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咎由自取,實非君負臣

第937章:咎由自取,實非君負臣

天水郡土地劃分上窄下寬、極不規則,大致呈現出“)”的形狀,其所包抄的便是西邊的隴西郡;全郡共有上邽、冀城、清水、秦嶺、隴城、成紀六縣,郡治上邽縣位於中部、渭水北岸;成紀縣則是位於“)”的頂部。【糾錯】

位於天水郡境內的瓦亭水(葫蘆河)是渭水主要支流之一,它從成紀縣向南流,在上邽城之西北匯入渭水,而天水郡境內南北主走向的主官道便是沿着瓦亭水修建。

翌日早晨,數百輛囚車、馬車組成車隊走出成紀城,在一隊隊士兵的押送下,如同一條長龍沿着官道向東南方徐徐行駛。

城中老百姓聽到李氏出事、將要被押解入京,一大早便冒着紛紛揚揚的大雪出門,站在張燈結綵的道路兩旁觀看“人犯”隊伍。

說起來,城內百姓對於隴西李氏非但沒有絲毫惡感,反而發自內心的感激。

雖然說李氏進行原始資本積累的時候、採用了十分血腥的武力征服,但是李氏早在幾百年前就完成了資本的積累。當他們穩穩立足於成紀縣以後,便努力夯實根基、積累名望,開始奉行富年不增稅、災年捐錢糧等等利民的策略。

在李氏這種策略之下,本縣及附近的老百姓但凡遇到過不去的坎,基本上都有一個求助門路、有一條活路;而在戰亂年代,隴西李氏更是成為百姓們遮風擋雨的大樹。所以時至今日,本縣百姓基本上都受過李氏的好處。

此時眼看着李氏嫡系子弟被囚車一一押走,一些百姓感覺自己的天都塌了,他們的腦海一片空白,對未來更是充滿了茫然。然而官府昨天已然張貼告示,詳細的說明了李氏的罪過,百姓們見到李氏失去了大義,自然無法說什麼。

假如朝廷無緣無故將李氏上下打入囚車,百姓即便不敢衝撞官府、不敢衝撞囚車的隊伍,肯定也會要求官府拿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若是拿不出,這些深受李氏恩惠的百姓們,定然大為不滿、討要說法。

李府門前,李珩目送最後一輛馬車囚車遠去,抬眸看向身邊的楊集,有些意味深長的說道:“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會不會在途中‘暴斃’?”

“這裏肯定不會,畢竟沒有審問清楚,誰都不敢胡來。”楊集知道所謂的“暴斃”其實是歷朝歷代官員無聲無息殺死對手的慣用伎倆:每當有公卿人頭落地,其充沒為奴、流放邊疆的家人要麼像牛羊一樣被成群趕着走,要麼裝在囚車之上,其對手為了斬草除根、永絕後患,一般都會收買押解的官差。

官差收了好處,要麼不給人犯水喝、不給飯吃、不給衣服穿;使其渴死、餓死、凍死;要麼是製造意外,讓囚車掉入懸崖峭壁、濤濤江水;要麼是遇到所謂的殺人如麻的“土匪”。

還有一些官差,故意讓囚車走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之上,而囚車一路顛簸,人犯的頸項自然被大枷磨破,如此顛簸走一路、血淌一路,走不了多久,自然就死了。此外還有很多很多的手段……要是朝廷追究下來,人犯都是正常死亡、死於意外。所以很多犯官寧可被痛快的一刀砍死,也不想被官差在半路上折磨至死。

而《水滸傳》官差針對林沖的那些手段,實際上是最沒有技術含量、最愚蠢的做法;因為一旦有人查詢、或是能夠翻案,那兩名官差必死無疑,所以稍微有一點腦子的官差都不會那麼做。

對於以上種種“暴斃”、“意外”,別說是楊集了,就算是楊廣也根治不了。

至於牢獄裏的各種“文化”、“習俗”到了文明社會都還存在,更何況是此時?

