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立夏

第40章 立夏

來的兩位儒生是桐江書院院長的兩個兒子,因為陳囊縣令對教學的重示,院長方今計劃舉家從桐廬搬遷到永安,專心辦學,所以,才有本次招收童生之事。

挑十名學生,對樂正雲秀卻是個難題,以前幼兒園辦學時,唯恐招不到人,來一個學生就多幾千利潤,升學率是100%,現在,得從二十個學生中挑出十個,在大宋朝,女生是沒深造資格的,去掉五個女生,還得再淘汰掉五個,對她來說是種考驗。但陳縣令說得很明白,十個名額已是額外開恩,多少鄉長里長在後面托關係要把子女或族親擠入桐江書院讀書呢。

只有釆取考試,擇優錄取一條路,樂正雲秀下定決心。因招的是學童,對方要求的只是識字多少與懂禮,這兩項都不好考,如換成現代,拼音寫文字,文字注拼音,對錯一目了然,古代沒有拼音,文字的音靠死記,禮儀同樣無法用文字準確表達,也就是說,這兩項都得一一面試。

一天下來,把樂正雲秀與蘇尹筍累得汗流夾背的,總算擇定了前十名。

考試結束,立夏日也到了,立夏有個傳統,就是斗蛋與稱兒,斗蛋就是兩個小孩相互拿雞蛋碰,破的一方把雞蛋給對手作戰利品,陳商武挑的雞蛋特硬,已擊碎四個同學的雞蛋了,吃得滿臉都是蛋黃,其它同學紛紛迴避。

碰蛋之後是稱兒,陳里正拿了一把大稱,一個個稱過去,體重重的有如中獎,開心的大笑。這也難怪,大宋時肉食不多,沒幾個胖子的,不象後世,幼兒園學生里胖子一大半,人人都想着減肥。

作為學習內容,樂正雲秀教大家學唱《二十四節氣歌之立夏》

風逐雷雨虹並霞

柳絮飛盡望槐花

藤蔓條條登高去

今日節氣說立夏

春天走了夏季來

萬物茂盛槐花開

氣溫升高太陽曬

農物生長似比賽

田間螻蟈鳴蚯蚓爬出來

王瓜處處有挖掘小野菜

雷聲兒滾滾千裡外

雨珠兒點點落下來

風逐雷雨虹並霞

柳絮飛盡望槐花

藤蔓條條登高去

今日節氣說立夏

春天走了夏季來

民間習俗莫忘懷

皇帝百官站郊外

祈願豐收真愉快

五彩繩斗蛋孩子掛胸懷

一桿大木秤稱出好運來

正氣充足天地開

神清氣爽心自在

神清氣爽心自在

參加考試是人生大事,不可馬虎,群家長湊錢包了一艘大船,直送城裏,沒被選中的學生也同舟前往,長長見識。在古代,交通不便,進城是件大事,很多人一輩子都沒進過。學生們的興奮之情自然是難以言表。

前些天下了幾天雨,永安溪的水大,船可以直接到上游,學生們帶好乾糧與行李,在父母叮嚀聲中登上船,順流而下。

雖說是順流而下,可上游的水淺灘小,每到兩船交匯,就會費不少的時間,進入開元鄉后,溪面才開寬起來,二十多里的江面,走了整整十多個小時,到達縣城邊的南峰碼頭,已是掌燈時分。從碼頭到縣城還得步行一個時辰,古代縣城實行霄禁,一到天黑就禁止行人進入,除非有緊急軍務,到縣城裏就宿是來不及了,碼頭只有一個小客棧,又是漲水時節,航運繁忙,早就住滿。

已過立夏,天氣炎熱,加上兒童心性貪玩,在村子時,一到天晚就黑燈瞎火的,而河道里卻還是燈火通明。船在夜裏通航,為了避免相撞,必須點燈,這是官府強制規定。碼頭上也同樣的熱鬧,很多小商小販在這裏賣着各種小吃,最受小孩子歡迎的是糖人。這麼多的小毛頭,走丟了可不是鬧着玩的,樂正雲秀與蘇尹筍商量了一下,叫做糖人的挑着擔子到船上,每個小孩挑一個糖人做禮物,讓他們開心一下,今晚在船上過夜。

溪里有二隻連在一起的大船,四周掛着很多紅燈籠,裏面吹吹打打的,十分熱鬧,船頭上站着兩個書生,背微微地有些駝,燈光喑淡,看不清相貌,周圍七八個由服飾看,是富商打扮。群星捧月似地把他倆圍着,低垂着頭,大概是說了幾句奉承話。兩個書生笑了笑。接着,只見七八個童子跑出來,跪下叩了幾個頭叫老師。

永安縣裏文人極少,難道這些童子也是來參加桐江書院選撥的?時機湊巧,不由得樂正雲秀不產生這樣的聯想。樂正雲秀玩心一起,對大家說道:“記得出發時教你們唱的歌嗎?現在,齊聲拉一拉,為明天的考試加油。”

這幫學生仔來勁了,第一次集體出玩門,睡不着,正想找些事發泄下精力呢,於是拿起鐵皮碗,打起節拍竭盡全力地唱道:

《考試歌》

雄赳赳,氣昂昂,走出我的家

中舉人,考進士,衣錦歸家鄉

雲秀好兒女,努力求上進,

名師指導桐江書院學習忙。

雄赳赳,氣昂昂,走出我的家

中舉人,考進士,衣錦歸家鄉

雲秀好兒女,努力求上進,

名師指導桐江書院學習忙。

這歌是抗美援朝的軍歌改的,雖是童音,可依然有一股雄壯之氣撲面而來,引得船艙的燈紛紛亮了起來,探出好多的腦袋。

對面船上的人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絲竹聲停下來了,也一個個地往這船上探望。這也難怪,宋時音樂曲調比較簡單,來來回回就固定的幾個詞牌。河上突然出現了一輩子從沒聽到的歌聲,任誰都好奇。

歌聲一停,喝彩聲從這船傳到哪船,聽到喝彩聲后,更多船艙的人在睡夢中被驚醒,艙燈亮了起來,燈光以樂正雲秀的船為中心,如也孔雀開屏般的擴向四周。

樂正雲秀猜得沒錯,聽到歌中有桐江書院四個字,對面畫舫上的人自然知道這船上的人也是參加讀書選撥的,特別是船頭的兩位書生,用手理了理鬍子,微微地笑了笑說:“對面的兄台,可否把船移過來一見?”

樂正雲秀剛想回話,只見蘇尹筍站在船頭高聲答道:“畫舫上的是否是桐江書院的兩位方兄,在下蘇尹筍有禮了。”

蘇尹筍是陳縣令的親信,幾年前,為了振興永安縣教育,曾與陳縣令一起到桐廬請過他們,所以認識。桐江書院的大名婦孺兼知,並被編入歌中,對他們而言自然是臉上大有光彩的事。見兩船之間還隔着幾條大船,船夫撐不過來,忙命人放下小船,接蘇尹筍與樂正雲秀過去。

因為不熟,加上學生仔要人照顧,樂正雲秀謝絕了,任由蘇尹筍過去敘舊。

明代正德年間,因參政張儉與郡司李王民望的主張,在南峰山的桃花洞側建了祭祀仙居文教之祖陳襄的“古靈祠”。使南峰山成為了弔古攬勝的文教聖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姥吟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天姥吟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40章 立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