一起,利益可是不小。

別的鄉他是沒有去管,至少在自己掌管教化的水陽鄉,他是沒有一絲貪墨。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些人為國戰死,對其家人而言已經是滔天之災。

再去從中謀利的話,那簡直不配為人,更遑論經學治世了。

尤記得幾年前去陳家存問之時,那一家子孤兒寡母的凄慘景象。

尤其是那個欲哭卻強忍淚水的少年,更是給了他深刻印象。

如今再見面,這年青人和那少年的形象似乎並沒有重合,反而是漸漸的遠離了。

他也沒有想到,方才吟出那兩句絕妙好詩的人,居然就是當日見到的那個少年。

也只能感嘆物事人非,世事變化太快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趙元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趙元勛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章 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