“老朽覺得也是!”李珩也只是提一嘴而已,聽楊集這麼一說,不再說這個沉重的話題,轉而嘆息一聲,向楊集拱手告辭:“老朽帶着孫兒前來祝個壽,卻沒想到遇到這等事兒。時候也不早了,老朽便不打擾大王了。”

“李公慢走。”楊集目送李珩登車離開,回身進入李府,向正廳走去。

此刻的正廳里除了金城太守房恭懿、金城主薄歐陽詢、枹罕太守兼總管張壽、會寧太守郭絢、臨洮太守周法明;還有天水太守溫彥弘、天水長史于志寧、隴西太守劉長恭、漢陽太守楊玄獎等人。他們見到楊集回來,不約而同的起身行禮:“參見大王。”

“免禮!”楊集坐到首位之上,放眼看去,都是以官員為主;剩下的,都是和李氏關係親密、且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顯然都是在聽候消息,前來祝壽的李建成和李瑗也在下首坐着。

這些沒有官職的人比起“落荒而逃”、“不通”人情世故的竇軌父子,卻是有擔當、聰明得多了。竇軌父子昨天生恐受到牽連,第一時間就在真相大白前離開了,他們這種行為不但惡了李氏親戚、以及有可能“翻盤”的李氏,還給人一種畏罪潛逃的錯覺,同時也讓各大門閥代表看白了竇氏家族。而且如果有罪,又跑得到哪兒去?

所以竇氏父子那一逃,着實得不償失。在他們的反襯之下,這些沒有跑的人,反而給人一種坦蕩、不怕查感覺。

至於李氏子弟,卻也沒有被盡數押走,還有幾個重要成員在這裏配合官府調查,其中為首之人名叫李威。

李威的祖父李遠乃是西魏雙十二大將軍之一,李遠在孝閔帝元年,因受兒子李植牽連,與幾個兒子一起被宇文護逼令自殺。宇文邕執掌大權、為李遠平反,追贈其為太保、謚號為忠。隋朝開皇初,楊堅又追贈李遠為上柱國、黎國公,改謚號為懷,其爵由李威繼承。

李威的爵位在昨天也被褫奪了,不過他在北周時期經過滅家之禍,且又是當過國公的人,倒也還能保持冷靜。他知道侯莫陳yi和獨孤懷恩都是作不了主的小人物,於是向楊集拱手一禮,聲音沙啞的問道:“大王,不知草民還能做些什麼?應該做些什麼?”

這裏的人數較多,而且很多人都是前來祝壽的門閥子弟、官宦代表,楊集為了避免大家事後說楊廣苛待功臣、虐待功臣後裔,便說道:“隴西李氏於大隋有功,先帝不但向李公(李穆)說‘太師、上柱國、申國公器宇弘深,風猷遐曠,社稷佐命,公為稱首’。而且在李公作古后,追贈李公為冀、定、趙、相、瀛、毛、魏、衛、洛、懷十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與此同時,還對包括你在內的李氏子弟更是寵愛有加。及至聖人即位,依然信重有加。所以大隋王朝並沒有虧待李氏。李氏落到這一步,着實是自己之過,怨不得人。”

眾人臉上流露出了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的神色:正如楊集所說,大隋兩朝皇帝沒有虧待佐命開隋的李氏家庭,兩朝皇帝對於李氏所立之功,基本上是加倍賞賜,未曾虧欠過李氏一絲一毫。而隴西李氏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完全就是李氏失節、作死所致,根本就怨不得皇帝。

李威等人李氏子弟聞言,也是默然不語。

楊集看了黯然神傷的李威一眼,又說道:“大隋立國至今,李氏子弟橫行不法、犯下累累罪行。爾等的所作所為,想必李公心中也是有數的。你們的種種作為,我不會誇大其詞,也不會有所隱瞞,無論是什麼,我都如實奏稟於上。”

李威雖然心有準備,可是聽了這番話,仍舊是面色慘變。他黯然半晌,嘆息道:“大王言之有理。我李氏家教不嚴、家風不正,有負聖恩……”

“大王!”房恭懿見到李威似有求情之意,便搶先打起了配合:“您是宰相、尚書令,就否出言求情?”

楊集會意的說道:“李氏犯下的罪孽不但多不勝數,而且每一樁、每一件都是賣國,尤其是與吐谷渾勾結一事,直接導致數千名將士慘死於西海都護府。面對這等觸目驚心的罪孽,即便是聖人想要法外施恩都難,否則,又如何向天下交待?”

“李氏唯一的出路、唯一的生機就是坦然認罪、配合調查;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如果心存僥倖、隱瞞不報、抗拒垂詢,誰也救不了他們。”

聽到兩人一唱一和的話,李威到嘴邊的話被憋了回去。其弟李弘這時也拉過兄長的胳膊,以目示意。

李威也知道此時正是有求於人的時候,不能抱有絲毫不切實際的幻想,他長嘆了一口氣,苦澀的向楊集說道:“大王所言極是,我李隴西李氏落到這步田地,純屬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人;草民定當配合官府行事,以求一線生機、一條出路。”

“李公有此認識,那是再好不過了!”楊集點了點頭,說道:“李公可將李氏諸多事迹錄於口供、坦白交待,聖人還能施恩一二;如果推諉罪責、隱瞞事實,等於是自絕生路、把最後一線生機也給抹殺了。”

聽了此言,李氏子弟臉色戚戚然,其中一些承受能力弱的人,已是低聲抽泣;李威慘然道:“大王說得是,事已至此,草民豈敢欺瞞君父。”

說著,又向楊集一禮及地,顫聲詢問道:“大王,草民心亂如麻、六神無主,不知如何是好。懇請大王念在李氏昔日之功,指點一條明路。”

李威知道楊廣對楊集言聽計從,楊集如果願意給予“明路”,那就等於是楊廣是給予明路,所以他想從楊集這裏探聽一二。

“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楊集見到李威大失所望,又說道:“另外一個方向無非就是將功折罪,只要你們把那些與你們狼狽為、聯合作惡的人供出來,聖人應該能夠從輕發落、網開一面。”

楊集這話既是說給李威聽、也是向在場的人說;他不僅是要挖出更多罪犯,而且還要分化李氏與其親朋故舊的關係。一旦官府那些“聯合作惡”的人抓捕歸案,李氏親朋故舊肯定認為是李氏為了求得一線生機,這才出賣了他們。然後,理所當然的把罪責怪到李氏的頭上。

眾人聞言,頓時臉色變幻、面面相覷。這分明就是無恥的陽謀,然而李氏子弟、李氏親朋故舊全部無法破解。而李威更是後悔不迭,若是他沒有問這一句,別人都能當作不知。

現如今,問題變得明朗化了,李氏日後即使沒有供出一人,但只要是朝廷所抓,眼前這些人及其家族上下肯定都說是李氏所為,都認為李氏為了苟延殘喘、而將他們供出。

“侯莫陳將軍、獨孤將軍!”說到這裏,楊集目的已經達成,他也不想多做廢話了,看侯莫陳yi和獨孤懷恩說道:“聖人和東西兩京、天下都在關注此事,你們和李公等人立即下去查詢、核對,儘快將這邊的事情辦好。”

“喏!”侯莫陳yi和獨孤懷恩應了一聲,起身將目光看向了李威:“李公,請。”

李威看向李氏子弟、看向李氏親朋故舊,心頭五味雜陳,他長嘆一口氣,向子弟們說道:“走吧。”

說著,率先走出了大廳。

。。。。。。

一時間,正廳中又安靜了下來。而前來給李虛宗祝壽的人如坐針氈,感覺自己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過了半晌,楊集終於說話了,他向眾人說道:“官員留下,余者自便。諸位離開之前,把隨行人員之名一一記好,且主動讓將士們檢查車輛,以免日後給自己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喏!”李建成等人盡皆起身應命、行禮告辭而去。至於楊集的交待,他們也沒有絲毫異議;畢竟現在檢查清楚了,對誰都沒有壞處。

——————

【糾錯:兄弟姐妹們,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我理所當然認為隴西李氏是在隴西郡隴西縣,所以前面幾個章節說李氏位於隴西郡隴西縣,現在查了一些一些資料,發現我將地址、事情給弄錯了。

事實上,隴西李氏的祖宅位於成紀縣,而北周到隋朝大業前期時的成紀縣則是隸屬於天水郡,所以隴西李氏祖宅應該是在天水郡、而不是隴西郡。

現在已經把之前所犯的錯誤糾正了過來,實在抱歉之極,懇請兄弟姐妹們原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隋主沉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隋主沉浮
上一章下一章

第937章:咎由自取,實非君負臣

%